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半年後,兒媳李萌懷孕了。
白小雙夫婦倆知道後,商量了一下,打算這段時間白小雙每天都去監督赤明家裡的奴隸幹活,順便給那邊廚房送去新鮮的食物。
現在的洺河城裡,銀子和銅板已經推行開來。
各家各戶也有了初步的貧富分化。
像李大水這種大門大戶,每個月往裡摟錢,又往外花銷,吞吐量很驚人。
可白小雙這種上輩子有一點理財常識的卻沒有大手大腳,每一筆開支都經過精打細算,力求在關鍵時刻能夠用得舒心。
例如現在,白小雙就準備幫兒子兒媳家承擔起伙食費來。
對於孕婦來說,每天養胎最重要的就是吃。
白小雙先是給他們家送去做飯幹家務活的奴隸,承擔了勞動,現在又出錢給那頭送食物,讓李萌愛怎麼吃就叫奴隸怎麼做飯,她白小雙也不到兒媳跟前指指點點,給了李萌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自由。
洺河城的物價還是相當低,兩口之家一個月食物開支約莫一兩銀子,也就是一吊錢。加上赤明在工坊的研究員收入和婆家孃家的補貼,每個月都能結餘五兩銀子,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已經是相當富有。
李萌也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和孃家住得近,平日裡不時回孃家吃上一頓飯,嘮嗑嘮嗑,不知不覺人就上懷了,珠圓玉潤,臉色健康,竟是比往日在地裡研究雜交水稻的氣色更好。
等過了孕早期,醫療隊給李萌做了產檢,證明母子健康,醫囑也就放開了禁忌,李萌得以在舒適的孕中期到心愛的水稻田裡給研究工作搭把手。
白小雙唯一看不過眼的就是赤明和李萌都不愛收拾家裡,好好的四合院任由奴隸們打理,東一捧西一堆,眼睜睜把一個方正的院子住成了鄉下的土胚房。
就差在院子裡養豬堆肥了……
她沒給兒子兒媳吐槽,可赤骨卻被逮著聽了好幾個月。
於是山神大人閒不住,琢磨了幾天,決定花點積蓄,把自己家也修個四合院出來,好平復小祭司的心情。
白小雙一聽,果然眉開眼笑,趁著屋裡就只有他倆,猛一紮子就把赤骨撲倒在炕上,按著他擡了擡他的下巴:“男人,你成功吸引住了我……”
赤骨眼神一暗,雙手一使勁,兩人就掉了個個……
建房卻沒敢在赤明家隔壁建,怕那動靜驚擾了李萌腹中崽子。
赤骨摟著小祭司,在洺河城裡繞了一圈,另外盤下了一個風水寶地,僱來工人開工。
白小雙親自設計的四合院同樣是三進的宅子,不過都設計得極爲寬敞,東西廂房各自都有五開間,正房更是多大七開間。
等房子修建起來,連赤骨都有點嚇著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小祭司準備好東西廂房能容得下兒子、女兒各家各五口人日常作息使用。
各處內部都設計了下水管道和大小竈房,能夠在屋內洗熱水澡和如廁,污物能直通出院子。
這個設計雖然新穎,但之前在赤明家已經施工過一次,匠人們倒是熟能生巧,不用她多加解釋就把工程往設計圖上靠,儘可能滿足她的願望。
除了硬件,白小雙還給各屋都設計好了配套的傢俱、軟裝、日用和裝飾品。
鬥櫃、衣櫥、暖炕、八仙桌和羅圈椅那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照顧到各人的習慣配置了個性化的物件,如赤骨的書房成了演武場,她的梳妝檯、博古架、蓮缸,東廂房給赤明的盛放工具和樣品的工作臺,院子角落給李萌的瓜田菜地,西廂房的各種小機關、草簾、藤牆和鞦韆,院子連廊下的各式花草盆栽、假山魚池,一跨入院門的照壁等等。
雖然這些設計都是封建晚期的審美,但搭配上古樸可愛的原始時代產品造型,整座四合院都充滿著返璞歸真的趣味。
諸多親朋好友來吃入夥酒的時候,都嘖嘖稱奇。
這個時候誰家會把院子設計得這麼斯文,功能分區這麼周到?
也就只有祭司大人才能辦得到了。
面對著衆人的讚揚,白小雙謙虛無比。
“我這真不算什麼,炕上四件套沒有,門楣對聯和牌匾沒有,筆墨紙硯沒有,連吃飯的傢伙都只是陶器,唉……”
天知道她多麼想要一套用來招待貴客的瓷器??!
可惜部落現在陶瓷的製作遠沒有精美到瓷器的程度……
人人都以爲她是謙虛,實際上白小雙是真的可惜。沒有配套的產品,白瞎了她花大力氣設計修建的這套院子。
只有赤骨把她眼底的惋惜看明白了。
當晚,赤骨牽著她的手,在院子裡散步。
水池中養了幾尾鯉魚,水面倒映出閃爍的火光。
赤骨站定,悄悄對著火光發願:要是還有來世,他一定讓小祭司住上喜歡的習慣的大房子……
祭司大人的四合院設計悄無聲息開始在洺河城中蔓延。
各家有閒錢的開始參照著修起房子來。
有像李大水家一口氣建了五座三進四合院的,也有華燕家只修了二進院子的,還有姜少立家喜歡跑馬習武在後院修成了馬廄的……
也有不少窮苦人家參考四合院的設計,在空地圍了院子,東西廂房改成了棚子。
等春末,就連昌河城跟遙遠的五湖城也興起了這股潮流。
原先的住宅區瞬間不夠用了,大大小小的院子代替了原本的水泥屋,也有人家在自家水泥屋的四周圈出了院子,搭了棚子,一點兒沒浪費。
五湖城那邊水路多,祭司大人去五湖城巡查回來後,給湖濱人家設計了一種二層的院子,樓下是鏤空的養動物的地方,樓上住人,將空間利用得淋漓盡致。
而松山上的鹽鹿寨也被重新挖掘出來,原本的屍骸清理後,房屋重新修葺成新型的山村院落,水泥石磚砌的房子,盤了暖炕,專門給守衛鹽洞的戰士們居住。
黑瞎子丘陵的蜂信部落也一樣被龍虎部落同化,發展處獨特的竹屋院子,山風徐來,竹林搖曳,白小雙聽說後也不得不爲人民羣衆的智慧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