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章 慈禧

一頂簇新的墨綠呢大轎,停在紫禁城東側的景運門邊,李鴻章身著正一品官服,神色端凝地從轎中走出來。他順手從左邊袖袋裡掏了一塊金光閃亮的大懷錶出來看了看,時針正好指在七時上。這是一塊瑞士表,乃駐英法公使侍郎曾紀澤所贈。這塊懷錶他已經用了十年了,隨時隨地都帶著,而且養成了每隔一會兒便掏出來看看的習慣。

看著懷錶,李鴻章便想到這回國後,便被醇親王“困”於同文館,鬱不得志的後輩,便是一聲長嘆。

“哎,苦了紀澤了!”

這時景運門已經打開,幾個刀槍晃晃的侍衛分立兩旁。深受慈禧寵愛總管太監李蓮英,早已恭候在門邊,見李鴻章已走出轎門,忙哈著腰迎上。因爲李蓮英的地位非比尋常,許多大臣都對他禮讓有加。有的是想走他的門子,求一條升官捷徑;有的並非想巴結,只是防他在太后面前說對自己不利的話,故而也不得不對他假以辭色。李蓮英在宮中久了,見的王公大臣多了,這些袞袞諸公究竟有多大能耐,他也心中有數了。大清朝中的這些不可一世的大人物,說句實在話,李蓮英對其中很多人都看不起,真正令他從心眼裡生髮敬佩之情的還不多,而在爲數不多的幾個人中,便有眼前的這位李大人。在李蓮英的眼裡,李鴻章纔是真正有著治國安邦定天下的文武全才,就連他的那種氣宇,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若不是他,這國朝不定成了什麼樣子。

“老相國,這麼晚了還要進宮來,您真辛苦!”

這樣的話,李蓮英平時對那些王公大臣也常說,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平日說的只是客套,今晚這一句,纔是從心裡說出的。

“國家多事,不能不辛苦點。李總管,近來身體好嗎?”

深知爲官之道的李鴻章雖內心裡瞧不起太監,可是眼前這位卻是太后身邊的寵奴,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託老相國的福,還好。”

李蓮英感激這位他所崇敬的人物的關心,遂走近李鴻章的身旁,伸出一隻手來攙扶著李鴻章。

“天色黑了,老相國慢慢走。”

李蓮英以一種近於平時對慈禧說話的口吻關照著李鴻章。同時,又對著附近的一羣太監高聲命令。

“把燈籠點得亮亮的,爲老相國引路!”

於是八盞大紅宮燈一齊點燃。六盞在前面開路,兩盞在後面護衛,中間,李蓮英親自攙扶著李鴻章,跨過景運門,向著寧壽宮走去。去年皇上大婚親政後,歸政後的太后,按照慣例應該住在慈寧宮——慈寧宮是專供先皇們的遺孀們居住的地方。從孝莊皇太后開始,慈寧宮就一直是歷代皇太后、太妃和太嬪們了卻殘生之所。可太后不想去慈寧宮,她看中的是寧壽宮;寧壽宮有它自己獨特的權力隱喻,此宮始建於康熙年間,後乾隆皇帝對其進行了改造,目的是打造一個自己歸政之後的養老之地。

自乾隆之後一百餘年,寧壽宮始終無人居住。原因無它,這裡是太上皇、而且是不交權的太上皇的居所。一百多年來,沒有人有這樣的資格入住寧壽宮,太后選中寧壽宮顯然是選中了它背後這種明晰的權力隱喻。老太后到了必須歸政的時刻,但老太后不願意交出她的權力,她以入住寧壽宮這種政治隱語,向大清國的大小臣僚宣佈,她就是此時此刻大清國的太上皇,她要仿效乾隆皇帝歸政但不交權的先例。

