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

正所謂天要下雨孃要嫁人,漢人想回家就回吧,好走不送!登基沒多久的耶律德光要去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穩定內部。

這件事用在後世,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

之前耶律後爲了扶持兒子耶律德光登基已經殺了一部分人,但是還沒殺夠。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前的老臣顯然沒有挪屁股騰位子的覺悟,那就把他們砍翻在地吧。

殺人的手段和之前如出一轍,殺人的地點是在木葉山,時間是在耶律阿保機的葬禮上。

這個葬禮很血腥,述律後看身邊人哪個不順眼,就和對方說一句話:

“替我向先帝帶句話!”

然後刀斧手上前,砍翻之後丟到墓坑裡去。

至於讓人家帶去的是什麼話,沒人知道,也許死人會知道吧,但是他們又不會說話。

於是乎葬禮上血流遍地,人心惶惶,氣氛壓抑、恐怖到了極點。

殺著殺著,出問題了,因爲最後殺到了一個人,這人名叫趙思溫,是個漢人,官拜檢校太保、保靜軍節度使。

這是個武夫,而且是個武力很強的武夫,不好惹。

述律後照樣是那句話:“你替我向先帝捎句話。”

趙思溫:“我不!”

述律後:“你跟先帝關係這麼好,爲什麼不去呢?”

趙思溫:“我跟先帝關係再好也好不過你啊,你怎麼不去啊?你要是去了,我就跟著去!”

這話說得夠勁兒,把個述律後將在了那裡。

但這個女人不一般啊,既然敢動手殺人,必然留著後招,她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

述律後盯著趙思溫的眼睛:“我不是不想跟先帝到地下去,只是孩子年齡還小,國家無主,我不能去!”

人雖然不能去,但可以留個物事過去。

述律後手起一刀,衝著自己的手腕砍去,“啪嗒”一聲,血流如注,一隻玉手就掉到墓葬裡去追隨先帝去了。

述律後臉色蒼白,趙思溫一臉鐵青,現場氛圍瞬間凝固。

接下來就是一擁而上救太后,包紮傷口的場面。

按理說述律後做到了這一步應該順理成章把趙思溫殺掉纔對,但這女人心思真難猜,竟然留了趙思溫一命,之後也沒秋後算賬,奇哉怪也!

我們猜測這應該和契丹的一個傳統有關係,這個傳統說通俗一點就是“不殺不服”。

意思是殺死對方之前必須讓他服氣,對方如果不服氣你就不能殺。

趙思溫當然是不服氣的,所以沒有被殺。

然而這個猜測也不一定作準,歷史現場的關係複雜多變,人與人的鬥爭更是瞬息萬變,不殺自然有不殺的道理,但這道理是啥,可就沒法說清楚了。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述律後這個女人不一般,殺伐果決超過一般男子,真是女中豪傑。

此事過後,述律後又被稱爲斷腕太后。

人如其名啊!

斷去的是一腕,穩住的卻是契丹江山。

相比於契丹內鬥的兇狠果決來說,後唐的政治鬥爭就要含蓄曲折得多。

雖然曲折,但兇險程度卻絲毫不差,在這場鬥爭中,三個宰相被殺,算是好狠的了。

最後被殺的那個人是任圜。

而我們要先從前兩個人說起,因爲事情的起因在這兩個人身上。

豆盧革與韋說

這兩個人在莊宗皇帝李存勖時代就是宰相,兩個人性格都比較軟,主事的人說啥就是啥,之前郭崇韜在的時候他們聽郭崇韜的,現在安重誨起來了,他們又聽安重誨的,政治上真是沒有絲毫建樹。

但就是這樣毫無擔當的兩個人物,因爲是士族出身,被委以相位。

李嗣源即位後也不好立刻換宰相,但現在皇位穩固了,就開始打這兩個人的主意了。

先是有人彈劾這兩個人在皇帝面前彙報工作的時候態度不認真,也不講禮貌,顯然是藐視君上。

這也沒啥,爲這點子破事兒就開始搞人那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不過這個彈劾只是投石問路,大動作還在後面。

