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

有人散佈謠言,動搖軍心(說白了就是吃飯喝酒嘴大了一把),還有人拿了小攤販的小物品沒給錢。

按理說這跟之前銀槍效節軍那幫子兵痞做的事情比起來,根本都不算事兒,可見現在的銀槍效節都還是很規矩的。

但是李存進不這麼認爲,他現在的任務就是雞蛋裡挑骨頭,必須殺個把人來立威,否則沒法完成任務。

於是乎,散佈謠言以及強取他人錢財一錢以上者,全部被抓到菜市口砍了腦袋,然後還不準收屍,讓人免費參觀,做警示教育宣傳。

這絕對是亂世用重典了,你想想,當兵的拿了別人一塊錢,然後被砍了腦袋,慘不慘。

不管你慘不慘,軍紀搞好了就行。

現在的銀槍效節軍都成了乖寶寶,正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李存勖硬是用大刀砍出了一支紀律部隊。

銀槍效節軍本來就是五代時期的特種部隊,現在這支部隊紀律鬆散的短板又被補上了,完全就成了一種無敵般的存在。

它就像一柄千錘百煉的利劍,發硎之日,必將耀人眼目。

在整治完軍隊之後,魏博的行政班子也要進行一次清洗。(剛接手魏博的時候不好意思洗,現在是洗洗更健康)

被清洗的人是司空頲。

司空頲是魏博實際的控制者,他以節度判官之職,代行節度使職權,權勢不可謂不大。

而魏博是晉國與大梁交鋒的最前沿,這個地方必須萬無一失,最好能夠控制在自己人手裡。

像司空頲這樣的人,本身不屬於晉國體制內的原班人馬,同時又處在最爲關鍵的位子上,怎麼看都有點違和之感。

有點違和也就罷了,你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用工作成績和赤膽忠心來贏得大家的認可也是可以的,所以說這時候的司空頲是最應該夾起尾巴來做人的人。

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相反,他大權獨攬,排除異己、收受賄賂、驕橫無禮、奢侈腐化各項違法犯罪指標全都達成了。

這樣一來,晉國的人把他當外人,魏博的人把他當壞人,裡裡外外他都不是人了。

不是人的人,很容易倒。

司空頲倒在了一封信上。

這封信是他寫個自己本家侄子的,內容是讓身在外地的侄子到魏州來享受高官厚祿。

按說人家司空頲給侄子寫一封信,想要在前途方面給後輩予以照顧,這也算不上是錯。

但錯就錯在這個侄子所在的地方——大梁。

當時魏博有一個叫做張裕的都虞侯,這傢伙犯錯被司空頲責罰過,記仇了。好巧不好(也許是蓄謀已久),司空頲派去送信的使者被這個張裕給逮住了。

張裕大喜過望,先把這個送信的人屈打成招,然後給司空頲安了一個裡通外國的罪名,報告給了李存勖。

好一個“裡通外國”,在敏感的時間點,處在敏感的位子上的司空頲,被人舉報了一個十分敏感的罪名。

無論這個罪名成不成立,他都是兇多吉少,因爲晉王李存勖關注的並不是罪名的成立與否,而是整個對樑戰爭的以防萬一。

李存勖不能冒險,也不敢冒險。這時候又有一個關鍵人物說了一句關鍵的話。

這個人是郭崇韜,此人文武全才,是李克用留給李存勖的遺產之一。

郭崇韜現在參與晉國機要,是李存勖的智囊。

這個智囊看司空頲很不順眼,所以他所說的那句關鍵話是害人的話。

司空頲由此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李存勖對他說:“我得到魏博之後日常事務都委託給你,你爲什麼要欺騙我呢,派人去召自己的侄兒回來難道不能提前向我彙報嗎?”

司空頲肯定是很鬱悶的,在他看來召喚自己的侄兒是家庭私事,何必勞師動衆向晉王彙報呢,人家晉王日理萬機也沒空搭理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啊。

但從李存勖的角度卻不這麼認爲,魏博是下一步對樑戰爭的軍事基地,你是基地負責人,你的事沒有小事,特別是從敵國召人的這種事更不可能是小事。

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當然不會一樣。

司空頲爲了這個不同的結論而被滿門抄斬。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官的也一樣,前任節度判官被斬了,那就再換一個新的吧。

新人很快就上任了,這個人叫做王正言。

說是新人,其實是舊人。

當時張彥作亂,想要起草對大梁的奏表,首先找到的就是當時的節度判官王正言。

結果王老先生才思不通,又被刀兵所逼,汗流浹背,越發不通了,提筆懸空老半天,硬是寫不出一個字來,被張彥一把拽走,提了出去。

王正言走了,然後才換上了司空頲,司空頲當時衣衫都被亂兵扯破了,衣不蔽體,披了一面粗布就被架了進來,當即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寫成了一張文采華麗的奏表,爲衆人所歎服。

