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

“王、荀皆茍且之輩,劉世中亦怯弱無能,唯這夜叉狐徐懷非雌伏之類,又桀驁難馴。徐懷此番請戰(zhàn)欲攻西山蕃胡,必有圖謀,而不管他有什麼圖謀,我們都應當斷然勒令其謹守城寨,不使其圖謀得逞,怎麼能將此事交給王、荀以及劉世中之流裁議?”

曹師利騎馬而行,瞥眼看著前方乘車的王高行、荀延年等州吏,蹙著眉頭跟其兄曹師雄說話。

大同一役,徐懷的武勇、智謀都是他親眼所見,感受也最爲深刻,也恰恰如此,曹師利覺得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壓制住桐柏山衆(zhòng)人,不使之成爲他們掌控天雄軍的障礙。

“徐懷十之八九就是王孝成之子,父親是料定劉世中之輩深忌之,諸事必不會如其所願吧?!辈軒熜坶L子曹軒文策馬相隨,自以爲是的猜測曹師雄的心思說道。

曹師雄蹙著眉頭,看向遠處暮靄之中的城牆,搖頭說道:“我等舉朔州南附,以爲河東出兵奪雲(yún)朔乃翻掌易事,哪曾想大越禁軍是如此孱弱,哪曾想劉世中、蔡元攸、葛伯奕等將帥是如此的怯懦?師利你說的話是有道理,但我們可能已經(jīng)大錯特錯了一次,接下來還能有機會行差踏錯嗎?夜叉狐不甘雌伏也罷,桀驁難馴也罷,也不管劉世中之輩如何猜忌他們,我們都要靜觀其變一段時間!”

曹師利蹙著眉頭問道:“哥哥,你覺得劉世中會如何回覆這事?王番離開嵐州之前,就將天雄軍殘部的兵冊交了上去,並沒有掩飾桐柏山卒聚於朔州之事,但當時劉世中、蔡元攸都在雁門,對此熟視無睹也要先保住朔州,這次恐怕未必會拒絕拒絕朔州的請求吧!”

“是啊,劉世中以及其他蔡系官員猜忌桐柏山衆(zhòng)人居心叵測是一回事,但天雄軍潰滅於大同,不是將罪責都推到嶽海樓頭上、蔡鋌仗著官家的恩寵、自罰三五年俸薪就能徹底揭過的。他們在朝中爲抵抗政敵攻詰,千方百計的保住朔州,以示此次伐燕並非一無所得,哪怕是縱容仇敵之子聚兵朔州,也在所不惜。所以這次劉世中會如何回覆,也確實難以預料,”曹師雄微微嘆道,“不過,劉世中之流對徐懷猜忌極深,徐懷對蔡系將臣也心懷戾恨,王高行、荀延年這些茍且之徒都耍滑頭,我們又何必急於此時去做惡人呢?交由劉世中裁決吧——劉世中覺得山胡當伐,我們順水推舟之餘也可以從中抹一把油;劉世中覺得朔州不宜輕舉妄動,我們便遵經(jīng)略使令諭行事,誰也不能說我們的不是!”

這時候有數(shù)匹快馬往山麓馳來,護衛(wèi)曹師雄及諸將吏登管涔山的兵馬也停止前進。

後隊往中間聚攏過來,前隊分出數(shù)騎上前攔截:“來者何人?”

“經(jīng)略使有信函在此,特呈於嵐州知州、天雄軍統(tǒng)制曹師雄曹將軍面前!”居首之人勒住馬,通報姓名後很快就被帶到曹師雄跟前,遞上信函。

王高行、荀延年也都湊到曹師雄跟前來,不知道劉世中有什麼緊要事情會繞過驛傳,直接傳信給曹師雄。

曹師雄看過信函,蹙著眉頭將信函遞繪王高行、荀延年等人傳閱,說道:“赤扈騎兵一個月前就接連攻陷燕國腹心要地臨潢府、大定府,並於十九日前於大定府南面的黑毛山擒獲在殘部簇擁下意欲南逃的燕帝蕭乙淳——燕國亡了,經(jīng)略使著我與師利前往太原議事!”

