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

人們不喜歡他人挨自己的距離太近,例如坐擁擠的公交車的時候,人們的距離不得不拉近,那時候人們怎麼表達自己對於距離的要求?人們會調整臉的朝向,調整呼吸方式來拉遠和別人之間的距離。

在某個程度上來說,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在辦公室尤其是這樣。辦公室是一個狹小的空間,但是就是再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也是一定有一個安全距離的。

從物理的角度來說,應該注意,不要隨意坐在同事的工位上,和同事說話的時候,不要捱得太近,尤其是正事。

我曾聽一個小女孩控訴辦公室的另一個小女孩不守規矩,聽來聽去,實際上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她最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她老遠就看到那一個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這令她很反感。

因爲面前有電腦彈出的窗口正談著事情,左手邊有自己剛聯繫的一個客戶的名片和電話,雖說沒有丟失什麼,但是她總懷疑那一個女孩“不懷好意”。

當然,控訴者本身也應該注意安置好自己的物品不要亂放。

但是被控訴者也的確應該注意的是,保持安全的物理距離。

在職場中,好的人脈關係當然要注意距離。除了物理距離,還要控制心理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而大部分人每天至少有8個小時消耗在辦公室裡,甚至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還要長。

越是如此,越要控制自己的話題,談論私人話題一定要看清對象,別以爲“要和同事友好相處”就一定要和別人推心置腹。

也許你“掏心掏肺”的結果,對方卻並不認可,因爲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你的,例如你個人的情感生活、童年經歷。與其關心這個,還不如聽你和領導談了些什麼更來勁。

還有少數人,時刻用好奇的目光關注著他人的,這種情況就更危險,你無法判斷對方的詢問究竟是出於善意還是有其他的目的。即使沒有惡意,他隨便在領導面前反映你最近心情不好,這就會讓領導覺得你沒有積極投入工作之中。

如果有一天,工作的壓力逼迫想要找人發泄,但請記得同事都不是心理醫生,有些東西應該鎖在自己的心裡,或者找生活中的朋友來分享。

是非是難免的。

如果你豎起耳朵聽,會聽到太多的是非。

但是如果你閉上耳朵,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曾有人和我分享了她個人的一段職場經歷,年輕人叫鄧曉風,她一直在公司裡屬於那種很普通的角色。

後來公司裡來了一個新人叫董莉莉。董莉莉是個很高傲的同事,居然上班沒幾天就在辦公室和領導吵了起來。

具體爲什麼爭吵大家都不清楚,但是大家議論的是爲啥她剛來就敢和領導頂嘴。

這成爲辦公室最大的話題,唯一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的人就是鄧曉風,她老家在農村,農村人天生熱情,淳樸,但是有時候難免發生口角,她媽媽告訴她的是,永遠不要在乎別人都在說啥,所以她家是整個村子最和氣的一戶。

在曉風對面坐的人是陳燕,陳燕看到整個辦公室都在議論的事,唯獨曉風不理睬,就想拉著曉風聊聊,她對曉風說:“你覺得新來的董莉莉怎麼樣?”

曉風老老實實地說:“沒有接觸,不瞭解。”

陳燕就說:“你看她這個人多自以爲是,居然和領導吵架,你說她是不是有點來路。有同事說看見她有一天坐著領導的車來上班的。”

聽完後,曉風馬上站起來,說:“我現在特別忙,得去趟財務室,以後再聊吧。”

看到曉風這麼不感興趣,陳燕便沒有話說了。

後來,事情慢慢平息了。

但是曉風在領導的眼中似乎有點不一樣了,每當對員工有什麼小政策,領導都會聽曉風的意見。

半年後,事情自然揭曉,董莉莉的確是有來路的,她是某高層領導的親戚,而且,董莉莉在領導面前對曉風的評價是:“心地純正。”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比如你的某位同事和領導有著親密的關係,你知道了又如何?也不會因爲你知道了,他們的關係就薄一層。再比如,誰爲人驕傲不好相處,於你本人又有什麼關係?包括誰是某名牌大學畢業的,誰是怎麼被招聘進來的,等等。

沉下心想一想,有的事情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有心,你會發現,當一個人告訴你一個屬於你的好消息的時候,你興奮無比,第一個分享感受的一定就是眼前這個傳遞好消息給你的人。

同事關係也是如此,當有好消息的時候,請記掛你的同事,例如,單位裡發物品、領獎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經領了,不要一聲不響地坐在那裡,要向大家通報一下。

把好消息傳遞給同事,心裡有別人,別人心裡纔能有你。

此外,與同事說話的技巧也非常重要,當你接受同事幫助的時候,怎麼放大積極美好的一面?那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論上,不要只肯定同事幫你糾錯,還要告訴同事:“我應該學習你這種耐心細緻的能力。”這會肯定對方的一個美德,比單純的道謝要有力得多,讓同事感覺自己做好了一件事情。

