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6章 命運

因爲空中正下著雨,高大的煙囪裡的煙顯得有些“沉”,以至空氣裡瀰漫著一股黃橙橙的、叫人窒悶的煙氣。在鋼鐵廠從各個廠房那半圓形的、骯髒的大窗洞裡,可以看見無數的滑車和傳送帶在旋轉,生鐵的車牀在移動,在把鋼和銅鑽孔、刨平和磨光。模壓機的垂直的圓盤,不停地轉著。起重機的軸架在半空裡疾馳,往黑暗中飛過去。

鍊鐵平爐裡發出紅殷殷、白皚皚的光芒,數十噸的鋼水被倒入模具,待冷凝固、冷卻之後,又被運至少鍛造車間,在車間內一具巨大的蒸氣錘捶打著,叫地面都給震動了,這是一臺八十噸蒸汽錘,這部引進自法國施奈德公司的蒸汽錘,於蒸汽錘中亦算是一臺龐然大物了,可以用於生產各種各樣的鋼錠以及鋼板。

伴隨著蒸氣錘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塊火紅的鋼錠正被鍛造成型,不過只是一塊鋼板——厚達360釐米的鋼板,經過汽錘的鍛造其內部結構變得更加緻密,類似的長達數米的特厚鋼板,在另一個車間內,已經生產了十塊,與鋼鐵廠的其它車間不同,這個車間並沒有太多的複雜的設備,只有一個鋼鐵製成的大型方盒以及幾輛行車吊,但實際上這個車間裡的絕大多數設施都是由唐浩然親自己設計的。

這是仁川鋼鐵廠的滲碳車間,儘管最初唐浩然曾寄希望於滲碳鋼,將這種戰列艦時代的鋼板作爲打開國際冶金市場的敲門磚,當然所出售的將只是滲碳鋼專利,通過每噸5英鎊的專利費在未來的二十幾年間獲取數百萬英鎊的暴利,但“裝備”卻制約了滲碳鋼的發明,他不得不設計滲碳爐、淬火爐等一系的設備,以滿足生產滲碳鋼的需要。

就在按部就班的研究著所需的設備時,一個月前一篇金屬滲碳處理的論文,卻讓打消了他再往歐洲賣專利的想法,現在只能去爭取自己不用交“專利費”。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時代歐洲各國對專利制度的重視,

在後世有一些所謂的學者說什麼美國是山寨大國、德國是山寨大國,但是卻忽視了一點,他們山寨的只是產品,如美國山寨並改進了英國的紡織機,德國假冒的謝菲爾德剪刀和刀具。似乎正因如此,他們就覺得這個時代歐洲各國根本就不重視專利技術,甚至認爲不存在專利。

而卻無視了在中學歷史書上都有記載的19世紀末,德圖政府積極鼓勵“技術接受”。從1886年到1890年,德國六家公司購買了948項英國專利,並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成功地從英國手中奪得了世界市場上合成工業的壟斷權。

這種技術專利纔是專利的核心,亦是這個時代各國最爲重視的,任何機械產品都存在著被複制的問題,但有些東西卻是無法複製的,至少在破解技術之前。歐洲各國對專利的保護,是基於對本國工業的保護,許多國際公約是需要以相互遵守才能得到維護,如果他們肆無忌憚的侵犯他國專利,本國的專利同樣會被其它國家侵犯。

就拿滲碳鋼而言,甚至直到一戰結束後,美國以及法國的多家鋼鐵公司仍然向克虜伯支付了鉅額的專利費。而在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對德國最大的榨取,甚至不是鉅額的賠款,而是多達上萬種專利的無償轉讓。

歐美各國對專利的重視,不是後世國人所能理解的,恰也正是這種無法理解,使得很多人不明白,專利制度是導致近代中國與歐洲在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模式上產生巨大分野,進而導致產業革命在歐洲而非中國發生的關鍵所在。

作爲冶金工程師的唐浩然自然深知專利的重要性,就像交給伍宇明帶到英國去的上百種專利一般,那些專利授權足以確保公司的許多產品享有一定的“壟斷性”。

至於鋼材滲碳專利則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相比於鋼材的滲碳處理,唐浩然更爲看重的卻是自己於機器局鋼鐵車間內“研製”幾十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就像標號從一至十二的十二種造船鋼一般,它將是仁川鋼鐵廠打開船舶用鋼的基礎。甚至就是即將用於滲碳試驗的360毫米鋼板亦是其中的一個鋼號。

