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章 湖南才

千里洞庭湖上,船帆點點中,卻又有幾團煙雲,那煙雲是蒸汽船噴吐出的煤煙,從前年歲末起,隨著湖廣船局的蒸汽船開闢了通往長沙的航線,這洞庭湖上的蒸汽船便日益增多,這只是因爲洞庭湖湖寬水深,輪船運輸相比木船運輸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等明顯的優勢,加之湖廣總督府爲扶持輪船局的經營,爲其免除釐卡責納等雜稅,更是促成了輪船局的發展。

輪船憑著其運量大、運費廉的優勢,在洞庭湖與長江沿線迅速取代了傳統的木船,將湖南的大米等各類土產經洞庭湖運往長江,發往漢口等地,市場的繁榮刺激了輪船業的發展,不過只兩年間,這湖廣輪船局便從最初的4艘輪船擴張爲擁有24艘大小輪船的企業,更是沿江依湖開闢了一系列的新航線,而作爲其初始之地的洞庭湖上,航行於此的大小輪船更是多達十餘艘,現在這湖面上煤煙嫋嫋到也不算稀奇。

“利源”號是一艘百多噸的小輪船,相較於普通帆船於湖面上航行的“利源”號卻讓人產生飛馳的錯覺來,縱是對於習慣於作船的王闓運來說,於船艏迎風而立時,亦會產生這種錯覺來,而當他扶須而立笑而不語時,身邊的一個年過三旬的青年卻顯得有些激動,而那青年絕無法體諒此時身邊長者內心的激盪。

二月的天氣雖依還帶著寒意,可立於船頭的王闓運卻不覺得一絲風寒,內心反倒頗爲火熱,就在年前,他接到了弟子楊銳帶來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親筆信函,邀請其往兩湖書院,不,應該是兩湖大學堂纔是任教習,當然以楊銳的說法,這只是表面。大人還意請其進幕府。

進張之洞幕府,若是擱在兩年前,對於這種邀請王闓運自會不屑一顧,但現如今他卻是趨之若鶩。立即著手把船山學院諸事一一交待,隨後便隨楊銳一同前往武昌。

機會,或許在許多人眼中,這不過只是擠身幕府,躍身官場的機會。但對於王闓運來說卻意味著他能夠於張之洞幕府中一展平生所學。

拜相封侯!

對於幾乎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習得一身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其之所以貨與帝王家,爲的正是那一朝登龍門,拜相封侯的一天。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才被掩沒其中,終其一生碌碌無爲。

在所謂的“盛世”之中,不知多少人才因種種原因埋沒其間,不爲人所重,其志不得展。所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之世。或許只有亂世方纔會出現。畢竟於亂世中,欲成大業者,無不是首重用人。

不過雖說這拜相封侯是讀書人的夢想,但於王闓運而言,他的夢想絕不是拜相封侯那麼簡單,對於終其一生研讀帝王術的他來說,他所渴望的卻是於新王朝拜相封侯。

同治元年,正是懷揣著這份心思,他入曾國藩之幕,然而其瞻前顧後全無成大事者之氣魄。如何能成事?在其建議被拒後,王闓運便離開曾幕,貧食四食,專事講學。

原本他以爲。終其一生恐難一展所學,但去年的“總督議政”卻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從那時起,王闓運便對國內時事傾注了更多的精力,甚至更是以自己的瞭解,那九位總督一一加以分析。而一番分析後,他所得到的結果不過與外人相仿,天下之勢盡歸三人罷了。

而這三人中誰人又能得以天下?

念及這個問題,王闓運的脣角微揚,瞧著身邊頗似激動的學生。

“叔嶠,待到武昌後,你也應進兩湖大學堂中研讀西學,明白嗎?”

王闓運的語氣顯得極爲鄭重,若是一般聖門弟子或許還會對西學產生牴觸之意,但研習一生帝王術的王闓運卻頗爲變通,或者說其更重實用,去年的天下大變,他又焉未看到唐武昌靠的是什麼席捲東北,非但逼朝廷簽下城下之盟,更迫使朝廷分權於地方,進而造成今日天下之勢?

