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6章 衙門

“嘟……”

伴著火車的汽笛聲,列車緩緩的使出了車站,在其中一節(jié)車廂的首尾敞欄處,可以看到幾名穿著雲(yún)裳號衣的衛(wèi)兵,他們腰繫牛皮洋帶,皮帶邊掛著沉甸甸的彈盒,長長的步槍隨意的搭靠在車廂邊,雖是如此,可卻也顯出這節(jié)車廂中乘客的不凡來。

這節(jié)車廂只有十幾名乘客與普通的車廂明顯不同,沒有普通的座椅,整個車廂瞧著倒是有些像是洋人的客廳,幾張洋式的沙發(fā)布在車廂邊,地板上甚至還鋪著一層洋式的地毯,瞧起了卻顯得有些富麗堂皇,這便是列車中最上等的頭等包廂。

若是擱往日,這車廂卻是停於車站,而今日卻被掛上了列車,原因到也簡單——北洋大臣李大人將乘車前往築路工地查驗,於是乎這節(jié)閒置年餘的車廂,便再次掛上了列車,作爲大人的專車。

從車窗往外看去,可以看到樹木與村莊隨著火車的行駛向後退去,列車不過行駛半個鐘頭,那車窗玻璃上便隱約可見些許煤灰,不過坐在車裡的李鴻章卻沒有注意到這些,他反倒是興致勃勃的欣賞著車外的直隸大地。

在一瞬間,他甚至產(chǎn)生一種錯覺,也許有一天,這中國的大地上將鋪滿鐵路,如西洋各強國一般,雖說他從未出過洋,可通過身邊的洋員以及有關(guān)外國的文章,他卻清楚的知道這鐵路即是強國之本,但凡列強又有誰人不築鐵路。

“咱們中國的鐵路還太少了!”

將視線從車窗外的直隸大地收回時,李鴻章看著盛宣懷等人說道。

“且不論西洋諸國,便是東洋之鐵路亦遠過我國。我國徒耗數(shù)十年之功,今日東洋盡得鐵路之便,而反觀我國……”

提及國內(nèi)鐵路不倡,李鴻章還是於心底長嘆口氣,從十六年前於《籌議海防折》中一改數(shù)年前堅決反對興辦鐵路之立場。大言興辦鐵路之利,但由於在朝中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而偃旗息鼓。光緒二年,福建巡撫丁日昌也積極向朝廷建言在臺灣試造鐵路。由於臺灣地處東南一隅,無礙大局,勉強獲得朝廷批準,但很快又因爲經(jīng)費匱乏而自動中止。也正是那次興辦鐵路動議的失敗。使李鴻章對興辦鐵路一事之艱難,有了足夠的認識,深知內(nèi)地若果議及,必至羣起相攻。

可雖是如此,他並沒有放棄鐵路。在十年前,爲解決開灤煤礦運煤問題,雖偷築鐵路,但其間數(shù)年卻不得不用馬牽煤車,這一切直到五年前與法戰(zhàn)爭之後,這築鐵路方纔峰迴路轉(zhuǎn),因其運輸軍火之便而爲朝廷接受,又經(jīng)去年大討論之後。朝廷方同意築鐵路。

而這鐵路背後的鬥爭,又何曾停止,從朝廷採納張之洞的建議緩建津通路。先建盧漢路,朝廷同意修建鐵路。再到借“東顧之憂”緩建盧漢鐵路,先修關(guān)東鐵路。這麼多年,國家的精力可不都是如此這般的盡爲牽絆?

聽著中堂的抱怨,盛宣懷等人連忙紛紛出言寬慰,什麼東洋彈丸小國。不足爲懼,什麼東洋小國。財力窘急,不足爲憑。什麼以中國之大,若修於鐵路,不出數(shù)必數(shù)倍於東洋,諸如此類的話語傳到李鴻章的耳中,他於心底長嘆口氣,若東洋僅只是彈丸小國,他又豈會將其視爲心腹之患,英吉利者,不亦是以彈丸之國而雄居世界之強。

可現(xiàn)在他卻無法同幕僚們暢談對日本的顧忌,只得轉(zhuǎn)移話題道。

“聽說,唐子然與天津辦的同文學(xué)校開學(xué)了?”

