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

在劉文秀率領玄虎重騎與滿兵騎兵哨,向著右翼的楊國柱部軍陣背後,猛衝而去之時,在楊國柱部正面,有如鋼鐵機甲怪獸一般的橫行哨,剛剛吶喊著殺到。

這些人人皆著三層盔甲,從頭到腳被精鋼鎧甲包裹嚴密,只露出兩隻眼睛,有如武裝到牙齒的機甲怪獸的橫行隊員,絕對是這個明末時代,最爲精銳的重甲步兵。

這些武藝高超,裝甲厚重的唐軍重甲步兵,每個人都似一架微型坦克一般,各各手執虎刀、虎槍、長柄挑刀、厚背軍鐮等重型武器,向著驚駭不已的楊國柱部,高聲吶喊著而來。

明軍右翼主將楊國柱,見到這些唐軍重甲步兵,竟是如此勇悍,不覺瞳孔驟然緊縮,臉上的橫肉,亦在不住地哆嗦。

說起來,楊國柱本人,倒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其部下軍兵的戰力,亦比飯桶窩囊廢一般的毛鑌部要強許多。但看到有如機甲怪獸一般衝殺而來的唐軍重甲步兵,楊國柱心下,還是既驚訝又惶懼。

他看到,雖然這部猛衝過來的橫行哨,雖然看似只有六百人,不及自已那5000人部下的八分之一,但其狠戾凌厲的氣勢和整齊如一的配合,豈是自已那些疏於訓練,裝備差勁,且長期積欠糧餉的部下所能比。

楊國柱清楚地看到,自已部下軍兵的臉上,很多人都是一副驚惶的表情,甚至還有不少兵卒,已是雙股戰慄渾身發抖,已欲轉身逃走。

見到已部軍兵,還未交戰,便已是大爲生怯,士氣低迷,楊國柱心下惱恨不已,他拔劍怒喝:“迎敵!迎敵!唐軍反賊已至,我軍需奮力向前,殺退敵兵!”

砰的一聲悶響,兩軍迅速廝殺在一處。

兩軍甫一接觸,久經戰陣,悍銳非常的唐軍定北營橫行哨,就立即佔了上風。楊國柱部雖有數量之優,但在戰力強悍、武器鋒銳、鎧甲厚重的橫行哨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躍入明軍陣中的橫行哨,凌厲的刀光所至之處,橫屍一片,血肉狂飈,殘肢飛迸。明軍士兵的哀嚎與慘聲,響成一片。

“楊大人,敵兵悍銳,我軍難支,當需速速向中軍求援!”一名親兵護衛,哀聲向楊國柱大聲嘶喊。

楊國柱臉色十分難盾,他憤恨地啐罵道:“混蛋,這鬼天氣,沙塵嘯天,連中軍的影子都看不到,還求個屁援!”

楊國柱說完,還未來得及再次激勵士卒拼力作戰,忽然他的耳朵,卻聽到了,從自已戰陣的背後,傳來了越來越響的隆隆馬蹄聲。

“楊大人,有大批唐軍騎兵,從我軍背面襲來!”身後傳來一名親衛的慘呼。

楊國柱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只不過,他還未說話,背後的唐軍騎兵,已然呼嘯而至。

由於是背衝敵陣,唐軍的玄虎重騎與滿州騎兵,爲儘可能增加打擊面積,故不擺楔形戰陣,而是呈牆式線狀陣型猛衝而來,直接對整個右翼的楊國柱軍陣背部,進行直接攻擊。

沉悶的刀槍入肉聲,刀劍相砍的叮噹聲,與明軍士兵瀕死的慘叫聲,瞬間混雜在一起,那本在苦苦抵抗正面橫行哨進攻的右翼楊國柱部軍陣,霎時崩潰。

無數的明軍士兵,棄了武器,哀嚎著轉身逃命,旗幟與刀劍扔得遍地都是。

好在唐軍已得到命令,放任他們逃走,並不追殺。

而此時,臉色蒼白的副將楊國柱,亦率著僅存的十餘名護衛,拔馬欲逃。

嗖地一聲,一隻凌厲的箭矢射來,正中其坐騎馬頭,坐騎一聲悲鳴,將楊國柱掀翻於地。

楊國柱久經戰陣,在戰馬摔倒時,心下暗道不好,便急急抽蹬滾離,才幸運地避免了被倒下的坐騎壓斷腿。而他的眼角的餘光,則剛好看到,遠處一名身著滿州正黃旗鎧甲的唐軍騎兵,正緩緩收弓。

而此時,楊國柱的十來名護衛,除了兩三名護衛被蜂擁而來的唐軍殺掉外,餘者早就跑了個一乾二淨。

在地上打了幾個滾的楊國柱,忍著摔傷的大腿上傳來的劇痛,正欲從地上爬起,一柄沾滿鮮血的冰冷虎刀,猛地橫擱在他脖子上。

“跑啊,你狗入的跑啊!你若再動下,俺就砍了你的狗頭!”

