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

九月桐柏山還是天高氣爽的暮秋時節(jié),麟府路卻已經(jīng)朔風(fēng)吹體生寒了。

大風(fēng)捲起來漫天的煙塵,丘塬間稀疏的樹木枝葉開始凋落。

黃霾霾的天陰沉昏暗,長峽之間的黃河卻平靜深邃,波瀾遠沒有潼關(guān)往東至虎牢流段來得湍急洶涌,像是一頭蟄伏千年的神獸。

徐懷勒馬停在渡口前,將薄氈兜帽摘下來,露出清俊削瘦的臉龐,眺望黃河水及對岸的府谷城。

黃河從陰山南麓緩緩從西往東流淌,爲(wèi)西山西麓的山勢所阻轉(zhuǎn)折南下,逾一千二百里則爲(wèi)秦嶺所阻復(fù)折東流。

便是這一千二百里的黃河水道,將晉陝大地劈作兩半。

而從北往南的一千餘里黃河水道中,從渾河口往南至白水河口流段約三百里,兩岸便是麟府路。

麟府路於隋唐時屬麟州,僅置新秦、銀城兩縣,大越立朝以後,將東岸之地拆出來,新置府谷縣,之後又升府谷縣爲(wèi)府州。

在徐懷立馬黃河西岸,府州城(府谷縣城)就建於對岸的石樑山西坡之上。

城池依山勢而建,負山阻河,南北僅三百餘步縱深,東西也不到七百步寬,整體呈靴狀。

與岢嵐等城相比,府州城可謂袖珍,僅與陽口砦、廣武砦相當(dāng),但城池共建有六座大小城門,大南門與小西門建有甕城,城門上均有城樓,包砌磚石,在當(dāng)世是一座標(biāo)準(zhǔn)的軍事要塞。

府州雖說僅領(lǐng)府谷一縣,但西北與黨項接壤、東北與契丹接壤,歷來爲(wèi)兵家必爭之地,除府州城以及北面的軍事要塞偏頭砦外,境內(nèi)還依險要地形修建七座軍事堡砦。

“你們說,我們攜帶景王的信函渡河過去,顧繼遷看到我們,會是什麼心情???”徐懷看向身邊王舉、徐武磧、徐心庵、範(fàn)宗奇、王峻、王章、史琥、牛二等人,平靜的問道。

“大概不會太愉快!”徐武磧笑道。

徐懷在蒲阪等到王舉、徐武磧率第一批人馬扮作商隊抵達之後,並沒有先派人知會府州這邊,而是直接繼續(xù)以商隊的名義渡過黃河,從延州等地借道北上。

鄜州、延州位於黃土高原的腹地,峁塬丘壑縱橫交錯,車馬難行,數(shù)百人牽著上千匹駝馬在山道塬谷間,駝負沉重的貨物彳亍而行,將近一個月才抵達府州城對面的黃河古渡。

本身就是勵鋒堂的商隊,只是商隊的趟子手、護衛(wèi)都換上楚山精銳,然而駝運的兩千餘騾馬以及四千多捆貨物卻是實打?qū)嵉摹?

銆愯よ瘑鍗佸勾鐨勮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榪戒功app錛屽挭鍜闃呰夥紒鐪熺壒涔堝ソ鐢錛屽紑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鏈楄誨惉涔︽墦鍙戞椂闂達紝榪欓噷鍙浠ヤ笅杞 銆

一方面很難想象赤扈人不往陝西派出眼線盯著各部西軍的動向,另一方面實是府州太窮破了,承擔(dān)極其繁重的軍事防禦任務(wù),又要容納契丹殘族遷入麟州、府州北部地區(qū)暫居,各方面的物資都極其緊缺。

