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六章 暗夜

契丹在繼承前制方面要比大越徹底,州刺史、軍鎮(zhèn)節(jié)度使皆是掌握地方軍政大權(quán)的職務(wù)事。

契丹崛起竊得燕雲(yún)之地,推行以漢制漢的政策,有一批漢人得以起用,在契丹紮下根基,發(fā)展成或權(quán)傾燕朝、或在地方隻手遮天的大家族。

曹家在契丹漢將漢臣之中,雖然不甚起眼,但在朔州也是世代爲吏。

十七年前燕越邊釁,曹師雄任漢軍營指揮使,當時還算不上什麼人物,也不可能有能力去擋靖勝軍的兵鋒。

當時纔剛剛完成內(nèi)部整合的赤扈人,從越燕邊釁中看出契丹虛弱不堪,才肆意吞併西北諸蕃;當時西京道境內(nèi)諸蕃勢力也蠢蠢欲動起來,反抗契丹人的統(tǒng)治。

據(jù)守豐州有功的蕭林石升任西京防禦使,手裡無兵可用,不得不重用漢軍鎮(zhèn)壓此起彼伏的叛亂。

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便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所率領(lǐng)的漢軍戰(zhàn)鬥力也強,直到擔任朔州刺吏及清順軍統(tǒng)制,掌握朔州的軍政大權(quán)。

朔州城民生凋敝,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曹師雄的刺史府富麗堂皇,佔地極廣;這次也劃出一大片院落,以便徐懷等七百將卒直接進駐刺史府。

這時候天色已黑下來,曹師雄在刺史府已經(jīng)備好宴席。

不過宴席間會商議機密事,徐懷作爲統(tǒng)兵官,沒有資格參與議事,也就不在赴宴的人員之列。

進駐刺史府後,朱沆要徐懷與諸將率領(lǐng)二百將卒就地待命,不得隨意進出。

葛鈺也是統(tǒng)兵官,但很顯然沒有人將他跟徐懷這些武夫視作一類人。

甚至在進刺史府大院之後,曹師雄看到葛鈺,要比對嶽海樓、朱沆還要熱情。

朱沆、嶽海樓等人卻很能理解這種情形,在他們看到,伐燕已是勝券在握的事情,蔡鋌以及劉世中等主戰(zhàn)派將臣在朝中必然會更得勢,但葛家在地方也必將更根深蒂固。

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倘若不願放棄統(tǒng)兵權(quán),最好的安排就是在地方任將,因此,他即便是通過嶽海樓遊說選擇南附,身上會被打上蔡系的標籤,但實際上對葛家的抑仗更強。

這是徐懷他們所羨慕不來的。

在世人眼裡,葛家作爲將門,早就進入勳貴圈了,豈是他這種武夫所能匹及的?

徐懷只是淡然看著這一切,要徐心庵、唐盤他們負責警戒,他則帶蕭燕菡回住處。

這裡是專門爲中低級層武吏安排的一座院子,與將卒駐院緊挨著,卻要更爲精緻;曹師雄也甚爲貼心給安排了兩個年輕的漢人女婢照顧起居。

進朔州城時,徐懷怕嶽海樓他們靠近會看出破綻,便給蕭燕菡解綁,讓她獨乘,但這時候他將曹師雄安排的女婢打發(fā)走後,又拿繩網(wǎng)將蕭燕菡捆綁到房間裡的柱子上,省得她折騰出什麼幺蛾子來。

在陽口砦,蕭燕菡被徐懷拿特殊的縛法捆住後,就在乾草堆躺了半天,當時還沒有什麼感覺,但這次她先脫下外面的衣甲,給鞭傷上過藥之後再被這般捆住,她才注意到胸前被繩網(wǎng)勒住,愈發(fā)的圓挺。

更叫她難受的是對摺的繩索從她股下穿過,之後綁到身後房柱上,她被迫背靠房柱而立,身子但凡稍稍鬆懈,那感覺更是說不出的怪異。

蕭燕菡雖然未經(jīng)人事,但也聽奴婢說起過有些惡人折磨女人的一些手段,聽時便覺得不堪入耳,此時懷疑徐懷就是用這種手段來對付她,心裡又羞又恨,只是努力踮起腳來站住,不想滿足這狗東西變態(tài)的心理。

