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

應州城外有大量的流民滯留。

新的戰火,並沒有瀰漫恢河全境,流民並非從其他地區躲避戰亂而來。

也並非爲大越兵馬佔領的應州城更給人安全感,吸引普通州縣的民衆前來投靠。

這些流民都是從應州城裡驅趕出來的漢民,深秋時節寒意日漸凜冽,無法從雁門關南下逃難,又別無他處可去,只能淹留在應州城嗷嗷待哺。

蕭林石舉族從應州撤出,經金城、朔州北部的榆樹衝往西山轉徙,但恢河南岸及應州城中逾十萬漢民,其中包括最後駐守應州城的萬餘漢民,在大越兵馬抵達之後都選擇投附。

不過,有天雄軍的前車之鑑,應州城的漢軍、漢民都不再受到信任,劉世中、蔡元攸率中軍大部進駐應州城後,第一件所做之事,就是將城中三萬多漢民統統驅趕出去。除開有一部分人去投靠城外的村寨外,還有小兩萬人無處可去,只能滯留在城外。

雖說徐懷暗中派人引導這些漢民經西山往府州、麟州等地逃荒,但奈何與直接經雁門或陽口砦進入代忻及嵐州相比,這是一條相當漫長而曲折、看上去甚至有點自討苦吃的逃荒之路。

更多的流民寧可滯留在恢河兩岸等候局勢最終穩定下來,也不願轉輾數百里到比雲朔要荒涼、貧瘠得多的關中北部荒原討活。

相比較而言,當初被拋棄在朔州城的胡族婦孺以及一部分烏敕部族人,除了依附於桐柏山卒,卻沒有其他選擇。

徐懷策馬停在城門前,看著這些流離失所、飢困交加又將面臨嚴寒威脅的漢民,知道隨著戰事的蔓延,他們中大多數都會淪爲赤扈人的附庸,甚至還有可能被驅使著南下攻城奪寨。

劉俊前往大同勸降遭受殺害,渡過飲鶴灘時,劉衍派人趕回應州稟報消息。

劉俊在飲鶴灘南岸嚥下最後一口氣,劉衍再與徐懷護送劉俊屍骸返回應州時,又派人快馬加鞭通稟消息。

但徐懷與劉衍及朱芝護送劉俊屍骸抵達應州城下,卻未見劉世中、蔡元攸二人的身影,僅有郭仲熊帶著十數軍士,牽著一輛馬車運了一具棺木在城門前相候。

“豈有此理!”在抵達應州之前,朱芝還沒有徹底擺脫遭受追殺的驚惶,這一刻也是臉漲得通紅,難言氣憤。

徐懷冷冷的朝劉衍看去。

劉俊身爲兵部郎中,雖說談不上聲名顯赫,但也是士臣裡的中堅勢力。

不管劉俊主動前往大同勸降是否有爭功之嫌,但到底是死於國事,他同時又是代表兵部從徵,屍骸運抵應州,劉世中、蔡元攸穩坐中軍帳,不親自出城接劉俊屍骸進城,算怎麼回事?

怕這事聲張出去,軍卒受激於劉俊之死,義憤填膺成爲哀兵,迫使他們不得不出兵強攻大同?

相比劉世中、蔡元攸等人縮在城中不出,郭仲熊同爲蔡系一員,此時卻來爲劉俊扶棺入城,卻是叫人要高看他一頭。

而劉衍自詡西軍悍將,一路過來對徐懷也極爲冷淡,並不掩飾瞧他不起的踞傲,這一刻面對徐懷瞥望過來的凌厲眼神,卻是難堪之極的別過臉去。

徐懷擡頭看著城樓之前披堅執銳的兵卒,沉聲嘆道:“賊虜可恨,敢膽射殺我大越將臣,但更可恨應州十萬軍卒,卻無幾個膽氣男兒!”

郭仲熊、劉衍都未作聲,待軍士將劉俊屍骸裝入棺木,便驅趕馬車往城裡走去,朱芝朝徐懷拱拱手,胸口憋著很多話,一時間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只是說道:“待置辦好劉郎君的靈堂,我去尋你。”

徐懷點點頭,看著朱芝追隨劉俊的棺木先進城去。

“可是徐懷徐軍使?”

這時候一名黑臉髯須的魁梧武吏牽馬帶著兩名軍卒從城門洞裡迎出來,說道,

“都部署司幕吏範雍見過徐軍使!經略使怕徐軍使不熟悉應城,特遣範雍招應……”

大越立朝以來,在路一級設立都部屬司作爲具體的統兵機構,管轄駐泊正軍(禁軍)及諸州廂軍、鄉兵,通常以經略使兼領兵馬都部署,掌管一路之軍政。

徐懷作爲天雄軍第十將(廂)都虞侯,平時接受天雄軍統制行轅及嵐州兵馬都監司的轄管,但到應州參加軍議,對口接待部門則是都部屬司。

徐懷身爲都虞侯,別人當敬稱爲軍侯,但他同時又兼任朔州巡檢使,範雍以軍使相稱,也不能說錯。

不過,從稱謂的細微區別裡,也能看出路司的文臣武吏對他是什麼態度了。

當然,徐懷真要講究這些,這次也不會親自趕來應州參加軍議了,當下只是朝範雍拱拱手,說道:“勞煩範軍使了!”

