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5章 人才(下)

“可,這就夠了嗎?”

話聲被拍打在礁石上浪頭“打碎”了,消於浪濤聲中的時候,唐浩然帶著無可奈何的神色,冷冷地朝陸地瞥了一眼,似乎這是他最後一次向陸地眺望,準確的來說是朝著中國的方向看去了一眼。

然後,唐浩然轉過身去,兩個人繼續(xù)沿著滿是碎石的海灘走著,有時那浪頭拍打在礁石上的時候,些許水花甚至會飛濺到兩人的身上,略帶些許海腥味的海水落在臉上時,只讓人感覺冰冷非常。可唐浩然的心情卻是越發(fā)的冰冷。

縱是從今天起,同文學院每年招收5000名學生,兩年或三年後畢業(yè),十年內亦不過只培養(yǎng)三四萬人,而更爲致命的是,這個大學是無根之萍——這個高等教育沒有系統(tǒng)的國民教育作爲支撐。他只能通過招收落榜的士子、寒窗子弟爲學生。

而在近現(xiàn)代國民教育體系中,小學卻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小學,就不會有好的中學;沒有好的中學,就沒有好的大學。而且“小學比大學更重要”更重的一點是,因爲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學教育,而所有的人幾乎都要接受小學教育。

在甚至在後面有人曾言道:小學課本,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代表著一個民族文明的底線。爲什麼說是“底線”如果說,民族文明高度是由最頂尖的知識分子決定的,那麼在底線的意義上,一個民族整體的文明水準則是由所有的國民決定的。所有的國民受到一個什麼樣的小學教育,這個民族基本上就是什麼樣子。

作爲無根之萍的同文學院能堅持多長時間?唐浩然不知道。至少在公司以及府中的人才得到滿足之前,他依然可以用“包分配”吸引大量的青年投身這由預科的學堂和專科的學院組成“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中來。

但將來呢?

現(xiàn)在對於作爲朝鮮統(tǒng)監(jiān)的唐浩然來說,他並沒有意願和經(jīng)費於朝鮮推行國民教育,去培養(yǎng)朝鮮的人才,這是民族觀決定的。他不能容忍未來的中國社會精英中充斥著朝鮮人,朝鮮人甚至成爲“新中國的高官”。

正是基於這種民族觀,警察部中華朝警員比例纔會控制在10比1以內,即便是現(xiàn)在因爲設立地方警察局的關係,適當放寬了比例,亦控制在3比1以內。雖是如此漢城警官學校招生華朝比例亦控制以30比1,嗯,這是基於人口比例,中國的人口是朝鮮的30倍。

至於府中教育處計劃推行的“同文教育”,不過只是於每縣設立一所等同小學教育的府立學堂。其旨在培養(yǎng)朝鮮人的親華思想,每道雖然設立一所中學,但也只是爲了培養(yǎng)親華朝鮮官員罷了。

儘管民族觀使得唐浩然對使用朝鮮人的問題上極爲謹慎,但在另一方面,對人才的渴望,卻又是現(xiàn)實而且極爲迫切的問題,甚至關係到中國的未來。

“未來也許夠了,但是卻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每年五百萬的洋員經(jīng)費……”

搖搖頭,唐浩然感嘆道。

“夠辦好幾所同文學院了!”

五百萬,即便是銀元。也足以讓李經(jīng)述驚駭?shù)谋牬笱劬Γ唵尾桓蚁嘈抛约核牭剑畈欢嘞喈旍兑荒耆兖N萬兩的支出!

“現(xiàn)在這就是問題,一方面是府中的建設、公司的運營離不開洋員,另一方面這筆經(jīng)費已經(jīng)成爲公司和府中的經(jīng)濟壓力,所以……”

話聲稍稍一頓。站立於海邊的唐浩然不顧浪花偶爾會飛濺到身上,手指著大海的對面說道。

“我準備從日本聘請各類人員。他們或許不是第一流的,但至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常出色的。聘請一名洋員的經(jīng)費,足夠聘請五名甚至十幾名接受同等教育的日本僱員,”

引進日本智力,這是一個現(xiàn)實的選擇,明治維新後,面對同樣的人才需求問題,明治政府一面引進西方相關人才,一面進行教育改革,自己培養(yǎng)急需要人才,短短二十年間,便培養(yǎng)了數(shù)以萬計接受高等教育和實業(yè)教育的人才。

儘管作爲敵人,唐浩然卻不得不佩服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正是因其重視教育,甚至在整個明治維新期間中,教育經(jīng)費一直是日本政府最大的開支項,甚至遠超過軍費開支,重視智力投資的結果成就了日本近代的成功。現(xiàn)在隨著日本陷入戰(zhàn)火,引進日本人才無疑是解決府中人才問題的捷徑。

“子然,你的意思是?”