“根據試驗室的測試,十二號裝甲鋼的基材硬度爲250-280HB,基材抗拉強度爲850-900MPa,基材屈服強度爲550-600MPa,如果經過滲碳處理的話,那麼表面硬度可高達670-720HB……”

在通紅的均質裝甲鋼板被吊至滲碳爐時,唐浩然向身邊的十幾名學院工學系冶金專業的學生解釋著,這些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個月的冶金知識,現在一面於學院學習一面於工廠實習,參與工廠的建設時,亦作爲唐浩然的助手,協助他進行試驗,畢竟很多試驗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對於這種低合金鋼板,唐浩然自然深知其性能,他遠比歷史上最爲著名的KC裝甲的基材更爲優秀,甚至不遜於二戰德國時使用的WH裝甲,而且其使用合金較少,價格自然相對低廉,現在唯一的疑問就在於它的滲碳效果,尤其是遞減滲碳深度,畢竟在百年後用於民用的滲碳鋼遞減滲碳深度遠不及軍艦裝甲的零頭。

“滲碳的過程是一個極爲漫長的過程,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充分進行試驗,充分記錄實驗數據……”

根據後世於大學中讀過的資料來,以在850攝氏度下滲碳時爲例,第一個小時中滲碳層厚度增加了0.4毫米。第二個小時中增加了0.13毫米,的三個小時中增加了0.1毫米;此後增加速度雖有個別跳動現象,但大體上是逐漸減小的;而到了8小時以後基本上穩定在0.05毫米/小時的水平了。而900攝氏度下的滲碳速度,同樣,第一個小時之內滲碳層厚度增加了0.53毫米,第二個小時增加了0.23毫米,第三個小時增加了0.18毫米,第四個小時增加了0.13毫米;10小時之後平均速度基本恆定在0.07毫米/小時的水平。由此可見,即使採用氣體滲碳、時間長達2周也就是336小時、滲碳溫度按照1000攝氏度估算,則滲碳層厚度也就是60毫米的水平。而按照50%的滲碳層厚度,完成整個滲碳過程甚至需要一兩個月,唐浩然自然沒有時間終日守在這裡,而眼前的這些學生,無疑將是進行試驗的唯一人選。

“……變成氣體方式之方法是將碳化氣體如C4H10,C3H8,CH4等和空氣相混合後送入變成爐,在爐內1000~1100℃之高溫下,使碳化氫和空氣反應而生成所謂變成氣體,由變成爐所生成的氣體有各種稱呼,這裡方便上叫做變成氣體……”

在大人解釋著著滲碳工藝時,趙裕則將其記在筆記本上,偶爾他會把視線投向廠房門口的警察,根據保密條例,他們不能從廠房內帶走一張紙片,所有的筆記本都需要裝進廠房內工作室的保險櫃內,不過,對於趙裕而言,他並不需要筆記本,他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完全可以記下這一切。

儘管如此他也不會違反保密制度,尤其是絕不會在外國老師的面前談論工廠內進行的種種試驗,這些試驗是工廠賴以生存的根本,自然容不得一絲外泄,更何況這種鋼將來還將用於海軍的軍艦上,從而一改洋人堅船利炮的局面。

當趙裕浮想聯翩的時候,滲碳爐封閉了,隨著變成氣體進入滲碳爐,爐內的均質裝甲鋼開始了漫長的滲碳過程,而唐浩然則繼續向學生們講解著鋼材的滲碳處理工藝,偶爾的他會幫助他們解釋一些於課堂上碰到的學習問題。