當時後唐財政緊張,朝廷上下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百官的俸祿也不能足額發放。

豆盧革不一樣,人家拿的是足額工資,不光他這樣拿,他的兒子也在朝廷做官,同樣也拿足額工資。

這還不算完,足額工資拿到手了,他們拿工資的時間還有點超前。

百官的工資都從五月開始發放,豆盧革父子卻從正月就開始發放,這就是在搞特權了。

搞特權歸搞特權,但說實在話,這也不算貪污,足額不足額的都是人家應得的嘛,更何況人家還是宰相呢。

但這種事兒可大可小,你沒貪污是不假,但是作爲百官之首,竟然帶頭違反朝廷制度,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皇帝讓大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你百官之首的宰相帶頭兒鬆褲腰帶,這算啥子事情?

想跟皇帝唱反調不成?

這是豆盧革,還有一個韋說。

韋說這個人也沒犯什麼大錯兒,就是想把自己的後代們照顧得更好一些。

他有一個孫子,到了就業的年齡,但是並沒有解決就業問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想辦法。

當時朝廷規定,老子在朝廷做高官,是可以福廕自己的兒子的。但也只限於兒子,孫子啥的那就別想啦。

制度雖然這樣規定,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韋說開始想辦法。

這個辦法很簡單,我就說自己的孫子是兒子,把他推到朝廷去做官,你們能怎麼樣?

說實話,也不能怎麼樣,你非要讓孫子喊你爹,我們外人能怎麼樣!問題是爲兒子求官你需要向皇帝上奏,這奏表一上去,那可就是欺君了。

當然啦,欺君這種事兒,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這也沒啥,更何況李嗣源還是個沒脾氣的君主,對手下人也不苛刻,偶爾欺一下也就這回事兒。

所以說豆盧革和韋說這兩位宰相雖然有毛病,但都是小毛病,不至於免官丟命。

但這裡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有人挑他們的毛病,如果有人非要跟他們過去不,那就有點懸了。

偏偏這兩個人在合適的時間得罪了一個合適的小人,這個小人又偏偏揪住了這兩個人的小辮子,一頓狂甩,硬是把兩大宰相給甩出朝廷去了。

被得罪的小人名叫蕭希甫,這個蕭希甫很有點小媳婦的個性,受不得委屈,誰要給他委屈受,他就要跟誰抗爭到底。

當時明宗皇帝李嗣源下詔,任命當時身爲庫部郎中的蕭希甫爲諫議大夫,算是跨部門調動,高升了。

但這個高升只升了一半,皇帝下了詔是不假,任命文書還需要宰相這裡來出,出完了還要到吏部蓋章才能生效。

豆盧革和韋說估計是平常裡就看蕭希甫不順眼,一看這個人要高升,不行!

直接行使宰相的封駁之權,讓皇帝收回成命,此事留在後面慢慢商量。

這可就把蕭希甫給得罪慘了。人家升個官求爺爺告奶奶找門路的也不容易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事情運作成功了,你們兩個王八蛋竟然出來攔路,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啊!

宰相了不起嗎,我個小嘍囉照樣把你們給拾掇下來!

蕭希甫紅著眼睛開始復仇了,這一復仇就抓住了兩個人的要害,把前面的那些事兒都抖摟了出來。

豆盧革、韋說兩個人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但是沒人提,畢竟每個人底子都不乾淨,有些事兒看破不說破,大家都心照不宣,維持著一種動態平衡。

蕭希甫這傢伙把平衡打破了,或者說把潛規則給打破了,這人如同瘋狗一般,衝上去就把豆盧革、韋說給一口咬住,任你棒打腳踢,他就是不鬆口,反而越咬越緊。

百官一看,好傢伙,有好戲看了!

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
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上虞市| 和田市| 唐海县| 西吉县| 深圳市| 新营市| 淮阳县| 远安县| 宜黄县| 邢台县| 新绛县| 酉阳| 湖南省| 五常市| 得荣县| 吉林省| 江西省| 兴城市| 吴忠市| 监利县| 姚安县| 尤溪县| 黑水县| 普兰店市| 陵水| 辽阳市| 鄢陵县| 白玉县| 从化市| 离岛区| 翼城县| 沿河| 扶余县| 霞浦县| 南京市| 滦平县| 志丹县| 郎溪县| 米脂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