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

劉掞的一張老臉憋得通紅,在周德威溜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上當了,而爲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失去了入主臨清城的機會。

這也太不要臉了,說好了長跑馬拉松比賽的,你卻違規(guī)超車,難道不怕被罰下場嗎?

當然不怕,因爲這場比賽沒有裁判,也沒有規(guī)矩,若非要說有,那就是誰勝了誰就是規(guī)矩。

周德威憑著自己的規(guī)矩保住了臨清,也保住了晉軍的糧道。負面效果就是他惹怒了一個人,這個人當然就是劉掞。

劉掞跟周德威較上勁了,他自知現(xiàn)在不是攻城的時候,所以放過臨清而不入,轉而趕往貝州。

貝州還在樑軍的手上,進了這座城就可以從長計議了。

周德威大有一種摸老虎屁股上癮的趨勢,跟劉掞槓上了,人家去哪裡,他就去哪裡。

現(xiàn)在劉掞往貝州趕,他就在後面跟著,反正他帶的都是騎兵,趕路、打仗都不吃虧。

劉掞現(xiàn)在要被噁心死了,心想我打個奇襲戰(zhàn)容易嗎,晉陽的面都沒見著,反而惹上了周德威這個煞星,真是流年不利啊流年不利。

劉掞決定甩掉這顆牛皮糖,準確來說是打掉。

爲此,樑軍進駐到堂邑屯紮,據(jù)城而守,同時補給軍需。

周德威後腳就趕過來了,他見堂邑是座小城,也起了打劉掞的心思。

既然雙方都想打,那就開打吧。

周德威打的是攻城戰(zhàn),劉掞打的是守城戰(zhàn)。

周德威再一次用實際戰(zhàn)果證明了晉軍不善攻城的問題,堂邑沒有打下來,而晉軍也沒有太大損失,所以說這次攻城應該是佯攻,主要是看看樑軍有沒有守城的勇氣。

事實證明,勇氣這個東西,樑軍現(xiàn)在還是有一點的。

既然是這樣,那就繼續(xù)粘著吧。

劉掞很無奈,對方既然打不走,那就只能聽之任之了。現(xiàn)在的劉掞也已經(jīng)被折騰得沒脾氣了,對於周德威的尾隨,他選擇了忽視,因爲已經(jīng)習慣了。

樑軍繼續(xù)開拔,趕到了莘縣。周德威跟到了莘縣。

到了莘縣之後劉掞就不走了,開始加固城池,修建防禦工事,並開始儲存糧草器械,怎麼看都像是要長期死守的樣子。

爲了能夠真正死守下去,劉掞還建成了一道連通莘縣和黃河的甬道,用來運送糧食。類似的做法之前潞州之戰(zhàn)時的李思安也採用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面對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嚴防死守。

而現(xiàn)在劉掞面對的不只是周德威的騎兵,還有李存勖的晉軍主力。

晉王李存勖已經(jīng)趕來和周德威匯合,在莘縣西面三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跟樑軍叫陣。雙方煙火相望,一日數(shù)戰(zhàn),打得要多熱鬧就有多熱鬧。

至此,劉掞的奇襲戰(zhàn)以失敗告終,這期間晉、樑兩軍你晃一槍,我砍一刀,出的都是虛招,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你追我趕,輾轉騰挪,以期找到給對方致命一擊的最佳位置。

於是乎雙方展開了追蹤與反追蹤的大戲,真正交手的情況幾乎沒有,現(xiàn)在雙方都沒有殲滅對方的把握,而是在爲下一步的決戰(zhàn)預熱。

現(xiàn)在雙方又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對峙期,和之前唯一不同的是,戰(zhàn)場從魏縣轉移到了莘縣。

莘縣的主戰(zhàn)場一直在打打停停,停停打打,雙方雖然都沒閒著,但也沒有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決戰(zhàn)。

主戰(zhàn)場不給力,外圍就要出彩。

出彩的主要是樑軍。

因爲之前一直被晉軍壓著打,樑軍亟需通過一系列的外圍戰(zhàn)事來提升士氣,轉變戰(zhàn)場形勢。

於是乎,一系列的小規(guī)模爭奪戰(zhàn)就此展開。

首先行動的是絳州刺史尹皓,這位老兄很想著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先攻晉國的隰州,緊接著又攻打慈州,一口氣打了兩場仗,兩戰(zhàn)兩敗。估計手下的人也剩下的不多了,這位仁兄就此打住,不打了。