與此相反的是,當和同事之間出現了不愉快的現象,也不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就事論事是最好的態度。

例如,朋友告訴我她和一個男同事之間的決裂事件。他們以前屬於不錯的同事關係,但是有一次,她和一個客戶發生爭執的時候,同事不幫她,朋友並不生氣,可是這時候,這位男同事對她的評價是“推卸責任”。

一件簡單的小事,和一次小小的爭執,被拔高到對一個人職業態度的攻擊!朋友當然和那位男同事決裂了。我們得承認,人心都是趨利避害的。況且,如果真的是我朋友的責任,爭執是沒有用的,承擔責任的人還會是她自己。指責朋友的這位同事,卻令人感覺刺心。

再例如,我以前也總是勸年輕人,職場人不要抱怨,但是這件事情往更深度想想,其實也沒有到了非糾正不可的程度,我們告訴年輕人的是,抱怨是沒有用的,難道這個道理,年輕人不明白?生活會讓他明白,我們不能一看到青年人發幾句牢騷,就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批評他們“總在抱怨”。而是更應該給出好的方法,解開心結,教他們如何壯大自己。

當一個人不能理解一個事情的時候,要記住,批評總是蒼白的,給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其改變,比站在高角度的指責更讓人敬重。

曾聽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個外星人剛剛交了個地球人朋友。外面天氣十分寒冷,地球人把手放到嘴邊,不停哈氣。外星人忙問這是什麼原因,爲什麼要這樣做。地球人說:“天寒手冷,哈點熱氣,手可以變得暖和些。”

進屋後,他們一起吃飯,飯菜很燙,地球人夾起菜放到嘴邊吹。外星人覺得奇怪,就問:“菜已經很燙了,爲什麼你還要吹氣?”

地球人說:“飯菜太燙,我把它吹涼。”

外星人說:“你這嘴一會兒出熱氣,一會兒出冷氣,我不相信你。”

外星人想也想不透的事情,地球人講也講不明白的事情,印證了人與人之間有著無法理解對方的狀態。

公司中同樣如此,當不同的人出現不同方案的時候,不要輕易給別人下結論。例如某個不靠譜的同事想了個不靠譜的方案,你對此馬上提出反對意見。

天下最聰明的人永遠不只我們一個,不同的人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給出的結果就不同,當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你可以陳述自己的觀點,但是永遠不要靠批評去左右別人的想法。

這裡,我要給讀者一個顛覆性的觀點,我不能保證一定對,只能給你在職場爲人處世多個選擇和參考,那就是:溝而不通的時候,放棄溝通。

很多人都在強調溝通的重要性,這點並沒有錯,但容易忽視的問題是,當兩個人立場不同,經歷背景不同,看待事情的方法完全不同的時候,溝通的力量往往顯得很薄弱。例如,老闆需要敲定一個方案。A員工提出的方案基於自己的成功經驗,B員工提出的方案也有自己的成功案例證明。

此時,A員工和B員工之間無需溝通,意見不同也沒必要互相說服,此時只要老闆做好決定,另一方無條件地服從和支持方案被選中的一方即可。

再比如,當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只能靠決策,而無法靠溝通。

比如,財務部門想要節約預算,而市場部門的目的是爲開拓市場,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兩個部門的同事坐在一起談“溝通和諒解”,只能是緣木求魚。

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章 序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1章 序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1章 序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章 序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章 序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
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章 序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24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1)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1章 序第13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章 序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15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1章 序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3章 劣勢用對地方變優勢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11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22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1)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7章 所有言行就是你的品牌第1章 序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5章 演別人,再好的演技也會搞砸第16章 秘密早準備,距離好把握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3章 人情練達:參與競爭不迴避 (2)第17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8章 樣樣會,就樣樣有機會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10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2)第26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1)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9章 打斷聯結,自己控制話題 (1)第1章 序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1章 想不發火有妙招第20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2)第27章 同事變戰友,利人利己可雙贏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12章 最重要的人脈要留給自己用 (2)第4章 試錯是把雙刃劍第2章 要想別人靠得住 先要自己站得住第18章 把人情債當手段 (2)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第14章 使用身體語言增強氣場 (2)第6章 日記幫你懂自己懂他人第25章 老闆不能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胶州市| 外汇| 彰化市| 梅州市| 达州市| 平定县| 达州市| 迁西县| 合作市| 枣庄市| 陆川县| 乌兰县| 乌兰浩特市| 肇庆市| 天峨县| 托里县| 呼和浩特市| 文昌市| 邵阳县| 贞丰县| 岐山县| 广平县| 江源县| 黄骅市| 伊宁市| 萨嘎县| 格尔木市| 滦平县| 防城港市| 万年县| 平度市| 宁武县| 彰化县| 开远市| 霍山县| 崇信县| 玉林市| 神农架林区| 竹山县|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