一名滿臉是血的唐軍橫行哨隊員,操著一口濃重的山東腔,面目猙獰地向他大聲喝道。與此同時,他在虎刀上加了力,鋒利的刀刃威嚇性地重壓在楊國柱脖子上,嚇得楊國柱下意識地打了個哆嗦。

“別,別動手,本將是宣府鎮副將楊國柱,乃是右翼主將,本將願降,願降貴軍。”楊國柱哆嗦著說出這句話。

聽到被抓獲的,竟是明軍一名大將,手持各類武器,環包圍著他的唐軍士兵,頓時一陣歡呼。

”奶奶的,沒想到抓個大官,這下俺也可以拿虎嘯勳章了哩!“那名逼迫他投降的唐軍橫行哨士兵,那滿是鮮血的臉上,笑容燦爛至極。

聽到唐軍士兵發出的歡呼聲,劉文秀帶著一衆騎兵,策馬來到楊國柱身旁。

“哦,原來,你就是那宣府鎮副將楊國柱啊,倒是幸會。”

望著正用一種揶揄的眼神,靜靜地望著自已的劉文秀,楊國柱一臉羞躁,他長嘆一聲,閉上眼睛,任由一衆唐軍將其捆綁拿下。

狂風呼嘯,沙塵之勢不減,而戰場上的廝殺之聲,卻已完全消失了。

此時,中軍之中,明軍統帥盧象升的臉色,難看之極。

在剛纔左右兩翼與敵軍廝殺之際,因爲風沙太大,敵情不明,盧象升不敢妄動。他下令,讓整個中軍,暫停前進,固縮在一起,以不變應萬變之勢,等待唐軍可能發動的進攻。

雖然不時有大批潰兵顧頭不顧腚地跑到中軍之處,盧象升除了喝令這些鬥志全無的傢伙,要不立刻收攏併入中軍,要不就立刻就地退散外,也再無他法可想。

此時的他,一心只希望,這場摭天蓋地的沙塵暴,能早點過去。只有等到這沙塵天氣早點過去後,盧象升才能真正瞭解到,遭遇突襲的已部軍兵,現在到底是個什麼狀況。

盧象升本以爲,唐軍還會趁著沙塵大起之際,再度進攻中軍,但令他感覺奇怪的是,在左右翼的戰鬥結束後,唐軍一直沒有動靜。

而此時的真實情況是,全體唐軍定北營的各類部隊,已擺出了一個巨大的環形陣勢,將盧象升龜縮成一團的中軍,牢牢包圍在中間,然後耐心地等待沙塵過去,再進行下一步的戰鬥安排。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這場摭天蓋地的沙塵暴,才終於過去,天地之間,塵埃落定,漸復清明。

盧象升的雙眼,迅速地瞪大了。

他驚恐地看到,自已那原本浩大的軍陣,竟僅剩了中軍一部,其餘的左翼,右翼,以及後面的後勤輜重部隊,竟然皆已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呈一個環形圍繞的唐軍大陣,牢牢地將自已那龜縮成一團的中軍,包圍在中間。

盧象升的臉色,瞬間變成慘白。

這些唐軍,戰力竟這般強悍,短短兩刻鐘內,就將自已軍陣的左右兩翼以及後勤部隊全部消滅。而且這樣戰力強勁的叛軍,其數量也比自已先前估計的數千人要多得多,盧象升一番簡單目測,便心下認定,唐軍的數量,至少有近2萬人。

而現在,自已這僅剩一萬餘人的中軍,僅有唐軍數量的一半多些,僅憑這點兵馬,莫說要把這金湯城的唐軍消滅,還能不能與其打下去,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盧大人,現在我軍左右兩翼,以及後勤部隊,皆已潰滅,中軍又牢牢被圍,於今之計,是戰是退,請盧大人速作決斷啊!”盧象升的親信家丁隊長陳安,在一旁驚恐地低聲說道。

盧象升臉上一顫,只不過,他還未說話,在其軍陣正面,響起一個嚴厲而響亮的聲音。

“本將是唐軍定北營營長段時棨,盧總督,爾軍敗局已定,爲保全爾部軍兵性命,就請盧總督不要再繼續頑抗下去了吧。”

看到正策馬佇站在離自已軍陣一箭開外的唐軍定北營營長段時棨,那一臉嚴肅鄭重的模樣,盧象升心下黯淡已極,忍不住一聲長長地嘆息,卻是默然無言,沒有回話。

“盧總督,我家李大人,曾料到朝廷會派盧總督進攻我金湯城,故其特地囑咐過本將,要本將手下留情,不可對盧大人痛下殺手。故本將希望,在李大人已然寬仁相待的情況下,盧大人能順應形勢,不要再做徒勞抵抗之舉了。”段時棨的聲音又冷冷傳來。

段時棨說完,向一旁低喝一聲,便有親兵會意離去。

很快,一衆親兵,押著垂頭喪氣的盧象觀和楊國柱過來。

見到自已的二弟和自已最爲信賴的手下副將,皆已落於唐軍之手,盧象升臉上抽搐,鬍子一抖一抖,眼神之中,滿是悽楚之色。

只是,盧象升還是沒有說話,他的臉色,陰沉如鐵。

“盧大人,爾部左右兩翼,皆已潰滅,後勤輜重,亦全部被我軍所得,你們這最後的中軍兵馬,亦是被我唐軍牢牢圍住。非是本將自誇,爾部現在兵盡糧絕,外無援兵,可謂已然陷入必死之局。這般形勢,雖是孫武重生,諸葛再世,亦不可爲矣。如定要拼死一戰,除了徒死更多手下軍兵外,復有何益?”

