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

根據進化理論,滅絕是必然的結果,自然選擇就是靠這種方式在運行,大量不適者就是這樣被幹掉的。自然界存在一個正常的物種滅絕率,大致是一百萬年滅掉八個科,遇到大滅絕時動作就大一點,一百萬年間可能會幹掉二十個科。《科學》雜誌1986年載文指出,生物大滅絕的週期一般在二千六百萬年左右,並且動物的滅絕與體重有很大的關聯,體形越大的物種,滅絕得越快。食肉動物平均一個屬的生存期是八百萬年。小小的螞蟻和蟑螂可以生存到如今,而橫行地球的恐龍與猛獁象則早已化爲塵煙了。

換句話說,如果它們都不滅絕,我們人類又到哪裡蹲著去呢?

難以解釋的不是滅絕,而是大滅絕。很多物種同時消失,這是達爾文不願意看到的現象。他不願意看到並不表明大滅絕就不存在,現在得到確認的至少有五次物種大滅絕。受到關注最多的當屬二疊紀和白堊紀大滅絕,它們分別排名第三次和第五。一般估計,經過這幾次折騰以後,生存過的物種有99%以上都已經徹底消失了。

二億二千萬年前,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六億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大約有一半的海洋生物在幾百萬年內接連死去,90%以上的物種成隊消失。縱橫四海的三葉蟲就是此次大滅絕的犧牲者之一。此後,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又發生了一次以恐龍滅絕爲標誌件的著名大滅絕,稱爲白堊紀滅絕。死去的不僅僅是恐龍,大量的海洋浮游生物再次殉葬。此次事件約有四分之一的動物綱被徹底從地球上抹掉了,物種的滅絕率也達到了85%。哺乳動物就是從那以後漸漸在地球上站穩腳跟的。

物種的滅絕和物種的發生一樣,是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話題。物種的死亡最終是個體死亡的集中表現。如果不是有忍無可忍之事發生,大概誰也不願無故死去。是什麼事情造成了這種慘劇呢?無數的智者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可惜大多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沒有人能提出一個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假說,有些人不得不繼續相信那是上帝在用大洪水來重整世界秩序。

儘管如此,仍然有一些理論顯示出了相當的水平。比如造山運動、行星撞擊、火山噴發或者流行病肆虐等等。

先說二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比較奇怪,從化石分析得知,當時受到影響的主要是淺海生物。對此,有理論認爲,這主要是因爲大陸板塊的漂移,一些本來分開的零散的小板塊得以結合成了巨大的整體大陸。這種結合的後果就是,海岸線大爲縮短,加上陸塊互相擠壓,淺海區域因此而急劇減少。本來地盤很大的淺海生物一下子被擠得受不了了,只好死翹翹。這個理論之所以具有說服力,是因爲對淺海範圍減少幅度的計算結果正好與物種減少幅度相一致,說明這兩者之間呈正相關性。二疊紀大滅絕似乎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通俗地說,地盤變小了,住不了那麼多生物了。

而1996年,《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全球性海平面的大幅上升,造成海洋缺氧,從而導致海洋生物缺氧而死,形成大滅絕。這個理論得到了地層巖石證據的支持,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可是也有人提出相反觀點,認爲其實海平面下降纔是真正的殺手。至於究竟哪種理論更正確,只能留給時間和事實來檢驗和淘汰了。

關於白堊紀大滅絕的說法就更是花樣繁多。這裡面涉及恐龍的命運,大家都比較關心這些大個子的死活,自然也就更是衆說紛紜。

1954年,德國古生物學家欣德沃爾夫(OttoSchindewolf)提出了極具代表性的“新災變論”,這一理論是對居維葉“災變論”的更新。居維葉的老理論認爲,地球經過了很多次週期性的巨大災變,且給生物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他認爲這些災變是由非常力量引起的,大概也就是上帝吧。當非常規力量消失,地球恢復平靜,可以過一段好日子,此間可以產生一些與從前不同的生物。

居維葉對化石的觀察並無大錯,他錯在把造物主牽扯了進來。所以當達爾文理論提出以後,“災變論”受到了猛烈抨擊,最後被趕出學術圈。

欣德沃爾夫比居維葉高就高在,他當然不能再請上帝出手了。他請出來的是一顆白堊紀的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或者隕石,反正是天外來客,在太空遨遊的時候出了交通事故,一頭撞到地球上。結果就如大家反覆聽到的故事一樣,地球籠罩在一片悽風苦雨之中。長時間的暗無天日,生活太痛苦了,大批生物紛紛滅絕,其中包括恐龍。

人們對此假說興趣多多,並一直在追蹤研究,提出了很多證據對其加以完善,甚至找出了當年大碰撞的遺蹟,它正埋在墨西哥的熱帶森林底下,撞擊形成的大坑直徑約有180公里。猛烈的撞擊造成沖天大火,整個地球燒成一團,加之無人救火,結果可想而知:絕大部分生物被做成了原味燒烤,75%的動植物因此滅絕。

