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嬴芾剛剛纔惹了馮逍。
這還沒有轉眼呢,結果馮逍就想出了報復的辦法,而且還以光明偉岸的名義。
wωω★TTκan★C 〇
這份能力,這份智慧,讓所有人不寒而慄。
多智近乎於妖!
更讓人感到心驚的是,馮逍這種報仇不隔夜的小心眼。
這簡直就是小人報仇,從早到晚啊。
簡直太恐怖了有沒有。
“繼續!”
如果說大殿上,唯二沒有被影響的,大概也就馮逍和嬴政兩個人了吧。
“加強和擴大國家機構,有助於帝王能夠更好的管理國家?!?
“畢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陛下的能力?!?
“而且,有了壓力纔有了動力,只有知道了生活的艱難,纔不會讓皇室子弟成爲蛀蟲。”
“陛下和諸位大人可以商議一個比例,比如每年的國家稅收的一定比例,拿出來作爲皇帝的私庫。”
“然後國家財政的哪一部分,皇帝就不能用私人名義來動用,只能用於國家政務。”
“第三點,國家治理機構的擴大,有助於對於民間人才的吸收,畢竟如果老百姓也不知道大秦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只有將國家治理機構細化之後,老百姓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培養自己的能力?!?
“這是給予普通大秦百姓向上的通道,非常重要,關乎大秦的長治久安?!?
“不教而誅是爲虐,正如大秦實行法制,首先要讓人明白什麼是法,才能守法?!?
“同樣的,必須要讓天下百姓,明瞭大秦要走向何方,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纔會讓百姓朝著大秦希望的方向邁進,纔會萬衆一心,國家與百姓同行?!?
原本之前再回咸陽的路上,都已經說好了,下一階段要針對的是六國的餘孽。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今天這麼一出之後,馮逍忽然意識到。
無論大秦有多強大的敵人,一切不過都是外因。
哪怕國內不消停的六國餘孽,也是外因。
大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政體。
功勳制度不過是表象,只要政體合適,哪怕功勳制度留下也不傷大雅。
最根本的就是,大秦作爲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府。
走了一條前人所爲走過的路,所以一切都在探索當中。
而目前大秦所運轉的政體,不過是之前商鞅變法之後的修補而已。
郡縣制不過是集權的手段,和政體沒有關係。
大秦就像是一個新組裝的電腦,一切硬件都是更新換代的新產品。
但是卻依然在用著曾經的586DOS命令系統。
直到漢朝之後,摸索出了新的系統之後,整臺電腦才發揮出了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天下一統後,老百姓滿心喜的準備迎接新生活,卻發現一切還是新瓶裝老酒。
也就是說社會的發展,滿足不了老百姓對於生活的需求。
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不過是一個契機,一個讓馮逍生出改變整體衝動的機會。
“曾經的七國,大家都在爲貴族服務,所有人都漠視百姓的利益?!?
“唯有大秦,重視了百姓,給予了百姓上升的空間,所以大秦雄踞六國?!?
“而如今天下一統,大秦的朝廷,應該給百姓帶來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可是陛下,看看如今的朝廷,三公九卿大多數依然在和過往一樣,只爲了皇家的利益,漠視百姓?!?
“當百姓抱著很大的期待,然後由失望的時候,大秦失去的將是民心?!?
“而且簡單的機構,使得少數人掌控了巨大的權利,對於大秦統治不利,不利於天下的穩定?!?
“所以,陛下,我大秦朝廷的改制迫在眉睫,朝廷職能應該更加細化,權利應該更加分散?!?
之前因爲馮逍的心聲,就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嬴政,如今再次聽到馮逍的建議。
沉吟了半響之後,嬴政看著大殿上意氣奮發的馮逍,不由露出一絲微笑。
“馮愛卿,說了這麼多,朕想來你肯定已經有所打算,趁著這個機會說說吧?!?
聽到嬴政的話,馮逍也露出了一絲微笑。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的始皇帝陛下,和那些眼裡只有權力的蠢貨不同,眼光和胸懷都算是千古難得一見的。】
沒想到還能收到意外的馬屁,尤其是這些評價都是馮逍心中所想。
所以靜等馮逍發揮的嬴政,面上的笑容就更加的燦爛的。
而不知道內情的衆臣們,看到嬴政這幅表情,不由一個個心裡打鼓。
這麼超出常理的燦爛笑容,到底是異常的高興呢,還是異常的憤怒呢?
沒有理會那俗人亂七八糟的想法,馮逍立即將心中的打算說了出來。
“臣認爲先將皇家事物放到一邊,先談談國事。”
“將目前和國家有關的部門,分成八個部門?!?
“他們分別是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教育部和御史臺。”
“這些部門專門負責天下政令的執行?!?
“而在這些部門之外,專門設立一個組織,我稱之爲內閣。”
“嚴格來說,內閣不算是行政執行部門,因爲他只有議政權。”
“內閣由七到九名大臣組成,其中六名爲除去禮部和御史臺的六部門長官,剩下的幾人,將由陛下自主招募?!?
“內閣沒有什麼權利,主要負責討論政務的解決方法,以供陛下參考,然後一切再由陛下決斷。”
“而在六部之下,將是郡縣的治理部門?!?
先是將後世的政治體系精華框架簡單訴說一下,然後馮逍又將每一個部門的只能細細講解。
吏部爲衆部之首,負責全國文職官員的任免、升降、考績、賞罰、勳封等。
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
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
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複名複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