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

王衍一走,守利州的就是王宗弼。

王宗弼還沒有準備好呢,康延孝和李嚴就已經帶著唐-軍先鋒殺過來了。

西川大震。

康延孝想打,後面的郭崇韜叫停。

正所謂上兵伐謀,能勸降的堅決不動手,投入和產出還是要衡量一下的。打仗是你康延孝的事兒,算賬就是中軍主帥的權責範圍了。

而郭崇韜之所以叫停,倒不是因爲王宗弼,而是因爲他接到了一封信,信是從蜀國武德留後宋光葆那裡發過來的。

這封信不是挑戰書,也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投降書,算個啥呢?罷戰協議。

宋光葆給郭崇韜表達了這樣一個意思:你想進軍肯定要在我的轄區過,我不跟你打,放你過去,你也別來惹我。如果你非要來惹我,我就跟你死磕。

面對這樣一個色厲內荏的人,郭崇韜報以冷笑,大筆一揮,準了,和對方把這協議給簽了。

然後唐-軍大搖大擺地路過,蜀軍鼓掌歡送,雙方各得其所,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戰鬥情誼。

宋光葆開了個好頭兒,他用創造性的思維告訴周邊的兄弟們:仗,還是可以這樣來打的!

接下來一幫子兵痞們有樣學樣,紛紛效仿,武定節度使王承肇、山南節度使王宗戚、階州刺史王宗嶽紛紛跑過去跟唐-軍籤協議,但他們籤的不是讓道協議,而是投降書,在他們看來,你讓了道兒不就等於是投降了嘛,何必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呢,直接一步到位,投降了事,還能混個好印像。

結果蜀國各地節度使、刺史有樣學樣,把個蜀地獻了個七零八落。

當然,也有不投降的硬骨頭,他非但不投降,還要起兵去勤王,硬撼唐-軍。

這個人竟然是王承休,現在是秦州節度使,也就是之前邀請王衍去秦州的那個死太監。

不得不說,在五代時期太監這個羣體涌現出了很多牛人,他們身殘志堅,無論是在帶兵打仗還是治國理政方面都展現出了超長的能力,而且還一個比一個的忠心,把那羣武夫悍將們都比了下去。

王承休雖然是個佞臣,但佞臣未必就不會爲主分憂,他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禍國殃民與忠於主上這兩種情節是可以同時具備在同一個人身上的。

在蜀國各地的實力派都開始改換門庭,向後唐投降的時候,王承休決定盡起秦州之軍,到成都去助戰。

節度副使安重霸也是王衍的寵臣,而且比王承休還受寵。

安重霸對王承休說:“一擊不勝,可就大勢不妙了。但是你作爲主將想要爲國盡忠,我無條件支持,你說咋搞就咋搞!”

王承休信了,心想關鍵時候還是要靠兄弟啊,既然這樣,那就出兵吧。

秦州兵馬全部集結完畢,大軍浩浩蕩蕩出城,出城沒走多遠,安重霸翻身下馬,握住了王承休的馬繮,隨後納頭便拜。

王承休大驚:“兄弟何必行此大禮?”

安重霸表情凝重:“秦隴這個地方,國家當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下來,不容易啊,我們兩個都去勤王了,誰來爲國家守衛此地呢?這樣吧,您去勤王,我來守衛!”

還沒等王承休反應過來,安重霸已經帶著本部兵馬回城了,轟隆一聲緊閉城門,那意思很明白:勤王沒有回頭路,秦州不歡迎你了!

王承休那個氣啊,不跟我走你就早說唄,何必又來騙我的秦州城呢。現在可好,勤王還沒開始呢,老家先給弄丟了,這跟誰說理去!

沒辦法了,王承休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向西進兵。

他這裡一走,秦州的安重霸立刻派出了八百里加急,目的地是後唐郭崇韜的大營,去幹啥呢,投降。

於是乎,易守難攻的秦隴之地,一夜歸唐。

四方都在投降,蜀地一片驚惶。

而後唐大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就是利州。這架勢怎麼看都要有一場硬仗要打。

打硬仗嘛,首先雙方要有必戰的決心,實力方面還要旗鼓相當。

可是蜀軍不想打,上到王宗弼下到普通士卒,都不想打,而且他們也沒實力去打,這可咋辦呢?

