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一拳出,免得~~。
能解放中國,打退很多國家的人,是不可能去給人當小弟的。
瞭解歷史的都知道,是因爲蘇聯第一書記換人,態度不一樣。
在一九五五年的時候就出現了要求蘇聯從大連旅順撤軍的事情。
蘇聯撤軍倒是答應的很快,也撤的快。但是撤軍是有前提的,就是他們在旅順投入的設備和設施不好帶走,得賣給我們。
設備和設施都是一些落後的東西,賣給中國的價格卻不低。國內是以債務的形式購買的,基本上就是花了一大筆錢才送他們走的。
而在今年,也就是這一九五六年,兩國關係已經開始出現問題。
工廠援建進度拖延,技術資料提供不再積極,很多項目擱淺。
國內肯定是要未雨綢繆的,考慮一些事情的時候就要往壞的地方想。
所以目前的局勢是部隊供應優先,一汽在生產的卡車是如此。明年第二機械工業部會把某型號的邊三輪實試製任務交給昌城的洪都機械廠,生產出來後也是部隊優先。
在歷史上,南京那邊的汽車廠是先派人學習了某款蘇聯輕卡的製造技術。然後會在幾個月後申請開發輕型卡車的試製,而那時候解放卡車剛好製造出來,在進行生產。
研發一輛汽車的生產,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不是一件小事情。因爲南京申請的不是簡單仿造,是跟一汽那樣,需要弄自己的配套生產的。
單純的仿造就是買一堆零件看看能不能按照樣子造出來,研發是看看這些零件我們能不能能搞出來,然後再按照款式去組裝起來。
南京那邊要研發輕卡汽車,人力和財力投入是不小的。要投入多少,如何去投入,要多少部門和企業去配合。都是工業部要考慮的事情,像這種大投入的,哪怕是國內需要的產品,也不是頭腦一熱拍板就是了的。
生產汽車基本上都屬於重點項目,這樣的項目從申請到審批,能半年批下來就已經算快的了。
要知道蘇聯援建的項目,要想開工都差不多要審批三個月以上。這審批是綜合考慮的問題,不是張嘴我要如何,我要怎麼樣的。
江成在昌城的那種忽悠法,在真正的大項目上是行不同的。
江成能在昌城造車,他的情況跟其他地方單位造車不一樣。第一是自身有造車技術,會造車。
第二,壓根沒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出發,也就是國家目前需要什麼車他不管,他只是想著在昌城造一些送貨的車就可以了。
第三,江成造車沒有組建配套部門,按照道理,他就算能從一汽廠採購到一些汽車零部件,最多也就是試製出來幾輛成。要量產的話,還是得申報到工業部這邊來,當地工業局審批不了這樣大的項目。
可是,昌城那邊不需要工業部審批建設汽車製造廠。因爲他們那邊只要建設一個組裝廠就可以了,投入建設一個大點的廠房錢,當地地方部門就可以直接拍板了。
因爲那邊搞出了一個產業鏈,有十幾家工廠在配合一起生產,而不是像一起這樣的一體化。
真要算起來,別看一汽現在有幾萬職工。可真要跟昌城那邊比,人家十幾個廠的職工加一起也不分伯仲。
關鍵是昌城那邊要弄汽車製造產業鏈,按照道理也是組建不起來的。因爲那邊根本沒有汽車製造相關的廠。
沒有汽車輪胎,沒有專門生產汽車發動機的,沒有汽車配件廠,汽車燈具等等。就比如橡膠廠,那邊的橡膠廠都是今年剛建設完,只是生產雨衣雨鞋的。柴油機廠是生產拖拉機和船上的柴油發動機的。
反正看上去每個廠好像能跟汽車沾點邊,但沒有一家生產的生品是跟汽車有關的。
可就因爲有人在指導方向,搞了一個技術比拼,硬生生的快形成了一條汽車零部件生產鏈了。
南京的工業水平比昌城強,但他們做不到像昌城那樣。因爲他們缺少一個有技術有本事,還會煽動人心的人。讓南京那邊的製造廠去找一家橡膠廠,就算人家配合又有什麼用,人家如何去造輪胎。
