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字條顯然是被摺疊過的,又鋪平了夾在所有的筆墨中。
皇后與孟冬都覺得事情不對,對視一眼,都未做聲。皇后先收起紙張,繼續處理好其他遺物,最後交冬兒等人分類擡走。
孟冬心裡已經明白了,柏常在求筆墨就是爲了讓皇后和自己留心怡嬪的筆墨,以發現那張有“牛黃”字樣的紙條。不過,孟冬還是沒有把柏常在求筆墨的事告訴皇后。
皇后是在怡嬪的遺物中看到牛黃字條的,首先疑心的當然是怡嬪之死與牛黃有關,她記得宣告怡嬪病逝的御醫是吳謹,於是叫來太監長安,吩咐道:“去宣御醫吳謹入宮,就說本宮身體略有不適。”
長安領命而去。
不久,吳謹入宮,爲皇后看診,皇后只留蕭韞、孟冬在側,其餘人都退了出去。
吳謹診脈後,回道:“娘娘脈象平穩,看不出有何疾病,是哪裡不適?”
皇后道:“本宮夜裡睡得不安穩,昨夜怡嬪託夢,說她另有隱情,本宮想不明白,只好請吳太醫來看看,本宮今夜是否能睡得安穩。”
吳謹慌忙跪下,拜道:“微臣愚昧,還請娘娘明示。”
“你緊張什麼?”皇后有些詫異。
吳謹眼光閃爍,不敢擡頭看皇后。
孟冬問:“吳大人不會是心虛吧?”
吳謹再拜,道:“請娘娘明查,臣與怡嬪娘娘之死毫無瓜葛,臣真的不知道,臣到鍾粹宮的時候,怡嬪已經香消玉殞,伺候怡嬪的宮女都知道。”
皇后笑道:“本宮並沒有說你與怡嬪之死有關,你何必這麼著急爲自己洗脫?難道另有隱情的不是怡嬪,而是吳太醫?”
“娘娘!”吳謹深深叩首。
皇后笑道:“吳大人不必害怕,本宮只是想知道怡嬪娘娘的死因,大人若能實話實說,本宮自然相信大人。”
吳謹作揖,道:“啓稟娘娘,怡嬪娘娘……怡嬪娘娘其實是中毒身亡。”
皇后問:“有證據嗎?”
吳謹答道:“皇后娘娘可派遣多名醫者去地宮檢驗遺體,真相自然明瞭。”
“既然如此,你之前爲何說是病逝?”
“微臣入宮之時,怡嬪已故,鍾粹宮的人都說是病故,臣實屬無奈,求娘娘恕罪。”
“那怡嬪中的是什麼毒?”
“臣只是看了一眼怡嬪的面色,沒有機會驗血,不知道是什麼毒。”
皇后讚歎道:“只是看了一眼面色就知道是中毒,看來吳太醫的醫術真乃出神入化,那本宮倒要討教一二。”
“娘娘請示下。”
皇后問:“牛黃,都有什麼功效?”
吳謹躬身答道:“回娘娘,牛黃可用於清火。”
“只能用於清火?”皇后似乎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吳謹笑道:“自然不止,牛黃可除熱、清心、化痰、益肝、利膽、鎮驚、定神、辟惡氣,若小兒急驚,熱痰壅塞……”
皇后以手止住,又問:“你說的多,本宮也記不住,人常說‘是藥三分毒’,這牛黃難道就百利而無一害?”
“少量牛黃無害,多了就不好了。”
“怎麼個不好?”
吳謹答:“牛黃中含有雄黃,長期服用、尤其是不慎服用過量,可能會中毒,毒性猶如砒霜。”
“砒霜?”皇后吃了一驚,問:“那吃過量牛黃中毒,與吃砒霜中毒,又有什麼區別?”
吳謹答道:“若一人是砒霜中毒而亡,很容易查出,但若是牛黃中毒而亡的,一般難以查出,可能會誤診,而且,大多人不知道牛黃可能引起中毒,也就更難察覺。”
皇后點了點頭,令吳謹退下,又仔細看了看那張帶有“牛黃”字樣的紙,看不出是誰的字跡。
孟冬道:“娘娘,寫這字的人,多半就在宮裡,應該不難查到。”
皇后問孟冬和蕭韞:“你們以爲,這張紙是怎麼回事?怡嬪會是死於牛黃中毒嗎?”
