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

也不用史軫、韓圭、董成等人幫腔,徐懷毫不留情的逮住葛鈺就是一頓輸出,同時也不再掩飾的將渡淮作戰(zhàn)方略和盤托出:

他就要在中路真正大反攻之前,諸路兵馬趕在明年春季渡過淮河,奪取下蔡、潁上等北岸城池,一方面不至於使從蔡州北進的反攻大軍太過突出,以致側(cè)翼沒有掩護,一方面就是要牽制住徐宿一帶的東路虜兵主力。

葛鈺被徐懷訓(xùn)斥得面紅耳赤,一張頗爲(wèi)俊朗的臉微微扭曲猙獰,但面對徐懷盛氣凌人的言辭卻無以反駁;諸將臣列坐兩側(cè)也是鴉雀無聲。

過了良久,顧藩沉吟說道:

“目前在中路,我們有京襄天雄軍五鎮(zhèn)主力以及選鋒軍一部,以陳子簫等將爲(wèi)首,牽制住虜兵鎮(zhèn)南宗王府所部主力;在東路我們則有靖勝軍四鎮(zhèn)主力、選鋒軍一部、燕部(契丹)援騎總計六萬五千精銳,有壽春三萬戰(zhàn)兵,有左右驍勝軍三萬精銳,有以右宣武軍爲(wèi)主的淮東軍四萬????????????????精銳,有諸路勤王兵八萬人馬,同時還有信陽、荊州、淮東水軍總計一萬五千將卒。單純計算敵我之兵力,大越在東路集結(jié)的兵馬已經(jīng)達二十六萬之巨,而東路虜兵總計二十萬,已居於下風(fēng)。此外,我軍剛剛斬獲大捷,軍民士氣高昂、人心振奮,而虜兵則經(jīng)歷新敗,士氣低迷,乘勝追擊渡過淮河,至少在淮河以北佔據(jù)幾座城池,牽制虜兵,爲(wèi)下一步收復(fù)河淮腹地做準(zhǔn)備,都是應(yīng)有之義……”

顧藩作爲(wèi)曾經(jīng)的京西南路經(jīng)略使,此時身爲(wèi)淮東制置安撫使,以參知政事統(tǒng)攝淮東軍政,鄧珪及楊祁業(yè)所部名義上都歸他節(jié)制,沒人敢說他說話的分量不足。

魏楚鈞見韓時良神色頗爲(wèi)頹然,他卻不想這麼快就放棄抵抗,朝顧藩拱拱手說道:

“顧使君與使相所言,不無道理,但此役前後歷時一年半,不僅壽春守兵傷亡慘重,淮西盡廢,江東、江西、荊北、荊南、廣西、浙東、浙西以及淮東,所徵錢糧租賦都是倍於往年,地方財賦枯竭。更何況諸路還集結(jié)十萬兵馬參戰(zhàn),傷勞極甚。我擔(dān)心再不給軍民地方緩口氣,洞荊之禍會重演……”

“民衆(zhòng)勞苦,是亟待休養(yǎng),但虜兵的情況就能好到哪裡去?”

孔昌裕振聲說道,

“倘若以驅(qū)逐胡虜、收復(fù)中原爲(wèi)計,難道不應(yīng)該趁虜兵更爲(wèi)艱難之際,咬緊牙關(guān)渡淮嗎?我們緩了一口氣,虜兵也將恢復(fù)元氣,收復(fù)中原要從何時再從容計議?另外,葛鈺將軍剛纔對使相的指責(zé),也太過偏頗。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明年春後要從壽春渡淮,倘若韓使君、葛鈺將軍能勉力爲(wèi)之,與諸部攜手共戰(zhàn),那是真好不過,倘若韓使君、葛鈺將軍覺得所部需要休整、補整,那換其他兵馬從壽春渡淮北上,昌裕不知道有什麼不妥當(dāng)?shù)模侩y不成渡淮以擊胡虜,是韓使君、葛鈺將軍幾人之事,普天之下,其他人都與此無關(guān)了?”

