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

陷陣作戰,士氣最爲重要。

參與大勝在望的作戰,將卒士氣也最爲旺盛。

簡單的說,就是打順風仗,恃強凌弱,膽氣也生。

殺戮也最能激發血勇之氣,令膽怯者猙獰,怯懦者色厲。

對於普通兵卒來說,虜兵的首級就意味著田宅與衣食無憂;對武吏軍將而說,戰功則意味著平步青雲、意味著衣錦還鄉、恩蔭子弟。

而對於真正有志於保家衛土的將卒而言,即便不幸戰死於這樣的沙場之上,也滿腹馬革裹屍的壯烈情懷。

淮東水營將卒不足四千人,戰船以艨艟、鬥艦、走舸等中小型戰船爲主。

淮東水營以往與赤扈水師在爭奪淮河下游控制權時,更多是收縮在淮河以南的楚州縱深處的溪河、湖泊之中,利用堰壩、木柵阻擋赤扈水師的進攻,平時都不敢進入淮河,只是依託臨岸塞堡進行被動的防禦,勉強保存主力未受重創,自然難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也素來不受重視。

然而這次殺入洪澤浦,在對淮河入洪澤浦河口爭奪的水戰中,淮東水營依託京襄兩艘鐵甲樓船,卻將恃強凌弱的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鄧珪的親自督戰下,作戰極其積極、活躍。

京襄兩艘鐵甲樓船,是在傳統樓船基礎上改造,但將甲板之上的三層艙室改爲兩層。

這麼做除了減少戰船覆甲面積,減輕船身自重外,同時也能在水戰中,降低被投石機擊中的可能,提高船體的穩定性,提高衝撞以及抵抗衝撞的能力——

也因爲如此,鐵甲樓船外覆竹篾所編的罩棚進行僞裝,遠遠看過去更像是兩艘普通倉船,從而瞞過赤扈人滲透到長江沿岸監視的斥候耳目。

當世已經有一些載量高達兩千石甚至五六千石的大型貨船,運載糧食、棉花、紗布等大宗物資在長江等主幹河道之上航行,世人稱之爲倉船。

兩艘拿“烏篷”遮擋嚴嚴實實的“倉船”從南蔡、荊州等方向出發,經樅陽浮渡順流而下,普通斥候探馬看到,理所當然就認爲裡面裝載著什麼貨物,前往長江下游的州縣販賣,又或趕到揚泰等地裝運糧食、食鹽等物資返回,哪裡想得到會是兩艘大型鐵甲樓船獨走?

雖說鐵甲樓船從結構上減少一層船艙,船型更爲平扁,但水面以上船體滿覆一分厚的薄鐵板,自重還是驚人。

進入戰場之後,戰船需要將易燃的風帆收起來,僅僅依靠底艙槳手劃動百餘副大槳,自然難有什麼機動性可言。

當然了,傳統的樓船機動性也差,在水戰戰場上除了船型巨大直接衝擊敵軍船陣外,主要也是爲機動性更強的中小型戰船提供支撐。

在這方面有著更強防護力的鐵甲樓船,表現自然是極其突出:

不畏箭矢,不畏小型投石弩的投石,不畏火攻,與同等船型的敵船進行衝撞,也是穩居上風。

淮東水軍殺入洪澤浦的第三天,雖然還沒能奪下河口,殺入洪澤浦以西的淮水河道之中,但憑藉兩艘有如移動堡壘一般的鐵甲樓船,也是將赤扈水師壓制在河口附近

水域,迫使赤扈人這兩天來不得不從上游調更多的戰船、水軍兵卒增援過來。

“敵軍又有六艘艨艟戰船出來了,我們可以稍作後退!”

彌寶通過箭窗看到赤扈水師又有新的艨艟戰船從淮河河口殺入洪澤浦之中,使得虜兵水軍在河口外側水域所集結的戰船數量,超過他們兩倍有餘,轉回頭向鄧珪建議暫作後退,與虜兵船陣拉開距離。

鐵甲樓船就像一頭踩踏無敵、皮堅肉厚的大象,卻也抵擋不住羣狼的撕咬。

鐵甲樓船的側舷也是薄弱點,倘若側翼沒有防護,又或者同時面臨多艘大型敵船的野蠻進攻、衝撞,就算不發生傾覆,船艙裡的將卒也會摔得鼻青臉腫、骨斷肢殘。

因此鐵甲樓船也絕然離不開中小型戰船環護左右,也唯有淮東水營的大小戰船積極配合作戰,才能將水戰移動堡壘的威力真正發揮出來。

現在赤扈水師投入戰場的戰船數量,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特別是洪澤浦水域遼闊,可以叫赤扈人的優勢水軍力量徹底鋪展開來,兩艘鐵甲樓船也只能暫作後退。

要是外圍環護的中小戰船被敵軍不惜代價的擊沉或隔斷在外圍,鐵甲樓船再犀利也難逃倖免。

荊州水軍之前作爲地方兵馬都監司下轄、職在捕盜的地方守軍,一直以來都沒有裝備樓船等大型戰船,也沒有太多的機會,進行相關的作戰訓練。

因此新造兩艘鐵甲樓船,徐懷抽調曾在建鄴水師爲將的彌寶、蘇其二將作爲指揮長(指揮使)。

爲了保證淮東水營能更好的配合作戰,鄧珪也親自登上鐵甲戰船坐鎮,自然也是這支混編水軍的最高統將。

“使君乃是要我等牽制住虜兵水師,”姜平也擔心鄧珪建功心切想打硬仗,建議道,“此時不僅將虜兵半數水軍戰力吸引到洪澤浦西河口來,今日一戰也成功擊沉、擊毀三十多艘敵船,殲敵逾千,可以說初步圓滿完成使君託付的任務了……”

