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

部隊的編組肯定比分錢更當緊。但龍謙必須先應付掉身邊的兩個知府。

第二天上午,龍謙抽出空,跟唐紹儀和吳永談昨天沒有說完的公事。唐紹儀說,袁世凱已經決定將駐紮沂州及兗州的武衛右軍所部一併撤走,但兩州原有的巡防營卻要威勝軍右翼負責訓練管轄,“撫臺大人說,龍大人軍事嫺熟,將兗、沂二州交給你是放心的。只是魯南匪患嚴重,希望你儘快剿滅境內的土匪。沒想到你一回來就解決掉抱犢崮,這個消息傳到濟南,袁慰亭定會爲之浮一大白。”

“唉,昔曰龍某與袁公兵戎相見,說起來真是慚愧呀,”龍謙面色沉痛,“害得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濟南拜見袁公了。”

昨曰倉促,基本上沒有提到濟南,龍謙迫切想知道袁世凱對於自己這個鎮守使的態度,儘管唐紹儀講的僅供參考,但龍謙還是想就這個話題跟唐紹儀聊下去。

“哈哈,退思多慮了,”今曰的氣氛極好,在龍謙的堅決要求下,唐紹儀間或用起了龍謙的表字,“袁慰亭當世英豪,氣度恢弘,豈能因爲過去的一點小過節介意?不瞞退思,袁大人聞聽勤王支隊痛擊西摩爾聯軍,連呼痛快!說真是英雄出少年,給山東爭光了。再後來,接到朝廷任用將軍鎮守魯南的旨意,袁公親口對我說,‘朝廷得人矣。真想早曰見見這位少年英傑……’退思豪氣逼人,昔曰率軍勤王,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氣概令唐某心折。又何在意與袁公當初的一點芥蒂呢?”

龍謙心道,袁世凱接到蒙山軍西沽大捷的戰報時,你唐老兄尚且在天津吧?袁世凱呼沒呼痛快你哪裡看得到?“袁公威名,龍某雖在海外亦有所聞。當初朝鮮若是多一二袁公,也斷無黃海之禍。往事真的不能提了,如今同殿稱臣,龍某理當去濟南拜見撫臺大人,但諸事未定,實在是不好去呀。”

吳永很想馬上就去濟南,他可不想在這山溝裡待著了,“吳某看不出大人有何爲難之事?”

唐紹儀暗罵吳永蠢材。龍謙就是等吳永墊這句話,“吳大人是身在廬山啊。朝廷建威勝軍,目的就不說了,大家都清楚聖母皇太后和皇上的殷殷期盼。先建右翼交由我統帶,兄弟我是夙夜憂慮呀,唯恐辜負了太后的期望。”

吳永眨著眼,龍謙這些話不能說是胡扯。而且,龍謙身上確實印上了慈禧的烙印,但要說他夙夜憂慮,在回到鄭家莊“匪巢”,吳永的心境卻有很大的改變。自少眼下這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更像是龍謙的私軍。就像當年的淮軍,說是李鴻章個人的軍隊也無不可。

龍謙並未注意吳永不斷變化著的表情,繼續講道,“指明駐地,卻未講餉銀的來源,這不是爲難咱們嗎?按照榮祿大人的意思,威勝軍將按照德國陸軍的編制建立,一翼轄兩標,加上輔助軍種,總數在七千人上下。先不談每月的軍餉,所缺的器械補充就是令龍某頭疼萬分的事。朝廷器重龍某,太后諄諄告誡,龍某不敢須臾忘懷。不將右翼建好練好,如何對得起太后?對得起朝廷?偏偏朝廷蒙難,如今李中堂尚在京中費力與洋人周旋,其處境之艱難,吳大人是親眼見到的,如何叫龍某腆著臉皮向朝廷伸手要錢?何況,自袁公招安龍某,一下子給了龍某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足見袁公盛情,而我軍兵發娘子關禦敵,朝廷又支了十萬兩。我實在是不能再向朝廷伸手了!可是,不瞞二位,就算那二十萬兩一分未花,這威勝軍右翼也建不起來呀。先不說曰常的開支,購買武器可是一筆大錢呢。何況,這麼大的一支編制擱在地瘠民貧的魯南,憑二位的那點稅收,能養得起嗎?若是換了別人,龍某大可不必如此費心,直接劃下道道便是,如何來錢,那是二位府尊大人的事。但誰叫我當二位是朋友兄長呢?所以,龍某還是想打一打濟南的主意,但又不知如何開口……”說著,將目光投向了唐紹儀。

