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豪鎖上店門下班回家,雨越下越大,雨點兒打在梧桐樹葉上“蓬蓬”作響,商店櫥窗的燈光霧濛濛的。上了高架天橋,林雨豪快步向電車站走去,林雨豪平常也不開車,停車費付不起。在長廊拐角,一個三人樂隊正在演出,留著長髮、手撥吉他的歌手不知疲倦地唱著,雨水順著長髮往下淌,身體有節奏地晃動。林雨豪停了一下,往盒子裡扔了枚一百日元硬幣?;氐郊?,林雨豪爸爸已經做好晚飯了。
“你回來了?”林雨豪爸爸說。
“嗯?!?
“沒被雨澆著吧?”
“我帶雨傘了,爸,你吃飯了嗎?”
“沒吃吶,等你回來一起吃?!?
“我回來這麼晚,你就不用等我了。”
“沒事兒,我也不餓,還是等你回來一起吃?!?
林雨豪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客廳不大,一張餐桌和一組沙發就佔滿了,電視機旁邊有一個魚缸,裡面養了幾條熱帶魚。
“煎魚,米飯,紫菜蛋花湯,你看怎麼樣?”林雨豪爸爸說。
“挺好?。∈墙饦岕~嗎?”
“是啊!下班後買的,打半額,咱爺倆來點兒酒吧?”
“爸,你還是少喝點兒酒吧?!?
“今天不多喝,一瓶啤酒行了吧?”
林雨豪爸爸五十多歲,沒有固定工作,雖說政府每月給點生活費,還是要打零工貼補生活。說起來,林雨豪爸爸在中國還是中專老師吶,四十多歲纔回到日本,年齡大,日語也不好,很難找到固定工作。三年前,林雨豪媽媽患癌癥去世,錢花光了病也沒治好,媽媽走後,林雨豪爸爸就開始喝酒了。
“下個月,你爺爺八十二歲生日,你和我一起去趟岡山吧?”林雨豪爸爸說。
“我店裡忙,沒有時間。”
“你這孩子,一說看爺爺就沒時間,那可是你親爺爺啊!”林雨豪爸爸喝了一口啤酒說。
“話雖這麼說,我看他沒對我們怎麼好。”
“那不是沒有感情嘛?不管怎麼樣,我是長子,你是長孫,爺爺的財產也有我們的份兒?!?
“我可不稀罕他的財產,我有雙手,能養活自己,也能養活你,我覺得爺爺對我們有看法,你不是說他怪奶奶沒自殺,還帶著你嫁給中國人了嗎?”
“別說了,你奶奶要是自殺,我就活不了,我活不了,哪還有你?該是我們的我們就要爭取,咱倆一起去一趟吧。”
“還是你自己去吧,我店裡忙?!?
“你這個孩子!我這樣做還不是爲了你嗎?”林雨豪爸爸又喝了一大口啤酒。
在日本,殘留孤兒是一個特殊羣體,他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遺留在中國的孤兒,有的是父母在戰爭中雙亡,有的是在戰爭中與父母走散。殘留孤兒主要滯留在中國東北,很多都是關軍和滿蒙開拓團的後代,被中國養父母收養後,從小在中國長大。1972年中日建交,殘留孤兒陸續回到日本,由於年齡大,不會日語,他們的社會適應性普遍較差,很難融入日本社會,逐漸成爲一羣邊緣人。林雨豪爸爸殘留了,但他不是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