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2章 銳變

屋外寒風一陣緊似一陣,吹得院間的枯樹嗚嗚地吼,枝上的積雪不時被抖落下來,濺起一團團白雪,院內幾隻小雞回來於雪地間覓食。

屋內卻是暖烘烘的,臨窗的地方,鑄鐵暖爐的馬口鐵爐管直伸到窗外,爐上的銅壺蓋處微微冒出些熱氣,而暖爐邊的一個青年則趴在書桌上看著書,與往年看書時需要懷揣著炭爐不同,這屋子打從了有那鑄鐵暖爐便上暖烘烘,有時候甚至讓人生出些睏意。

這暖爐和蜂窩煤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至少對於沿江的城裡人而言,每到冬日時再也無須爲薪柴苦惱,廉價煤球和爐子,用起來遠比薪柴更方便,尤其是這鑄鐵爐非但一年四季一開水龍便能接出熱水來,到了冬天接上幾截鐵皮管,便能讓房間裡變得暖烘烘的,雖不及北方的火坑,可對於習慣了冬季陰冷的南方人來說,這確實是一種享受。

但此時,鈕永建卻沒有閒情去感受這種享受,而是沉浸於書本帶來的那種痛徹心扉的苦痛之中,他感覺自己的雙手在不住的顫抖著,內心更是有一個聲音在那裡呼喊著,以至於全不能自拔。

“惕生……”

突然門推開了,一陣涼風灌進房內,只讓紐永建從內心的悲鳴中恢復過來,看著走進來的吳敬恆,他只是勉強笑了下。

“稚暉,你怎麼來了?”

見好友進了屋,紐永建連忙請其坐下,又從桌邊小幾的茶盤中拎起竹殼暖水瓶爲其倒茶,開水倒入茶杯內。泡著茶的開水頓時變了色,這值二兩多銀子的暖水瓶用著確實方便,尤其是對於書院中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了暖水瓶再也無須爲待客無茶而心惱。雖說價格不菲,可若是算起來。卻比不了日日燒水費下的柴錢,只要小心輕謝別碰碎了便行。

“先喝杯茶,暖暖身子!”

請其喝茶時,紐永建的臉色依然有些不太正常,瞧著好友的神情,吳敬恆便於一旁試問道。

“怎麼。惕生,莫非有何煩心事?”

“煩心?”

搖搖頭,紐永建看著吳敬恆說道。

“中國書社出《江陰八十一日記》敬恆你看過嗎?”

中國書社,雖說沒有人知道那書社在何處,可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其出版的書籍卻於讀書人中私下傳遞著,一本本書冊讓人看後總會淚流滿面,總能挑動那根脆弱的神經,挑起人們壓抑於內心的情感。

現在這中國書社的書,只是在一些書店悄悄販賣,可對於讀書人而言,他們卻知道應該往那些書店去買,每一次。當書社新書到貨後,總會立即售空,甚至就連同那製衣的《漢唐衣制》亦會瞬時被讀書人購盡。

而紐永建口中的《江陰八十一日記》則是書社進臘月後方纔出版的新書。書中記載的是閆應元與江陰百姓抗清的歷史。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閆典史與江陰百姓,與我中國之忠,可表日月……”

唸叨著這句話時,面上隱帶一絲痛色的吳敬恆又輕詠道。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念及書中那首無名女子殯節時的絕命詩,淚水便不自主的從吳敬恆目中流出。那手中的茶杯更是輕雙手輕顫而發出些許聲響,年青人總是容易被觸動的,或許對於長者來說,他們總有這樣那樣的顧忌,但對於年青人而言,他們卻少了許多顧忌。

“置身於這江陰城中,瞧著那街上之百姓,再往那明倫堂看去,江陰百姓可曾記得先祖盡爲滿清韃虜所殺?難道咱們中國人的血性,就是這般爲韃虜盡殺嗎?難道當年“留髮不留頭”之下,咱們中國人的血性都殺盡了嗎?”

