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

入夥後的楊師厚只做了一件事:派遣手下人到洛陽,命令袁象先配合均王朱友貞起事,並派馬步都虞候朱漢賓帶兵屯駐滑州,作爲外應(yīng)。

袁象先是朱溫的外甥,時任左龍虎統(tǒng)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乃是直接掌管京城禁軍的頭號人物。

這個人是楊師厚的嫡系,沒有不聽命的道理。隨後趙巖也趕回洛陽,與袁象先秘密商量起兵的具體方案。

這時候,造反的導(dǎo)-火索出現(xiàn)了——龍驤軍叛亂了。

龍驤軍本來是樑軍中的精銳部隊,但是在柏鄉(xiāng)一戰(zhàn)中被晉軍打殘了。

殘掉的軍隊就不再是軍隊了,而是散兵遊勇、打家劫舍的土匪。

對於這些散兵,朱友珪很嚴厲,再加上前不久三千龍驤軍劫持主將劉重霸佔據(jù)了懷州,公開和朝廷叫板,朱友珪就更不待見這些人了,抓住之後,一律滅族。

這樣一來,一竿子打死了一幫人,凡是有龍驤軍背景的軍兵,都惴惴不安。

恰在這時候,朱友珪下了一道詔令,命開封的龍驤軍趕赴洛陽。具體去洛陽做什麼呢,沒說。

這就由不得人不多想了,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番,感覺還是不去的好。但不去也不行啊,抗旨不遵,到頭來還是個死。

這時候朱友貞開始挑事兒,他立馬向朝廷上了一道奏表,說龍驤軍首鼠兩端,不肯出發(fā)。

言下之意,軍隊已經(jīng)有了二心。這樣一來,朱友珪即便當初沒有殺意,現(xiàn)在也有了。

這時候龍驤軍的頭目們?nèi)ヒ娭煊沿憽?

沒辦法呀,他們不想去洛陽,又不能抗旨,那就只能找這位王爺想辦法。人家是王爺嘛,跟皇帝是一家人,總歸有辦法的。

朱友貞當然有辦法,他拿出了朱溫的遺像,嚎啕大哭,邊哭邊對這些將領(lǐng)說:

“先帝帶著你們征戰(zhàn)了三十多年,纔有了今天的大梁江山,未曾想如今卻被奸賊所弒,你們作爲先帝的忠臣,難道還能逃得了一死嗎?”

這話說得有水平,先給對方戴了一個忠臣的高帽,又說朱溫被奸賊所害,奸賊害了朱溫下一步就要害你們,讓你們看著辦。

怎麼辦還用看嗎,肯定是殺奸賊啊。但是誰是奸賊呢,朱友貞沒說,大家都心照不宣。

最後朱友貞給大家指了一條明(冥)路:

“你們?nèi)绻軌蜃园l(fā)地去洛陽報仇雪恥,那就能轉(zhuǎn)禍爲福了。”

大家一聽,好主意,但是這幫子殘軍沒有趁手的兵器。

朱友貞說你們沒有我有呀,刀槍劍戟、斧鉞刀叉全都搬出來了,把這羣龍驤軍殘兵武裝到了牙齒,向洛陽進軍。

這羣大兵人數(shù)不多,但是精神頭很足,竟然高呼著“萬歲”去打洛陽。只能說朱友貞的鼓動能力太強了。

他們最後還真就殺到洛陽邊上去了,朱友珪大驚,組織軍隊迎敵,京城亂成一片。

但凡任何事情,只要一亂,那就可以渾水摸魚了。

這天一早,袁象先帶了數(shù)千名禁軍,殺奔皇宮去摸魚,這條魚是大梁目前最大的一條,朱友珪。

朱友珪本來就沒有什麼根基,現(xiàn)在更沒有人爲他效死,大家眼見亂兵到了,一鬨而散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既然大家都在跑,那就跟著跑吧。

朱友珪帶著妻子張氏在僕從馮廷諤(殺朱溫的那個)的陪同下一起跑到皇宮北門城樓下,想要出城。

就在將要踏出宮牆的那一刻,朱友珪反過味兒來了——出了城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一死!

也是哈,自己手頭又沒兵,出了宮還有城,城外面還有鎮(zhèn)(藩鎮(zhèn))、還有國(大梁),且不論自己出不出的去,即便是能出去,自己又能到哪裡去呢。

弒父篡位的惡名已經(jīng)名滿天下,自己站在人間至高的位子上還不能保全自身,到哪裡不都是一樣嗎。

朱友珪發(fā)現(xiàn),普天之下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既然這樣,那就死在皇宮裡吧,最起碼還能保存最後的一點體面。

朱友珪命令馮廷諤殺掉自己和妻子,隨後馮廷諤也自殺。

馮廷諤,他對朱友珪來說倒還是個忠僕。

朱友珪死了,整個洛陽城卻亂成了一鍋粥。

城裡面的軍隊、城外進來的軍隊鬧成一團,大家也不打架了,開始比拼另一項技能——搶劫。

各部軍馬十餘萬大軍開始光天化日之下打砸搶燒,他們搶富戶、搶百官、搶百姓、搶皇族,不管你身份、學(xué)歷、階層高低,一律一視同仁,搶光爲止。

在這場大暴亂中,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杜曉、侍講學(xué)士李都被亂兵殺死,宣政使李振、門下侍郎兼同平章事於兢被打傷。