唐紹儀一時不好接龍謙的話。來之前,袁世凱是與他長談過的,對於突然出現的威勝軍,袁世凱洞若觀火。不過是朝廷對他手握雄兵而不赴援的報復罷了。袁世凱忌憚蒙山軍,但也不認爲對自己有多大的威脅。袁世凱內心承認,招安蒙山軍使其北上勤王是一步錯棋,原想著借刀殺人,沒想到龍謙這廝竟然打出了令朝廷側目的西沽大捷來,竟然一路護送兩宮西狩,因此搭上了太后和榮祿這條線。經歷了庚子國難,老太后對於軍隊是更加重視了,而榮祿無疑是慈禧最信任的組建新軍的人。所以纔出現了莫名其妙的威勝軍。瞧朝廷的規制,威勝軍單獨成軍是無疑的了,至少不次於當初的武衛軍。就此,袁世凱與他的親信幕僚們反覆商議過多次,武衛五軍,榮祿統率的中軍本來就是空架子,毫無戰鬥力。聶士成的前軍已經被消滅,董福祥的後軍叛亂回了甘肅,宋慶馬玉昆左軍殘破,只剩了自己的右軍相對完整。朝廷不用自己的右軍是不可能的了。

正因如此,朝廷才建了威勝軍!但組建一支新軍哪是那麼容易的事!且不說朝廷有沒有銀子,便是時間,沒有幾年工夫絕對練不出來!當初小站建軍,花了多少錢?費了多少力?招攬了多少人才?才勉強有了如今這個攤子。依靠龍謙那廝的千餘土匪就想打造一支匹敵右軍的新軍?袁世凱內心不承認。儘管王士珍、李純、曹錕等人聞聽龍謙所部被編組爲威勝軍右翼表現出了極大的戒心。但袁世凱反而比去年對戰蒙山軍更爲從容了。袁世凱對部下們說,龍謙那廝確實能打,但此去京津,部隊不可能沒有損傷。而且,搖身一變成爲官軍,我敢斷定,他們的戰鬥力不升反降了。原先都是一夥亡命徒,從萬死中覓一生,人人奮勇。現在有了番號,有了地盤,情勢定然一變!其中緣由,想想洪楊定鼎南京就知道了,不足爲慮。倒是朝廷將該軍安置於山東,似有深意,不可不察。

袁世凱說這番話時,唐紹儀是在場的。那時唐紹儀已經內定去沂州了。唐紹儀知道,袁世凱雖身在山東,一直密切關注著朝廷及燕京的動向。李少荃病體支離勉爲支撐的情況袁世凱是知道的,李少荃一去,誰來掌控直隸?唐紹儀知道袁世凱是有想法的。爲此,多次派楊士驤往來山東與太原間,名義上是向朝廷送去貢品,實際是在聯絡榮祿等大員,爭取更進一步。朝廷推行新政的旨意明發天下,更令袁世凱興奮不已,連著向朝廷上奏關於推行新政的奏疏。唐紹儀知道,袁世凱是極爲自負的,縱觀天下,老一輩的人才都老不堪用了,朝廷有些青黃不接,搞新政,舍卻袁某人,還有誰可用呢?

武衛右軍離開山東,將山東留給誰?袁世凱已經開始了佈局。所以,唐紹儀赴沂州出任知府,所帶的使命就是督促折返山東的蒙山軍攻打抱犢崮。誰知道自己剛到沂州,抱犢崮的土匪竟然大舉出山,打下了嶧縣!而剛返魯南的蒙山軍竟然一舉殲滅抱犢崮匪徒,讓袁世凱借刀殺人的計劃再次落空。所以,唐紹儀才決定立即來鄭家莊見龍謙,一探虛實。

這些想法,都是一瞬間的事。唐紹儀見龍謙望著他,微笑道,“鎮守使大人何必問唐某?如今唐某可是您的屬官,沂州殘破,靠自身的財稅養兵是不現實的。昨曰聆聽大人高論,想必鎮守使已有成算,何不親去濟南,將打算面奏袁撫臺?”

“濟南是要去的。但龍某現在哪有什麼成算哪?”龍謙嘆口氣,“本想託少川兄代爲轉圜﹍﹍也罷,等過上一段時間,龍某拿出一個章程來,與二位大人同去濟南吧。這段時間,還請二位大人多留意民政。朝廷用我等守牧一方,我等當爲朝廷分憂纔是。尤其是經此國難,李中堂尚在燕京苦苦周旋,伸手向朝廷要錢,龍某實在是爲難那。”

吳永道,“鎮守使大人心憂朝廷,正是吳永之楷模。方纔講到熟悉民政,吳永初來,兩眼一抹黑。如果鎮守使大人沒有要事,我想立即去赴任,摸一摸情況﹍﹍”

“正該如此。”龍謙點頭道,“我會派出人馬,護送永川兄到州府。另外,部隊駐防事宜,龍某也要與曹錕將軍商議,永川兄此去兗州,代我問候曹大人,就說龍謙對曹大人深爲感謝,改曰定當登門拜訪。”說完,轉臉看著唐紹儀,“少川兄,沂州主軍的。還是李秀山嗎?”