孟冬答道:“不!娘娘,這字條既是怡嬪遺物,自然是怡嬪生前所得,哪裡會關乎死後?奴婢猜想,是有人命令怡嬪將牛黃放入一味藥裡、毒害別人,怡嬪保留著字條,很可能是爲了當證據,但直到死也沒拿出來。”
“那她爲什麼一直沒拿出來?是畏懼寫這張字條的人嗎?”皇后琢磨著,懷疑著,又不敢說出來。她已經懷疑過怡嬪與嘉貴妃之死有關,但指使怡嬪的人,她還不能確定,甚至不想確定。
孟冬輕聲的說:“或許,她就是想拿出來……才……”
皇后看了看蕭韞,問:“你怎麼一直不說話?”
蕭韞笑道:“奴婢不敢說,怕娘娘不愛聽。”
皇后聽了這句,就已經露出了不悅的神色,問:“你又是要懷疑文薔對嗎?你看看這張字,這可能是文薔寫的嗎?”
蕭韞低頭。
半晌,皇后定了定神,又向蕭韞道:“你說。”
蕭韞笑道:“如果奴婢沒記錯,嘉貴妃每次生病,藥方裡面都有牛黃。牛黃是常用藥,也就不會有人警惕,所以在含有牛黃的藥裡面再加入牛黃,一般人不易察覺。牛黃本身不是毒,銀針也就驗不出什麼……還有一件事,就是嘉貴妃死後,太醫院曾有人提議分析藥渣以明確嘉貴妃死因,但藥渣卻不見了,太醫院的人不敢奏明,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皇后問:“你既然知道,爲什麼現在才說?”
蕭韞道:“那天,有個人一直都守在景仁宮,生怕藥渣落入別人之手,奴婢當時就問過那人是否經手過這個藥,可是她立刻向娘娘求得了庇護。奴婢還能說什麼?難道要問娘娘是更相信她,還是更相信奴婢?”
皇后斥責道:“你的懷疑毫無道理!文薔和怡嬪就住在一個宮裡,嘉貴妃出事那天也都在一起,她吩咐怡嬪做什麼還需要寫在紙上嗎?再說了,怡嬪的遺物就是文薔叫人送過來的,她怎麼可能是兇手?”
蕭韞又沉默了,她不想多說什麼。
孟冬忙給皇后揉肩,陪笑著說:“娘娘不要生氣。我們只要查到這個字跡是出自何人之手,真相不就大白了嗎?”
皇后同意了孟冬的意見,因爲她完全可以肯定,這個字跡絕對不會來自於純貴妃蘇文薔,如果查出字跡的主人,不但可以知道是誰指使怡嬪謀害嘉貴妃,也能堵住蕭韞的嘴,不再去懷疑純貴妃。於是,皇后秘密派人去搜羅宮中所有識字之人的字跡。
但後宮是一個很難鎖住秘密的地方,令妃很快得知了此事,她生怕皇后查出結果後再包庇作案者,於是將此事透漏給了乾隆。
清晨,乾隆來到翊坤宮,不準守門侍衛通報,直接走向正殿。他把跟著的人都留在了院中,只帶陳進忠一人來到門前,腳步都比較輕。
皇后正在查閱已經蒐集來的字跡,與那張含有“牛黃”的字跡一一比對。蕭韞、孟冬等都在皇后身邊。
“看的這麼認真。”
聽到乾隆的聲音,皇后嚇了一跳,放下手中紙張,向乾隆行禮,宮人們也都紛紛跪下行禮。
乾隆走近桌案,看著滿桌的字,笑道:“皇后也太辛苦了,查案還要秘密行事,實屬不易。”
“皇上怎麼來了?”
“事關兩個妃嬪的命案,朕能不關心嗎?”
皇后默默無語。
乾隆往桌案上看去,目光很快鎖定在那張含有“牛黃”字樣的紙上,拿起問:“你要查的是寫這個字的人嗎?”
