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北上

到底還是擔憂蕭燕菡性情太剛烈,別人收拾不了他,徐懷這時候還不敢讓她脫離自己的視野,最終將駝著她的那匹戰馬繮繩親自拽在手裡,兩匹戰馬並驅而行。

即便此時在岢嵐城裡,在跨上馬鞍,徐懷將青黑色的大氅往後撇開,視線往黑沉的夜色深處凝望去,還是感受到森然寒意,示意殷鵬、唐青各率一小隊哨騎先行前往約定好的會合點探路。

徐武磧、韓奇等人也會在他們的掩護下先行出城,然後在城外喬裝打扮,第一時間往大同方向潛去。

郭君判、潘成虎二人站在兵營大門口,給衆人送行。

朱沆權判監軍使院,相當於監軍副使。

除了朱沆代表監軍使院督軍,除他之外,徐武坤、朱芝以及朱家家將呂文虎,都將作爲軍虞候隨行,協助朱沆處理督軍事務。

而徐懷率領二百精銳,主要承擔扈衛重任。

曹師雄、曹師利南附之事,雖然此時還是絕密,徐懷卻已經毫無顧忌的跟潘成虎、郭君判透了底,但後續突襲大同的計劃,這時候理論上僅有朱沆一人掌控,徐懷還不會急著跟郭、潘二人說及,更不會將契丹人的密謀說破。

不管怎麼說,葛伯奕都不大可能會親自率領偏師奔襲大同。

徐懷腦海裡所浮現的記憶,也明確兆示葛伯奕是派遣其他將吏會同曹師利奔襲大同;曹師雄到時候都應該是留在朔州。

因此徐懷猜測葛伯奕很可能趕到朔州坐鎮;而王番作爲監軍使,到時候也必然要與葛伯奕共進退——王孔、郭君判、潘成虎、袁惠道等人則會率剩下的三百役卒,也同時隨王番進入朔州。

徐懷不指望郭、潘二人在聽到突襲兵馬在大同被打潰的消息後,還敢率領二三百人馬從朔州城出來接援,但他們要是能借助王番的名義,又或者王番足夠冷靜,在朔州外圍收攏從大同方向潰逃回來的桐柏山寇兵,將有極大的便利。

徐懷在郭君判、潘成虎二人面前勒住馬,又將駝著蕭燕菡的戰馬拽緊到身邊來,見她想要擡頭張望,便一腳踩在她豐厚的大臀上,絲毫不顧她擰頭看過來的憎恨眼神,跟郭君判、潘成虎自若笑道:“二位哥哥,莫要垮著臉,我們先行,逮到姿色美豔、乳挺臀肥的胡姬,絕對留兩個上好的美貨,待你們趕來會合。”

