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朝鮮之困

唐子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相比袁世凱又是如何?

這個問題幾乎是從朝廷旨意下來,任命唐浩然爲駐朝總理事務大臣的那天起,金明圭便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從去年度被任命爲駐津督理通商事務,出使中國天津前,王上希望他去天津會見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一方面是請求清政府對使美的樸定陽從輕處罰,而更爲重要的使命是要求撤換跋扈的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另選一“公正明識者”代替,此事一直未得進展,儘管他通過遊說說服與袁世凱有隙的張謇、張佩綸等人攻擊袁世凱“侈然自大,虛驕尚氣,久留朝鮮,於大局無益”。但北洋大臣李鴻章卻依然不爲所動,力排衆議,不僅讓袁世凱繼續留朝任職,並於甚至還有新年將過時,在往吏部的考評中給袁世凱寫了“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爲其難”的評語。

亦正因如此,已經明知調離袁世凱不可爲的金明圭才意欲稱病歸國,就在他意稱病歸國時,朝中卻突然傳來消息——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易人,袁世凱調往臺灣,而素有知洋之名的唐浩然被委任爲新任駐朝總理事務大臣。

這邊一得到消息,那邊他便密電將此“佳音”告知王上,王上隨後覆電電間言語極是歡喜,似乎終於“拔掉了”這一心腹之患,可金明圭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駐紮朝鮮總理事務大臣!”

朝廷的旨意中所提的唐浩然的官職又與過去不同,從陳樹棠的“總力朝鮮各涉商務委員”到袁世凱的“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清國對朝鮮的內政一日甚於一日,袁世凱還是專橫跋扈至極,更欲廢黜王上,另立新王,而現在唐浩然又被委任爲“駐紮朝鮮總理事務大臣”,這清人到底做何居心?

而在另一方面,金明圭卻又對唐浩然的上任充滿了期待,倒不是因其年青,自袁世凱總理朝鮮後,誰還敢小瞧年青人?而是因其知洋之名,且其又有協辦朝鮮新政之責,有上國作推,朝鮮欲行變革,自然阻力大減。

可問題是,這唐浩然在朝鮮又豈只是辦理新政那般簡單?且其是否會借新政爲官,更加肆無忌憚的干涉朝鮮國政?

就是懷揣著諸多的擔心,金明圭來到了駐朝總理大臣的官邸,按道理,作爲朝鮮使臣的他應在幾天前便應加以拜見,可卻一直拖於今日,他的想法倒也簡單,想通過這種“慢怠”試探一下唐浩然的心性。

可出乎金明圭意料的是,在他的拜帖送入行轅後,那唐浩然便親自迎出了門,一番熱情的客套之後,更是親自挽其手請其入堂,全不顧天國上官之威邀他並肩同坐,對於早就習慣了小國下臣見官矮三分的金明圭來說,這種寬待只讓他內心一陣感動,覺得眼前這唐浩然遠非袁世凱所能相比,而在接下來的一個鐘頭裡,唐浩然在向他詢問朝鮮的事宜時,金明圭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雖朝中衆人慾效仿上國行以“東道西器”之途,然朝鮮國瘠民貧,雖已開國,除些許土產幾近無物,大人若欲於朝鮮行以新政,不知如何展開,上國可有借款相持?”

終於金明圭還是試著問到了他關心的問題,雖說明知其不可能盡言,但多少總能窺見一二,從而推測其人。

“朝鮮與“東道西器”源自我國之“中學爲體、西學爲用”,雖盡得其意,卻困於國力而未見其效,我中國雖可時而借款與朝鮮,然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本官此次赴朝其旨雖在協辦朝鮮新政,然其用卻在增朝鮮之國力,以供建機器局等新政洋務之用!”

看似熱情的唐浩然繼續同金明圭打著哈哈,他又豈不知這金明圭是朝鮮王的親信,亦知其使華的目的在於撤換袁世凱,正因如此自然對他客氣許多。

“不知大人意如何漲朝鮮之國力?”