徐懷卻不知道蕭燕菡在感受著什麼,他將油燈挑亮一些,又將雲(yún)朔堪輿圖鋪在桌上想事情。

曹師雄、曹師利的家眷都在刺吏府,府裡也沒有幾個扈衛(wèi),卻放他們直接進駐刺吏府,可以說最大限度的表示出誠意,但可惜的是,他不覺得朱沆、嶽海樓、葛鈺這幾個人會有膽魄放棄清肅計劃。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養(yǎng)精蓄銳,等候天雄軍主力在一兩天時間集結(jié)過來後,再往大同城突襲而去。

“喂!”

蕭燕菡踮了半個時辰的腳,身子發(fā)麻,她見徐懷都坐燈下翻看卷宗,頭都沒有轉(zhuǎn)自己這邊轉(zhuǎn)過來過,不像是有意折辱自己。

她這時候忍不住招呼徐懷,但也斷然不會承認勒得心慌,說道,“你說的那些話,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信了,你可不可將我放下來——你現(xiàn)在也該相信我不會做節(jié)外生枝的事情了吧?”

屋裡就一盞油燈,屋裡卻是空曠,蕭燕菡遠遠被捆綁在房柱上,徐懷看不清她臉部的神色,只是淡然說道:“你也是習武之人,不會連這點辛苦都吃不住。你有力氣跟我說話,還不如站著養(yǎng)養(yǎng)精神!”

“養(yǎng),養(yǎng)你孃的頭!”蕭燕菡肚子裡破口大罵,她寧可跟徐懷多說說話分散注意力,要比總想著有根繩子從那裡勒過要輕鬆些,岔開話題說道:

“桐柏山匪亂,王稟祖孫都是得幸於你才能茍活,但王番秘使赤扈歸來,看他安置監(jiān)軍使院諸人任事,卻是將你當尋常武夫;這次一路過來,朱沆、朱芝父子也視你甚低,葛鈺更是懶得拿正眼瞧你,這也未免太屈你了!”

“怎麼,這時候不想著將我剁碎喂狗了?”徐懷手執(zhí)油燈,拖椅子坐到蕭燕菡跟前,笑著問道。

徐懷之所以要親自看住蕭燕菡,說實話就是等著她開口。

蕭林石、陳子簫等人這次陰謀可謂陰狠,徐懷現(xiàn)在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形勢無可逆轉(zhuǎn)的朝蕭林石、陳子簫等人所期待的方向滑落,但他對蕭林石、陳子簫並沒有咬牙切齒的仇怨。

一方面是蕭林石、陳子簫他們也是垂死掙扎,更多也是因勢利導,一切的根本還在於大越朝廷滾滾諸公是那樣的短視以及數(shù)百年來北地就一直存在的漢蕃矛盾。

另一方面,統(tǒng)率十數(shù)萬大軍的將臣又是那樣的無能。

徐懷難以相信,這麼重要的戰(zhàn)事,劉世中、蔡元攸、葛伯奕等人竟然沒有從正面攻堅死戰(zhàn)的自信與決心,而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偏師突襲之上。

是的,鑄鋒堂現(xiàn)在人手極爲有限,還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徐懷在進朔州城之前,還搞清楚了雁門與應(yīng)州之間敵我對壘的形勢。

在徐懷看來,劉世中、蔡元攸倘若有率東路軍主力與契丹守軍主力在應(yīng)州境內(nèi)決一死戰(zhàn)的意志與決心,偏師突襲大同甚至可以說是絕妙一招。

到時候大同遇襲的消息傳到應(yīng)州,必然會動搖契丹兵馬的軍心,從而變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擊潰。

