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

殷鵬、史琥等人確實想著再接再勵,拂曉時分就對孫彥舟、胡盪舟殘部所據守的內城發起強攻,只要攻入內城,選鋒軍主力隨後就可以徑直往獐子溝而去,再戰退守獐子溝的赤扈騎兵殘部,最終實現對焦陂-泉河之敵形成包圍。

王舉趕到汝陰坐鎮,卻是要儘可能避免選鋒軍消耗太大,寧可放走一部分敵軍,也不希望選鋒軍及從靖勝軍抽調的精銳馬步兵承擔所有的惡戰,隨即就對殷鵬、史琥他們之前所擬定的作戰計劃進行了調整。

首先是暫停了選鋒軍騎兵主力天亮後直接強襲獐子溝的作戰安排,而是以選鋒軍騎兵部隊與從靖勝軍抽調的馬步兵在南城門外進行待命,靜觀戰局有無新的變化。

倘若焦陂-泉河之敵拂曉時分就不顧一切往陳州方向逃竄,選鋒軍騎兵主力以及馬步兵,則配合焦陂-泉河以南的主力兵馬,銜尾追擊逃竄敵軍。

倘若焦陂-泉河之敵不動,選鋒軍就繼續在南城外待命;焦陂以南有近二十萬主力兵馬,大可以從容不迫對焦陂-泉河實施合圍。汝陰這邊接下來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與宣武軍、驍勝軍進行配合,攔截平燕宗王府有可能從徐宿等地增援過來的兵馬。

對進攻、消滅孫彥舟、胡盪舟殘部的安排,雖然會照著既定的時間於拂曉時分就會實施,但也不再以孫延觀、徐憚所部重甲步卒爲主力。

而是改由楊霽、唐淵、虞謨、郭雲昆等將率領起義兵馬,並收編投誠兵馬有序的對內城展開進攻,對攻陷時間也不加以苛求。

楊霽、唐淵、虞謨、郭雲昆等將,早就接受軍情司的策反,暗中爲京襄效力,自然早就獲得京襄嫡系將軍的同等地位與待遇;他們麾下的部衆,即便之前不清楚情況,但在楊、唐等人公開身份之後,只要第一時間選擇歸附京襄,都按照起義軍將領對待,即保留原有職務,率領原有兵馬參與後續作戰。

投誠的守將,其個人會受到一定的優待,但原部人馬則必須拆散後接受收編。

至於那些繳械投降的,將領沒有頑固抵抗的,會從輕發落;而曾頑固抵抗但最後看大勢已去、爲保命而選擇投降的,與麾下人馬都會被視作俘虜處理。

除開被殲滅的外城守軍,包括郭雲昆等部,汝陰約有兩千人馬在陣前起義,投誠人馬計有七千餘衆,投降與被擊潰後就地俘虜的人馬計有六千餘衆。

而隨孫彥舟、胡盪舟等賊酋逃入內城負隅頑抗的,就兩千殘兵而已。

由楊霽、郭雲昆、唐淵、虞謨等人在兩千多起義人馬的基礎上,收編七千餘衆投誠人馬,用於看押近七千降兵、俘虜,進攻內城孫彥舟、胡盪舟殘部,兵力上是足夠用了。

在完全控制外城區域之後,也收繳了一批攻城戰械,足以用於對內城的進攻。

雖說效率會低很多,可能三五天都未必能將內城攻下來,但這也是快速組織、整編投誠兵馬的有效手

段。

選鋒軍以及從靖勝軍抽調出來的精銳兵力也能得到難得的休整與喘息之機,而不是馬不停蹄的持續高強度作戰,去承受過去慘重的傷亡。

而事實上白天這一戰,傷亡已經足夠慘烈了。

…………

…………

在京襄大股馬步兵增援汝陰戰場之後,赤扈騎兵在兵力上已經處於劣勢,更難撼動密實的甲卒陣列,而援騎久候不至,孫彥舟、胡盪舟部又被擊潰被迫撤入狹窄的內城堅守,摩黎忽只能選擇撤兵回到獐子溝。

獐子溝與早前南岸的泉河一樣,都只是潁水沿岸普通的村寨。

泉河的戰略地位更爲重要一些,與焦陂互爲犄角,北接汝陰、南下淮川,幾經擴建加固,已經成爲潁水右岸(南岸)的重要城池。

然而在潁水左岸(北岸),作爲潁州州治的汝陰城已經足夠雄闊,左右沒有必要再修築城池。

還是淮川被圍之後,嶽海樓考慮到需要在汝陰城南浮橋之外進一步加強潁水兩岸的溝通——獐子溝附近的潁河水流更爲平穩,嶽海樓最終將兩座浮橋建於獐子溝附近,獐子溝才升級爲軍寨。

獐子溝緊急修建了城牆,但整體規模很小,僅四百步見方,還都遠不如汝陰內城大,駐入一些兵馬,主要也是看護那兩座橫跨潁水的浮橋,確保人馬、物資能順利通過。

雖說潁水全流段都已經封凍住了,人馬來往兩岸,暫時不需要依賴於浮橋,但除了河淮南部地區冰封期較短,通常不足兩個月外,冬季天氣異常回暖也時有發生。

還有一個,就是當世手段再簡陋,還是有很多破壞冰層的手段。

比如人力破鑿,又或者積薪柴、石炭點燃或吸熱融冰。

即便這種種簡陋手段,要將上百里河道的冰層都破壞掉阻止通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極其驚人,但眼下是關乎河淮之得失的大戰,即便驅使數萬苦役勞力用最笨拙的手段去做這些事,絕大部分將帥都不會皺一下眉頭的。