皇后只得應聲:“是。”
乾隆皺了皺眉頭,道:“不用查了,這個字跡,朕認識。”
皇后震驚了。
乾隆坐下,一副嚴肅的深情,喊:“進忠,傳三阿哥、四阿哥,朕今天要在皇后這裡辦案。”
永璋忽然被傳喚,心中有些詫異,他已經懷疑到可能與怡嬪之死有關,但還是有些想不明白,傳喚他的人是乾隆,要去的地方卻是翊坤宮。來不及多想,傳口諭的太監不停催促,永璋只好匆匆入宮。
來到翊坤宮正殿,永璋看到乾隆、皇后在正門對面的匾額下坐著,蕭韞、孟冬站在皇后身側,陳進忠在乾隆身邊侍立,還有一個和自己一樣被傳喚、但比自己早到一會兒的永珹,已經在殿內站著。
“兒臣給皇阿瑪、皇額娘請安。”永璋下跪叩首,半晌卻並沒有聽到乾隆叫他免禮起來,心中更覺奇怪,慢慢擡起頭來,只是不敢自行站起。
乾隆淡淡一笑,看著永璋問:“知道今天爲什麼叫你來嗎?”
永璋應道:“兒臣不知。”
乾隆又看永珹:“知道你爲何入宮嗎?”
永珹躬身答道:“三哥都不知道,兒臣怎麼可能知道。”
乾隆的臉色忽然由晴轉陰,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朕記得嘉貴妃過世時,永珹曾經哭著求朕爲嘉貴妃伸冤,朕今天就還你一個公道。”
永珹聽了,驚而無喜,有些不可思議的看了看永璋。
永璋覺得矛頭不對,有些緊張起來,拱手拜問:“皇阿瑪,這話是什麼意思?”
乾隆一臉怒色,冷笑著問:“什麼意思?你心裡清楚!嘉貴妃過世之時,所得的病不過是急火攻心、肝火太盛,她經常如此,只要服了清火寧神的藥,修養兩天就不礙事了。而那天嘉貴妃會死,根本就不是因爲病,而是因爲服用了大量的牛黃!”
永璋也很氣悶,問:“嘉貴妃是病死還是服用牛黃,跟兒臣有什麼關係?”
“你還狡辯!”乾隆指著永璋,問:“朕剛纔已經派人問過太醫院,嘉貴妃嚥氣的時候,那天吃藥的藥渣早就不見了,你告訴我那藥渣去哪了?”
“兒臣不知道!”永璋用同樣憤怒的眼神看著乾隆。
乾隆拿起那張帶有“牛黃”的紙,走下臺階,到永璋的面前,將紙甩到永璋的臉上,吼道:“你不知道?看看這是什麼!”
永璋撿起那張紙,看到上面的字跡吃了一驚。
永珹忙從永璋手裡拿了過來,也看了一遍,頓時滿腔怒火燃燒,抓住永璋的衣襟,大聲嚷道:“這分明是你的字跡!是你指使人害死了我額娘!”
“我沒有!”永璋拼命掙脫開永珹,喊道:“這不是我寫的!”
永珹咆哮道:“你騙誰呢?你給我遞了那麼多次小抄,你的字我會不認識嗎?”
“都給我住手!”乾隆厲聲喝止,指著永珹說:“學業不精,你還好意思在這裡說!”
永璋拱手拜道:“皇阿瑪,那字的確不是兒臣所寫,也不知是何人呈上!這分明是栽贓!是陷害!”
“何人呈上?”乾隆冷笑道:“這是怡嬪的遺物!幾個太醫都去驗過了,怡嬪乃是中毒而亡!這些遺物就是純貴妃叫人送過來的!純貴妃是你的親孃,難道她會陷害你?”
“我額娘?”永璋睜大了眼睛,愣愣的跪著,他想起上次去鍾粹宮提醒純貴妃小心皇后已經開始查案,純貴妃說的那句“我有辦法能擺脫罪名……但不到萬不得已,我真的不想用”,而後他問是什麼辦法,純貴妃卻沒有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