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

現在樑軍的主力都在楊劉,不好搞,搞大軍團作戰不劃算,那怎麼辦,分兵襲擾吧。

這一招,之前的周德威常用,誰讓人家晉軍騎兵多呢。

後唐-軍先在清丘驛南把大梁的小股部隊給擊潰了,而清丘驛在黃河南岸,晉軍難道已經渡河了?這讓樑軍很是心驚。

最爲心驚的人是段凝。他是王彥章的副將,這個副將打仗是真的不行,告狀卻很行。

他認爲王彥章戰略有誤,找到對方指著鼻子大罵一通,兩人有沒有動手不知道,反正場面肯定很激烈。

至此,樑軍主將之間的關係降至冰點。

李存勖又派元行欽帶小股部隊在樑兵大營門口晃悠,專抓對方的斥候。

斥候是一支軍隊的耳目,耳目被廢了,這不就成了瞎子聾子了嗎?又聾又瞎的樑軍更加恐懼了。

這還不算,李存勖讓人在黃河上游發送火筏順流而下,焚燒樑軍戰艦,搞得對方一日三驚。

後唐-軍又是殺人又是放火又是敲悶棍的,簡直就是黑社會做派。但你還別不服,打仗嘛,兵不厭詐懂不懂,無所不用其極懂不懂,能打贏纔是硬道理!

王彥章受不了了,撤了楊劉之圍,退保楊村。

正所謂“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疲我擾”,既然敵人退了,那我們就追唄。

李存勖帶著後唐-軍主力緊追不捨,隨後又屯紮到德勝渡口去了。

至此,戰爭又回到了原點,戰場又轉移到了德勝渡。

樑軍快被逼瘋了,這打又打不著,跑又跑不贏的,真是憋屈。憋屈得狠了,就要找機會決戰。你晉軍不是在德勝嗎,我們這就來攻城!

王彥章帶著近十萬樑軍,圍住德勝諸城一頓猛攻,日以繼夜,從不帶停歇的。

後唐兵也不急,佔著地利,衝著樑軍又是射箭又是扔石頭的,也還應付得來。

結果樑軍打了幾天,被砸死、射死、溺水死的人損兵過萬,而德勝諸城仍然屹立不倒。

不行,仗不能這麼打,再打下去就要把人給拼光了,本著見好就收,見勢不妙就跑的戰場原理,王彥章帶著樑軍急退。

這次撤退確實比較急,什麼軍需糧草啦、鎧甲兵械啦、帳篷鐵鍋啦,亂糟糟丟了一地,最後全都便宜了後唐大軍。

經此一役,後唐、後梁圍繞著德勝、楊劉兩大渡口進行的會戰以後樑敗退告一段落,楊劉之圍終於解除。

李存勖親自到楊劉慰勞李周:

“微卿善守,吾事敗矣。”

如果不是你擅長防守,我的大事就要毀於一旦了。

現在後唐雖然佔據著戰場的主動權,但後梁大軍只是戰略撤退,並沒有潰敗。主將王彥章正在積蓄力量,想要瞅準對方的疏漏再搞一次突襲。

然而,這次突襲註定是不可能的了,因爲他得罪人了。

被得罪的就是趙巖、張漢傑等人。

話說當時王彥章掛帥出征的時候曾經放出話來:

“待我凱旋歸來,定當誅殺朝內奸佞以謝天下!”

朝內奸佞還能有誰呢,不就是趙、張爲首的那幫子人!

要不說王彥章是武將呢,你還沒打勝仗呢,說這些話做什麼呢!這不就相當於指著對方的鼻子喊:“你等著,幾天之後我就來打你,別跑啊!”

人家肯定不會跑,也不會再讓你回來,或者是讓你回來的時候失去戰鬥力。

在王彥章造成的外界壓力面前,趙、張爲首的奸佞集團達到了空前的團結:“我們寧願死於沙陀(李存勖),也不要被王彥章斬殺!”