因此在潁水封凍住之後,嶽海樓還是保留了汝陰城南、獐子溝附近的三座浮橋,並派兵看守。

現在汝陰已經註定失陷,而鹿溝-潁上援軍逡巡不敢北上,嶽海樓還想率主力固守焦陂-泉河待援,獐子溝是一定要守住的。

要不然的話,待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集結足夠多的援兵趕到,倉促間無法強攻汝陰城,想繞過汝陰,又被浩浩蕩蕩的潁水所阻,困守焦陂-泉河的人馬,如何才能逃脫昇天?

獐子溝軍寨還是太小了,之前仲長卿又親率兩千精銳甲卒趕來加強防守,撤下來的赤扈騎兵都只能宿於雪地之中。

獐子溝距離汝陰不足二十里,風雪停止的夜晚又額外的澄澈。

仲長卿與摩黎忽、單薛等將登上寨牆,甚至能隱約看到汝陰城頭叫一堆堆篝火照見的人影。

他們能看得出來,汝陰

外城已經徹底落入京襄的掌控之中,而孫彥舟、胡盪舟即便退守內城還沒有被殲滅,但一兩千被殺破膽的殘兵已經很難再發揮多大牽制作用了。

“鹿溝那邊可有新的消息傳來?”

從汝陰城下撤出,闊惕負責率部斷後,這時候纔回到獐子溝,登上寨牆看到摩黎忽、仲長卿、單薛等人都在,便問起鹿溝-潁上那邊有無新的動靜。

“我早就說過契丹漢將沒有一個可用,偏偏大宗王不信這個邪,也不知道被這個姓孟的狗東西灌了什麼迷魂湯,竟叫他統兵來援,”

從澤州等地奉命率一萬鎮戍軍精銳南下增援的赤扈大將單薛,想到今日麾下那麼慘烈的傷亡,想到岌岌可危的戰局,遏制不住內心的怒氣,見闊惕問過來,沒有好臉色的回道,

“姓孟的這狗東西現在縮在鹿溝大營,頭不敢伸出來,能有個屁消息!”

闊惕眺望東南方向,雖說他也猜到孟和沒有第一時間出兵,後續會繼續裝死縮在鹿溝大營,但心裡的憤恨卻難消除,碗口大的拳頭狠狠的錘在垛牆上。

說實話,他們今天並非沒有勝機。

甚至只需要孟和能從鹿溝不顧一切代價,調動數千騎兵從側後方纏住京襄第二撥往汝陰奔襲的萬餘馬步兵,他們就算將手裡兩萬騎兵拼光掉,至少能助孫彥舟、胡盪舟重新控制住汝陰城。

現在他們兩萬多騎兵都拼殘了,卻未能守住汝陰,現在也只能破口大罵孟和怯敵畏戰,抱怨大宗王錯信了孟和這些契丹降將,以此發泄心裡的憤恨。

仲長卿心裡只是悲嘆,他知道有些事不是不想,實是不能也。

當初鎮南宗王府與平燕宗王府悍然南下,鎮南宗王府接收了契丹在雲朔的殘部勢力,平燕宗王府則接收了契丹在燕薊的殘部勢力,但在漢將任用方面,鎮南宗王府更信任嶽海樓、曹師雄等南朝降將,平燕宗王府卻更信任、重用契丹在燕薊投降的將領。

然而這一切都是有緣故的。

最爲主要的一點,就是契丹滅亡時,在雲朔的殘部勢力,有相當一部分被蕭林石帶走了,而李處林、蕭逸等契丹降將,又先後亡於京襄(楚山)之手。

這些才註定了嶽海樓、曹師雄等人在鎮南宗王府轄下的崛起沒有其他人能夠替代。

然而在平燕宗王府麾下,以孟和等契丹降將爲首的燕薊軍,一直以來卻沒有遭受到什麼重創,很好的保存了實力,反倒是以楊景臣雄州兵馬爲代表的降附漢軍,卻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淮南會戰中遭受到重創。

燕薊軍有較大的騎兵編制,相對又擅長寒冬雪地作戰,平燕宗王府這個冬季想要增援潁州作戰,除了使燕薊軍充當主力外,還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嶽帥怎麼說的,接下來是守是走?”闊惕抑住內心的憤恨,問及正事。

“眼下只能守一線生機,沒有辦法走!”摩黎忽說道……

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
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安乡县| 鲁甸县| 武安市| 绥棱县| 泸州市| 芜湖县| 榆林市| 苏尼特右旗| 苍山县| 天津市| 齐河县| 奉节县| 宜兰市| 齐齐哈尔市| 西昌市| 吴桥县| 龙口市| 合山市| 遵义县| 武汉市| 崇左市| 保靖县| 福海县| 科尔| 连山| 花莲县| 二手房| 承德市| 晋州市| 天水市| 贡山| 泽库县| 姚安县| 清涧县| 沧州市| 宜良县| 乐山市| 宁陵县| 石首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