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

話說王宗弼想投降在利州就勢降了不挺好嗎,非要跑成都去一趟做什麼呢,難道投降之前再去請示一下王衍?

這特麼不是腦殘找死嗎。

事實證明王宗弼不是腦殘,他之所以要回成都,是因爲想要幹一票大的。

話說王衍前面剛走,王宗弼後面就趕來了,兩者相差了只有五六天,路途一樣,目的地一樣,但是目的不一樣。

王衍把王宗弼留在利州,心想著有對方守著,自己還能到成都去玩一段時間。

這個小皇帝抵達成都的時候,城內百官、後宮都在城門口迎接,王衍高興壞了,百官先不說,後宮佳麗他真是想念壞了。一頭扎進後宮嬪妃堆裡,邊走邊跳邊搞歡迎儀式,熱熱鬧鬧吹吹打打歡歡樂樂跑到後宮裡去了。

這裡玩了還沒幾天,王宗弼就到了。

王衍說不是讓你守利州嗎,跑回來幹啥?難道利州這麼快就給弄丟了?

王宗弼說哪裡哪裡,利州還沒丟,但是也差不多了,微臣之所以回來是擔心陛下您的安危,想著來替您守城呢。

王衍心想你就是個逃兵,說這些往自己臉上貼金,好意思嗎,當即就想治對方的罪。

但是王衍突然發現,他治不了對方了,因爲王宗弼手裡有兵,他手裡沒有。王宗弼回來之後一手佈置了成都城的防務,現在成都的軍隊都聽這個人的,你敢治他的罪?

王衍不是傻子,深知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當即把王宗弼的“忠心”大肆表揚了一番,放對方走人。

接下來王衍想要反擊,但是反擊還沒有發動,王宗弼就已經先發制人,把他給囚禁了。

囚禁的過程很簡單。打仗嘛,皇帝要和士兵同甘共苦,王衍和太后一起到城頭去勞軍,未曾想勞來勞去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回了。

王衍做夢也沒有想到王宗弼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犯上作亂,他囚禁了皇帝、太后,然後理所當然地自封爲西川兵馬留後,掌控了成都的實際控制權。

王宗弼牛啊,他之所以不在利州投降,是因爲他有一個更加宏大的目標——他要做投降後唐第一人!

是啊,挾持著皇帝、太后,以國來投降,還有比這更威風的嗎?

好吧,大家如果不比打仗,單比投降的高度和水平,王宗弼確實無人能出其右。

有這樣的將,有這樣的君,國怎麼能不亡!

王宗弼這裡把控了成都,利州的那三個該死又沒有死成的招討使終於跟後唐談攏了,獻城投降。

按說事情發展到了這裡,戰爭應該結束了,畢竟皇帝被人控制了,外圍也被掃的差不多了,大家一起談一談投降事宜唄。

但是歷史的劇本卻並沒有這麼發展。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掃帚不到,灰塵是不會自己跑掉的。

王宗弼控制成都雖然是爲了更好地投降,但是現在唐-軍不是還沒有殺過來嘛,而且成都周圍的蜀軍還有不少,我不投降改爲自己當皇帝豈不是更好?

既然這樣那就不急,等你能殺到這邊來再說。

對於唐-軍來說,想讓人降得心服口服,那就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

秀肌肉這種事兒,自然要讓康延孝這樣的人去做。

康延孝、李嚴兩個人充分發揮了先鋒官的模範帶頭作用,他們進佔利州之後馬不停蹄,接著向綿州進攻。

綿州不用打,人都跑光了。蜀軍逃跑前還做了一件缺德事兒——放火燒城。

我守不住的東西,你們也別想得到。

現在的綿州城一片火海,糧食、民居都被燒了個精光,這對唐-軍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爲他們帶的糧食不夠。

後唐-軍需本來就匱乏,靠後方長途運輸根本不現實,爲此,這次伐蜀採用的是以戰養戰的策略——打下來哪個地方,就在哪個地方開飯。

問題是現在綿州餐館起火了,做飯的跑了,連食材都給燒了,一羣大兵吃什麼呢。

還好軍兵身上還帶了幾天的口糧,如果急行軍到下一個餐館去就餐也還來得及。

下一個餐館的名字叫漢州(今四川廣漢)。

這個地方離成都已經很近了,如果能夠打進漢州城,不僅吃飯的地方有了,估計成都的王宗弼也要屁顛屁顛出來投降了。

所以說漢州這個地方十分關鍵,可以一戰定乾坤。

問題是乾坤不是那麼好定的,就目前形勢來看,想打下漢州,難!

這倒不是漢州的守軍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爲唐-軍根本到不了那個地方,因爲路被切斷了。

之前王衍逃回成都的時候,把沿途但凡能看到的浮橋都給拆了,那真是所過之處,一橋不留,讓你坦途成絕路。

如今這項工作的效果顯現出來了,綿州前面有個綿水,橋斷了,渡船也沒有,怎麼過去?

唐-軍不是超人,肯定不可能飛過去,那按照常規思維應該是架橋。

但有一點,架橋需要時間,但是軍中口糧不夠,讓軍隊餓著肚子架橋?不現實。

更可惡的是,你這裡在河邊打轉轉,河對岸的蜀軍就有時間佈置防務了。雖然蜀軍不經打,但是如果讓對方掌握了唐-軍乏糧的實際情況,來一個大範圍的堅壁清野,這仗還有得打嗎?

蜀國,天府之國,同時也有個蜀道難,懂不懂?

關鍵時刻康延孝找到李嚴商量對策。康先鋒的見解很獨到,他對當前的形勢有很清醒的認識:

“我軍孤軍深入,利在速戰速決。橋,不修;河,必須過!”

怎麼過?硬過!

後唐-軍的先鋒都是騎兵部隊,康延孝和李嚴兩個帶頭騎馬過河,這是真正的摸著石頭過河,前面的人被淹死了,後面的人就改變路線。

結果就是不斷地有人被淹死,路線不斷地被修正,這是一條用人命趟出來的道路。

兩千人的精銳騎兵過河的時候淹死了一半,只有一千人(可能還不到)渡河成功。

牛啊,果然是精銳!

什麼是精銳?精銳一方面要非常能打,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紀律!

前方即便是萬丈懸崖,一聲令下,前赴後繼,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才叫精銳。

明知道前面的渡河作戰九死一生,但這支軍隊還是搶過去了,不服不行。

從結果上來看,康延孝只爲了渡一條河就損兵一半,這是虧了。但如果看一下接下來的戰果大家就會明白,一點都不虧,真的是賺大發了!

過河之後唐-軍閃擊鹿頭關,蜀軍以爲神兵天降,立馬投降;唐-軍過關急進,馳擊漢州,漢州守軍猝不及防,大敗虧輸,一戰而丟城。

唐-軍進駐漢州。

漢州餐館熱鬧起來了,康延孝終於消停了,他不走了,就在城裡胡吃海喝,休養生息。

然後,後唐大軍的主力部隊架橋過河,也到了漢州。

漢州前面是什麼地方?

成都!

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
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鸡西市| 周口市| 台山市| 陆丰市| 托克托县| 麦盖提县| 贵德县| 双峰县| 离岛区| 巴林左旗| 清水河县| 庐江县| 惠州市| 拉萨市| 柳河县| 大石桥市| 萝北县| 绍兴县| 巧家县| 布尔津县| 扎兰屯市| 沧源| 伽师县| 禄丰县| 龙里县| 海城市| 新和县| 武宣县| 无为县| 称多县| 万宁市| 伊金霍洛旗| 法库县| 郁南县| 淮南市| 绿春县| 双城市| 巴塘县| 印江|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