徐懷如此風輕雲冰卻叫範雍頗爲意外,打量了徐懷兩眼,才翻身跨上馬,帶著兩名軍卒在前面帶路。

“小心些……”在進城門時,徐武磧驅馬往徐懷這邊靠近過來,小聲提醒道。

“怎麼了?這個範雍你認得?”徐懷小聲問道。

“應是靖勝軍的老人,他似乎沒有認出我來。”徐武磧壓低聲音,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那就叫大家都小心些……”徐懷感慨的說道,卻不是多麼的警惕。

靖勝軍老人多了,盧雄是靖勝軍的老人,嶽海樓也是靖勝軍的老人。

靖勝軍兵鋒最盛時,編三萬精銳武卒,中高層將官及底層軍吏也多達兩三千人。除開一開始就附從蔡鋌行事、之後在西軍爲蔡鋌倚爲嫡系心腹的嶽海樓等人,除開在矯詔之事後受排擠、迫害離開軍中、他生父王孝成的嫡系,靖勝軍即便到這時還有大量的將官、軍吏在軍中任事。

因爲他生父王孝成執掌靖勝軍前後也就五六年的時間,靖勝軍絕大多數的將軍、軍吏跟他生父王孝成並沒有特別深的牽涉。他們在矯詔事變中,也都選擇中立,在他生父王孝成爲蔡鋌矯詔誅殺之後,也都紛紛聽從蔡鋌的號令行事,自然也不可能受到打壓、排擠。

所以,在應州遇到當年曾在靖勝軍任過事的武吏,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就像解忠,當年跟他養父徐武宣以及徐武磧他們都相識,但要不是他們在大同城共襄難事,解忠對十數年前的舊誼壓根就沒有提及的意思,更不要說故人相認了。

當然了,應州是蔡系絕對控制的地盤,再怎麼小心都不爲過就是了。

…………

…………

“王典,徐軍使隨行扈兵太多,驛館那裡安頓不下,借你這邊宅子擠一擠!”

範雍將徐懷一行人帶到州衙附近一處宅院前,砰砰砰上前敲打宅門,沒等裡面人應聲,就先嚷嚷開來。

徐懷坐在馬鞍上,徐武磧與周景則帶著幾人,警惕的驅馬往前將徐懷遮護住,同時給後面的殷鵬等人作了手勢,要他們與手下扈騎都戒備起來。

徐懷帶了百餘扈騎進應州城,驛館安排不下很正常,但無論是住到兵營裡,或專門騰出一棟足夠百餘人擠一擠的宅院,都部署司這邊都應該提前安排好,卻不是等人都到了應州,再安排他們跟別人共擠一處。

更何況徐武磧進城之時,就對範雍起了疑心。

等裡面人開門之時,範雍將刀抱在懷裡,斜眼覷著徐懷,似乎完全感受到徐武磧等人殺氣,將身旁兩名軍卒趕走:“你們先回行轅去,便說徐軍使已在城中住下,經略使那邊有什麼差遣,你們跑來通報即可……”

兩名軍卒剛走,院門從裡面打開,卻是一名中年武將從裡面探出頭來,怔怔看了徐懷幾眼,才沙啞著聲音說道:“原來是徐軍使,快請進來說話!”

中年武將看樣子只是低級武吏,甲衣陳舊,但身形比範雍還要魁梧,堪比徐懷,紅通通臉膛似被火灼過,猙獰可怖,張望間透露出兇悍的氣息,絕對是悍將級數的強者。

徐武磧及周景與下馬後藉機走到前面來的徐心庵、殷鵬換一個眼神,四人幾乎同時往範雍、王典二人身後欺去——徐武磧、周景拳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二人面門劈去,將他們手腳纏住,不給他們拔刀的機會,徐心庵、殷鵬二人在後面拔刀往二人脖子上架去。

“你們這是幹什麼?”範雍、王典二人沒有還手,被人拿刀架在脖子,怒問道。

“莫要吭聲!”徐武磧、周景親自將範王二人控制,徐心庵、殷鵬又帶人以甲盾護住周遭,才上前將院門全推開來。

徐懷橫刀坐在馬鞍上,目光穿過院門看進去,卻見盧雄與幾名年輕的武卒面面相覷的站在院中。

“啊,盧爺怎麼在應州?”看到盧雄在院中,徐武磧忙不迭與周景鬆開範雍、王典二人,驚訝問道。

“進來說話,莫要擠在巷子裡。”盧雄招呼徐懷、徐武磧他們進院子裡來。

院子門庭不大,院子裡屋舍卻多,殷鵬、燕小乙、徐忻、牛崖山他們帶著扈衛進去歇下,徐懷、徐武磧、徐心庵、周景、鄭屠隨盧雄、王典、範雍到後院說話。

衆人剛到後院,還沒到客堂坐下說話,王典一拳便朝徐武磧當頭招呼過來,罵道:“好你個徐瘦虎,你眼睛長瘸了,十數年沒有音信,他娘剛見面就要給你七爺來個狠的!”

“七將軍?”

徐武磧這時候才認出王典是何人來,抓住王典的肩膀,愣看了半天,老臉流露出淚水來,難以置信的問道,

“真是七將軍你,天啊!不是說七將軍你打傷上司逃軍被捉下獄,然後死於獄中嗎?”

第十一章 節制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二十章 舊吏第七章 臘月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章 七寸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
第十一章 節制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二十章 舊吏第七章 臘月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章 七寸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衡山县| 嘉义市| 定襄县| 青岛市| 聊城市| 抚顺市| 荆州市| 阿尔山市| 涿州市| 视频| 元谋县| 团风县| 赤城县| 都江堰市| 河源市| 梅河口市| 长治市| 白银市| 郁南县| 青海省| 莱芜市| 隆化县| 民权县| 苏尼特右旗| 哈巴河县| 绥宁县| 沁阳市| 冷水江市| 大化| 吉首市| 东辽县| 正定县| 正蓝旗| 桃源县| 沾益县| 通辽市| 玉溪市| 达尔| 建阳市|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