災難過後,地球經歷了長期的恢復過程。漫漫長路,風雨交加,愁雲慘淡,經過憂傷洗禮的殘存生物不屈不撓地繼續繁衍。千萬年後,地球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災變論”的結論就是,大災變導致大滅絕,然後是恢復和擴張期,其中就有物種大爆發存在,接下來,可能就是提心吊膽地等著下一次大滅絕。

這個理論乍看起來似乎與古爾德提出的“間斷平衡”有點類似,但其本質是不同的。古爾德的理論不需要外界因素的干涉,進化的“間斷”與“平衡”都是生物自身的事情,而“新災變論”則不然,其決定力量來自於外界。當然,這種力量是可以理解的。

“間斷平衡”提示滅絕的過程要緩和得多,更符合達爾文的原意。“新災變論”的滅絕過程是慘無人道的,不講道理,也沒有通融的餘地,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在一時之間被逼上了死亡的征途。

不過,“新災變論”也面臨很多挑戰,其中最不利的證據就是,白堊紀後期的化石記錄表明,大多數物種滅絕的速度其實是很緩慢的。它們往往都經過了數千年的衰落才減少到最低點,直到滅絕。這與激烈的大碰撞所提示的短期滅絕快速滅絕不太一致。

當然,沒有哪一種理論可以解釋所有滅絕現象。物種大滅絕也不可能是單一因素造成的。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或許會接近物種大滅絕的真相,但那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相信,完全可以在科學範圍內來解釋這些離奇的故事。

當然,大可不必對物種大滅絕哀悼不已。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個地球也不是離了誰就不轉了。生物圈的本質就是不斷地代謝更新,死了一些動植物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傷心的。唯一讓人可惜的是,很多外形異常怪異的物種被刪除以後,再也不可能重新出現在地球上。我們永遠失去了在動物園中對著他們發出大聲驚歎的機會。

人類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應對自己的行爲適當控制,不要超出自然界許可的幅度,更不要越職越權,代替自然的力量人爲地製造物種大滅絕。那麼根據自然的原理,我們仍然有很長一段時間好活。

所以,人類需要不斷糾正自己出現的偏差,努力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麗,只有這樣,才更符合人類在這個星球上所處的特殊地位。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提出和由此而展開的相關論戰,正是人類糾偏行爲的一個漂亮證明。

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28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3)第15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11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37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3)第11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2)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6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17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0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2)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0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2)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6章 地質學的發展與《聖經》的尷尬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43章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1章 引 言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21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3)第28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3)第2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2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16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3)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12章 牛津論戰,進化論與神創論的首次激烈碰撞 (1)第40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3)第12章 牛津論戰,進化論與神創論的首次激烈碰撞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17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1)第7章 達爾文出場:大自然開始操縱一切 (1)第40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3)第5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2)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6章 地質學的發展與《聖經》的尷尬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22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4)第3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2)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1章 引 言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5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2)第30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2)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44章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23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1)第39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2)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8章 達爾文出場:大自然開始操縱一切 (2)第39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2)
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28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3)第15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11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37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3)第11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2)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6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17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0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2)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0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2)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6章 地質學的發展與《聖經》的尷尬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43章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1章 引 言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24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2)第21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3)第28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3)第2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2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16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3)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12章 牛津論戰,進化論與神創論的首次激烈碰撞 (1)第40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3)第12章 牛津論戰,進化論與神創論的首次激烈碰撞 (1)第36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2)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17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1)第7章 達爾文出場:大自然開始操縱一切 (1)第40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3)第5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2)第35章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第6章 地質學的發展與《聖經》的尷尬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32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22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4)第3章 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 (2)第33章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2)第1章 引 言第19章 動物利他行爲,你被感動了嗎? (1)第29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第42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2)第5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2)第30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2)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44章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 (2)第4章 拉馬克主義,以及鐵匠的兒子和老鼠的尾巴 (1)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31章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3)第25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3)第23章 大爆發與大滅絕,誰在翻雲覆雨? (1)第39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2)第41章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第18章 樸素或華麗,性選擇在折騰誰? (2)第14章 關於人的迷局,凡夫俗子或是天之驕子 (1)第38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1)第10章 《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論中的里程碑 (1)第8章 達爾文出場:大自然開始操縱一切 (2)第39章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羣體?還是基因? (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江孜县| 闽清县| 连城县| 昭觉县| 平定县| 霍州市| 准格尔旗| 枣庄市| 黄梅县| 隆昌县| 防城港市| 乾安县| 离岛区| 贡觉县| 达州市| 常熟市| 同心县| 灌阳县| 同江市| 崇州市| 宁津县| 历史| 平陆县| 阿拉尔市| 凤翔县| 鲁甸县| 黄浦区| 六盘水市| 桂东县| 镇原县| 西乌珠穆沁旗| 突泉县| 瑞丽市| 通江县| 辽源市| 大庆市| 聊城市| 平邑县| 开化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