京襄與荊北一直都存在諸多利益衝突,孔昌裕又以荊襄士紳領(lǐng)袖自居,因此長期以來他在朝堂之上都是極力抵制京襄勢力往荊北擴張。

紹隆帝登基之後,先後調(diào)高峻堂、袁久樑以及大批原神武軍將吏填入荊北,也是希望能以孔昌裕爲(wèi)首,形成壓制京襄進一步擴張的勢力集團。

這時候見孔昌裕竟然都公開站到京襄一邊,魏楚鈞也知大勢已去,只是朝孔昌裕拱拱手,沒有再強辯下去。

他心裡也清楚,孔昌裕爲(wèi)何會投向京襄?

說到底還是這一次淮南會戰(zhàn)前期他們的表現(xiàn)太差了、太糟糕了,令整個江淮士紳都深切感受到亡國滅族的危機。

也許京襄所推行的新政,會有損江淮士紳的利益,令人痛恨,但相比較亡國滅族,孰輕孰重,這並非所有的士紳都無法加以分辨的,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固執(zhí)己見、死頭硬的。

周鶴、高純年以及顧藩的騎牆倒戈,影????????????????響太惡劣了;畢竟他們?nèi)瞬潘闶翘煜率考濐I(lǐng)袖,諸路監(jiān)司有太多他們的門生故吏了。紹隆帝登基之後,也不得不倚重他們治理朝政。

而這次軍議一旦就渡淮之事形成共識,上奏到朝廷也不可能推翻了。

畢竟這次軍議的參與,基本上已經(jīng)代表了大越現(xiàn)有的絕大多數(shù)軍政力量。

京襄或者說徐懷,已經(jīng)事實上用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司軍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樞密院的樞密會議。

而倘若名義上以他爲(wèi)首的五路度支使司,再進一步從屬於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司,到時候徐懷只要阻止皇詔出京,大越權(quán)柄差不多就集於他一人之手了。

這或許是京襄執(zhí)意舉行此次軍議更深的謀算吧?

“渡淮或不渡淮,諸公且議,我等則奉聖旨行事,恕不奉陪!”葛鈺霍然而立,也不去看徐懷一眼,而是朝周鶴、汪伯潛等人拱拱手,接著就站起來朝衙堂之外走去。

羅望以及其他壽春將吏這時候也相繼起身,跟著葛鈺離去。

對於葛鈺等人的離席,徐懷也沒有下令攔阻,而是不動聲色的看著韓時良。

韓時良臉色黯然,半晌後施施然立身而起,誰也不看朝衙堂外走去。

徐懷又朝魏楚鈞看過去,不懷好意的問道:“魏公也要甩袖而去嗎?”

堂上衆(zhòng)人一起朝魏楚鈞看去。

魏楚鈞這一刻在席間如坐鍼氈,韓時良、葛鈺、羅望能走,甚至汪伯潛也能走,但他魏楚鈞卻不能走。

五路度支使行轅都遷入澗溝鎮(zhèn)大營了,他走了,徐懷後腳就會派人接管五路度支使司行轅,不就相當(dāng)於將五路度支使一職拱手相讓嗎?

他相信徐懷絕對做得出這事,而且一旦形成京襄兼領(lǐng)五路度支使司的事實,他在朝堂之上能爭辯得過?

不管怎麼說

,他都得硬著頭皮留下來。

“看來壽春諸將吏對渡淮之事有很大的異議啊,好在魏公深明大義,沒有跟他們成一丘之貉啊,”史軫慢悠悠的說道,“好啊,壽春諸將走了也好,魏公在這裡,就不妨礙諸公商議個條陳,請陛下定度……”

深明大義你個頭哦,魏楚鈞內(nèi)心在咆哮,他現(xiàn)在很清楚京襄想幹什麼,說白了,就要是在潛邸系之外先就渡淮等事達成共識,然後派兵馬,哦,派人前往建鄴請旨。