一聲咆哮從紐永建的嗓間迸發出來他,他的那雙眸子卻溢滿了無邊的痛苦,通紅的雙眸中痛苦與仇恨交錯著,那一聲發泄後,紐永建卻又無力的坐在椅上。

“每日,我呼吸著江陰的空氣時,都會聞到空氣中的血腥味,每天,在睡夢中都能聽到十萬人同心死義的吶喊,我,我……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我今世之活人,非但不記此等亡國滅種、毀我文明之奇恥,反倒以“我大清”自居,實是可恨至極,每每思及家父叮囑我等要考取功名、報效朝廷,我便頓生羞不愧當之感……”

似抱怨、似發泄的話語於紐永建的嗓間越發的低沉,終於,他痛苦的閉上眼睛,於脣邊喃喃著。

“活人不及死人香,我今世之活人,遠不及先烈之忠義!我等發已剃、衣已改,有何顏目面對先烈,有何顏目面對我漢家之祖宗!”

一聲聲撕心裂肺的話話從紐永建的脣中吐出時,吳敬恆的神情中亦溢滿了痛苦,中國書社的書在讓人們感受到撕心裂肺之痛的同時,亦讓人們於心中升出諸多的問題,舊時的人生觀完全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滿清的濃濃敵意。

“思甲申而不忠者,其人必不忠……”

痛苦的撕鳴之後,紐永建猛的擡頭看著吳敬恆說道:

“稚暉,你說,咱們中國的骨氣和血性,當真讓滿清韃虜殺盡了嗎?”

“咱們中國的骨氣和血性,當真讓滿清韃虜殺盡了嗎?”

咆哮聲於杭州萬折書院內響起,隨著陳慶林的一聲反問,一百五十餘名青年,無不是凝視著譚嗣同,他們都是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受譚嗣同的影響,在其創辦萬折書院後,來書院就讀的各地學子,而此時,他們之所以陷入爭論,卻因爲一個話題所引發的,是起義還是繼續沉淪。

“當然沒有!”

譚嗣同的嗓間迸發出這句話的同時,他朝著陳慶林看了一眼,而後又環視著書院中的學生們。

“若是中國的血性爲之殺盡,又焉能諸位赤誠之心!”

“既然如此,那爲何我等不發動起義,推翻滿清,恢復中華!”

面對學生的反問,譚嗣同的臉色微微一變,在過去的一年中,他推薦了數百位青年往朝鮮“留學”,而自己則於國內喚醒民衆,這些學生受自己的影響,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反清之路?,F在他們渴望著用自己的行動去打倒滿清,這……

“老師,歷代變革鮮有不流血者,縱觀歐陸各國之民族起義,非起義者流血,不能喚醒民衆,中國人之骨氣、血性之泯滅,雖是滿清之屠刀,但卻又與我輩不作爲,未敢流血有很大關係,老師,欲革命,非得流血喚醒百姓不可,您常教導我們,爲革命要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縱是起義不成功,我等之犧牲亦可喚醒百姓,喚醒中國之血性,縱是犧牲亦有所值了!”

激動言語從陳慶林的嗓間發出時,他的目中噙著淚水,隨著他的話語,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老師,凝視著將他們引入此路的老師,面對學生們的拳拳赤子之心,一時間縱是有千萬個理由的譚嗣同卻說不出來。

熱血又豈容撲滅?

就在譚嗣同猶豫不決時,唐才常凝視著好友,終還是點頭說道:

“復生,這滿清非打倒不可,而百姓之醒,非得我輩之血,不可喚醒!”

唐才常的話立即引得林圭、蔡忠浩、秦力山等人的一致贊同,他們無不是受譚嗣同鼓動來到杭州,借書院的掩護聯絡志同道合之士,從事反清起義,爲此他們放棄了科舉,現在面對書院學生們的狂熱,他們自然也無法置身之外。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畢竟……”

看著似有些失望的衆人,生怕把人們的滿腔熱血撲滅的譚嗣同連忙又改口說道。

“畢竟起義絕非盲動,首先,我們必須要解決武器、還有經費,同時,還要聯絡會黨,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選擇何地起義,諸君需要明白,杭州並非適當起義之地,雖其近海,可得海外同志的援助,但其滿城居內,城內數千旗兵爲阻,非起義首選之地……”

在譚嗣同提及海外同志時,唐才常等人無不是心頭一動,他們之所以追隨譚嗣同,除去反滿之心外,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其得到海外同志的支持,儘管尚不知那位海外同志爲何人,但在過去一年多間,譚嗣同於國內聯絡同志、建立書院所需經費都是由其提供,而在早先大家於一起商討局勢時,亦確定起義必須以沿海城市發動,如此才能在起義後獲得來自海外的援助。

