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

見徐懷這時候都替左驍勝軍打抱不平起來,朱沆苦笑道:

“我從建鄴出來時,陛下與諸相都沒有想到汝州戰局會如此嚴峻,以爲楚山願意接手汝州防禦,左驍勝軍就能脫身出來——依你之見,朝廷以在廬州、揚州及蘄春等地所備兵馬,可足以將虜兵逐出淮南?”

面對朱沆這個問題,徐懷同樣還以苦笑:“談何容易啊!”

揚州府軍、廬州府軍以及建鄴水軍,都是在之前駐泊禁軍以及一部分廂軍的基礎上,招募鄉勇健銳編練而得,幾乎都沒有經歷過什麼戰事,短時間內大幅擴編,兵甲都匹配不齊,只能作爲州縣城池的基本守禦力量,用於城寨防禦或負責糧秣轉運等事,難以充當重任。

而朝廷在長江沿岸所能調動的主要野戰力量,左右宣武軍、右驍勝軍外加淮王府軍,總兵力看似不在赤扈東路大軍之下。

不過,無論是淮王府軍,還是左右宣武軍、右驍勝軍,其底層兵卒以及中層軍將武吏,這些年有大幅長進的抵抗意志、作戰經驗,但跟赤扈東路軍精銳還存在極大的差距。

更爲關鍵的,乃是秘函送到淮王手裡後,葛伯奕、楊茂彥等人在壽春城,卻沒有第一時間收到西域石炮的消息。

目前無論是內線從壽州傳回的消息,還是斥候對壽春城外圍戰場勢態進行刺探、偵察,都表明葛伯奕、楊茂彥沒有倚城作戰、背城作戰的決心與鬥志,還是照著傳統的那一套,將四萬淮王府精兵都撤入壽春城中,想著據城固守,想著拖到赤扈人硬啃不下壽春城,終有撤圍的一天。

壽春城池雖說城中儲糧較足,大批民衆也提前往南疏散,避免額外消耗城中存糧,城牆壕塹也大體是依山川地勢而建,建有三重城牆,可以說是江淮地區目前首屈一指的堅城。

不過,城壕戰樓等防禦設施都還是遵循傳統,城牆也力求高聳,除了不利於抵擋石炮轟砸外,也不利於城中守軍打反攻。

這些都意味著敵軍在第一波攻勢中重挫壽春守軍後,只需要用二線兵馬將壽春城團團圍困住,將四萬淮王府精兵困於城中,其一線精銳都可以抽調出來,用於壽州南部的會戰。

這樣的形勢下,不要說周鶴、高純年、顧蕃等人了,不要說建繼帝、胡楷、朱沆等主戰派心有疑慮了,徐懷也不敢輕易拿戰鬥力較差,彼此缺乏協同作戰能力的數萬兵馬,去跟赤扈東路軍精銳在廬州北部或壽州南部會戰。

“神武軍撤到南陽休整將近一年,河洛敵軍強攻汝州,也未見他們出面——淮南會戰需要調集更多的精兵強將,要講道理,神武軍大可以全部調往淮南,難不成還怕我們守不住淮上?”潘成虎甕聲說道。

潘成虎有老奸巨滑的一面,但更多時候是光棍眼裡揉不進沙子。

左驍勝軍也好,楚山軍也好,這些年所承擔的都是最艱鉅的苦仗、惡仗,鄭懷忠的左右神武軍,撤到南陽休整了一年,兵馬規模高達四萬有餘。

朝廷僅需強硬將這個冬季並沒有承擔作戰任務的神武軍調往淮南參戰,就能彌補兵力上的不足,卻叫朱沆跑去汝州,要將屏蔽楚山側翼的左驍勝軍抽走,潘成虎難免抱怨朝中太欺負了。

“這世間哪有那麼多的道理可講啊?”王番嘆聲說道,“南陽不是不同意出兵,但使鄭晉卿率領三千兵馬抵達廬州之後,朝廷再有宣調,鄭懷忠總有種種藉口推脫。前兩天陛下特意使高相趕到南陽府慰勞,現在傳出的消息,鄭懷忠答應其子鄭聰再率兩萬兵馬沿漢水東進,只是如此,兵力還是有所不足,敢與虜騎戰於野地的精銳更是匱缺……”

徐懷蹙著眉頭,看向朱沆,問道:“楊麟被困汝陽,此時乃楊祁業守樑縣,你要如何說服楊祁業棄其父生死安危不顧?”

“我不是不知道很多事真不近人情,但淮南一戰,事關大越存亡,我輩哪敢有僥倖之想?倘若此戰得成,哪怕僅僅是迫使敵師無攻而返,你當初所倡議的秦嶺、伏牛山、淮上以及淮河這條防線便算是真正構成,敵軍必不敢再輕舉南犯,而大越也將迎得真正的喘息之機,敢不全力以赴?”朱沆稟然說道,“我不知道要如何說服楊祁業,但汝州之行我不能半途而返;你可與我同行?”

