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

對楚山的異動,嶽海樓的主張是依照已掌握的情報直接發動強襲,將楚山兵馬從滍水-汝水北岸強行驅逐出去,以免拖延下去,使黃羊湖之事重演。

不過,摩黎忽這是剛從太原趕回來,在宛丘都沒有歇一口氣,就更換袍甲假扮汴梁楚軍騎兵,趕到黑石溝來,一時間很多事情、頭緒都沒有理清楚。

他也不急著應和嶽海樓,介紹此次隨行的一名胡番老者:

“嶽帥,這位是思瓦馬大匠師!我特意從二皇子身邊請到宛丘來的!”

“思瓦馬大師!”嶽海樓見摩黎忽身旁身穿長袍的老者深目鷹鼻,捲髮及短鬚都已經花白,臉上有著深重的皺紋,聽摩黎忽此人乃是二皇子身邊的座上賓,當然也不怠慢,拱手致禮請他上座。

思瓦馬也不客氣,揭起袍襟,就徑直走到離嶽海樓最近、仲長卿的對面坐下來,這原本是嶽海樓留給摩黎忽的座席。

他看向嶽海樓,語音有些蹩腳的問道:“嶽大帥說楚山在河流兩岸的很多部署非常詭異,可有遣人刺探詳細?”

嶽海樓有些遲疑的看了摩黎忽一眼。

在他看來,此人再是二皇子的座上賓,卻到底是匠師出身,商議軍機不迴避他,就已經是給二皇子及摩黎忽天大的面子了,但他張口就詢問更詳細的軍機之事,真的合適嗎?

“思瓦馬大師乃大食人,早年遊歷極西及西域諸族地,博聞強識,於營造、數學、天文、水利、器械皆有極深造詣王帳早年於諤爾渾河築城,思瓦馬大師便是督造。二皇子欲重建太原城,才特意將思瓦馬大師請到中原。我這次前往太原拜見二皇子,也是思瓦馬大師聽到楚山在淮上諸多工造之事很感興趣,”摩黎忽進一步介紹道,“要不然,我可沒有能耐將思瓦馬大師請到宛丘來!思瓦馬大師到宛丘,”

嶽海樓早年追隨蔡鋌駐守邊州,與黨項人接觸最多,當時就有大量來自西域及大食的胡僧、番商在黨項出沒。

而赤扈人崛起四十年來,此時可以說是進入最爲鼎盛的黃金期,南征北戰不僅注重收羅各地的匠工爲戰爭服務,也任命大量的大食、西域商人及匠師爲收稅官、工官,地位實際還要在其他降附將吏之上。

嶽海樓投附赤扈人,曾前往赤扈早年的王帳所在地諤爾渾河城。

諤爾渾河城談不上特別的雄偉壯觀,在赤扈兼併北部諸蕃部、王帳北遷之後,也失去王廷的地位。

不過,諤爾渾河城作爲赤扈人崛起後,在漠北草原修築的第一座城池,也是體現出極高的建造水平;也體現了赤扈人在二十年前,其內部各項事務的組織,就已經遠遠超越傳統的部族聯盟結構。

當然了,嶽海樓之前的漠北之行,較爲倉促,心思也都在如何贏得赤扈人的信任上,對諤爾渾河城的建造者、建造情況卻還沒有詳細的去了解一番。

卻沒想到諤爾渾河城的建造者是眼前這麼其貌不揚的老者,二皇子還將太原城的重建委於此人。

諤爾渾河城乃是汗王統一漠北諸部稱汗之後所建,嶽海樓禁不住想思瓦馬在汗王跟前的地位應該也非同小可。

這也就難怪以二皇子的地位,也要待其如座上賓了。

嶽海樓當即將他們所刺探到的楚山在滍水-汝水南北的詳細部署,一一說給思瓦馬知道。

“楚山這是要在這條河流的兩岸建造高橋!”思瓦馬拿著莎草紙,將楚山在小雀崗南北兩岸正在建造的墩臺基礎描畫出來,在詳細詢問了墩臺的築造細節,又拿嶽海樓等人看不懂的符號寫寫畫畫一陣子,很是肯定的說道。

“高橋?”嶽海樓疑惑的問道,“楚山已經在這裡架設了浮橋,還要建什麼高橋?”

“這就不是我所知了,但基礎如此之大的墩臺,南北兩岸貼著河灘共建四座,確是要建高橋無疑!”思瓦馬說道。

見嶽海樓、仲長卿臉上還有困惑,思瓦馬將懸索畫出來,說道:“以如此代價建造的墩臺,兩端勒緊竹索或鐵索,有如高高峽谷之上懸索吊橋。沒想到中原的造橋水準確實不差於大食,倘若能親眼看到這橋落成,此行不虛也!”

思瓦馬對軍機不感興趣,此行隨摩黎忽前往河淮,確實是聽聞楚山在激烈的戰事期間造堰圍湖之事,深感中原地區所體現出來的工造水平不凡,有意過來一睹究竟。要不然的話,他只會遣幾名弟子跟隨摩黎忽到宛丘來督戰軍械。

見嶽海樓沒有關於楚山工造更多的信息,思瓦馬便先告退去休息。

這時候摩黎忽纔有機會跟嶽海樓說及,此行除了思瓦馬本人親至外,他還有幾名弟子相隨。不過,嶽海樓在信裡特意要求摩黎忽前來黑石溝要喬裝打扮成漢卒,思瓦馬的幾名弟子目前都留在宛丘,卻是思瓦馬迫切想了解楚山在滍水-汝水所造墩臺的細節,才堅持跟著趕來黑石溝的。

“倘若思瓦馬大師判斷無誤,楚山在此間已經架設浮橋的基礎上,還不計代價的建造高墩懸橋,目的很可能有兩個,”仲長卿蹙著眉頭說道,“一是防止我軍戰船,進入汝水摧毀其浮橋,第二個就是他們在北岸預計要滯留的時間或者說要搞的動作,確實不小!”