麟府路兵馬都總管顧繼遷多次向鄭懷忠、景王發(fā)函,希望能從關(guān)中腹地及洛陽增調(diào)糧秣、鎧甲刀弓等物資過去。

因爲(wèi)顧氏在過去八九個月時間裡

,對佔據(jù)嵐州的曹師雄所部降附軍態(tài)度曖昧,朝廷屢次催促其對嵐州、朔州用兵,牽制側(cè)翼,都得不到迴應(yīng)。

顧氏這種曖昧,並沒有出乎徐懷的意料之外。

麟府路說是享受路級行政區(qū)域的待遇,顧繼遷這個兵馬都總管,與經(jīng)略安撫使地位相當(dāng),但麟府路實際上僅僅轄領(lǐng)三個縣,人口加起來甚至都不是新置的楚山縣,顧氏作爲(wèi)麟府路的土皇帝,實際控制的勢力其實不大。

而顧氏一族作爲(wèi)黨項人的後裔,數(shù)百年來在這片土地棲息繁衍,族人也很難離開這片土地。

雖說過去一百多年來,顧氏替大越守禦這片土地,還沒有過背叛,但問題是過去一百多年來,大越在西北與契丹、黨項人爭衡,基本上能勉強算是處於優(yōu)勢。

顧氏當(dāng)時跟黨項皇族又是世仇,但凡有點長遠的政治眼光,都不可能反覆。

現(xiàn)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赤扈人第一次南侵將大越的底褲都漏了,顧氏還願意繼續(xù)綁在大越這艘破船之上嗎?

徐懷不相信顧氏對大越會忠貞不二。

即便顧繼遷的長子顧琮正率領(lǐng)千餘府州子弟編入京畿禁軍參與汴梁防禦,徐懷也不相信等到赤扈人兵圍府州城時,顧氏會選擇與府州城同歸於盡。

當(dāng)然,徐懷也不相信顧氏這時候已經(jīng)暗中投降了赤扈人。

倘若已經(jīng)投降,他們沒有必要按捺不動,赤扈人大可以驅(qū)使顧氏對延州、鄜州方向用兵,加速摧垮大越的根基,哪裡還需要遮遮掩掩的?

徐懷正因爲(wèi)懷疑顧氏對赤扈人的態(tài)度曖昧,所以才建議景王、鄭懷忠不提前告訴府州突襲太原的作戰(zhàn)計劃。

不然的話,顧氏假裝無意將機密消息泄漏出去了,他們沒有辦法制約顧氏,只能中斷突襲太原的作戰(zhàn)計劃。

徐懷不告而至,就是要顧氏不配合也得配合!

當(dāng)然,他們也不要指望顧氏對他們的到來,會感到多愉快。

麟府路位於呂梁山、管涔山以西,作爲(wèi)晉陝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境內(nèi)峁塬丘壑縱橫交錯,交通阻絕。

這決定了赤扈人在河?xùn)|取得絕對優(yōu)勢之前,輕易不會對府州用兵。

不過,府州這邊也早就風(fēng)聲鶴唳了,勝軍堡等地都秣馬礪兵,而府州城西側(cè)的黃河渡口由於位於腹地,往西就是關(guān)陝腹地,戒備還沒有森嚴起來。

徐懷他們持有一整套關(guān)防文函,又是受景王委派運糧秣兵械等物資過來,當(dāng)然是很順利的就渡過黃河;抵達府州城後,兵馬都總管府還派遣幾名官員過來接洽,一路帶領(lǐng)著他們進城,準(zhǔn)備直接趕到倉房再點檢貨物。

府州軍民看到如此龐大的馬隊進城,看著馬匹所駝運的數(shù)千捆貨物,也個個都神采飛揚。

府州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又承擔(dān)極其繁重的軍事守禦任務(wù),以往都是依賴太原方向運輸大量的糧秣補給不足,但從去年宣武軍、驍勝軍覆滅於雲(yún)州,將近一年時間沒有新的物資補充足過來。

而在過去一年裡,府州不僅擴大兵備,還因爲(wèi)宣武軍、驍勝軍、天雄軍殘部上萬人兵,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桐柏山卒退入府州,在府州滯留一個多月後才南下,這也加劇了府州積儲物資的消耗。

虜兵還沒有打進來,但府州卻已經(jīng)日益困難了。

現(xiàn)在有大宗物資經(jīng)關(guān)陝運入,總算不用再勒緊褲腰帶了,怎麼叫人不高興?