“荃帥,這天津的同文學(xué)校開學(xué)算是晚的,這同文學(xué)校,非但天津、上海有,廣州、漢口亦有之,且各通商口岸皆有其分校,只是規(guī)模不等罷了,如牛莊者,學(xué)生不過數(shù)十人,真不知這唐子然走的是那步棋,花那麼多銀子,縱是這學(xué)堂畢業(yè)千人,又有何用?便是咱們辦了那麼多年的洋務(wù),也不見得能用那麼多人吧!”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唐浩然的深意,或許他們能夠意識到辦學(xué)培養(yǎng)通譯以及精通西學(xué)人才的重要性,但顯然無法理解其辦那麼多學(xué)校,招上千名學(xué)生的用意,這似乎有些太多了。

或許縱是如張佩綸者亦不知其用意,但辦了幾十年洋務(wù),深爲人才不足所困的李鴻章卻能體諒唐浩然的用意。

“千人看似頗多,可實則不多,能有所成者,不過一兩百人,至於其它人,縱是放於他用,亦可爲用,唐子然辦事……”

辦起事的魅力是他人所不及,這辦學(xué)亦如其辦事一般,縱是自己辦了那麼多學(xué)堂,也未敢如此一般大膽,於各地大辦西學(xué)學(xué)堂。

“辦事太過張揚,前陣子他那學(xué)校非但拒了一羣落榜的士子,且又言語相辱,弄的一羣人告到了學(xué)政那,若非荃帥有意護之,不知會惹來什麼麻煩……”

“那些士子不提也罷,不過是看上人家的食宿了,被人一言封還,還言稱有辱私文,真虧能說出那樣的話,若是擱在二十年前,沒準真把他們的功名革掉!”

辦了多所學(xué)堂的李鴻章又豈不知那些人的想法,他們不過是以學(xué)堂爲暫時容身之處罷了,其心全不在學(xué)堂,每年開恩科時,非但學(xué)堂中學(xué)生紛紛離校以備恩科,就連學(xué)堂中先生亦是如此,實在是……唐浩然正是因爲看清了這一點,方纔會定出那個法子來,從根子上絕了其借學(xué)堂以爲容身的想法。

“以我看,這個法子好,回頭水師學(xué)堂、電報學(xué)堂,都得用上一用,學(xué)業(yè)不精者,直接革去他的功名,非看看往後,誰還敢無心學(xué)堂學(xué)問,”

話也不過只是一說而言,別說學(xué)堂中如此,便是幕友之中,又豈不是逢科皆有人離府專心學(xué)問,自己這個作東翁的,還得奉上程儀,寫上書信以爲舉薦,有些事情他唐子然能做,可他李鴻章卻做不得。

這個唐子然啊!

一聲嘆息後,李鴻章無奈的說道。

“待迴天津後,幼樵你去給學(xué)堂送兩千兩銀子,就說是衙門裡送去的,若他日有所需,儘管來衙門上找我,他唐子然去朝鮮後,從咱們這挖了幾十人,這同文學(xué)堂的人,咱們也得留意下,他日派往洋行,不若進衙門裡領(lǐng)個差事!”

張佩綸一聽,頓時明白了這位岳父的心思,自己這個岳父的肚量是他人難以豈及的,想來能成今日之業(yè),與這肚量有很大的關(guān)係,對唐子然那邊又豈只是欣賞,而這欣賞,怕更多的還是惜其之才,所以纔會對其會百般容忍,以用其才。

看來不出兩三年,那唐子然必定會入幕了!

張佩綸的想法亦是盛宣懷的想法,瞧著眼前的這一幕,盛宣懷的心思頓時一沉,那到了嘴邊的贊言卻是生生收了回來,而目光似乎並未投在他身上的李鴻章卻又接著說道。

“子然於仁川辦了那麼多差事,雖說都打著北洋公司的名,可終歸不是咱北洋的!”

這一聲嘆之後,李鴻章瞧著衆(zhòng)人,心知衆(zhòng)人心間想法的他又把話峰一轉(zhuǎn)。

“他在朝鮮辦三四年的差事之後,只怕咱北洋辦幾十年洋務(wù)積下的家底,人家是看不上眼的!”

這一句話,與基說是嘆息,倒不如說是在安衆(zhòng)人的心思,李鴻章辦洋務(wù),除去陸水師靠的是千方百計的從朝廷弄銀子外,其它的洋務(wù)工廠大都是藉助門下幕員之力,他自然知道於這些幕員來說,他們自不樂意見著唐子然在洋務(wù)工廠裡插上一腳,可他們又那裡明白,再過上個幾年,他唐子然是絕計看不上那洋務(wù)工廠的。

“可不是,前陣子,炳華來了一封信,在信裡說,平壤一帶煤礦非但出產(chǎn)質(zhì)優(yōu)不遜威爾士之白煤,且大都皆是露天礦,其開採成本極廉,以開平礦爲例,煤出井每噸1兩有奇,而平壤露出白煤,噸不過4錢,且其煤質(zhì)亦遠優(yōu)於開平……”

唐廷樞這會與其說是在順著大人的話稱讚統(tǒng)監(jiān)府創(chuàng)辦的洋務(wù)企業(yè),倒不如說是展露出對朝鮮煤礦的野心,因爲礦師大都出自開平的關(guān)係,所以他自然清楚平壤煤礦的情況。

“自海軍成師以來,海軍苦於白煤不足之困,威爾士白煤者價高,開平煤煙大,大人,現(xiàn)在朝鮮既出白煤,是否可以礦局之名於朝鮮開採新礦,以濟軍需?”

