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2)

職場中,遇到錯誤狡辯是沒有用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你不能因爲一個錯誤就否定自己的全部。

如果那樣,你自己倒下,就自然要被別人踩死。

所以,無論怎麼樣,你都不能被一次失誤打敗,垂頭喪氣。天塌下來,也要表現出無所畏懼的樣子。

當然,任何錯誤一定要形成文字記錄,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在錯誤中丟了最寶貴的東西——自信。

職場中,大關係有時候是靠小事情維護的。

小事情做得好,既討巧還不留痕跡不容易。

有一句話叫“有眼力見兒”,什麼是“眼力見兒”?“眼力見兒”就是往往反映一個人心理“有沒有事兒”,會不會辦事情。

我有個朋友叱吒商海,他有個最信任的助理。很多麻煩事情交給這個年輕助理都會安排得非常好。

怎麼發現這個年輕人的呢?

當初朋友忙重大項目的時候,這個新來的年輕人主動推遲了下班的時間,朋友的公司有個規矩,不提倡加班。可是,完全按照領導意思照做的人,是不可能出彩的。年輕人留在公司就爲了在朋友有任何需要時能夠給予相應的幫助,例如複印文件、發快遞。

正因爲他積極承擔了這部分工作,讓朋友記住了他的名字。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年輕人的確非常不錯,於是在大家都震驚的時候,這個年輕人升職了。

也許大家會感覺這個年輕人太會討好別人了,可是,幫老闆分憂解難也是一個人良好的職業素養。

雖然我們不必認爲讓老闆高興是自己工作的目的,但是能幫助老闆的時候,他們也需要你搭把手的時候,我們伸出善意的手,就如同對待陌生的需要幫助的人。這不是諂媚,而是向上的善意。

當然,不但對於老闆如此,對於其他同事也應該如此。幫助別人搬開腳下絆腳石的同時,恰恰也是在爲自己鋪路,任何一種努力都不會白付。幫助他人,換來了尊重和器重,並同時顯示了自己的能力。

能力允許的情況下,何樂而不爲呢?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

看到孩子玩完玩具,就隨手放到地上。

朋友立刻說:“你不能放在地上。”

孩子馬上拿起來,放到桌子上。

朋友又馬上說:“不能放到桌子上。”

孩子茫然了。

我打斷了朋友,笑著說:“告訴他,應該放在哪裡。”

你在工作中會經常給領導和同事提意見嗎?

如果總是提意見,而沒有方法,提意見就會變成了強人所難。

工作中同樣如此,出發點是善意的,我們不但要用一種溫和的方式,能夠充分照顧他人的自尊表達出來,還要注意,帶著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案去提意見。既然是提意見,就必須言之有據,不僅要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還要以大量的數據材料爲依據,使意見站得住腳,否則一旦被領導問住了,就容易造成信口開河的負面影響。

選擇適當的時機提出來,還可以在提意見的過程中,用舉例子這種輕巧的方式提出來。

最後要說的是,給他人提意見的時候,一定要密切注意對方的反應,通過他的表情及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迅速判斷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觀點,不能一味地只管自己說了內心舒服。如果過於“熱心”,會使自己“衝”過頭,意見就會變成了挑剔,得不償失。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房間有多亂,就表示他的心有多亂。職業化的表現,正是在點滴中的透露。

有這樣一個寓言,貓頭鷹急促而忙碌地在樹林裡飛著。

它告訴一旁好奇的斑鳩:“在這個樹林裡,我實在住不下去了,這裡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我要搬家。”

斑鳩帶著同情的口氣說:“你唱歌的聲音實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維,尤其在晚上更是擾人清夢,所以大家都很討厭你。其實,你只要把聲音改變一下,或者在晚上閉上嘴巴不要唱歌,在這林子裡,你還是可以住下來的。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叫聲或夜晚唱歌的習慣,即使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那裡的人還是照樣會討厭你的。”

這說明,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合我們今天所講的跳槽,很多人容易把跳槽和離職的概念相混淆,有人在原單位工作得很不多,因爲和同事,或者和客戶之間因爲有一些不愉快,就徹底放棄了工作。

這種行爲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爲一個人如果總是在與他人發生矛盾的時候逃避,就會形成人事上的習慣性逃避,也會弱化對人際社會的適應。

要知道人在羣體社會中生存,一定和他人之間有著不愉快的地方,這是不可避免的。

快速離開讓自己不舒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心理安慰,但這種獲益如同喝酒解憂一樣會讓人成爲習慣。形成習慣後,到了新單位,發生了人際問題,還想接著跳,於是,跳槽就成了習慣。

如果你想跳槽,而不爲明日的麪包發愁,就應該理性跳槽,並且應該在跳槽之前做好以下準備。

積攢起必要的口碑,例如,在你所在的領域至少讓大家感覺你的名字有點熟,而且要準備好你的證據,就是你的工作業績,進行詳細的整理和記錄,增加跳槽的籌碼。

還要準備時間,可能這會讓人覺得吃驚,實際上,你想離開原單位,原單位的門道你都已經摸清了嗎?如果你原來的公司不是一個不靠譜的單位,建議你最少在那裡待上三年,如果當年你進入公司三個月沒走,就意味著你當年能夠順應文化,也能夠勝任工作。

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成長,等摸清本公司的門道再跳槽,想想看,三年跳一次和一年跳一次給人的感受有多麼不同。

職場生活中會出現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

拿跳槽這件事來說,多數人離職的時候,心裡會對原單位或者對以前某位領導不滿。

可是肆意表達這種不滿,只能加速讓以往的努力全部變成“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的是前期已經投入的成本。