靠的是其兵威,借得是其時局,但歸根到底,若是沒有其於朝鮮兩歲理辦新政之基,又豈能成秋風掃落葉之勢。

“今日之天下,聖門學問修於身心綽綽有餘,然而平以天下,又豈能全靠聖門學問,要靠兵艦槍炮,甚至……”

手指著遠處的一艘輪船,王闓運卻又是感嘆一聲。

“要靠商利以爲支柱!”

從古至今焉有政府爲商者?可現如今這湖廣總督可不就是大做著買賣,在湖廣設以生絲局,收購蠶繭,機制生絲以出口海外換取利源,還有那個紗布局,收以棉花紡成紗線再銷於百姓織成土布,而將這生絲、紗線以及土布運銷各地的正是這輪船局,如此相輔相成之下,湖廣總督府一年獲利又豈只千百萬,充沛之財源正是張之洞實施新政的根本,若是如陝甘、雲貴、

四川一般困於一地無充餉之銀,自無爭奪天下之力。

“這西洋學問爲師雖不屑之,然今日之世,各方用才首重其是否通知西洋,通曉西洋之學,唐子然……”

一聲長嘆之後,王闓運的語中卻流露出些許欣賞與惋惜互相交雜之意。

“給咱們中國帶來什麼改變,怕就是各地皆知,今日之世非通洋才者不可立,他唐子然憑的就是於西洋之通曉上,以西洋之法操持政務,以西洋之法操辦經濟,又以西洋之法操練新軍,如此方纔有今日東北之勢!叔嶠,爲師的學問,你已習得十之六七,剩下全憑閱歷經驗,至於那西洋學問,爲師教不得,亦不會教,往大學堂中好生向他人講教……”

恩師的叮囑只讓楊銳連忙恭應道。

“恩師所言極是,大人今日用人擇才,首重西學,西學不精者,縱有千般學問,亦不得其用,精通西學者,自可出入幕中,點爲要員……”

在說話的時候,楊銳卻是有意無意的朝老師看了一眼,瞧著老師他的心思卻變得有些複雜,恰如老師所言,唐子然之後,這天下便以西洋之才爲擇才標準,制臺大人平生最悔惱之事,恐怕就是將唐子然送往京,悔惱的倒不是他唐子然三拳兩腳把大清國的那張虎皮撕的粉碎的,悔得是當初未能讓將其留於身邊爲湖廣之用,惱的是今日之勢,湖廣與直隸抵角之勢中,唐子然又於東北虎視關內。

一方面不甘爲李合肥之下,意與其一較長短。另一方面不甘爲他人做嫁衣,這便是湖廣今日之困,而更有甚者,湖廣偏偏還不能與東北撕破臉,縱是操辦新政、新軍,湖廣亦需要依賴東北,如此一來,湖廣自然是求賢似渴,在飢不擇食的引進千百名西洋、東洋人才之餘,大人更是把兩湖書院改爲兩湖大學堂以爲培養人之用。

但這一切,只是治標不治本,也就是在這兩難之下,座師纔會想到恩師,想到恩師的帝王之術。也正是這帝國之術讓楊銳心思浮動起來,儘管現在憑著座師當初的提攜他已貴爲議政員,可對於楊銳而言,這卻只官場晉身罷了。

拜相封侯方纔是讀書人的最終目標,過去座師與李合肥所爭者不過只是“天下第一督”的虛名,而今日兩人所爭者卻是天下,從去年起但凡稍有眼光者都能看出這天下已成逐鹿之勢,縱是京城那不爭氣的滿清朝廷,這會也意識到了危機,終日只爲練兵忙,甚至大有再練八旗精銳,重奪中國天下的意思,還扛著正統的滿清朝廷尚是如此,更何況地方?

李鴻章的北洋新軍,李瀚章的兩廣新軍,劉坤一的兩江新軍,再加上湖廣的自強軍,現如今看似局勢平穩的背後,實際上大傢伙都在操練精兵以謀他日。縱是最不濟的陝甘現如今也是一鎮新軍已成。

這天下啊……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滿清靠著兩鎮八旗新軍,能不能守得住他的天下,楊銳尚是不知,但他卻知道,現在這個時局對於他這樣的讀書人,卻是他日拜相封侯的機會,甚至正是因爲這個願意,他才無意於京中做那個看似光鮮的議政員。

“所以,叔嶠,你纔要研習西學,畢竟與他人相較,香帥爲你之座師,且多年頗受香帥信用,今日唯不足者全在不通西學,叔嶠……”

意味深長的叮囑一番,王闓運便將目光再次投向遠方,若非楊銳是他的弟子,他絕不會說出這番話來,充官場而入學堂,便就是這份魅力,亦遠非一般人所能及,可也就是這番魄力傳至張之洞耳中,自然可爲楊銳加上一分。

“老師所言極是,此次回武昌後,學生即向香帥請辭,入大學堂研習西洋學問,以爲香帥分憂!”

