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四十四章 彎道超車

“現在的問題是,新科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電子技術上。我們在動力技術、機械製造和乘用車等方面,積累的比較薄弱。”

胡文海總算將盧定威此行目的交代出來:“電傳動技術、車載電子技術,ESP和電子地圖等技術新科都可以提供,但相應的汽車動力、機械和駕駛等技術,就無力深入研發了。”

“ESP?電子地圖?”盧定威也算半個汽車技術專家了,但對胡文海嘴裡的名詞也有些一知半解,甚至有彷彿在聽科幻故事的感覺。

“哦,ESP就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意思,通過傳感器可以監測駕駛員的操作預期,然後通過控制ABS系統來增加車身穩定性。相應的傳感器、單片機和電控系統,新科電子研究院都已經完備。只要完成機械部分的設計,就能裝備到量產汽車上。”

“另外新科電子還有車載雷達、碰撞預警、自適應巡航等技術還在研發之中,電子地圖在未來五年能夠覆蓋全國範圍,十年內建成全球導航系統,再用五到十年將民用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級。”

也不怪盧定威對這些技術沒概念,最早的ESP系統是由博世公司研發,還要等到1995年才被奔馳S級轎車採用。新科的這套ESP和博世幾乎是前後腳完成研發,雙方互相持有多個關鍵專利,只能互相授權才能投入市場。

不過相較來說,顯然新科在電子技術上更有優勢。在比亞迪秦研發的年代,ESP早就已經是乘用車的標配,技術更加成熟、成本也更低廉。更不用說還有什麼定速巡航、胎壓監測、駐車雷達、上坡輔助,這些都是秦的標配。

而且胡文海手裡還有好多更科幻的技術,都還沒用拿出來呢。像什麼12.8寸液晶中控、液晶儀表盤、360度全景影像、自動泊車和發動機啓停,再來了運動和經濟等駕駛模式切換……

等到兩千年以後,還可以上個語音識別、北斗導航、車載多媒體。未來的秦不僅能在節能方面吊打其他車企,在安全和電子領域,基本就沒有博世什麼事情了。

秦的整個電子系統都是胡文海蔘與設計的,秦有什麼技術,胡文海手裡就有信心複製出什麼技術來。不是說九十年代的具體哪個豪車品牌,而是說和秦相比,各位都是垃圾。

甚至是霹靂遊俠和秦比起來,除了不會聊天,秦可比跑車基特都科幻多了。

等到2010年以後,說不定盧定威就可以考慮把自己的座駕搭載在火箭上,發射到太空裡了。

當然,前提是萬向能攢出秦的動力和機械系統,並且有勇氣扛起對抗全世界遺留車企的重擔。

“新科提供電子技術,萬向提供機械技術,動力方面我們可以聯合淮柴。淮柴的陳總在東德可是發了筆洋財,讓他們拿出一套發電機總成好了。”

“對了,你知道混電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嗎?”

胡文海拍著盧定威,眨了眨眼睛:“這套系統最大的好處,實際上是電機根本不需要變速箱,因爲我們的發動機始終都運行在最理想的轉速下,它的作用只是給超級電容充電而已。”

沒有變速箱,這纔是胡文海在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最大信心所在。

一輛二十萬的汽車,換個變速箱要四五萬。真正的成本少說是車價的10%,更不用說沒有變速箱能節省多少維護費用。

新科的電傳技術完全能夠取代變速箱,因爲電動機的高效工作範圍遠超內燃機,峰值扭矩的轉速要求極低,傳動造成的動力損耗也非常小。

乘用車內燃機五千轉以上就已經聲嘶力竭,進入了危險的紅線區域。而電動機上萬轉不過是開胃菜,兩者技術體系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衆所周知,原歷史上長久以來,國產乘用車各系統總成發展最爲困難的就是變速箱。至於說其他諸如發動機、車架、懸掛,這些其實都有機會與跨國車企一較長短的。

直接發展電傳動汽車,沒有變速箱這個攔路虎,中國乘用車纔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果不其然,聽到胡文海的這一句話,盧定威的眼神頓時亮成了探照燈。

經過八十年代普桑國產化工程的培育,國內汽車配件體系至少門類已經齊全。如果能跨過變速箱這道坎,再加上燃油發電機技術要求比車載內燃機還低一些——不涉及到動力輸出的多變性,只要固定工況發電就行,這樣一來至少在量產廉價乘用車上,就已經沒有障礙了。