“那你可莫要食言!”郭君判、潘成虎哈哈笑道。

他們沒有一人撈到率部扈衛的任務,當然清楚王番這時候不可能有多信任他們,心情多少有些複雜,卻也慶幸他們早一步找徐懷交了底。

要不然他們兩頭都撈不著好,才絕壁尷尬。

…………

…………

岢嵐城內借搜查敵間事已經執行宵禁,夜色籠罩下的長街,除了夜巡的兵卒外,空無一人。長街兩側的宅院裡不時傳來壓抑的哭泣聲。

徐懷他們舉著四五十支松脂火把,將隊伍前後照得通明,也能看到有些宅院院門被砸破,有些血跡灑在門檻、楣框之上。

有葛伯奕、王番簽署的調令及銀牌令箭,隊伍費了一番功夫從西東門出來,沿著驛道北行,很快趕到約定會合的地點。

這是汾水畔的一個渡口。

早年汾水清冽,兩岸皆青山綠野,水勢湍盛。

從兩漢到隋唐年間,歷朝都極注重汾水兩岸堤壩的修繕,也不時會費巨資疏浚河道,使得數百年間從嵐州到太原,以及從太原遠至關中的汾水,都是河運繁盛。

到大越立朝之初,太祖皇帝爲攻陷晉陽(太原府),引汾水灌淹,不僅使這座千年古城毀沒,沿岸堤壩也盡數被摧毀。

而當時嵐伐以北的燕雲故土就已經盡數落入契丹人手裡,嵐州作爲邊州,朝廷從來都只注重考慮軍事防禦,再無意費心去經營民生。

不僅管涔山最盛時牧養數十萬牛馬的天然山地草場被廢置,也不再疏浚從嵐州往太原、橫穿呂梁山的水道,堤壩盡毀,每逢暴雨也攜裹不計其數的泥沙浸灌河道。

一百多年過去,曾經舟楫極盛的汾水上游,河道淤堵不堪,唯有秋夏時能置小船木筏,冬春則以土橋爲渡,有些河段甚至可以赤足渡涉。

目前汾水上游河段還有一些渡口,主要也是用於兩岸商旅車馬的擺渡通行,再也看不到隋唐時河運繁盛之景;從太原往嵐州的糧秣運輸,也主要依賴於驢車。

葛鈺已經率五百騎兵,簇擁曹師利等人抵達此處。

這五百騎兵都是葛伯奕身邊的親兵,上百支火把映照之下,五百人馬也顯得極爲人多勢衆。

這一刻除了蕭蕭馬鳴與流水之聲相和以及細碎甲片簇動的聲響,卻沒有兵卒交頭接耳,都安靜的等著朱沆帶領監軍使院的人馬過來會合。

這給人一種相當強烈的壓迫感。

朱芝下意識的拉住馬,都不知道要不要跟隨他的父親,湊過去與葛鈺、曹師利寒暄幾句。

兩隊並作一隊北上,有很多具體的事情需要商榷,徐懷則直接驅馬跟隨朱沆、徐武坤、呂文虎、朱芝往曹師利、葛鈺駐足處行去。

待到近處,照著火光,卻見有一陣子未見的嶽海樓、朱孝通等人御馬停於曹師利身側。

徐懷猜想曹師利趕來嵐州要絕對保守機密,不可能有扈衛跟隨,而從寧武邊牆南下,重重卡隘需要不驚動地方通過,多半是嶽海樓親自安排。

不過,陳子簫被他抓住之後,也說有這段時間都沒有見到嶽海樓,可見嶽海樓即便親自護送曹師利抵達岢嵐州,但他本身並沒有參與曹師利與葛伯奕、郭仲熊、王番等人見面。

徐懷也不知道嶽海樓這兩天跑哪裡去了,猜測他有可能緊急趕往代州,最後與劉世中、蔡元攸再推敲突襲大同的作戰計劃?

腦海浮現的記憶,對突襲大同一戰所昭示的信息已經夠清晰、明確了,徐懷也無意再去揣測嶽海樓與劉世中、蔡元攸見面的細節。

嶽海樓乃是蔡系的腹心大將,即便沒有人跟徐懷介紹他此時承受是什麼差遣,但想必地位不會低於朱沆。

徐懷就勒馬停在一旁,看朱沆走過去與嶽海樓、曹師利說話。

葛鈺很顯然對監軍使院人馬拖延到這時才趕來會合頗爲不滿,冷著臉跨坐在一旁的馬背上,對徐懷更是瞧也不瞧。

確定到大同城之後就要自行其事,徐懷就沒有打算跟這些孫子和平共處。

而葛鈺在他們帶走魯國公之後,竟然能毫無障礙的當街屠殺暖香樓三十餘口人,以坐實搜查敵間之事,他也不覺得對這個年紀輕輕,卻心狠手辣的傢伙需要給什麼好臉色。

“哼!”

徐懷不僅鼻子衝到天上去,還重重的哼出聲來。

他隔壁的,誰還不會傲嬌了?

葛鈺眉頭跳了跳,好一會兒終是按捺不住心裡的惱怒,朝朱沆質問道:“你們何故拖延到這時才至?倘若臨敵作戰,你們豈是想敵軍耐心等你們姍姍而來?”

葛鈺出身將門,又與極有望登基繼位的魯國公自幼相偕,他自視甚高,以爲葛家在他手裡還將繼續發揚光大,不會將徐懷這種貨色看在眼底,有什麼怨氣也徑是朝朱沆頭上撒去。

朱沆有些詫然,心裡不滿葛鈺的無禮衝撞,但在降將曹師利面前,還是想著顧全大局,只是淡然說道:“待經略使遣人頒下調令、銀牌,經東城門出時,值守武吏盤查甚細,耽擱了些光景……”

朱沆當然不會在外人面前說徐懷有所拖延。

而暖香樓之事發生後,令天雄軍將卒對監軍使院很有排斥,他們經過東城門時,也確實受到守城兵卒格外認真的盤查。

嶽海樓頗爲詫異的打量了朱沆、葛鈺兩眼。

他在親自迎接曹師利到嵐州後,確實是趕往雁門去見劉世中、蔡元攸,敲定最後的突襲計劃,臨到黃昏才匆匆趕回岢嵐城,見了葛伯奕、郭仲熊以及王番,還不知道昨夜暖香樓發生的變故。

即便葛家與朱沆不睦是他所樂見,但也不可能在這節骨眼上扇風點火,甕聲說道:“時辰確實不早了,我們還是抓緊時間趕路吧,等到棋盤山才能稍作整飭呢……”

曹師利確是北地漢將中的少有武勇之人,但他能代表曹家潛來岢嵐見葛伯奕,也絕非有勇無謀之輩,這眼前一幕以及這兩天他秘密藏身岢嵐城所見所聞,叫他眉頭微微蹙緊起來,心想越廷將臣要都是這番模樣,不見著比契丹好上多少啊!

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章 京師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
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章 京師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竹北市| 彭州市| 雷山县| 辉县市| 鄂州市| 西峡县| 太谷县| 双柏县| 依兰县| 固镇县| 光山县| 武邑县| 双牌县| 肥乡县| 文登市| 宝坻区| 郓城县| 定安县| 大连市| 武平县| 兰坪| 建德市| 白朗县| 花莲市| 温宿县| 本溪市| 永清县| 安宁市| 尼勒克县| 林甸县| 临西县| 昭觉县| 禄劝| 盐边县| 浦东新区| 高邑县| 寻乌县| 垣曲县| 土默特右旗|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