現(xiàn)在李經(jīng)述反倒有些迷茫了,他似乎有些不甚明白唐浩然爲什麼會和自己說這些,過去相比於做官,他更喜歡吟風詠月,而現(xiàn)在,若是可以選擇的話,在同文學院中研究學問亦是個不錯的選擇。

“令兄是駐日公使,所以……”

回頭笑看著李經(jīng)述,繞了一個大圈子後,唐浩然終於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公使館那邊的經(jīng)方兄能夠配合一二,比如,撤僑,以後每月從日本開出一艘船來,當然,至於招什麼人、我去想辦法,其實……”

瞧著恍然大悟的李經(jīng)述,唐浩然又說道。

“其實中堂大人亦可考慮引進日本技術人員,就像天津製造局、大沽船塢以至煤礦、紡織廠,都可以引進日本技術人員,他們比洋員省錢,甚至比洋員更出色……”

對此倒不是唐浩然的誇大之詞,相比於日本對洋員引進的針對性和挑釁,洋務運動時的“我大清”全不顧洋員專業(yè),如天津製造局的造槍的洋員,實際上不過只是當初安裝設備的機械師,甚至就連同漢陽槍炮廠的洋員,於本國亦非從事軍火製造。

幾十年洋務運動看似成果輝煌——建成了一座座工廠,可實際上那些工廠不過只是裝備現(xiàn)代機器的“作坊”,甚至就是著名漢陽造,直到三十餘後通過兵工整理,才解決諸如易炸膛、質量不穩(wěn),半數(shù)不能過檢測的質量問題。

而這種問題於晚清洋務兵工廠中卻又是極爲常見的。而東鄰日本,儘管兵工事業(yè)起步較中國晚,但其早在數(shù)年前即已有年產30000枝村田單發(fā)步槍的能力,其軍事工業(yè)有一開始,便朝著制式化、標準化前進著。

“這,此等大事,還容爲兄先與家父商量一二……”

李經(jīng)述的回答讓唐浩然於心下長嘆口氣,這李家老二,當真是太過老實了,難道自己說的這般明白,他還意識不到這是件好事嗎?

心底感嘆之餘,唐浩然反倒是慶幸起他的老實,幸好是這是個老實人,若是當真是個精明人,估計……在朝鮮這地方染上個什麼病之類的,倒也屬平常。

不過之所以會對李經(jīng)述提出讓李鴻章引進日本人才的建議,倒不是爲了增強北洋的實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唐浩然相信,即便是北洋引入了日本的人力,亦無法挽回滿清日趨沒落的局面,已經(jīng)無可救藥的滿清,不是幾個人便能救下的。

而對於唐浩然來說,若是能得到駐日公使館的配合,便能夠光明正大的通過正規(guī)渠道,在日本戰(zhàn)敗前後大規(guī)模引入日本的人才,甚至有可能借助“東亞同文”的思想,利用日本人的“復國”之心,將日本的明治維新二十餘年培養(yǎng)的智力資源一掃而空。

唐浩然甚至不懷疑,相比於國內的書生,那些日本人反倒更熱衷於推翻滿清,就像現(xiàn)在一些來到朝鮮的日本人那樣,他們於同文學院中如朝鮮人一般鼓吹著“華夷之辯”,宣揚著“匡復中華”,說起來,這似乎就像是個笑話一般——中國自己的讀書人不熱衷於華夏的匡復,反倒是朝鮮人與日本人熱衷於此。

朝鮮人之所以熱衷於此,是基於尊周思想的儒學信仰,至於日本人,雖然同樣深受儒學的影響,同樣持以“華夷之辯”,但唐浩然卻相信,他們現(xiàn)在之所以熱衷於中國的光復,恐怕更多的帶有功利性——他們希望在將來藉助中國的力量推動日本未來的光復。

現(xiàn)在逃往朝鮮的日本人,大都相信戰(zhàn)爭的結局將會是以日本的滅亡作爲代價,如秋山真之等人,他們甚至在戰(zhàn)爭初期便背棄職責逃至朝鮮,於這羣逃兵看來,日本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而滿清又是無可救藥的,那麼中國,也就只剩下自己了。現(xiàn)在的統(tǒng)監(jiān)府成爲許多日本人眼中“東亞振興”的希望所在。

這是個好事!