兩三個小時後,直到爲那些學生上了兩堂冶金課之後,唐浩然方纔離開廠房,在走出廠房的時候,呼吸著空氣中瀰漫著的淡淡的臭雞蛋味,他的眉頭禁不住微微輕揚,等到這個試驗結束之後,建造軍艦所需要的基礎基本上也就打下來了,相比於另一個時空中的歷史,自己至少在這裡爲中國的工業打下了一個基礎,儘管這個基礎還不算穩固,但至少是一個開始,再有幾年的時間,待到特區的工業門類齊全,初步吸收了同時代歐美技術的時候,特區便可以成爲未來中國工業建設的根基,有了這個基礎作爲支持,等到全國光復之時,就能夠展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到那時,中國的命運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想到未來的改變,一直抑於唐浩然心底的憂慮再一次浮現出腦海之中,北京那邊的那些人,還會給自己多長的時間?又一次,李光澤、宋玉新兩人的建議再次於心頭閃動著——捅一個婁子,捅一個他人無法收拾的婁子,難道真的要推行那兩步,把原本有序推進,儘可能減少阻力的兩步棋變成一著爛棋,最終靠著鐵腕維持朝鮮的局勢嗎?

想到這,唐浩然的眉頭再一次皺緊了,凝視著那發黑發黃的煙霧,不禁在脣邊喃喃著。

“還有其它的選擇嗎?”

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167章 誘餌第89章 謀略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7章 入幕且要著書先第14章 鴻門第198章 奇襲(上)第176章 交談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81章 大海的饋贈第195章 亮牌第120章 紛亂第173章 義務第29章 困局第211章 解釋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186章 遼陽戰役(五)第64章 太平洋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7章 未來大計第57章 華之萬東第22章 馬前卒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183章 遼陽戰役(二)第356章 未來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20章 內外之別第43章 老孃們(下)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24章 對牛彈琴第274章 出擊第329章 故友第329章 故友第341章 停戰日第124章 人才第291章 決戰第136章 鐵路第6章 湘與淮第90章 大津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9章 賤骨頭第17章 藉機第106章 師生間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87章 潰敗第118章 商憂第12章 蓋平縣第146章 抵達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49章 浮想第56章 關內第204章 拿回來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146章 杭州城第19章 捆綁第50章 海上之事第176章 交談第42章 謀財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29章 困局第22章 雪夜長街第55章 夕陽第137章 礦區事第201章 漢城第35章 信唐某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2章 朝鮮之困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6章 佈局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135章 成軍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214章 末日(下)第261章 前夜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94章 江南義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36章 鐵路第189章 風起第272章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46章 根基第46章 行轅第238章 空談第30章 問題第196章 國境線第320章 去北國第155章 雷動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265章 釋放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236章 雙英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105章 我是誰?
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167章 誘餌第89章 謀略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7章 入幕且要著書先第14章 鴻門第198章 奇襲(上)第176章 交談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81章 大海的饋贈第195章 亮牌第120章 紛亂第173章 義務第29章 困局第211章 解釋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186章 遼陽戰役(五)第64章 太平洋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7章 未來大計第57章 華之萬東第22章 馬前卒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183章 遼陽戰役(二)第356章 未來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20章 內外之別第43章 老孃們(下)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24章 對牛彈琴第274章 出擊第329章 故友第329章 故友第341章 停戰日第124章 人才第291章 決戰第136章 鐵路第6章 湘與淮第90章 大津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9章 賤骨頭第17章 藉機第106章 師生間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87章 潰敗第118章 商憂第12章 蓋平縣第146章 抵達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49章 浮想第56章 關內第204章 拿回來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146章 杭州城第19章 捆綁第50章 海上之事第176章 交談第42章 謀財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29章 困局第22章 雪夜長街第55章 夕陽第137章 礦區事第201章 漢城第35章 信唐某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2章 朝鮮之困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6章 佈局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135章 成軍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214章 末日(下)第261章 前夜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94章 江南義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36章 鐵路第189章 風起第272章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46章 根基第46章 行轅第238章 空談第30章 問題第196章 國境線第320章 去北國第155章 雷動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265章 釋放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236章 雙英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105章 我是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巴彦县| 临汾市| 陇南市| 加查县| 梅州市| 高阳县| 武定县| 静安区| 巴马| 新津县| 桦甸市| 保康县| 房产| 襄城县| 达孜县| 乐昌市| 鲁甸县| 宁城县| 莱州市| 武宣县| 昂仁县| 永寿县| 耿马| 淳安县| 石台县| 九龙县| 德令哈市| 长乐市| 永嘉县| 二连浩特市| 林芝县| 万州区| 萨迦县| 汝南县| 余江县| 鹿邑县| 三门县| 同江市| 融水|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