不要技術就能造輪胎,還進口輪胎幹嘛,直接進口大量橡膠就可以。四九城,工業部。
“不愧是起義的地方,這化零爲整的本事厲害呀,這車子造的也漂亮。”
“李佬,車子是造的漂亮,但惹的事端也不小呀。”
老趙笑著迴應道,李佬說的沒錯,昌城不愧是起義的地方,一人高聲吶喊,四路八方響應,管它乾的過幹不過,衝的完了。
然後問題出現了,工業部是軍工兵工和地方工業都管理的,只不過軍工和兵工會受軍方監督。
昌城那邊造車,工業部其實沒出什麼力。當地工業局還爲了撇開責任,怕上面工業部說項目沒審批就去造汽車,直接拉了地方分管的領導去坐鎮。
也就是說昌城那邊造汽車,是地方領導主導的,不是工業部下發的任務。那麼生產任務也被地方領導在分配。
聽說那邊在搞什麼汽車票,昌城那邊部隊單位都鬧起來了,竟然不是優先給部隊使用。
現在李佬和老趙他們面前就有昌城那邊造出卡車的報紙和圖片,圖片是一輛卡車的後車廂上站滿了人,駕駛室裡也坐了司機和一個人。
圖片肯定是爲了拍照進行擺拍的,但看著一輛車上能裝那麼多人。難怪部隊的人會心動,打仗的話,後方兵力運輸,還有物質配送,怎麼可能不想要卡車。
“老趙呀,聽說這報紙上的汽車照片,是沒有汽車玻璃的,有沒有這一回事。”
“是有這樣一回事,蘇聯那邊的第一書記換人後,我們這邊採購東西多了一些審批手續。汽車玻璃是一汽廠那邊幫忙一同採購的,否則單獨採購十幾塊玻璃更慢了。不過玻璃到了一汽廠後,因爲聯繫車皮運輸的時候,又耽擱了幾天。現在玻璃應該已經到昌城那邊了。”
老趙解釋道,他也詢問了這事的,查看了從蘇聯那邊到貨的訂單,也就耽誤了幾天發貨。就算不耽擱,從昌城那邊發報的時間來看,也是來不及安裝汽車玻璃的。
李佬點了點頭,沒覺得這事情有什麼太大問題,突然想起了什麼~。
“你不是安排了軍工和兵工人在那邊的嘛,就算有地方單位領導插手,部隊那邊怎麼會要不到車。”李佬詢問道,昌城那邊肯定是沒開始生產第二批汽車的。但第二批車的使用指標是可以提前安排出來的。
聽到李佬這樣問,老趙也有些尷尬。人是安排進去了,可提議搞汽車票的是江成。
這搞汽車票,是因爲江成也知道生產汽車,這車子生產出來他們也沒什麼自主權。不是他們想賣誰就賣誰的,而且真那樣的話,機械配件廠的門檻可能都要踢爛來,會有很多單位上門走關係求著買車。
這搞一個汽車票,讓地方領導去分配,他們就沒什麼煩惱了。
但江成這樣做,可不是爲了什麼公平分配,讓領導做主。而是想把麻煩甩出去,怕人求上門,可目的不是那麼簡單。
根據那邊的書記彙報,江成的思想覺悟有偏差。有些話就不好說了,起碼不是偏差到往自己口袋裡放,就是想給廠里弄點福利。
有汽車票的只是有了購買資格,這車子什麼時候造出來,可能造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個零部件缺貨,讓你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機械配件廠造車的速度,造車過程中會不會出現突然情況。不是機械配件廠說的算的,而是購買者,就看你知不知趣了。
比如林業局弄到了一輛汽車票,你林業局是一個管理單位沒錯,但你管理木業呀。給機械配件廠贊助點桌椅板凳怎麼了,天冷的話弄點木炭來難道就很難嘛。
製衣廠的,就算廠裡的布料是有數的。但裁剪下來的邊角料支援一下兄弟單位怎麼了,聽說月經帶就是製衣廠生產的,機械配件廠的女職工雖然少,但不可以弄點給男職工的家裡人用呀。
反正江成的思想不純粹,康書記雖然是從兵工廠調過去的,但也拿他沒辦法。跟他上綱上線嘛,就怕打擊到他的積極性,甩手不幹了。
老趙慢慢的跟李佬說了那邊的情況,聽的李佬都笑了,最後給這事定性了,就是那小子滑頭滑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