見楊銳體諒了自己的一番苦心,王闓運只是略微一笑,而後便看著這千里洞庭,感受著這早春的寒意,撫須閉目輕笑間突然輕聲言道。

“叔嶠,你說此次於武昌後,香帥於爲師會有何問?”

(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16章 善後第141章 星洲第107章 夜幕中的上海第197章 心思第250章 新大陸第99章 選擇第157章 潛伏第4章 禍害第39章 求援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343章 投機者第33章 師與徒第78章 梅花第283章 尾聲(一)第200章 奉天第331章 牯嶺風雲第70章 離別第324章 金陵事第358章 陰謀第262章 死霧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159章 盡人事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101章 委員會第54章 鹿兒島第31章 煙商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132章 銳變第104章 商路第191章 叔嫂第102章 海洋第270章 外交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31章 翁府話第29章 賤骨頭第355章 舵手第135章 成軍第11章 碧蹄館第171章 午夜長談第93章 在京城第29章 投身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315章 在湖廣第49章 浮想第156章 公私難分第26章 猶商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9章 失望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35章 成軍第167章 誘餌第10章 大連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57章 湖南才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110章 逃兵第194章 賢良第106章 農憫第157章 潛伏第19章 在北洋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147章 壞消息第288章 破滅(上)第125章 人才(下)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216章 交易(中)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9章 希望第120章 紛亂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106章 師生間第309章 洪潮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197章 心思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3章 東京之變第85章 機器局第82章 根基(下)第86章 新的責任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11章 行憂第102章 海洋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7章 投機第61章 財富第321章 北國新丁第114章 外流第44章 拓業第9章 仁川第229章 生死線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81章 根基(上)
第16章 善後第141章 星洲第107章 夜幕中的上海第197章 心思第250章 新大陸第99章 選擇第157章 潛伏第4章 禍害第39章 求援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343章 投機者第33章 師與徒第78章 梅花第283章 尾聲(一)第200章 奉天第331章 牯嶺風雲第70章 離別第324章 金陵事第358章 陰謀第262章 死霧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159章 盡人事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101章 委員會第54章 鹿兒島第31章 煙商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132章 銳變第104章 商路第191章 叔嫂第102章 海洋第270章 外交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31章 翁府話第29章 賤骨頭第355章 舵手第135章 成軍第11章 碧蹄館第171章 午夜長談第93章 在京城第29章 投身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315章 在湖廣第49章 浮想第156章 公私難分第26章 猶商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9章 失望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35章 成軍第167章 誘餌第10章 大連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57章 湖南才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110章 逃兵第194章 賢良第106章 農憫第157章 潛伏第19章 在北洋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147章 壞消息第288章 破滅(上)第125章 人才(下)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216章 交易(中)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9章 希望第120章 紛亂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106章 師生間第309章 洪潮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197章 心思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3章 東京之變第85章 機器局第82章 根基(下)第86章 新的責任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11章 行憂第102章 海洋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7章 投機第61章 財富第321章 北國新丁第114章 外流第44章 拓業第9章 仁川第229章 生死線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81章 根基(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东乌珠穆沁旗| 美姑县| 阿荣旗| 雅江县| 新乡县| 霍州市| 吴江市| 丘北县| 长泰县| 富平县| 合江县| 明星| 肇州县| 江陵县| 兴仁县| 西宁市| 阳高县| 涪陵区| 武山县| 灵石县| 山西省| 岳阳市| 九龙县| 若尔盖县| 班玛县| 浪卡子县| 大埔区| 宣化县| 昌黎县| 万州区| 诸城市| 阿拉善盟| 且末县| 方城县| 绥化市| 望谟县| 敦煌市| 蓬溪县| 安达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