而且這種量產車,自然吸氣百公里汽油能做到五升以內,百公里加速六秒,安全性與奔馳、寶馬相差不大,舒適性可能要差一些,不過至少內飾方面追趕起來還是很快的。到最後也許駕駛感上與大品牌還有差距,但汽車產業的大頭還是二十萬以下的普通車型。

事實早就已經證明,一旦失去廉價車型走量的優勢,往往高端品牌並不能實現自持。失去奧迪,大衆還是大衆。失去大衆,奧迪就不再是奧迪了。

“我對汽車領域的瞭解不多,我需要萬向在混動汽車技術上給與我支持。盧總助可以把這份文件拿回去,儘快給我一個電傳動汽車的研發方案。”

胡文海開始毫不客氣的對盧定威指派任務:“要聯合哪些企業,有哪些具體技術需要研發。投資哪些領域,涉及哪些無法繞過的國外技術專利,甚至是需要併購哪些外國企業,這些萬向要給我一個表格。”

盧定威的腦袋點成了小雞啄米,對胡文海的所有要求一概答應下來,再也不說什麼需要萬向董事會同意了——萬向的股份都捏在魯氏家族手中,所有的事情魯冠球其實都能一言而決。

“方案拿出來之後,我們再來操作國內汽車標準和政策的推動。三年時間完成電傳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部署,五年之後給跨國車企來一個關門打狗。到二十一世紀,我們支持國內只留下兩到三家車企,然後反攻國際市場!”

盧定威的呼吸隨著胡文海的描述,甚至都要無法控制的粗重起來。萬向一個私企,何曾想過能走到這樣的地步。影響國內的政策走向,給跨國車企挖坑,最後還可能要住到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的走向和發展。

這樣的事業,確實值得萬向賭上一切去嘗試一下了。

“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著手組建一家合資公司,規劃有哪些技術是需要研發投入的。”盧定威開始進入狀態,將胡文海的要求進行細化:“然後在全國範圍內物色合作企業,通過投資、貸款、業務聯繫等方式,引導和組織他們對電傳汽車配套技術進行研發。”

“對,現在中國的汽車產業結構是及其不合理的。”

胡文海對盧定威的規劃相當滿意,因爲這個體系當中是先確立大型零部件企業的地位,然後以此爲基礎培育出國際先進的整車企業。

原歷史上,中國乘用車市場衰落的原因可以說千頭萬緒。單從產業結構來說,全世界只有中國是零部件企業完全依附或者從屬於整車企業的。

英法德等傳統汽車產業強國,零部件企業發達程度都超出了整車製造業。美國和加拿大則是零部件與整車製造業力量相當,而日韓雖然整車產業比較強勢,但零部件企業仍然擁有充分的自主能力。福特那種從鍊鋼廠開始,整車企業包打天下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日韓乘用車產業是金字塔結構,舉國之力舉起幾個明星企業。美國汽車產業則是放射形結構,龍頭企業輻射出衆多的中小企業,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優勢競爭產品。中國的乘用車產業則是一盤散沙,不僅是一盤散沙,而是連基本的產業結構都沒有構成。

這裡的一個重要原因,胡文海經過研究認爲——可能是中國的乘用車企業太多了。

雖然中國採用的是牌照制,“控制”了乘用車企業的數量。但縱觀中國各地車企,大多發達省份都有自己的獨立汽車企業和品牌。渤海有華晨和曙光,長春一汽下面有捷達、奧迪、紅旗、馬自達和解放五個品牌。帝都汽車自己就有吉普、現代、三菱和福田四個品牌。其他的還有哈飛、長安、廣汽、江淮,就連海南都有個馬自達。要把中國的車企和品牌都列個表,三千字根本不夠。

如果說整車企業都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中國車企就是根珍珠項鍊。乘用車產業形不成合力,自然是自相殘殺,更不要提開發什麼產業集團。

盧定威的思路則是先培養出一批強勢的零部件供應商,然後以此爲基礎再栽培出國際水平的車企。既不是金字塔形、也不是放射形,而是避開跨國車企整車產業的鋒芒,從零部件領域積蓄力量,最後殺跨國車企一個措手不及——如果非要給這種模式起個名字,胡文海喜歡把它稱之爲:農村包圍城市形。