“老師,滿城之內滿韃兵丁腐朽不堪,實不足爲懼,杭州是爲江浙要地,如我等與此時起義成功,必可震動全國,全國反清義士必受鼓舞進而響應,到時革命必成……”

年青人總是激動的,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有灑不盡的熱血,甘願爲了中國的明天、民族的未來而犧牲。面對一張張激動而又興奮的臉龐,一時間譚嗣同卻發現自己全不能拒絕他們,最終,他站起身來,看著面前的青年說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於杭州發動起義……”

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第40章 面聖(上)第54章 鹿兒島第15章 反應第20章 朝議第39章 求援第199章 簞食壺漿第9章 生意第275章 分兵第77章 不下第10章 萬事當以財爲先第13章 連環套第191章 犧牲第79章 小玩意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22章 濱江第222章 試一下第196章 國境線第97章 收穫第71章 經驗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36章 常熟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76章 衙門第17章 紛亂第143章 行軍第111章 餘波第195章 亮牌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250章 新大陸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25章 北國第324章 金陵事第167章 誘餌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70章 離別第89章 眼界第237章 全面展開第54章 鹿兒島第67章 府中出納第71章 試驗室第208章 氣數第244章 啓航第288章 破滅(上)第196章 手腕第34章 山東第191章 叔嫂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204章 拿回來第183章 決定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293章 不爲奴第233章 謀略第45章 天津衛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25章 慶記公司第17章 藉機第77章 不下第22章 雪夜長街第133章 份子第248章 憂慮第365章 決裂第42章 老孃們(上)第102章 控制第17章 紛亂第88章 “偷雞”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71章 經驗第215章 交易(上)第252章 前沿第89章 謀略第343章 投機者第13章 連環套第15章 毒策第99章 選擇第88章 何人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0章 內外之別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98章 新一代第75章 遊說第160章 新玩意第111章 朋友第16章 泰西策第11章 碧蹄館第20章 朝議第231章 觀察員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20章 內外之別第89章 謀略第222章 試一下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
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第40章 面聖(上)第54章 鹿兒島第15章 反應第20章 朝議第39章 求援第199章 簞食壺漿第9章 生意第275章 分兵第77章 不下第10章 萬事當以財爲先第13章 連環套第191章 犧牲第79章 小玩意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22章 濱江第222章 試一下第196章 國境線第97章 收穫第71章 經驗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36章 常熟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76章 衙門第17章 紛亂第143章 行軍第111章 餘波第195章 亮牌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250章 新大陸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25章 北國第324章 金陵事第167章 誘餌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70章 離別第89章 眼界第237章 全面展開第54章 鹿兒島第67章 府中出納第71章 試驗室第208章 氣數第244章 啓航第288章 破滅(上)第196章 手腕第34章 山東第191章 叔嫂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204章 拿回來第183章 決定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293章 不爲奴第233章 謀略第45章 天津衛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25章 慶記公司第17章 藉機第77章 不下第22章 雪夜長街第133章 份子第248章 憂慮第365章 決裂第42章 老孃們(上)第102章 控制第17章 紛亂第88章 “偷雞”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71章 經驗第215章 交易(上)第252章 前沿第89章 謀略第343章 投機者第13章 連環套第15章 毒策第99章 選擇第88章 何人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0章 內外之別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98章 新一代第75章 遊說第160章 新玩意第111章 朋友第16章 泰西策第11章 碧蹄館第20章 朝議第231章 觀察員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20章 內外之別第89章 謀略第222章 試一下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前郭尔| 哈尔滨市| 榆中县| 荆门市| 诸暨市| 江津市| 额济纳旗| 隆德县| 金寨县| 晋宁县| 沂源县| 桂林市| 合阳县| 屏东县| 太仆寺旗| 当雄县| 同江市| 金坛市| 桂平市| 巩留县| 石楼县| 普宁市| 民勤县| 普安县| 岗巴县| 水城县| 安顺市| 齐河县| 河池市| 腾冲县| 洛扎县| 平凉市| 上林县| 当涂县| 彭水| 拉萨市| 江孜县| 汤原县| 徐州市|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