除了楚山在滍水-汝水兩岸的大墩臺纔剛剛著手建造,纔剛剛冒出地面數尺外,主要還是楚山已經在兩岸架設浮橋,仲長卿他們壓根就沒有往高墩懸橋上去想。

現在確認楚山在滍水-汝水兩岸,除了已經架設浮橋外,還要不計成本建造高墩懸橋,那隻能證明他們之前的直覺是對的:楚山要在滍水-汝水北岸搞的動作,絕對不會小。

即便他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楚山要在北岸搞什麼事,但在其立足未穩之際,出兵強襲,將其從北岸逐步,總之是最穩妥不過的。

“……”摩黎忽蹙著眉頭,說道,“判斷無誤的話,楚山在滍水以北的防備必然森嚴,黑石溝集結的精銳應該還是不足!”

黃羊寨對峙月餘,楚山軍陣堅如磐石,嶽海樓其部死活啃

不動的情形,摩黎忽乃親眼目睹,後期他使麾下精銳騎兵下馬作戰,依舊沒有什麼效果。

楚山目前在滍水-汝水北岸所佔據的地形,談不上什麼險峻。

嶽海樓遣往太原的信使已有詳細說明,就是北側一片低窪地形,與滍水隔著一道約十數裡、最高不過十數丈,大部分地段僅五六丈、七八丈高的緩坡,四周還有一些起伏不定的淺山低矮,楚山在那裡建造了數座簡營。

即便如此,摩黎忽猶擔心嶽海樓麾下的兵馬,哪怕集結規模乃是楚山在滍水-汝水北岸人馬的兩到三倍,形成以衆凌寡之勢,猶不能輕鬆將楚山兵馬從滍水-汝水北岸逐走!

嶽海樓就是希望摩黎忽能這麼想,要不然急吼吼將他從太原找回來幹嗎?

嶽海樓一直以來都督促諸部汰弱留強、勤加操練,也儘可能給經歷過苦戰、作戰意志堅韌的兵馬傾斜更多的糧秣,補充更多的戰馬及精良兵甲。

特別之前與楚山鏖戰數月,令岳海樓更深刻的看到,其部對付大越抵抗意志薄弱、疏於操練的守軍之時無往不利,將卒也相當武勇,厚賞之下悍不畏死、敢衝鋒陷陣者不在少數,相比裝備精良、作戰更英勇、更擅長配合結陣作戰的楚山兵卒,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然而嶽海樓及麾下諸將即便都意識到差距的存在,但他率六萬兵馬佔據許陳潁三州之時所得都是殘地,潁水以南,十室九空,潁水以北,也就剩十之三四,短短一年多時間,生產都還沒有恢復過半,六萬兵馬補給都極勉強,他又能往精銳能力之師傾斜多少資源?

嶽海樓麾下目前真正能談得上精銳的,僅有萬餘衆,但也不可能都集中到黑石溝來。

除開之外,就是摩黎忽所部。

赤扈騎兵野戰無敵,但拙於攻堅。

以往縱橫馳騁草原,所遭遇到少量城寨需要攻克,都是臨時抽調下馬作戰;平滅契丹時,才正式從早期附隨近諸蕃勢力抽調精銳步甲,但規模還是有限。

從燕薊、雲朔南下,每逢攻城拔寨,主要是驅使降附兵馬去做,赤扈騎兵更多是負責外圍的切割、攔截。

而到這此,赤扈人不僅要考慮撕開南朝據秦嶺、淮河山水之險建立起來的堅固防線,更要考慮在已經佔領的絕大部分地區建立正式的統治,他們發現還是不能完全信任、依賴以漢軍爲主的降附軍。

因此今年春後,鎮南宗王府及平燕宗王府都相繼推動諸蕃部騎兵步卒化。

摩黎忽最初率五千騎兵增援嶽海樓,之前一戰也是損兵折將千餘衆,但戰後從諸蕃部徵調健銳,兵力擴編到六千餘衆,其中超過一半人馬都勤加操練步甲作戰。

而這些人馬是直接隸屬於鎮南宗王府的,所需鎧甲、兵械則由鎮南宗王府從太原等地調拔,戰鬥力非嶽海樓麾下精銳能及。

嶽海樓不僅希望摩黎忽能率騎兵,掩護戰場的側翼,更希望他能調動麾下三千諸蕃步甲參與這一仗……

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二章 舊識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八章 大戰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四章 景王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六章 危急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八章 議和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三十八章 誤會
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二章 舊識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八章 大戰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四章 景王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六章 危急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八章 議和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三十八章 誤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和田市| 唐山市| 池州市| 泸溪县| 谢通门县| 长宁区| 普洱| 聂荣县| 大城县| 宜丰县| 日土县| 定日县| 石阡县| 大同市| 永嘉县| 射洪县| 清水县| 乌拉特后旗| 亳州市| 彩票| 江西省| 浦城县| 长垣县| 武川县| 铁岭市| 南靖县| 台江县| 南木林县| 卢龙县| 乾安县| 若尔盖县| 漾濞| 时尚| 宁海县| 平阳县| 双江| 南乐县| 清河县| 京山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