“我也厭惡爭執(zhí)不休,”徐懷淡然說道,“韓使君他們走掉也好,我們可以靜心下來慢慢商議渡淮、軍功授田等事。與其浪費時間爭執(zhí),大家不如花費氣力多想想如何殺滅胡虜、以雪前恥……”

目前淮西、合肥、廬江、舒城、肥西、肥東、無爲(wèi)等南部州縣都由驍勝軍及諸路勤王兵馬接管,但淠水以西的霍邱、固始、商城、潢川、光山以及六安、霍山七縣,徐心庵直接從信陽、羅????????????????山派出數(shù)千守兵以及一批官員臨時接管。

就前期而言,僅這七縣的無主之地就足夠用來授田。

授田能夠折抵首級功,孔昌裕等人當(dāng)然是贊同的。

不然的話,諸路再分攤高達兩三百萬貫的首級賞功錢,是實在有些吃不消了。

更何況渡淮又迫在眉睫,還需要源源不斷往壽春等地運集糧秣,需要源源不斷支付從京襄贖買的軍械錢款,江淮等地再富庶,也很有些難支了。

再一個京襄令人厭惡的新政,核心就是軍功授田,提高軍卒的地位,爲(wèi)保障有足夠的軍功授田,纔會嚴(yán)厲打壓地方宗派士紳,對田地進行清查。

既然能從淮西獲得足夠的軍功授田,那對江淮荊湖等地的清田,自然也就變得不那麼迫切——這點又是符合江淮荊湖士紳利益的。

說白了就是形勢所迫,死道友總比死貧道要強得多。

至於統(tǒng)兵將吏早就想這麼幹了。

大越立朝以來,軍卒地位極低,即便行募兵制,但普通民衆(zhòng)都不願意從軍,因此對軍卒眷屬在置辦田地、科考、經(jīng)商等方面都進行嚴(yán)格的限制。

說白了就是要讓軍卒的子孫後代除了充軍,沒有更好的謀生之道,從而保障募卒的來源不會乾涸掉。

不能置辦田宅,將卒即便得再多的軍功賞錢,在物價騰貴的江淮,很快就會消耗一空,軍卒眷屬生存極爲(wèi)艱苦,又限制從事他業(yè),子子孫孫都只能從軍;當(dāng)然,大部分將卒一生都沒有機會討老婆,也就無所謂子子孫孫。

像鄧珪、劉衍、楊祁業(yè)以及解忠、劉文江、朱潤、雷騰等將領(lǐng),並非看不到這些弊端,但這是連建繼帝在世時都沒有改變,都不得不跟士紳、士臣羣體妥協(xié)的殘酷現(xiàn)實,他們又能改變什麼?

然而到這時,這一切又變得順?biāo)浦垡话闳菀祝麄冇秩绾文懿恢С郑?

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六章 殿議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十章 問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九十八章 春風(fēng)得意幽憤槍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cè)耳聽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zhèn)雙柳莊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八十三章 當(dāng)街刀問賊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十二章 突襲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九十八章 春風(fēng)得意幽憤槍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十九章 相邀
第二章 舊識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六章 殿議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十章 問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九十八章 春風(fēng)得意幽憤槍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cè)耳聽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zhèn)雙柳莊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八十三章 當(dāng)街刀問賊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十二章 突襲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九十八章 春風(fēng)得意幽憤槍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十九章 相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钟山县| 庄浪县| 会同县| 那曲县| 西乌| 沂南县| 武安市| 德格县| 交城县| 永修县| 洛隆县| 镶黄旗| 宝坻区| 湘阴县| 锡林郭勒盟| 东乌| 雷波县| 买车| 桦川县| 北碚区| 湖州市| 理塘县| 汤阴县| 体育| 丹江口市| 禹州市| 阿瓦提县| 呼和浩特市| 政和县| 通化市| 奎屯市| 蒙自县| 新乡市| 泗阳县| 泽州县| 根河市| 五河县| 襄汾县| 湖南省|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