金明圭試著問道。

“其法不過數字面已經,無外加大通商、拓其物產、增其實業,當今之世,再行閉國已是枉然,然朝鮮開國數載,困其物產有限,其成甚少,這但是本官往朝欲辦之事,明叟,請用茶……”

在請金明圭用茶時,唐浩然臉上堆著笑,不過心裡卻是冷笑,之所以會上奏朝廷請緩赴朝鮮任上,到不是因爲其它,而是因爲他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朝鮮問題。

“本官之所以上奏朝廷,推遲赴任,卻是爲於天津招商,以在朝創辦工廠,替代進口洋貨,去歲朝鮮于進口多達三百萬元,出品不過百餘萬元,以至錢貨外流早已危及朝鮮國政……”

此時唐浩然全是一副爲朝鮮著想的模樣,而這番話說的更是讓金明圭連連點頭稱是,心道這人倒是比袁世凱更在意朝鮮。

“目前朝鮮每歲需進口棉布數十萬元,爲朝鮮進口之最大項,故本官意於仁川興建紗布模範工廠,於天津、山東通商口岸進口棉花,紡成紗線織成布匹,如此既可替代進口洋貨,又能將紗線銷往天津、山東各通商口岸,所得稅收、關稅亦可豐欲朝鮮國庫,如此以往,不出數載,如紗線棉布、火柴者等進口貨物即可自產,屆時朝鮮非但不受洋貨衝擊之憂,又可銷以洋貨於海外,朝鮮國力焉能不增,自無須再往中國借款!”

“大人於朝鮮之心意,實令小臣感動,若是如此,大人必有大恩於小國,還請大人受小臣一拜!”

被唐浩然忽悠著完全被視鮮爲華的心思感動的金明圭連忙起身叩拜,相比於先前這會的心態自然是倍加恭順。

“唉,金大人,你我又豈需這般客氣,”

連忙扶起金明圭,唐浩然依是一副親近模樣。

“中國與朝鮮交好千年,朝鮮更爲荀子之國,與我中國同文同種,值此東洋板蕩、西洋蠻夷寇邊之時,本官焉能坐而視之,朝鮮之富強即是中國之富強,只要中朝世代交好、上下一心,共謀國家富強,那西洋蠻夷又何懼之有?”

“大人所言極是,小臣此番回國,定將大人之心意奏明王上……”

一個多鐘頭後,在金明圭婉拒了留請離開行轅後,坐在堂中的唐浩然瞧著金明圭先前用過的,仍然騰著些許熱氣的茶杯,冷聲笑道。

“現在可以出來了吧!”

“大人!”

唐浩然的聲音落下時,隔壁便走出一個人來,赫然是駐漢城領事唐紹儀,他是昨日夜時抵達的天津,隨後便徑直來到了東局子行轅。

“這金明圭是李王親信,若是他信大人,那李王自然會相信大人!”

恭看著面前的本家,唐紹儀的心思卻是依然平靜不下來,原本他之所以會來天津,除去向其告知朝鮮諸多事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看這人如何應對朝鮮之局,可卻全沒有想到,論其果斷,更遠甚於袁慰亭,相比之下,若是說袁慰亭“膽大妄爲”的話,眼前這人恐怕就是“膽大包天”了。

“李王信我?”

唐浩然笑看著唐紹儀,這位駐漢城領事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縱使不是自己的親信,怕也要擔起親信之責,

“信我又如何?不信我又如何?”

搖搖頭,唐浩然接著說道。

“無論他信與不信,這次都要抓住機會,至於……少川,”

請唐紹儀坐下來,唐浩然的雙眼直視著此人,他從漢城過來,又豈是告知自己朝鮮之事?恐怕還有其它的心思。

“待你我到達朝鮮,大事定下之後,這外務之事屆時可就要由你全權負責!”

這也是沒有辦法,誰讓自己身邊沒有一個懂外交的人?便是韓徹、李幕臣他們經驗尚且不足,且還有其他地方用得上他們。

“大人……”

不待唐紹儀說話,唐浩然便伸手止住他說道。

“少川你聽我說,此時朝廷委我赴朝,又豈只是交涉通商外務?朝廷之意在於於朝鮮推行新政,這外交,不過只是新政諸多事項中的一項,我又豈能讓外交之事牽絆,在朝鮮若論事責,不外你我,到時候你司外交,我主朝鮮內政,出了事情,自然有我這個總理大臣去擔,這朝鮮外患,非在英俄,英俄兩國互相牽絆,自不容彼此於朝擴張,這便有利於我,至於美國,支持朝鮮獨立,亦不過就是嘴上嚷嚷,海外干涉,先待他們過了國會那一關再說,所以,英俄美三國之事,盡由我擔,這朝鮮之患全在日本,所以……”