第五百八十章 曲線投資第四百七十八章 冉妮的故事2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第六十一章 給我看錢第八百八十九章 颱風眼第三百一十三章 見證歷史第四百六十章 情報第八百七十九章 馬爾林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牌第八百零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報網絡第三章 闖禍第二二百三十七、八章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二十八章 老劉的三國殺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變?第六百零九章 蝦爬子,我們走第五十一章 美奸第四百三十七章 股災第五百二十九章 院長的拒絕第七百五十二章 阿爾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暴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安遊第二百一十三、四章第八百八十章 德不配位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黎老師第五百四十章 衛奕信的盤算第三百零五章 歸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國資流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匯率貶值第六百三十三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待第一百零七章 敵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一十章 投票第八十三章 執行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待第二百四十七、八章第六百五十章 真是敢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制裁第八百四十章 回國第十四章 合作第五百八十一章 建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質量管理第六百五十七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九百零三章 煙花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別人家孩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最好的時代(一)第二百二十九、三十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重口公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條腿走路第八百零三章 英國氣質第五百三十四章 開業第八百九十四章 封鎖IP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業資料第七百三十四章 美國鐵娘子第二百五十七、八章 吸口涼氣第七百八十五章 國際鐵路第一百零七章 敵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中航發構想第六百三十四章 系列核心機計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從頭越第六百六十三章 激光制導第五十章 貓黨第一百六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三十一章 立規矩第七百三十章 機密文件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變?第八百二十七章 新科的意志第八百六十四章 歷史背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業資料第四百七十三章 年輕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海邊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可描述第六百一十章 手機第八十一章 實驗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膽的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國資流失第六百五十四章 籌碼第五十六章 彙報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風快遞第二十一章 返校第四百二十一章 投資第八百七十五章 他值得第四百六十七章 斬首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零五章 收拾局面第五百五十章 挑刺第五百八十一章 建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心機房第八百五十六章 世紀大盤第二百六十三、四章 日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家都姓趙第八十四章 激光測距第一百二十九章 時間第四百七十六章 新科認證
第五百八十章 曲線投資第四百七十八章 冉妮的故事2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第六十一章 給我看錢第八百八十九章 颱風眼第三百一十三章 見證歷史第四百六十章 情報第八百七十九章 馬爾林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牌第八百零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報網絡第三章 闖禍第二二百三十七、八章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二十八章 老劉的三國殺第三百零七章 商業體系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變?第六百零九章 蝦爬子,我們走第五十一章 美奸第四百三十七章 股災第五百二十九章 院長的拒絕第七百五十二章 阿爾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暴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安遊第二百一十三、四章第八百八十章 德不配位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黎老師第五百四十章 衛奕信的盤算第三百零五章 歸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國資流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匯率貶值第六百三十三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待第一百零七章 敵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一十章 投票第八十三章 執行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待第二百四十七、八章第六百五十章 真是敢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制裁第八百四十章 回國第十四章 合作第五百八十一章 建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質量管理第六百五十七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九百零三章 煙花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別人家孩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最好的時代(一)第二百二十九、三十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重口公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條腿走路第八百零三章 英國氣質第五百三十四章 開業第八百九十四章 封鎖IP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業資料第七百三十四章 美國鐵娘子第二百五十七、八章 吸口涼氣第七百八十五章 國際鐵路第一百零七章 敵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中航發構想第六百三十四章 系列核心機計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從頭越第六百六十三章 激光制導第五十章 貓黨第一百六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三十一章 立規矩第七百三十章 機密文件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變?第八百二十七章 新科的意志第八百六十四章 歷史背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業資料第四百七十三章 年輕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海邊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可描述第六百一十章 手機第八十一章 實驗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膽的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國資流失第六百五十四章 籌碼第五十六章 彙報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風快遞第二十一章 返校第四百二十一章 投資第八百七十五章 他值得第四百六十七章 斬首第六百零六章 高通還不是高通第七百零五章 收拾局面第五百五十章 挑刺第五百八十一章 建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心機房第八百五十六章 世紀大盤第二百六十三、四章 日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家都姓趙第八十四章 激光測距第一百二十九章 時間第四百七十六章 新科認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石嘴山市| 且末县| 太仆寺旗| 苏尼特左旗| 庆安县| 怀集县| 永新县| 泰兴市| 彩票| 古田县| 双峰县| 葵青区| 武川县| 武定县| 军事| 南皮县| 金秀| 观塘区| 临桂县| 云阳县| 从江县| 长沙市| 满洲里市| 兴化市| 泽普县| 广德县| 宝兴县| 乳源| 梁山县| 即墨市| 应城市| 咸丰县| 禹城市| 海丰县| 岫岩| 五常市| 平果县| 长白| 饶河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