翻譯過來就是寧願不打勝仗,拼著亡國、亡社稷的風險,也要把王彥章給搞掉。

這事兒整的……

爲此,趙、張之流與軍中的段凝達成了統一戰線,大家一起抱團取暖(搞破壞)。

前線打了勝仗,那是段凝的;有了敗仗,那是王彥章的。爲了不讓王彥章打太多勝仗,段凝還要在旁邊挖坑、使絆子,反正不能讓對方痛快。

王彥章心裡那個鬱悶啊,本來跟李存勖對陣就有點露怯,旁邊又有這麼多人扯後腿,不敗纔怪。

現在樑軍敗退了回去,趙、張等人終於逮住機會了,他們在朱友貞旁邊狠狠參了對方一本,說不能再把王彥章留在外面了,要不然等他打了勝仗就要功高震主,搞篡位。

朱友貞信了,即刻免了對方一軍主帥的職務(由段凝接管軍權),讓他和董璋一起去進攻澤州。

王彥章不會再打勝仗了,更不會到開封去找趙、張等人算賬了。但是,大梁的江山也快要亡了。

王彥章和董璋攻澤州,甚急。澤州裴約向李存勖告急。

李存勖對大將李紹斌說道:

“我兄長(李嗣昭)不幸生了這等梟獍(李繼韜),而澤州的裴約卻忠君效主,是個忠臣。澤州彈丸之地,丟就丟了,但裴約不能丟,你去幫我把他救出來。”

李紹斌帶了五千精兵去澤州,剛走到半路,澤州已被樑軍攻陷,裴約戰死,李存勖付之一嘆。

既然這樣,那就找樑軍報仇吧。

結果剛要起兵,黃河決堤了。

堤是被人掘開的,下命令的人是樑帝朱友貞。

黃河之水從滑州潰出,頃刻淹向了曹州、濮州、鄆州三城,後唐晉軍的道路被堵住了。

掘黃河這種事兒後世的蔣介石幹過,歷史上很多人也幹過,一句話評價——喪良心!

你打仗就打仗,打不過就打不過,掘了黃河就能打過了嗎?黃河決堤了淹的不是你家,更淹不到敵人,可老百姓受不了??!

百姓是順民,淹就淹了,不會反抗,但民心這種東西你失去了就很難再找補回來。

民心盡失,離敗亡也就不遠了。

敗亡,從段凝開始。

王彥章被撤,段凝成了樑軍主力軍的將領。這個人是請客送禮搞關係的能手,之所以能成爲一軍主帥,多拜趙、張之流所賜。

眼見著社稷不保,敬翔、李振這班老臣看不過去了,集體上書,要求撤換段凝。

大臣們言辭十分激烈,表達的意思就一點:你就算是換頭豬上去,也比段凝強。

豬蠢就蠢了,但不會造反,段凝會!

不僅老臣們反對,武將們也反對,前線將士們更反對。

誰能打,誰不能打,誰忠誰奸士兵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天下兵馬副元帥張宗向朱友貞進言:

“臣身爲副元帥,雖然已經老朽,但爲陛下您捍衛北方防線還是可以的。段凝經驗不足,功名也不能服衆,滿朝上下衆議洶洶,不能不察?。 ?

敬翔也苦口婆心地來勸:

“將帥身系國家安危,如今國勢已經成了這個樣子,陛下您不能不小心?。 ?

朱友貞的反應就倆字兒:不聽!

爲什麼不聽?因爲趙、張等人支持;他們爲什麼支持,因爲段凝又給他們送錢了。

原來如此!

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
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确山县| 沧源| 灌南县| 璧山县| 札达县| 太仓市| 杭州市| 苍南县| 扎囊县| 衡水市| 乌拉特前旗| 琼海市| 襄城县| 渑池县| 新乡县| 怀远县| 家居| 靖远县| 霸州市| 江川县| 凤山县| 石狮市| 渑池县| 宁陕县| 扬州市| 宁南县| 五寨县| 宜兰市| 太和县| 江城| 黄石市| 南涧| 朝阳市| 增城市| 台东县| 镇平县| 滨州市| 双城市| 海阳市| 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