契丹的上京、中京就這樣陷落了,契丹帝蕭乙淳就這樣做了赤扈人的階下之囚?

王高行、荀延年乍聽這一消息,也皆是震驚。

雖說王高行、荀延年他們仕於邊州多年,但對西北諸蕃,對赤扈人,對赤扈與契丹在大鮮卑山東麓的戰(zhàn)事進展並不熟悉。

他們內心深處甚至認爲雄踞燕雲(yún)及大鮮卑山東西兩翼萬里之地、擁上千萬驍勇之民的契丹帝國,正與大越對峙一百五十餘年大多數(shù)時候都處於優(yōu)勢就算再衰敗,就算再不濟,也不應該就這樣猝然而亡??!

這也太快了吧?

曹師利、曹軒文以及孟平等朔州降將,即便早就料得契丹難逃此劫,這才決定南附,但這時候也是一陣恍惚。

他們既然預料到契丹遲早會被赤扈人滅亡,但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啊。

這一刻他們想到曹師雄剛纔所說“可能已經(jīng)大錯特錯”的話,心裡更是百味陳雜:

赤扈人的兵鋒如此之盛,而大越將熊熊一窩,禁廂軍又多老弱病殘,連勝券在握的西京都沒能啃下,還崩掉滿嘴的牙,他們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投附越廷,豈非就是大錯特錯?

他們爲何就不能守住朔州多觀望兩三個月?

“經(jīng)略使相召,師雄不便耽擱,這便直接趕往太原參見經(jīng)略使,就不陪同諸公返回州城了!”曹師雄臉色陰沉,朝王高行、荀延年等人拱拱手,說道。

他接下來又吩咐孟平等將即刻趕去寧武加強戒備,便與曹師利帶著長子曹軒文、謀吏孟儉等人,在百餘扈騎的簇擁下,直接往岢嵐城南的津陽渡馳去,準備從那裡渡過汾水,穿過呂梁山趕去太原。

…………

…………

“我朝與赤扈相約出兵伐燕,赤扈取契丹中京及北部地域,而燕雲(yún)諸州歷來都爲中原漢地,應歸我朝——遂有北征雲(yún)朔一役,而赤扈數(shù)萬騎兵與此同時亦如約出大鮮卑山殺往臨潢、大定。然而赤扈如期攻陷臨潢、大定,擒得契丹帝蕭乙淳之餘,還分出兵馬奔襲遼陽,我朝卻因奸賊暗通敵國,大軍受挫於大同。官家恩寵,不追究我們罪責,但我們汗顏愧對君恩,蔡相於朝中也寢食難安!諸公當勉力而爲??!”

太原經(jīng)略安撫使府,十數(shù)河東位高權重的將臣高坐大堂之上,鬚髮已然霜白的經(jīng)略使劉世中居中而坐,聲音蒼老而沙啞的提及這次緊急召集諸將吏到太原府議事的緣由。

劉氏在西軍也是數(shù)代爲將。

劉世中自幼長於軍中,從父兄與黨項人攻伐守禦,屢立戰(zhàn)功,曾知環(huán)、秦等州事,又侍衛(wèi)步軍副都指揮使、秦鳳經(jīng)略使等職,論及威望,乃是軍中屈指可數(shù)的老帥。

然而此時的劉世中已垂垂老矣,早沒有當年的銳氣,但依靠這些年養(yǎng)成的政治敏銳,揣測朝廷近期極可能再起伐燕之意。

他緊急將諸將召來太原,一來傳遞信息,二來希望諸將早早做好準備。

這樣一來,待朝廷決議再次伐燕時,他們憑藉著前期所做的準備工作,也能得到上意嘉許。

“若非天雄軍太過窩囊,在大同城內都沒能撐過三五天,何需這般曲折?”

雖說對外一致宣稱嶽海樓暗通敵國乃是天雄軍受挫的根本原因,但千里迢迢趕往河東後遲遲不知歸日的驍勝、宣武兩軍將領,怎麼可能不抱怨葛伯奕等天雄軍將帥的無能、怯戰(zhàn)?