段時棨冷冷的話語,有如一把尖銳的刀子,狠狠地紮在盧象升心上。

是啊,現在已是必敗之局,自已還真的要苦鬥下去,讓這些手下的軍兵,葬身在這荒瘠曠茫的塞北之地麼?

只是,自已真的能向這樣朝廷的反賊,大明的叛軍屈膝投降麼?那這樣一來,自已一生清名,將徹底毀於一旦,自已與那些向清廷與流寇投降的明朝官員,又能有什麼區別!

千古艱難唯一死,如果一定要用自已的鮮血與性命,來向國家和朝廷表達忠誠的話,就讓自已,在這塞北荒僻之地,爲國盡忠吧!

“你們這些叛賊聽好了,想要我盧建鬥,向那反叛朝廷的李嘯投降,實是做夢!”盧象升終於咬牙切齒地開口道:“盧某既受君恩食君祿,便只知爲國盡恩,豈念其餘!盧某此戰不利,卻還可拼卻這一腔熱血,以全大義,報答皇上之浩蕩隆恩。安可向爾等叛國鼠輩,屈膝投降,腆顏茍活乎!”

盧象升本以爲,他說完這番話後,段時棨會臉生愧色,卻沒想到,對面的段時棨,聽完他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卻仰頭大笑起來。

“段營長,你笑什麼?!”盧象升厲聲喝問。

“哼,我笑你盧總督,枉讀詩書多年,連何爲大義都尚不明曉,卻還好意思大言炎炎,在兩軍陣前,胡言亂語!”段時棨毫不客氣地大聲回頂了一句。

”你,你竟敢這麼頂撞本督,你簡直。。。。。。“盧象升一時氣噎,說話都不利索了。

“盧總督,你說,你要爲了大義,便要不顧這必敗之死局,不顧這些手下軍兵之性命,與我軍繼續死戰下去。就你個人而言,倒是搏了個所謂的忠義美名,只是這成千上萬條軍兵的性命,卻將就此血染荒野,魂留塞外了。你盧總督,就真的問心無愧嗎?就真的能心安理得地,面對那成千上萬條怨死的鬼魂嗎?!”

段時棨的話語,讓盧象升臉上一陣火辣辣的難受。

只是,氣得渾身發抖的他,還未回話,段時棨卻冷笑一聲,繼續說道:“盧總督,本將倒想問下你,這大明朝之中,可有一人,能象我家李大人一般,不花朝廷半粒米糧,不花國家一個銅板,完全自籌糧餉,整訓兵馬,抗韃虜,滅流寇,又爲國家出兵,奪臺灣,克蝦夷,佔庫頁,大力拓展海外土地?可嘆李大人爲國征戰,這樁樁件件,哪樣不是天大功績。奈何朝廷竟深爲猜忌,聽信小人讒言,在這流賊未滅,韃虜猖獗之際,便要行此鳥盡弓藏之策,如何不令天下忠直之士,徹底寒心乎?!”

聽了段時棨沉痛的話語,盧象升臉色十分複雜,許久,亦是一聲長嘆。

“盧總督,本將還可以告訴你,以我唐軍之戰力,若真要與當日孔有德耿仲明一般作亂叛變,只怕大明國中,還真沒有哪部明軍,是我唐軍之對手。之所以我家大人刻意隱忍,不起兵與朝廷相爭,實是真正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的做法啊。因爲,若我軍與朝廷這般內鬥廝殺下去,只會是鶴蚌相爭,漁人得利,真正受益者,實是流賊與韃虜矣!而真正受苦者,只有國家與百姓罷了。”

段時棨頓了下,繼續道:“在本將看來,盧大人自以爲之大義,實是連小義都談不上,爾部與我軍,在這塞北荒僻之地互相攻殺,實不過是親者痛,仇者快罷了。至於何爲真正之大義,本將倒以爲,是我家李大人,在受到朝廷如此逼迫的情況下,還不舉反旗,且在與爾部戰鬥中,處處留有餘地,有意保留爾等性命,這種種舉措,纔是真正不計名聲,一心爲國之大義也!本將所言,望盧總督熟思之!”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
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兰考县| 龙泉市| 安仁县| 宁蒗| 海口市| 洪洞县| 新田县| 江安县| 祁阳县| 容城县| 宜章县| 青冈县| 临漳县| 铅山县| 沁阳市| 建始县| 城步| 瓦房店市| 杂多县| 乐陵市| 衡南县| 曲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乌审旗| 邵阳县| 龙井市| 林州市| 崇礼县| 禄劝| 游戏| 栖霞市| 盐山县| 肇源县| 水城县| 新闻| 永川市| 石景山区| 梁山县| 沾益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