對此,大家都是心知肚名,太后不願意交權、皇上又已親政,無法調和的矛盾所造就的結果,就是這大清國陷入帝黨與後黨之間的黨爭之中。

從翁同龢去年進言大辦洋務爲國之第一要務,再到與醇親王一同支持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支持其興修鐵路、興辦洋務,表面上看似是與李鴻章個人矛盾,但是歸根到底,卻還是帝黨與後黨之間的黨爭,以至於戶部上書停止南北洋採購洋槍、兵艦,無一不是常後之爭的結果,對此李鴻章心知肚名,不論是早年間太后的栽培和重用,亦或是與翁同龢的不和,使得他不可避免的深陷這一矛盾,而且早就被視爲“後黨地方第一人”,自然的纔會有他今日之行。

李蓮英攙扶著李鴻章走的這條路,正是紫禁城裡前廷後院的分界之路。往左邊中和殿方向望去,是一片令人生悸的黑寂;往右邊乾清門方向看去,也只有稀稀疏疏的幾點星火。穿過這道黑暗的分界地,來到位於紫禁城東北部的寧壽宮,這裡的燈光明顯地亮多了。當李鴻章跨過衍祺門,進人養性殿前院時,眼前一陣目眩,此處燈火通明,亮如白晝。跟在李蓮英的後面,李鴻章一直走進暖閣,在門簾外站定。

一會兒,李蓮英掀開簾子,對門外的李鴻章說:

“老相國,太后叫您老進去。”

李鴻章邁進門檻,肅立站定,然後跪下,摘掉飾有大紅珊瑚頂插著雙眼花翎孔雀毛的帽子,將它放在一旁,畢恭畢敬磕了一個響頭。再站起,左手捧著這頂帽子,向前邁進幾步,來到太后身邊,又跪下,將帽子放在手邊的地磚上,用帶著濃厚廬州口音的官腔喊道:

“臣李鴻章叩見太后,祝太后萬壽無疆!”

“起來吧!”

慈禧輕輕地說了一句,又對著站在門邊的李蓮英吩咐道。

“給李中堂搬一張凳子來。”

“謝太后厚恩,臣不敢坐。”

李鴻章並沒有因慈禧的格外眷顧感動得熱血奔涌,對此,他早已經習慣了。李蓮英很快親自搬來一張精緻的梓木方形小凳,放在李鴻章的旁邊。李鴻章還是不敢起身。

“李鴻章,你是年近七十的四朝老臣,今夜又不是平時的叫起,說話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你就坐著慢慢說吧!”

對此早已經習慣的李鴻章,被太后這麼一勸,便站起身來,將雙眼花翎大紅珊瑚帽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然後大大方方地在梓木方凳上坐了下來。

“李鴻章,你是要跟我說點水師的事兒吧,你說吧!也就是你們,知道吾家事便是國事,還記得哀家!”

慈禧這般說看似委屈,實則是在告訴李鴻章,戶部那些人辦的事,她知道了,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去給他撐腰的,

“臣是要向太后稟報另一件事。”

太后話裡的意思,李鴻章豈能沒聽明白,心知太后無意,至少現在無意爲水師撐腰,因爲原因很簡單——翁同龢講到點子上了,戶部沒錢,若是給了水師,那園子也就不用修了,那頤和園可是太后用來作爲頤養天年的地方,雖說太后壓根就沒有頤養天年的心思,可修個園子,不單是要做的文章,平日裡也能到新園子裡散散心不是。

明白了太后想法,李鴻章自然不會給太后找不痛快,更何況,他今天來這,確實不是爲了給北洋海軍要銀子,那銀子還需要徐徐圖之。

還是李鴻章聰明,見其沒給自己添爲難,慈禧便滿意的點點頭。

“哦,那是什麼事,李鴻章,你說吧!”

“這不,總督朝鮮的袁世凱從漢城打電報到天津,說駐朝日使易人,朝鮮官府所推“防谷令”禁止穀物輸出禁令,已由商事化爲外事,日使更動言相威。”

“這東洋人可真是的,不就是些米穀嗎?犯得著這麼大動干戈嗎?”

