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

宰相豆盧革見機最快,率領百官一起上表勸進。

李嗣源好言撫慰對方:“我本來是奉詔討賊的,沒想到手下叛亂,讓我無處可歸,想要到朝廷來申訴,又被元行欽那王八蛋攔了路,所以纔到了這步田地。我的目標不是皇位,你們千萬別再勸我啦,我好難的!”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那更要勸了!

現在對方說不要,那就是要;說你們千萬別勸了,那就是要你們往死裡勸!

李嗣源戲份做得很足,打死也不做皇帝,最後百官也沒辦法了,退而求其次,讓他來監國。

哎?你還真別說,這個折中的法子很上道兒!

監國嘛,我不做皇帝,但是行使的是皇帝的職權。後邊如果有變故(李繼岌那小兔崽子打過來了),我可以順勢把皇位給人家,還不用擔風險,畢竟監國的人是在義務勞動嘛。

如果後面水到渠成,那就搖身一變做皇帝唄,反正也不差那一天兩天的。

妙?。?

李嗣源雖名爲監國,各方面的規格跟皇帝也沒什麼兩樣。

李監國也不在自己府裡呆著了,入居興聖宮,接受百官覲見。

下的命令成爲教令,百官見了他要稱呼一聲殿下。

既然做了殿下,那就要把後宮整頓一番。

李存勖在後宮裡還養著千把伶人、宦官,主管人員不知道監國的喜好,打算討個好兒,於是在一千人裡選了幾百個美少年,進獻給李嗣源。

李嗣源冷眼一看:“要這些人做什麼!”

答曰:“執掌宮中事務,缺不了這些人啊。”

李嗣源:“執掌宮中需要專業人才,這些人知道個啥?”

當即把宮中多餘人等遣散回家,無家可歸的就送到親戚家去,如果連親戚都沒有的,那就發筆遣散費,讓他們自謀職業。

非但後唐宮中如此,王衍當時從蜀國帶回來的宮人也都這樣安排。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開明的決定,終明宗(李嗣源廟號明宗)一朝,後宮、伶人、宦官干政基本上絕跡,百姓安享了近十年太平。

後宮整完了,開始搭建自己的行政班底。

這個班底有一個核心——安重誨。

這個人是李嗣源的心腹,被任命爲樞密使,掌管全國軍事。

現在的安重誨就相當於李存勖時代的郭崇韜,只不過這個人遇到的主子更賢明一些。

李嗣源已經是年近六旬的人了,選賢任能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以安重誨爲中心,他搭建出一整套行政班底。

這個班底很有特色。

之前的李存勖是以門閥高低來選士,而李嗣源是以才能高下來擇人。於是乎,李嗣源的這套班底,無論是幹事創業還是安民理民上,都要高出一大截。

亂糟糟的後唐王朝終於開始安定下來了。

說到這裡,就要再來看一下李存勖身邊人的下場。

首先是元行欽,這是個死忠於李存勖的武人。洛陽淪陷後,他去河中去找永王李存霸,想要整兵再戰,爲李存勖報仇。

沒奈何這才趕到半路,手下的士兵軍心渙散,四散而走,到了平陸,手下只剩下幾個騎兵了。

就憑這這幾個人,那是走不了多遠的。

隨後元行欽被人抓住,打折了雙腿被送到洛陽。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李嗣源指著元行欽大罵:

“我哪裡對不起你了,竟然殺我兒子!”

元行欽也硬氣,雙眼一睜頂了回去:

“先帝哪裡對不起你了,竟然造反!”

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場對罵註定不用再進行下去了。

李嗣源揮了揮手,把對方拉下去砍了。

元行欽一死,李存霸也不在河中呆了,帶了一千多人跑到晉陽去了。

爲什麼是晉陽呢?因爲這是李家的起兵之地。

他們從這裡走出去得了天下,現在又失去了,那就再回家唄。

家,永遠是遊子沒落後回去療傷的港灣。

現在這個港灣並不太平。

晉陽(今太原)被李存勖定位爲帝國北都,北都留守是張憲。

張憲是以宰相身份外任的,這個人和郭崇韜有點像,是個做實事的人,而且很直,眼裡容不得沙子。

就是這樣的一個能人,在晉陽也沒有紮下根去,一來是到這邊的時間太短,二來是因爲有人搗亂。

搗亂的人是兩個太監,李存勖派過來的,一個姓呂,一個姓鄭,這兩個人一個監軍,一個監倉庫。

兵權被抓走了,錢財也被把持住了,晉陽留給張憲的還有個啥?

等到魏州兵變的時候,李存勖更加擔心帝國北都的安危,又派了一個武將來做北都巡檢,負責晉陽治安,這個人是李彥超。

李彥超有個弟弟叫李彥卿,這兩個人的爹就是李存審,這個家族本來是姓符的。

虎父無犬子,符彥超一到晉陽就擔當了定海神針的角色,有他在,北都不會亂。

再到後來,莊宗皇帝李存勖崩了,李嗣源入主洛陽。

這時候即便是傻子都知道下一個皇帝就是他了,那就要表忠心,表忠心的方法就是上表勸進。

勸進,就是勸對方做皇帝。

手下有個推官叫做張昭的,勸張憲說現在各地都在勸進,你也別愣著啦,不然沒好果子吃。

張憲聽完就哭了:“我只是一介書生,之所以能夠飛黃騰達,都是先帝給的恩德,現在忍辱偷生已經有愧於人,怎麼還能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呢?”

言下之意,老子要追隨先帝於地下,上表勸進這種沒羞沒臊的事兒,老子幹不來!

遇到這樣的主子,張昭也沒法子了,一起陪著哭:

“以死忠君,這是古人之風,您能夠這樣做,忠義不朽了!”

張昭還要勸對方去死?這可不是笑話,古人把名節看得比命都重要,君主一死,好多忠臣都會陪著去。

既然張憲要去,你就要鼓勵,不然人家會跟你急。

這種做法有一個學名——死節!

你說他們愚忠也好,稱讚其高風亮節也罷,古代歷史長河之所以如此絢爛多彩,孕育出古中華的光輝文化,多賴這些人的一番赤膽忠心。

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選擇也就不一樣。

每當山河崩壞的時候,有些人選擇去死,有些人選擇活下去低頭做一些實事,更有一些人蠅營狗茍,對上溜鬚拍馬,對下敲骨吸髓去做遺臭萬年的權奸。

黑與白分明,忠與奸對列,這纔是鮮活、真實的歷史。

脫去功利主義的評價,對於張憲、元行欽這些人,我們應該點贊。

因爲他們活出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甚至是活出了自己的信念,爲此,他們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

死得其所,也是一種追求。

而張憲死在一場兵變。

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敦煌市| 西畴县| 丹棱县| 满城县| 丰城市| 齐河县| 瑞金市| 灵川县| 米脂县| 广河县| 景泰县| 漾濞| 都兰县| 会宁县| 徐闻县| 师宗县| 福泉市| 昆明市| 崇义县| 云和县| 呼和浩特市| 泸州市| 禹州市| 北票市| 安国市| 封开县| 法库县| 屏边| 天峨县| 荆门市| 磐石市| 桂东县| 东城区| 泗水县| 万宁市| 沁水县| 西乡县| 峨边| 金山区|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