是投降呢還是投降呢?

後唐的郭崇韜鬼精鬼精的,爲了降低戰爭成本,他派了使者進城,勸降。

王宗弼本來就無心守城,現在拿了勸降文書,更是心動。

但你說就這麼投了吧,心裡還是有點打鼓,不好下決斷。這時候利州城外又跑進來三個人。

這三個人就是王宗勳、王宗儼、王宗昱,是不是有點眼熟?不錯,這就是之前跟唐-軍接戰吃了大敗仗的三個招討使,王衍已經下令把他們斬殺,只不過當時三個人當時還沒回來,命令就沒有執行。

現在三個人回來了,王宗弼就把王衍當時留下的詔書拿出來給三個人看。

這三個人看後臉色煞白,喉嚨發乾,心想這下完犢子了,好不容易逃回來,難不成送死來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戰場上挨一刀了,好歹也是個烈士啊!

現在想什麼都晚了,落在別人手裡,死就死吧。

可是王宗弼卻不動手,站在三個人對面哭鼻子。

對方一哭,三個人也不好愣著,陪著一起哭,邊哭邊想你個癟犢子哭個啥子喲,詔書上寫明瞭要殺我們三個,又不是殺你,你這黃鼠狼哭雞,有個毛用啊!

王宗弼哭得差不多了,跟變戲法似的,又把後唐的招降文書拿出來了。

三個人一看,狂喜,隨後狂罵(在心裡)。

狂喜是因爲後唐要打過來了,王宗弼八成要投降,既然要投降,這王衍的詔書也就不用執行了,三人就不用死了唄,撿回來一條命,能不高興嗎。

狂罵是因爲本來就不用死的,王宗弼你個王八蛋臨投降了還要嚇唬我們一遭,不地道啊。

大家心裡都明白,但是明面上還不能說破,只能走程序,說通俗一點就是演戲。

畢竟投降這個活兒涉及到忠奸的問題,一個人不好做決定(黑鍋背不起),現在又來了仨,湊夠了一桌麻將的人數,這就有商有量好拍板了。

商量的過程是這樣的。

王宗勳先說話:“國家淪落到這番模樣,都是皇帝王衍一個人的責任,誰讓他這麼貪玩呢!但是人家畢竟是皇帝,君讓臣死,臣不能不死,兄弟你也不用爲難,現在就殺了我們三個吧。但是醜話說前面,今天你殺了我們仨,以後可能就要輪到你了!希望你能夠窮極思變!”

啥叫窮極思變,說白了就是造反投降唄!

這事兒誰都想到了,就是沒人敢提。現在王宗勳把窗戶紙捅破了,王宗弼就要借坡下驢。

“我正有此意,所以才把詔書給你們看嘛,今天怎麼樣也要商量個對策出來!”

好嘛,既然話都說開了,接下來就到了表態的時候了。

三個人異口同聲對王宗弼說道:“不如降唐罷?”

呼~,這話憋了這麼久,說出來真痛快!

王宗弼也不含糊:“你們留在這裡先跟唐-軍接觸接觸,銀錢啦、糧草啦該送就送,別心疼,我這裡先到成都去跑一趟,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現在是老兄你說了算,我們仨能保住命就知足了,還不是聽你安排。

於是乎大家分頭行動,王宗弼去成都,王宗勳等三個人負責跟唐-軍聯絡,送錢送物商量投降。

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章 黑鴉軍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三章 北伐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
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章 黑鴉軍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三章 北伐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分宜县| 南通市| 新绛县| 虹口区| 舒兰市| 平遥县| 三明市| 万源市| 获嘉县| 灵山县| 资溪县| 乐亭县| 乐昌市| 时尚| 宁波市| 安化县| 泸水县| 山东| 从江县| 桑日县| 巴塘县| 苏尼特左旗| 集贤县| 阿克苏市| 安阳市| 武安市| 灵武市| 芦山县| 恭城| 霍林郭勒市| 江西省| 陵川县| 铜梁县| 蒲江县| 马山县| 寻甸| 青神县| 湖州市| 本溪|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