鄧珪臉色沉毅點點頭,示意傳令諸戰船往後拉開距離。

赤扈人雖然擺出不惜一切代價封鎖淮河水道的架勢,但看到淮東水營後撤,也沒敢貿然追擊,而是分派戰船往河口外側幾座被摧毀的水寨駛去。

拉開距離後,鄧珪在姜平、彌寶等將的簇擁下,走上艙門外的前甲板。

夕陽下洪澤浦煙波浩渺,遠處一些將沉未沉的戰船,還有滾滾黑煙升起;其中也有淮東水營的戰船,只是要比虜兵戰船少一些。

除了這時主動退卻,這兩天淮東水營依託兩艘鐵甲樓船,絕大多數時間都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導。

因此淮東水營即便在激戰過程中損毀的戰船並沒有比赤扈人少多少,但大多都能及時將卒轉移出來,或者及時打撈救回落水的將卒,這兩日水戰實際所承受的傷亡,卻是要遠遠低於虜兵。

鄧珪不是水軍統將,之前也沒有機會見到鐵殼子船,沒想到僅兩艘鐵甲樓船的加入,就叫淮東水營的戰鬥力發生翻天覆地的提高,叫他頗爲激動的、感慨的伸手摩挲經過經過兩日激戰後的船甲。

船甲上能清晰看到遭箭石觸擊的痕跡,但是分毫未損。

也許今日一仗,最兇險的時刻就是虜兵四艘樓船橫衝直撞過來,鄧珪不得不指派四艘艨艟船主動去攔截,迎接衝撞,導致他們有兩艘艨艟直接被撞翻。

“京襄再能多造幾艘這樣的鐵甲樓船,胡馬應是再無機會渡過淮河了!”鄧珪感慨道。

“造鐵甲樓船,還不如多造些鐵甲艨艟、鐵甲鬥艦,”彌寶卻有不同意見,慨然說道,“照一艘鐵甲樓船的覆甲量,可以造十艘鐵甲鬥艦,而今日淮東水營但凡能多二十艘鐵甲鬥艦,午前我們就能殺得虜兵哭爹罵娘,叫他們等不到援軍趕來!”

“是嗎?!”鄧珪笑道,“我對水軍作戰不熟悉,這方面還是你們說話更作數……”

鐵甲船防護力,主要還是在突擊作戰時才能更充分的發揮出來,鐵甲樓船受限自重、船速,無法用於快速突擊船戰之中。

虜兵戰船以數量上的優勢以及更強的機動性,遊弋於鐵甲樓船的外圍不靠近過來,這兩天的實際作戰,還是由淮東水營的原有戰船承擔,因此傷亡比預計中要更爲慘重。

沒能重現楓沙湖一戰的奇蹟戰績,彌寶等將心裡是不滿意的。

“信陽水軍造有兩艘鐵甲艨艟、八艘鐵甲走舸,這兩天戰績應該更好看一些,不過虜兵攔截堅決的話,傷亡也不會太低,畢竟鐵甲船還是太小了一些,”彌寶說道,“要是淮西戰事拖一年再發生,荊州水軍、信陽水軍都編有足夠數量的鐵甲船,戰局一開始就會完全不一樣,也許建鄴水師也不用覆滅了……”

說起建鄴水師的覆滅,彌寶等建鄴水師的原將領,還是心裡永遠難以拔除的痛。

鄧珪微微一笑,心想赤扈人真要能熬住多拖一年再南侵,也許就有足夠的時間發現京襄及契丹殘部圍繞邛崍山所進行的部署,也說不定會提前發現京襄在秘密打造鐵甲戰船,也許就能遏制住南侵的野心,早一天與潛邸系媾和;到那個時候,建鄴水師說不定大概率會覆滅於荊州水軍手裡……

仲長卿其部已經撤回潁州佈防,他就與摩黎忽兩人隨增援水師趕到淮河入洪澤浦的河口觀戰。

看到淮東水營主動退去,看到戰場上到處都是已沉、將沉的戰船。

淮東水營在過去兩天的水戰中也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但仲長卿、摩黎忽心情卻並沒有輕鬆起來,反而更爲沉重。

向來不被他們放在眼裡的淮東水營,僅僅得到兩艘鐵甲樓船的加強,戰力就提升如此之恐怖,甚至面對戰船數量多達一倍的赤扈水師,也絲毫不居劣勢,但等到京襄真正的水軍主力殺到,他們真有守住河口的一絲機會?

而從上游傳來的消息也絕不容樂觀,京襄的信陽水軍在十數艘鐵甲船的加強下,已經撕開他們在潢川以北部署的第一道封鎖線。

要不是他們暗藏在上游蘆葦蕩中的數十艘舟船裝滿砂石建了奇功,一舉撞沉信陽水軍四艘鐵甲船,都懷疑他們在霍邱以西淮河上的第二道封鎖網,今夜都有可能被撕開……

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五十章 圍困第十三章 奪寨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章 議事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二十章 舊吏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
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五十章 圍困第十三章 奪寨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章 議事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二十章 舊吏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炎陵县| 枣强县| 固始县| 榆社县| 柏乡县| 徐闻县| 曲沃县| 铜陵市| 星子县| 即墨市| 达拉特旗| 交城县| 惠来县| 叙永县| 探索| 梅河口市| 沅陵县| 曲麻莱县| 榆中县| 勃利县| 沈丘县| 五莲县| 镶黄旗| 昭觉县| 茌平县| 临泽县| 前郭尔| 郎溪县| 云浮市| 玉龙| 弥勒县| 武功县| 绵阳市| 镇平县| 弥渡县| 韩城市| 留坝县| 通江县| 得荣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