至少現(xiàn)在不需要自己鼓吹“東亞同文同種”,那些日本人便主動的接受了這一思想,甚至比自己更加熱衷於此,似乎這能夠證明他們並沒有背叛日本,他們是在爲日本的未來以及東亞的未來而努力。

想到那些日本人的作態(tài),唐浩然的脣角微微一揚,視線投向隔海相往的日本時,心中卻浮現(xiàn)了一個從未曾浮現(xiàn)過的想法,當那個想法浮現(xiàn)時,甚至不可遏制的在唐浩然的心底紮了根。

也許,這是一個機會!()

第37章 一人爾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zhàn)(五)第36章 平壤第97章 收穫第134章 學習之道第112章 公士第8章 朝鮮王第89章 謀略第87章 攻略方案第91章 藍天第235章 四九城第140章 出航第247章 私利第187章 潰敗第29章 困局第25章 慶記公司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52章 指導第16章 總督府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182章 遼陽戰(zhàn)役(一)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102章 控制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61章 財富第85章 機器局第167章 新世紀第73章 工地第33章 風雲(yún)微動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244章 啓航第324章 金陵事第20章 誰上門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zhàn)(二)第13章 胥吏第12章 蓋平縣第207章 試一試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30章 認親第41章 碧雲(yún)寺第63章 權威第49章 可用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139章 失望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5章 同文館(下)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201章 漢城第56章 夜遇第369章 金翅第42章 老孃們(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15章 宮平第104章 向著大海第26章 日子第12章 蓋平縣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13章 連環(huán)套第159章 盡人事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173章 義務第133章 發(fā)展的需要第330章 中游第173章 義務第49章 可用第34章 山東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18章 謠言第98章 新一代第15章 毒策第117章 統(tǒng)制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50章 搭架子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7章 玩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29章 困局第113章 國商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309章 洪潮第20章 誰上門第56章 關內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26章 內外第78章 轟鳴第207章 試一試第169章 旅順口(上)第12章 鴻門第11章 行憂第365章 決裂第13章 連環(huán)套第15章 反應第7章 入幕且要著書先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
第37章 一人爾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zhàn)(五)第36章 平壤第97章 收穫第134章 學習之道第112章 公士第8章 朝鮮王第89章 謀略第87章 攻略方案第91章 藍天第235章 四九城第140章 出航第247章 私利第187章 潰敗第29章 困局第25章 慶記公司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52章 指導第16章 總督府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182章 遼陽戰(zhàn)役(一)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102章 控制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61章 財富第85章 機器局第167章 新世紀第73章 工地第33章 風雲(yún)微動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244章 啓航第324章 金陵事第20章 誰上門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zhàn)(二)第13章 胥吏第12章 蓋平縣第207章 試一試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30章 認親第41章 碧雲(yún)寺第63章 權威第49章 可用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139章 失望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5章 同文館(下)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201章 漢城第56章 夜遇第369章 金翅第42章 老孃們(上)第6章 利益紛爭第15章 宮平第104章 向著大海第26章 日子第12章 蓋平縣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13章 連環(huán)套第159章 盡人事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173章 義務第133章 發(fā)展的需要第330章 中游第173章 義務第49章 可用第34章 山東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18章 謠言第98章 新一代第15章 毒策第117章 統(tǒng)制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50章 搭架子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7章 玩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29章 困局第113章 國商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309章 洪潮第20章 誰上門第56章 關內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26章 內外第78章 轟鳴第207章 試一試第169章 旅順口(上)第12章 鴻門第11章 行憂第365章 決裂第13章 連環(huán)套第15章 反應第7章 入幕且要著書先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嫩江县| 大同市| 邢台县| 府谷县| 梁平县| 浦江县| 凌海市| 云浮市| 长子县| 襄樊市| 内丘县| 永春县| 潼关县| 临安市| 光山县| 乌拉特前旗| 宕昌县| 兰溪市| 鹰潭市| 福泉市| 湘潭县| 芦山县| 横山县| 西昌市| 大英县| 玉门市| 页游| 武强县| 高碑店市| 尚义县| 宝丰县| 志丹县| 陆丰市| 凭祥市| 安阳县| 区。| 通化市| 连南| 合阳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