當然,天雄軍在大同城都沒能撐過五天,就因爲葛懷聰?shù)葘壾娞优芏鴿?,大家無法指責東路軍遲遲不援;組成東路軍的驍勝、宣武兩軍諸將,更不可能認爲他們對天雄軍的潰滅要承擔什麼責任。

“好了,天雄軍潰於大同,早有定論,莫要再亂議論!”劉世中沉聲制止麾下將領亂扯開話題,轉向曹師雄問道,“曹統(tǒng)制,官家著你重整天雄軍,時至今日已快有兩個月了,朔州、嵐谷的防禦,怎麼遲遲都沒有定案拿出來?”

“師雄此來太原,正要找經(jīng)略使稟報這事,”曹師雄沉吟道,“我原本屬意解忠、朱潤、雷騰各領一將兵馬,但陰、文二將屢有異議,言解忠等人不識軍戰(zhàn)陣圖,難堪大任,此事便懸而未決。而朔州兵馬原本可以編爲一將,但釐定兵冊時,卻發(fā)現(xiàn)留守朔州多爲桐柏山卒,倘若編爲一將兵馬,與大越兵制有違,兼之外面有種種謠傳,師雄心裡也覺得這事甚是難辦。除了這兩件事需要請示經(jīng)略使外,還有一件事,就是師雄此次前來太原之時,原監(jiān)軍使院指揮使潘成虎從朔州遣人傳信,朔州兵馬與嵐谷駐兵進剿西山蕃胡。師雄覺得此事關係重大,也需要經(jīng)略使親自定度……”

“既然是謠傳,便不需要管它,難不成我們整日靠捕風捉影辦事嗎?”劉世中皺著眉頭說道,“那徐懷與徐武磧、徐武坤等人在唐州時,就助王相剿滅匪亂有功;此前助朱沆郎君率天雄軍殘部撤出大同,更殊賞大功——我看權且可由徐懷直接擔任都虞候,統(tǒng)領朔州兵馬——他們要與嵐谷駐兵清剿西山蕃胡,這也是好事,嵐州當速速籌劃起來。赤扈都攻陷臨潢、大定了,我等率十數(shù)萬兵馬在河東不能碌碌無爲,可以先從清剿西山蕃胡做起,以慰君恩!”

雖然在管涔山時,聽父、叔議論過這種可能,但親耳聽劉世中真就做這樣的安排,坐其父曹師雄身後的曹軒文還是難掩心裡的震驚,低聲問孟儉:“這是怎麼回事,劉世中真就不怕養(yǎng)虎爲患?”

“劉世中料定朝廷會再起伐燕之意,徐懷進剿西山蕃胡有成,乃是河東之功,是他劉世中在河東積極進取,倘若徐懷進剿西山蕃胡不成,損兵折將,不是更遂了他們的意?劉世中爲何要阻止?”孟儉低聲說道,“而劉師中口口聲聲咬定徐懷幾次都是襄助王家父子立功,這時候也以此爲由舉薦他以都虞候統(tǒng)領朔州兵馬,也是要王家父子無法擺脫這個禍害。劉世中統(tǒng)兵作戰(zhàn)已無銳氣,但心裡算計精著呢……”



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jīng)修撰人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lián)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十六章 雲(yún)停風不息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九章 作戰(zhàn)方案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
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jīng)修撰人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lián)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十六章 雲(yún)停風不息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九章 作戰(zhàn)方案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滦南县| 张家港市| 六盘水市| 城口县| 邳州市| 望江县| 曲麻莱县| 株洲县| 岱山县| 广宗县| 社旗县| 阿拉善盟| 奎屯市| 龙门县| 廉江市| 克东县| 和田市| 淮滨县| 蒲城县| 治县。| 河北省| 德清县| 雷波县| 伊通| 赣榆县| 隆德县| 霍林郭勒市| 永春县| 青川县| 龙里县| 茶陵县| 韶山市| 开封市| 博爱县| 龙山县| 沧州市| 巴彦淖尔市| 平泉县| 同德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