天天盼望著這國局能清靜些,也能享上兩天清福,可誰料想,就沒有那天是安生的,內事倒是不怕,憂的就是這外事,三十年前隨先帝北狩的經歷,早在慈禧心裡留下了陰影,自然不願意外事徒生是非,便直接打斷李鴻章的話。

“回太后,東洋這些大辦洋務,人丁自農村流入城市做工,東洋米價日高,其廠主以至於糧商皆願購價廉朝鮮米,供工人爲食,所以日人極看重此事。”

李鴻章與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深知洋人的脾性,這東洋人處處學著西洋人,那做派倒也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似的。

“這東洋人這些年處處學著西洋人自然少有教化,所以纔會在這點小事上大動干戈。”

他不想觸慈禧的興頭,只能順著她的話回答。

其實,慈禧的頭腦很清醒,她也知道這和東洋人有沒有教化沒關係,可她喜歡聽這話,至少這話聽起來讓人覺得舒服,這天朝上國的體面還在。

“袁世凱有沒有說,東洋人提出了些什麼要求?”

第89章 謀略第154章 陽謀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17章 邀請第29章 投身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74章 臺灣第229章 生死線第17章 心病第115章 鐵廠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6章 眼光第254章 難擇第116章 命運第42章 謀財第34章 山東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4章 練兵先練官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2章 心思第176章 心生異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145章 起義第192章 間諜第235章 四九城第136章 鐵路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21章 特警第152章 杭州義第28章 外放之地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73章 飛艇第259章 天涯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46章 取捨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232章 尋求第211章 解釋第27章 名正言順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197章 潛入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公士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00章 擇才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17章 玩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34章 外交第120章 濱江第120章 濱江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141章 星洲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4章 同文館(上)第8章 私心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5章 同文館(下)第149章 日官第210章 好天氣第94章 江南義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22章 應對之策第109章 遠東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15章 工地第54章 清爲中否第322章 初戰第364章 最終目的第88章 “偷雞”第132章 銳變第14章 請教第149章 日官第118章 潛伏第36章 常熟第270章 外交第329章 故友第144章 軍馬第173章 義務第72章 擴張第56章 關內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115章 鐵廠
第89章 謀略第154章 陽謀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17章 邀請第29章 投身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74章 臺灣第229章 生死線第17章 心病第115章 鐵廠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6章 眼光第254章 難擇第116章 命運第42章 謀財第34章 山東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4章 練兵先練官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2章 心思第176章 心生異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145章 起義第192章 間諜第235章 四九城第136章 鐵路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21章 特警第152章 杭州義第28章 外放之地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73章 飛艇第259章 天涯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46章 取捨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232章 尋求第211章 解釋第27章 名正言順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197章 潛入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公士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00章 擇才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17章 玩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34章 外交第120章 濱江第120章 濱江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141章 星洲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4章 同文館(上)第8章 私心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5章 同文館(下)第149章 日官第210章 好天氣第94章 江南義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22章 應對之策第109章 遠東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15章 工地第54章 清爲中否第322章 初戰第364章 最終目的第88章 “偷雞”第132章 銳變第14章 請教第149章 日官第118章 潛伏第36章 常熟第270章 外交第329章 故友第144章 軍馬第173章 義務第72章 擴張第56章 關內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115章 鐵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娱乐| 通道| 丹巴县| 桓仁| 额济纳旗| 乌拉特后旗| 郴州市| 乌鲁木齐市| 酒泉市| 扎鲁特旗| 海淀区| 澳门| 河曲县| 福海县| 托克逊县| 上栗县| 宁河县| 成都市| 南汇区| 南江县| 五大连池市| 隆林| 靖西县| 磐石市| 九寨沟县| 绩溪县| 上林县| 秭归县| 长葛市| 屏山县| 星座| 兴化市| 施秉县| 阿城市| 婺源县| 定安县| 南丹县| 荆州市| 万州区|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