唐廷樞的話讓李鴻章先是看著唐廷樞,沉默好一會之後方纔說道,

“子然前陣子派了人過來,請於平壤設(shè)海軍燃燒料廠,以供北洋海軍之用,建時,你倒是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李鴻章的話只讓唐廷樞的臉色頓時一陣尷尬,就在一時窘迫間卻又聽李鴻章說道。

“既然礦局想於朝鮮設(shè)礦,就去和子然的那個什麼北洋礦業(yè)談?wù)劊瑔斡幸粋€開平礦,又豈夠中國之用。”

一言挽回了幕員的面子後,李鴻章朝著車窗外看了一眼,自言自語道:

“聽說,仁漢鐵路築通了,這子然築路之快,到是遠超國內(nèi)啊!”

(李鴻章,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極爲複雜的,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亦有人說他是改革者,但至少有一點,在晚清諸臣之中李鴻章是個能辦事的人,也是唯一會辦事的人,同樣,他也會用辦事之人。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28章 投機者(下)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20章 濱江第143章 行軍第244章 啓航第4章 禍害第34章 會商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52章 達姆彈第160章 新玩意第17章 紛亂第343章 投機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62章 警察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32章 前途第52章 基礎(chǔ)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52章 前沿第142章 歡迎第365章 決裂第89章 謀略第68章 無奈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126章 面對現(xiàn)實(下)第145章 起義第148章 事務(wù)新官第149章 日官第7章 訪客第120章 濱江第82章 根基(下)第192章 間諜第57章 湖南才第184章 求月票第149章 日官第49章 可用第261章 前夜第210章 好天氣第24章 對牛彈琴第134章 學(xué)習(xí)之道第286章 大決戰(zhàn)(一)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44章 差遣第43章 慈禧第33章 風(fēng)雲(yún)微動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86章 新的責任第178章 父與子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200章 激戰(zhàn)(上)第36章 常熟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142章 歡迎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130章 開啓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251章 走向戰(zhàn)爭的道路第139章 南望第73章 飛艇第28章 壓迫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65章 釋放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41章 討人情第35章 信唐某第45章 警察部第11章 四策(上)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41章 討人情第18章 謠言第6章 將欲行第102章 控制第360章 對與錯第14章 商鬥第34章 山東第261章 前夜第47章 未來大計第73章 飛艇第234章 外交第354章 應(yīng)對第52章 達姆彈第206章 墳?zāi)?/a>第261章 前夜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210章 好天氣第29章 賤骨頭第95章 謀劃第252章 前沿第92章 東亞風(fēng)雲(yún) 下第102章 控制第32章 夢碎第75章 遊說
第28章 投機者(下)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20章 濱江第143章 行軍第244章 啓航第4章 禍害第34章 會商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52章 達姆彈第160章 新玩意第17章 紛亂第343章 投機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62章 警察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32章 前途第52章 基礎(chǔ)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52章 前沿第142章 歡迎第365章 決裂第89章 謀略第68章 無奈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126章 面對現(xiàn)實(下)第145章 起義第148章 事務(wù)新官第149章 日官第7章 訪客第120章 濱江第82章 根基(下)第192章 間諜第57章 湖南才第184章 求月票第149章 日官第49章 可用第261章 前夜第210章 好天氣第24章 對牛彈琴第134章 學(xué)習(xí)之道第286章 大決戰(zhàn)(一)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44章 差遣第43章 慈禧第33章 風(fēng)雲(yún)微動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86章 新的責任第178章 父與子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200章 激戰(zhàn)(上)第36章 常熟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142章 歡迎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130章 開啓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251章 走向戰(zhàn)爭的道路第139章 南望第73章 飛艇第28章 壓迫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65章 釋放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41章 討人情第35章 信唐某第45章 警察部第11章 四策(上)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41章 討人情第18章 謠言第6章 將欲行第102章 控制第360章 對與錯第14章 商鬥第34章 山東第261章 前夜第47章 未來大計第73章 飛艇第234章 外交第354章 應(yīng)對第52章 達姆彈第206章 墳?zāi)?/a>第261章 前夜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210章 好天氣第29章 賤骨頭第95章 謀劃第252章 前沿第92章 東亞風(fēng)雲(yún) 下第102章 控制第32章 夢碎第75章 遊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平果县| 望都县| 新余市| 龙川县| 大埔区| 阜阳市| 林口县| 陆良县| 策勒县| 安平县| 根河市| 玛纳斯县| 梁山县| 花莲市| 乐业县| 方正县| 乳源| 大新县| 衡南县| 华阴市| 麻阳| 新闻| 灌阳县| 昭平县| 灌云县| 崇信县| 隆化县| 监利县| 湖南省| 二手房| 阿拉善盟| 陇川县| 霍州市| 鸡东县| 苍南县| 常山县| 公安县| 华容县| 盐山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