在職場中,對於其工作範疇內所投入的精力與智慧,可能短期沒有收到效益,但是不斷設定目標,不斷變換行當,頻繁跳槽,總體成本就要高得多,因爲樣樣都得從頭做起,以前所謂沉沒成本(積累的基礎)就幾乎沒有利用價值地廢棄掉了。

所以,在一家企業供職期間投入的精力、財富不能簡單視爲已經沉沒,它會以不同形式展現其回報的價值,而繼續投入的成本低於跳槽後再次投入新企業的成本,這一點在人脈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

拿一個人和前任老闆的關係來說,但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儘量不要再提起過去,將對日後與前任老闆相處大有益處。切忌抓住過去的恩恩怨怨不放,在現任老闆或朋友那裡到處散佈的行爲。

曾經有人說,當一個人說另外一個人的壞話時,會有17個人知道,這也是廣告效應的範圍。

前幾天一個朋友和他的前任老闆終於“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他說:“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讓我進步最快的是一個對我最苛刻的老闆。他讓我承受了很多挑戰和困難,也使我成長得最快、學到的東西最多。”

其實,天下沒有完美的人,但大部分人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鑑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如果離職後,你有緣與前任老闆見面,一定要尊重他,也尊重自己的過往。表現自然、親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增進感情,同時又表現出你的大方和職業風度。

畢竟在這個信息流通如此自由的環境下,從我們工作的圈子和人員來看,行業、專業和客戶都是有限的,因此彼此見面和交流的機會會很多,網絡的發展更讓我們感到“世界越來越小了”,要時刻做好在不同場合與某人不期而遇的準備才行。

當然,如果爲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才跳槽。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讓你的老闆自始至終認可你的職業修養,可爲日後保持良好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以留下你的聯繫方式和電話號碼,與老闆和同事吃上一頓輕鬆的晚餐,也是不錯的告別方式。記得離開後不時打個電話保持聯繫,關心公司和同事的發展,與老闆聊聊行業的發展動態,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經營人脈有時候如同天上的雲彩,你不知道哪片兒能落下雨,只有廣結善念,纔有可能心想事成。

跳槽是與舊工作的告別,也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要認爲跳槽就意味著和過去的公司、工作、同事一刀兩斷,沒必要講究禮儀。其實,跳槽的姿態夠不夠優雅,反映著一個人的職業素質和誠信度,對職業形象的塑造和人脈的鞏固大有影響。

跳槽,要注意職業化的流程,按照這樣的做法,至少能保證不失大格。

第一,當你決定要跳槽的時候,要光明磊落地告訴你的領導。

千萬不要找藉口,或者請病假,然後就不辭而別。

而且談這件事的時候,你要作出承諾。承諾離開後,會保守公司的商業秘密;承諾自己會做好一切工作交接,並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公司重新調整員工崗位。

第二,要準備好書面辭職信。

一封合格的辭職信一般包括以下內容:離職原因、離職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謝的禮貌用語,也可以再加上一些個人的意見和建議,推薦合適的接班人等內容,保持平靜和客觀會讓你非常有尊嚴。

第三,交接工作要善始善終。

可將自己的工作內容、交接事項列出清單,和接任者充分溝通,確定對方完全瞭解自己的工作。然後,通知客戶及其他合作伙伴,並感謝這些合作伙伴,親口對他們說感謝對方這些日子以來對自己的照顧。

別急著跳槽,當你還不知道可以在自己的公司創業的時候。

講個朋友的故事:他大學畢業後就通過家裡的到當地一家銀行上班,在我們看來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工作。可是,有一天,朋友開始給自己的未來做規劃的時候,他感覺十分痛苦。他想,自己就算是幹一輩子,也永遠當不上銀行的老闆。與其這樣,倒不如另創一門事業,還有機會做老闆,不是更有滿足感?一連串的問題,讓他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可是,朋友沒有離職,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宏偉的規劃,就是在自己所在的銀行創業。

他開始爲未來轉職鋪路,計劃自己只在銀行做幾年,目的是儘量掌握銀行的運作知識,爲日後創業所必需的財務借貸與資金營運打好基礎;他又趁還在銀行工作的期間,建立人際網絡,由社會成功人士到私營業主……

朋友也都廣泛結交。

幾年下來,朋友所擁有的“錢”途不算豐厚,但人脈卻算是結下不少。

他第一次跳槽沒有任何困難,有“貴人相助”。而這些“貴人”,都是當年在銀行工作時結識的中小企業老闆。

朋友甚至給我講了當年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有個投資公司的老闆來銀行申請貸款,約朋友喝茶聊天,席間突然拿出一份報紙放在朋友面前,朋友意識到報紙下面有乾坤,就沒有收,直接將報紙退回,後來,這個老闆居然對手下說:“再來一份報紙。”

朋友只得說明協助客戶融資是自己職責分內的事。從此他和這位老闆建立了互信關係,也保持聯繫,後來朋友打算轉職,便得到他的出手引薦幫助。

當一個問題不解決的時候,換另一個地方,問題依然存在。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1章 序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1章 序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
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1章 序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1章 序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浮山县| 颍上县| 安龙县| 丹棱县| 法库县| 岚皋县| 江油市| 六安市| 察哈| 分宜县| 贵港市| 阿克陶县| 甘德县| 江阴市| 自贡市| 通河县| 郑州市| 那曲县| 高邑县| 黎平县| 阜城县| 宿州市| 惠安县| 明光市| 海盐县| 尤溪县| 宁波市| 海门市| 台中市| 酉阳| 隆化县| 五寨县| 桑日县| 兴山县| 通江县| 雷波县| 五河县| 德化县| 林芝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