這一相比較,司空頲實在是高出王正言太多太多了。

然而,有時候才分太高了也是一種原罪。

現在司空頲完了,王老先生又光復原職了。

王正言一來年紀大了,二來沒啥才能,但他是本地人,便於開展工作,所以說這種人用著放心,而且省力,是新任魏博掌權人的上上之選。

掌權人定了,但這是個不會幹事也幹不成事的人,必須爲他配備一個幹活的人。

魏博政壇上倒了一個司空頲,卻立起來一個幹才孔謙。

孔謙這個人後面也有不少戲份,所以要簡單介紹介紹。

這個孔謙在魏州做的是孔目官。

孔目又是個啥子官呢,我們可以稱之爲會計或者是出納,主要管的是當地政 府的錢袋子。

而孔(孔謙)孔目又恰恰擅長算術和製作、管理賬簿,是一個正確的人被放在了一個正確的崗位上。

這就不得了了,別人都是被動地去幹活,他是被興趣吸引著去幹活,同樣是幹活,幹出來的東西卻不一樣,所以被李存勖發掘了出來。

既然你這麼能幹,做個孔目就太可惜了,給你辦升職加薪,放在更大的舞臺上去發光發熱吧。

於是乎,孔孔目成了孔支度務使。

這個支度務使可不是一般的官,他主管錢糧開支等諸多事項,而魏博處在戰爭前線,從這裡就地取糧快捷高效,所以說這個魏博的支度務使就相當於大軍的後勤部長,前線的軍需事務都要經過他的手來調配,你說牛不牛。

而孔支度也確實不辱使命,在接下來將近十年的樑晉爭霸戰爭中,他聚攏魏博錢糧供應軍需,保證了前線大軍的供需穩定,爲晉軍的歷次戰役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

可以這麼說,滅樑的軍功章上,有人家孔支度的一份功勞啊。

然而,魏博的區域是有限的,區域內的百姓也是有限的,而十年征戰軍需消耗是巨大的,魏博承擔這巨大消耗中的一部分,是有點吃不消的。

雖然吃不消,最後竟然完成了,這裡面就有講究了。

超負荷任務的完成,得益於以孔謙爲首的後勤部門任勞任怨、勤勞勇敢,敢於啃硬骨頭的精神,這個硬骨頭就是轄區的百姓。

正所謂以有限的資源去完成超額的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你討好了領導就必然得罪百姓,在百姓與領導之間,孔謙選擇了後者。

所以說魏博的工作李存勖很滿意,百姓很不滿意。他們辛辛苦苦種田養家,最後發現家沒養成,倒是把軍隊給養活了,心裡怨氣很大。

這個怨氣,他們記在了孔謙頭上,更記在了李存勖頭上,誰讓李存勖是領導,名氣大、地位高、又最具有辨識度呢。

所以說孔謙是一個政客,對於政客來說,前途是第一位的,政績是最重要的,至於平頭百姓,這是用來敲骨吸髓,蘸著這些人的血來寫功勞簿用的。

而李存勖建國之後迅速敗亡的導火-索就出現在魏博,所以後世有人評論李存勖:成也孔謙,敗也孔謙。

當然,這是以偏概全,因爲孔謙沒這麼大能量,也沒這麼重要,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把李存勖在魏博的羣衆基礎給折騰沒了。

無論如何吧,現在的魏博已經被牢牢控制在了李存勖的手上了。

對此,大梁的朱友貞既感到吃驚,又感到懊悔,好好的一個藩鎮,硬是被自己給搞沒了,現在懊悔又有什麼用呢,趕快想轍吧。

朱友貞命令前線的劉掞採取補救措施。

劉掞精選了一萬多人趕赴魏縣,抵擋晉軍鋒芒。

晉軍毫不示弱,李存審屯臨清,派出史建瑭帶兵捷足先登,先把魏縣給佔住了,比樑軍早了一步。這還不算,晉王李存勖也從魏州帶兵到魏縣匯合,夾河爲營,步步緊逼。

朱友貞慌了,他想到了猛將牛存節,這是個能夠在關鍵時候發揮關鍵作用的猛人。於是乎他命令天平節度使牛存節帶兵屯紮楊劉(黃河渡口),聲援劉掞。

然而,現在的朱友貞真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猛將牛存節,死了。

咋死的,病死的。

死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你說這事兒整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
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蛟河市| 衢州市| 亚东县| 黎平县| 孟州市| 永嘉县| 怀集县| 赤水市| 安化县| 丰顺县| 西丰县| 庆安县| 晋城| 钟山县| 吉木萨尔县| 金秀| 永城市| 电白县| 东方市| 桐乡市| 丹东市| 渭源县| 商洛市| 察哈| 阿坝县| 巴中市| 时尚| 驻马店市| 灵川县| 旅游| 通城县| 长葛市| 绥阳县| 大冶市| 嘉荫县| 涿州市| 澄江县| 航空| 凤庆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