這種情況下,徐懷根本就不會怕蕭林石在大同城裡能什麼詭計等著他們。

偏師有時候發(fā)揮的作用也許更大,但伐燕之戰(zhàn)的重心必然還在應(yīng)州。

然而他在進朔州城之前,最新得到的情報則是東路軍雖然已經(jīng)雁門出動,卻在應(yīng)州城東南二十里外的黃水河南岸結(jié)寨。

東路軍主力既沒有往應(yīng)州城下進逼,更沒有做出繞過應(yīng)州城往大同方向穿插的勢態(tài)。

很顯然劉世中、蔡元攸他們將此戰(zhàn)的希望都寄託在偏師突襲得逞之上,希望契丹看到大同城失陷後,其在應(yīng)州的守軍主力會不戰(zhàn)而潰,然而他們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西京道全境。

所以,這次北征伐燕倘若註定失敗,在徐懷看來並非蕭林石用謀多精巧,實在是大越將臣太他娘無能、幼稚,還他娘個個以爲智謀過人。

統(tǒng)領(lǐng)十數(shù)萬兵馬的將臣,去打這一場決定未來百年國運的戰(zhàn)事,卻沒有相應(yīng)的戰(zhàn)略眼光與膽魄,卻還事事都受中樞的制肘,徐懷想想,都氣得要將手裡的油燈砸出去。

比起大越這邊廢物一般卻又自視甚高的將臣,徐懷卻是更欣賞此時還像狐貍一般藏在暗中的蕭林石。

而只要蕭林石對赤扈人的威脅有足夠的認識,徐懷相信他此時更多的想著自保,而不是滿心想著消滅多少越軍,甚至不排除蕭林石在擊潰大越兵馬之後,仍然有跟大越議和的意願。

正常情況下,蕭林石根本就不會搭理他這種小角色。

只要蕭燕菡與陳子簫在他手裡,誰敢說他就沒有跟蕭林石對話的資格?

當然,蕭燕菡、陳子簫要是願意配合,甚至願意從中撮合,意義卻更爲不同。

“陳子簫之前便猜你不容小窺,卻不想他到底還是沒能看透你,”蕭燕菡稍稍踮起腳,以緩解那怪異的壓迫感,說道,“想你這樣的年紀,智勇卻又遠超凡俗,你倘若爲我契丹所用,絕對不會明珠蒙塵!以前我不信任你與陳子簫,所以我說什麼話,都是在誆你,但你現(xiàn)在要相信,我絕沒有誆你之意!”

“契丹朝不保夕,我此時去投契丹,倘若將來史書有幸有我一筆,大概也是當笑話書寫,”徐懷將油燈擱在地上,笑著說道,“我的話在出發(fā)之前就已經(jīng)說過了,蕭林石倘若想與大越休兵止戰(zhàn),王稟相公是唯一他能寄以希望之人。”

“陳子簫早就斷定,王稟絕不可能知道我們落在你的手裡,也絕不可能在越軍潰敗之前與我們密謀什麼,我們要怎麼將希望寄託他身上?”蕭燕菡順著徐懷的口氣問道。

“這就需要郡主您慢慢思量了。只要郡主不再是表面上笑嘻嘻,暗地底卻滿心想著將我剁碎了喂狗,就會想明白一切。”徐懷說道。

“你叫我這樣子怎麼想?”蕭燕菡心裡罵著麥麥批,努力擠出和顏悅色,扭動身子,嬌聲問道。

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十六章 京襄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十三章 奪寨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
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十六章 京襄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zhàn)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十三章 奪寨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石阡县| 郑州市| 牟定县| 乐至县| 五指山市| 芜湖县| 商洛市| 淳化县| 神农架林区| 靖西县| 洛阳市| 淅川县| 台中县| 马鞍山市| 金乡县| 策勒县| 紫金县| 琼中| 莫力| 南丰县| 常宁市| 班玛县| 墨竹工卡县| 平利县| 南宫市| 彝良县| 东辽县| 偏关县| 静宁县| 仁布县| 高碑店市| 泸定县| 信阳市| 谷城县| 墨竹工卡县| 密云县| 景宁| 灵川县| 孟连|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