以上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至於其他人,大家自行腦補去吧。

暴亂持續(xù)了一天,直到日落西山才安定下來,這倒不是亂兵大發(fā)慈悲,實在是因爲他們搶累了、搶夠了,需要休息。

袁象先和趙巖並沒有管亂兵的事兒,他們派人護送著傳國玉璽到開封去,迎接均王朱友貞前來即皇帝位。

朱友貞只回了一句:“開封(汴州)是我朝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地方,何必到洛陽去呢。”

意思是說他要在開封登基。

開封就開封把,你現(xiàn)在是老大,說啥就是啥。

朱友貞在開封即位,改年號爲乾化三年(朱溫的年號),追廢朱友珪爲庶人(平民),恢復(fù)博王朱友文的一切官職和爵位。

至此,在位243天的朱友珪主導(dǎo)的一場政治鬧劇結(jié)束了,大梁朝又恢復(fù)到了還算正常的軌道上。

對於朱友珪這個人,歷朝都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當然,別說是他,整個大梁朝的合法地位還有很多朝代不承認呢),主要是其弒父殺兄的篡位手段跌破了人類的道德底線,而且這個人前前後後除了禍國殃民確實也沒幹什麼好事。

然而五代十國的歷史畫卷纔剛剛展開,之後跌破人類道德底線的事情多得是,究其原因,還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武夫亂政、禮教崩壞、社會階層被打破重整等等各類因素。

大梁的動亂告一段落,在此期間,北方晉國滅燕的戰(zhàn)爭愈演愈烈。

…………………………………………

話說劉守光的燕國控制著兩大藩鎮(zhèn),一個是幽州,另一個是治所在滄州的義昌。

劉守光把義昌節(jié)度使的位子給了兒子劉繼威,這個劉繼威本事不怎麼樣,卻把乃父劉守光的貪淫、暴虐學(xué)了個十分。

有一次劉繼威大概是想學(xué)習(xí)一下朱溫,到了自己手下大將都指揮使張萬進家裡去做客,做客就做客唄,他還做出感覺來了,在張萬進家裡白晝宣淫,糟蹋人家的妻女。

是可忍孰不可忍,張萬進是個糾糾武將,他可沒有張全義的耐性,盛怒之下把劉繼威一刀兩斷,現(xiàn)場給斬殺了。

殺了節(jié)度使不是小事,要立刻思考對策。

張萬進隨即把大將周知裕叫到了家裡,原原本本告訴了他這件事情,問怎麼辦。

周知裕說還能怎麼辦,殺都殺了,你就來做節(jié)度使唄,我支持你。

結(jié)果兩人聯(lián)手,義昌就變了天,成了張萬進的義昌,跟劉守光半毛錢關(guān)係都沒有了。

滄州能夠脫離老劉家的統(tǒng)治也是好事,這個家族從爺爺輩劉仁恭那裡開始就沒有做什麼好事,民心盡失,這也是張萬進能夠造反成功的原因。

造反雖然成功了,但他還沒有獨立,實力太弱了,想獨立也獨立不成呀。

既然獨立不成,那就要認個新主子,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他同時向當時的朱溫和李存勖稱臣。

向兩個人稱臣,這不就是貳臣了嗎,貳臣不好當,所以在看準形勢之後,張萬進徹底投降了朱溫。畢竟滄州離朱溫的勢力範圍要近一些。

劉守光失了兒子又失了義昌,心裡肯定不好受。

但不好受的事情還在後面——晉國大將周德威打過來了。

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zhèn)州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fēng)雨飄搖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十三章 亂戰(zhàn)中原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三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河?xùn)|之戰(zhàn)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zhàn)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jié)局(一)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jiān)——張承業(yè)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五十八章 征戰(zhàn)魯東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xí)第一百章 柏鄉(xiāng)之戰(zhàn)(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quán)的興起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
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zhèn)州之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fēng)雨飄搖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十三章 亂戰(zhàn)中原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三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河?xùn)|之戰(zhàn)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zhàn)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jié)局(一)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jiān)——張承業(yè)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五十八章 征戰(zhàn)魯東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xí)第一百章 柏鄉(xiāng)之戰(zhàn)(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quán)的興起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宝坻区| 扎赉特旗| 壶关县| 吉首市| 磐石市| 尼木县| 河曲县| 白河县| 舒城县| 高台县| 通化县| 无为县| 洱源县| 曲阳县| 郸城县| 柳江县| 麻阳| 儋州市| 贡嘎县| 阿鲁科尔沁旗| 灵台县| 麻栗坡县| 葵青区| 滦南县| 饶河县| 顺义区| 武乡县| 鸡西市| 涞源县| 南投县| 海南省| 连云港市| 江山市| 普定县| 揭东县| 新邵县| 华蓥市| 宜州市| 辽宁省|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