在抵達府倉之後,徐懷纔對接洽的官員表露身份,要求密見顧繼遷。

…………

…………

徐懷與叔父王舉二人先前往兵馬都總管府見顧繼遷。

顧繼遷高坐堂上,左右好幾人都是顧氏重要人物,徐懷進大堂行過禮,也沒有說摒退左右,直接將景王趙湍及河?xùn)|制置使鄭懷忠的秘函呈上,說道:

“顧使君,一別數(shù)月,沒想到朔風(fēng)再起時,還能來府州再次相見!這次帶來這份賀禮,希望使顧使君滿意!”

府州城小,又處於顧氏絕對掌控之中,城中主要官職都是由顧氏子弟擔(dān)任,只需要府州即刻起將戒備等級提到最高,赤扈人在府州城裡即便有眼線,也出不了城。

而倘若顧繼遷有意泄漏此事,摒退左右也沒有用。

顧繼遷臉色陰翳的接過密函,示意徐懷坐一旁暫歇,著人端上茶水,他耐著性子先看起信函來。

徐懷雖然還是楚山知縣、天雄軍都虞侯,但這一年多來先突襲嵐州,後與景王馳援鞏縣,將虜兵遏制於偃師以東,繼而隨景王渡河突襲太嶽山,斬首五千餘顆,戰(zhàn)功顯赫。

更不要說徐懷率領(lǐng)桐柏山卒在第一、第二次北征伐燕期間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大越一片闇弱下唯數(shù)不多的幾顆閃耀明星。

因此顧繼遷此時也不可能再看輕徐懷。

再者說,顧繼遷地位雖高,但府州兵馬也就七八千衆(zhòng),在朝廷岌岌可危,地方勢力越發(fā)想著自保之際,顧氏又真比楚山強出多少?

不過,顧繼遷看過密函之後,心情自然是不痛快的,臉色越發(fā)陰沉。

徐懷率領(lǐng)數(shù)百精銳扮作騾馬隊,從蔡州出發(fā)經(jīng)洛陽進入關(guān)陝,最後再到府州,至少已有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突襲太原計劃啓動至少超過一個月,才由徐懷當(dāng)面通知自己,顧繼遷心裡能高興?

顧繼遷是與經(jīng)略安撫使平級的兵馬都總管,雖說受河?xùn)|制置使節(jié)制,但拖延到這時,拖延到徐懷率領(lǐng)數(shù)百精銳進入府州城才知道計劃的全貌,這算怎麼回事?

這背後不正代表朝廷、代表景王及鄭懷忠對他的猜忌嗎?

當(dāng)然,顧繼遷沒有辦法對徐懷發(fā)脾氣,整件事明面上是景王趙湍、河?xùn)|制置使鄭懷忠做出的決定,徐懷只是執(zhí)行者。

而在密函裡,景王趙湍、河?xùn)|制置使鄭懷忠都要求府州盡一切配合徐懷行事。

徐懷也只是平靜的喝著茶,等顧繼遷的表態(tài)……

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zhàn)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lián)兵第八十七章 誘導(dǎo)第五十九章 策應(yīng)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二十章 舊吏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biāo)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章 避禍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
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zhàn)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lián)兵第八十七章 誘導(dǎo)第五十九章 策應(yīng)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二十章 舊吏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biāo)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章 避禍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平和县| 巨野县| 万载县| 绍兴县| 通化县| 汶上县| 鹿邑县| 南康市| 博罗县| 贞丰县| 建阳市| 桦甸市| 治县。| 岑溪市| 兴宁市| 电白县| 荃湾区| 甘肃省| 社会| 兖州市| 成都市| 中超| 吉隆县| 内乡县| 若尔盖县| 丰县| 高淳县| 兰溪市| 微博| 鄢陵县| 尼勒克县| 崇礼县| 宣威市| 赣榆县| 雷山县| 巴彦县| 乐清市| 大英县| 临江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