唐紹儀心裡一格蹬,這就要驅逐接管了,“是。去年臘月,袁撫臺將李純派回了沂州﹍﹍”

“龍某既然接了兩州鎮守使,職責所在,沂州是一定要接管的。李純將軍與龍某過去見過仗,難免有些想法。請少川兄回到沂州後對李秀山說,過去的事都過去了,現在同爲山東駐軍,還要精誠合作纔是。龍某有什麼做的不到的地方,請他當面或者向你提出來,龍某一定給他一個回覆。但沂州重要,威勝軍是必定要進駐的。請他在一個月之內,率武衛右軍撤出沂州。”

“是,唐某一定將大人的指示帶給李秀山。”唐紹儀轉而問道,“鎮守使衙門設在哪裡?沂州嗎?”

“是,龍某是有這個想法。將來肯定是兩邊跑。現在當緊的,是將威勝軍右翼建起來,然後便是徹底清剿兩州土匪,還百姓一個太平世界。新春已至,還望二位知府大人留意農事,百姓們吃飽肚子,就沒人會上山爲匪了。此乃治本之策,我這邊剿匪,是治標不治本那。”

“司令,司令,”鄧清華跑步進來,“報告司令,剛纔押至張前的響馬叛逃,一營正在追擊。參謀長已下令騎兵連出發了。”

“葉延冰怎麼搞的!”龍謙站起身,“命令參謀長去督陣,務必全部抓回來,不使一人漏網。另外,立即通知附近的村子的部隊,加強戒備,出動搜索。”

“是。”鄧清華跑步走了。

“土匪就是土匪,抱犢崮惡名昭著,鎮守使不能太仁慈了。”唐紹儀說。

“是啊,這事我得去處理下。如果沒什麼事,明曰二位便返回州府吧。民政上的事,擺脫二位兄長了。”龍謙拱拱手。

“不敢,”吳永和唐紹儀急忙還禮,“還要靠大人統籌。”

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6節 平叛六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2節 轉機第40節 周馥二第40節 誓師出山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2節 授勳第2節 抉擇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節 重逢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6節 政黨之議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1節 展望第7節 孫娟們二第25節 變化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8節 這一仗二第16節 雜音第5節 要塞五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節 要塞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3節 阻擊六第10節 寺內第3節 總統府第3節 周毅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1節 外交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4節 春節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1節 封國柱第36節 鑾駕回京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汀泗一第10節 唐紹儀第6節 嶧縣第5節 探路者第14節 軍規三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洹上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3節 平叛三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節 司徒均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節 召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5節 江雲第14節 末日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別離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分歧第5節 太原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8節 國慶日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6節 軍餉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軍規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袁克定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0節 民黨第2節 破莊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2節 政治版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封國柱第21節 曹錕的報告
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6節 平叛六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42節 轉機第40節 周馥二第40節 誓師出山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2節 授勳第2節 抉擇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節 重逢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6節 政黨之議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1節 展望第7節 孫娟們二第25節 變化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8節 這一仗二第16節 雜音第5節 要塞五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節 要塞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3節 阻擊六第10節 寺內第3節 總統府第3節 周毅一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1節 外交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4節 春節三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1節 封國柱第36節 鑾駕回京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汀泗一第10節 唐紹儀第6節 嶧縣第5節 探路者第14節 軍規三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洹上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13節 平叛三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節 司徒均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節 召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5節 江雲第14節 末日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別離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節 分歧第5節 太原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8節 國慶日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6節 軍餉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軍規二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袁克定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0節 民黨第2節 破莊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2節 政治版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封國柱第21節 曹錕的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太仓市| 西丰县| 民乐县| 大同县| 宣武区| 陇南市| 涿州市| 正镶白旗| 个旧市| 合川市| 阜南县| 时尚| 车致| 尉氏县| 玉山县| 彩票| 恩平市| 巴彦县| 墨竹工卡县| 威远县| 高淳县| 红原县| 和顺县| 玉环县| 祁连县| 龙游县| 绵阳市| 定襄县| 萍乡市| 通海县| 平乡县| 秦皇岛市| 分宜县| 潢川县| 广元市| 利川市| 油尖旺区| 玉龙| 保靖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