“大敵壓境,徐侯恐怕難離羅城半步!”史軫徑直截過朱沆的話頭,聲稱淮上離不開徐懷。

朱沆神情複雜的看向史軫,史軫朝他拱拱手,說道:“羅山既是東翼門戶,也是荊北門戶,望朱相公諒解。”

朱沆奉旨而來,自隨徐懷於羅山城下相迎,史軫話都不多,更不會越俎代庖替徐懷擋什麼話鋒,但這時候他發現他不能不說話了。

左驍勝軍的底子,乃是胡楷任蔡州防禦使時,招募蔡州鄉勇所組建的蔡州軍,建鄴帝於襄陽即位之初,蔡州大部,包括上蔡、遂平、西平、召陵、確山等縣,也是左驍勝軍的駐軍。

爲增援河洛,左驍勝軍才奉命北上駐守鞏縣、偃師,待鄭氏棄河洛,戰局幾經變幻,汝潁會戰之後,整個淮上包括原蔡州全部地區在內,都成爲楚山防區,而左驍勝軍的防區卻偏於一隅,甚至可以說是替楚山守淮上之側翼。

左驍勝軍很多將領對此都很有意見。

朱沆邀徐懷同往樑縣見楊祁業,目的是一起遊說楊祁業爲大義奉旨南下,但站在左驍勝軍諸將的角度,他們怎麼可能不認爲徐懷這是幫朝廷對他們施加壓力?

特別是楊麟此時身陷汝陽,生死不得而知之時,楊祁業連日都派信使趕來楚山救援,希望徐懷能調派精銳西進,助左驍勝軍解汝陽之圍。

現在倒好,徐懷非但不派援兵,還要幫朝廷對左驍勝軍施壓,迫使他們放棄對楊麟及汝陽的救援,直接趕往淮南參加另一場註定傷亡慘烈的苦仗、惡仗,換誰心裡不怨恨?

倘若楊麟僥倖能從汝陽殺出重圍,這事往後還有轉寰的餘地。

倘若楊麟不幸戰死汝陽呢?

不管怎麼說,史軫都覺得必須阻止徐懷應朱沆之邀同往樑縣。

徐懷當然清楚史軫在想什麼,當下也猶豫起來,沒有急於應答,只說朱沆車馬勞頓,怎麼都要在羅山歇上一天才動身前往汝州(樑縣)。

…………

…………

王番這次乃是陪同朱沆前來楚山,隨帶了解一下虜兵渡淮之後,楚山東線的防禦形勢,在衙堂陪同朱沆、徐懷吃過午宴,午後就匆匆帶著鄭壽、王孔等人離去。

朱沆攜旨在身,午後草擬一封奏章,詳細寫明晨時得觀西域石炮試射的情形,著人快馬傳歸建鄴,他就迫切想趕往汝州遊說楊祁業及左驍勝軍諸將南下。

不過,朱沆還是按捺住迫切的心情,表示車馬勞頓,在羅山暫歇一夜也無礙大計。

朱沆與隨行的朱芝等人暫且在驛館住下,也沒有說苦苦勸說徐懷。

徐懷則住在徐心庵給他專門準備的宅子裡,卻夙夜難眠,與柳瓊兒對坐案前閱看各處呈傳過來的卷宗。

史軫也是料得徐懷難以入眠,深夜拉著徐武磧叩門而入:

“節帥,朱沆相公前往樑縣,乃是奉旨而行,楊祁業以社稷大業爲重,遵旨行事自然是好,即便抗旨不遵,陛下也會體恤其情,上下都不會有什麼責怨之念。但節帥與朱沆相公同往樑縣,事情就複雜了啊!到時候他人未必就會諒解楚山獨力抵擋河洛、京西之敵,是何等的艱險,只會對節帥你妄加揣測啊。樑縣斷不可成行啊!”

大越立朝以來,帝都都以皇太弟、皇太子兼領府尹一銜;朱沆這次權判建鄴府,實際執領建鄴府事,並加文英殿學士銜,在朝中的地位,僅在諸相之下,而在諸部侍郎及諸監之上,故而衆人改以“相公”相稱。

“朱沆相公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徐懷站在窗前,看著火把照亮院中的殘雪,說道,“這個冬季只要能將虜兵從淮南逼退,大越才能贏得真正的喘息之機啊……”

“第一次北征伐燕,葛氏一族幾遭夷滅,其後隨淮王趙觀南征北戰,再度崛起,自大越立朝以來,也是極屬罕見。葛氏經歷這樣的大起大落,節帥不應再以等閒視之,”史軫勸說道,“壽春守軍初時或會吃虧,但穩住陣腳之後,其志也必堅韌,非等閒所能摧折。在壽春守禦時限上,節帥當稍稍放寬估測。就史軫所見,壽春守上三個月,是沒有問題的,朝廷也有更充足的調兵遣將的時間……”

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二章 避禍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十八章 婚配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十五章 制司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章 屠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五章 惡緣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二十章 問策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
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二章 避禍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十八章 婚配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十五章 制司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章 屠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五章 惡緣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二十章 問策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永福县| 乐昌市| 南昌县| 通辽市| 清水河县| 青龙| 资阳市| 青浦区| 丹棱县| 郓城县| 赤峰市| 洛宁县| 南涧| 衡阳县| 兴隆县| 彭州市| 上高县| 手游| 台东市| 弥渡县| 噶尔县| 通河县| 化德县| 和田市| 邹平县| 罗山县| 贵定县| 双牌县| 沁阳市| 满城县| 灵宝市| 九寨沟县| 即墨市| 延安市| 阿拉善右旗| 田林县| 黔西| 出国| 东方市|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