笑瞧著唐紹儀,唐浩然笑道。

“你的責任,就是幫我把日本人擋下來了,還是那句話,對付日本人,不能一味退讓,該硬的時候就要硬,他們現在不過只是瞎嚷嚷,國與國之間,終歸還要在靠實力說話!現在他們還沒那個實力。”

唐浩然的一番訓示,讓唐紹儀深以爲然的點點頭,這些道理袁世凱用了數年才摸索出來,而唐浩然這邊卻能輕鬆窺知,可見其知洋絕非虛名。

“大人……”

試探著唐紹儀問道。

“那大人準備何時起程赴朝?”

“赴朝?”

唐浩然沉吟片刻,而後看著唐紹儀說道。

“自然是要等到衛隊練個六七成再說!”

第82章 講武堂第309章 洪潮第157章 潛伏第183章 決定第275章 分兵第55章 夕陽第106章 師生間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13章 約法三章第239章 開創時代第122章 父子第120章 紛亂第40章 送禮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130章 開啓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95章 謀劃第97章 收穫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60章 東南雨第190章 俘補第339章 無憂宮第18章 公使館第277章 攔截第88章 何人第63章 賭徒第13章 連環套第189章 風起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58章 破勢第161章 忠犬第290章 屠場第305章 驚雷第10章 虛張聲勢第272章第34章 革命第11章 著眼將來第232章 尋求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0章 虛張聲勢第35章 強國之道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22章 濱江第15章 毒策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14章 捅婁子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329章 故友第141章 星洲第30章 問題第34章 革命第46章 行轅第354章 應對第17章 紛亂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3章 約法三章第47章 未來大計第183章 決定第330章 中游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38章 干涉第210章 天下第55章 夕陽第235章 四九城第265章 釋放第82章 根基(下)第112章 公士第70章 離別第181章 重創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147章 壞消息第343章 投機者第38章 路憂第69章 緣何第80章 參謀旅行第6章 眼光第87章 聽天由命第181章 重創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78章 梅花第65章 夏威夷第26章 猶商第63章 賭徒第37章 一人爾第305章 驚雷第226章 內外第67章 府中出納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34章 山東第59章 在水一方
第82章 講武堂第309章 洪潮第157章 潛伏第183章 決定第275章 分兵第55章 夕陽第106章 師生間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13章 約法三章第239章 開創時代第122章 父子第120章 紛亂第40章 送禮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130章 開啓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95章 謀劃第97章 收穫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60章 東南雨第190章 俘補第339章 無憂宮第18章 公使館第277章 攔截第88章 何人第63章 賭徒第13章 連環套第189章 風起第77章 時代的轟鳴第58章 破勢第161章 忠犬第290章 屠場第305章 驚雷第10章 虛張聲勢第272章第34章 革命第11章 著眼將來第232章 尋求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0章 虛張聲勢第35章 強國之道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22章 濱江第15章 毒策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14章 捅婁子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329章 故友第141章 星洲第30章 問題第34章 革命第46章 行轅第354章 應對第17章 紛亂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3章 約法三章第47章 未來大計第183章 決定第330章 中游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38章 干涉第210章 天下第55章 夕陽第235章 四九城第265章 釋放第82章 根基(下)第112章 公士第70章 離別第181章 重創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147章 壞消息第343章 投機者第38章 路憂第69章 緣何第80章 參謀旅行第6章 眼光第87章 聽天由命第181章 重創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78章 梅花第65章 夏威夷第26章 猶商第63章 賭徒第37章 一人爾第305章 驚雷第226章 內外第67章 府中出納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34章 山東第59章 在水一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长岭县| 新干县| 昌乐县| 宁晋县| 泌阳县| 和顺县| 巩义市| 谷城县| 惠水县| 广元市| 江北区| 卢龙县| 新兴县| 时尚| 齐齐哈尔市| 固原市| 崇信县| 大田县| 马公市| 黎平县| 南京市| 朝阳市| 祥云县| 霍林郭勒市| 宁国市| 天津市| 昌吉市| 南召县| 明溪县| 时尚| 右玉县| 青河县| 锡林浩特市| 德江县| 虎林市| 霞浦县| 长治市| 镇安县| 乌什县|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