隨後行動的是王檀,這是個能打的,他聯(lián)合昭義留後賀瑰攻打澶州。

我們之前說過,澶州離開封很近,晉軍前期打下了這個地方,對大梁震動很大。正因爲如此,王檀和賀瑰兩個志在必得,下了大力氣猛攻,終於把這個州給收回來了。

這確實是個勝仗,總算在與晉軍的博弈上扳回一局,很是長了樑末帝朱友貞的臉。

事實上不僅長了臉,還長了自信,朱友貞任命楊延直爲澶州刺史,帶精兵一萬人北上,去支援劉掞。

這時候的朱友貞已經(jīng)想和李存勖掰一掰手腕了。

掰就掰吧,在這方面李存勖還真沒怕過誰。

李存勖先發(fā)制人,他派驍將李存審去攻打貝州。李存審帶著五千大兵就過去了,貝州刺史張源德也不示弱,帶著三千大兵守城。

以五千打三千,單從人數(shù)上來看,如果打陣地戰(zhàn),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現(xiàn)在是攻城戰(zhàn),五千人真心少了點。

所以說在守軍不出什麼大紕漏的前提下,李存審能把城給攻下來的機率十分渺茫。

事實上李將軍也確實沒把城給攻下來,但是他取得了把城攻下來的效果——他把貝州城給鎖住了,而且鎖得還很死。

事情是這樣的。

貝州城內(nèi)的糧草儲蓄不怎麼豐富,這對於守城方來說無疑是一大短板,爲了補齊這個短板,刺史張源德每夜都帶人出城去採購糧食。

採購的程序很簡單,砸開對方大門,搬了糧食就走,連張白條都懶得打。

所以說,這是搶劫。

而由於搶劫時間的限制,張源德必須當夜搶完,當夜回城,要不然城內(nèi)守備空虛,容易被晉軍鑽空子。

這就決定了張源德?lián)尳俚墓爣荒芄潭ㄔ谪愔葜車豢赡芘芴h。

而貝州周圍都是他自己的轄區(qū),所以說他搶的都是自己百姓的糧食。

當然啦,父母官搶百姓向來是駕輕就熟,手到擒來的。

但是張源德沒想到的是,他雖然在糧食上佔了便宜,卻失去了一樣十分珍貴的東西。

這樣東西是民心,換句話說就是羣衆(zhòng)基礎。

自古以來,得罪了老百姓向來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貝州百姓被自己父母官給搶了,無處伸冤,就到攻城的晉軍大營去抗議。

抗議的內(nèi)容十分直接,聽上去也十分有道理:你們這些攻城的人也太不專業(yè)了,怎麼能隨便放城裡的人出來呢?對於我們的損失,你們攻城方要負責!

李存審說他不負責,要想讓他負責也行,幫忙把貝州給打下來。

百姓們說打仗我們不擅長,但是出工出力還是可以的,要不然繞著貝州城挖個壕溝,把張源德那王八蛋鎖在城裡不讓他出來?

李存審說這感情不錯,晉軍可以在武力上提供支持,保證大家在施工期間的安全。

然後雙方達成合作意向,一起進行鍼對貝州城的挖溝活動。

這個活動聲勢浩大,李存審動員了貝州轄區(qū)八縣的百姓來參加,大家鉚足了勁兒幹得熱火朝天(不火不行啊,早挖好一天,少被搶一晚啊),一鼓作氣就把這個大工程給完成了。

人多力量大不是虛言,人心齊泰山移也不是虛妄。

自己轄區(qū)的百姓胳膊肘外拐,幫著敵軍來攻打自己的州城,張源德張刺史氣得臉都綠了。

其實臉紅臉綠什麼的都無所謂啦,貝州城現(xiàn)在正兒八經(jīng)成了一座孤城,城破只是早晚的事兒。

李存勖圍了貝州,就可以集中精力來對付莘縣的劉掞了,這個纔是樑軍的主力。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wèi)戰(zhàn)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zhàn)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zhàn)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fā)家史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五十八章 征戰(zhàn)魯東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zhàn)役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fā)家史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wèi)戰(zhàn)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zhàn)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zhàn)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fā)家史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五十八章 征戰(zhàn)魯東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zhàn)役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fā)家史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黄冈市| 通渭县| 尚义县| 岚皋县| 扶绥县| 漳浦县| 西藏| 靖安县| 丘北县| 商水县| 拜城县| 延吉市| 紫金县| 五家渠市| 延寿县| 米林县| 政和县| 盐边县| 库车县| 乐陵市| 洛川县| 望奎县| 锡林郭勒盟| 怀远县| 荔浦县| 卢龙县| 磐石市| 武安市| 板桥市| 噶尔县| 镇沅| 江都市| 沐川县| 湟源县| 台北市| 科技| 边坝县| 龙岩市| 平昌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