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

1、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后又改名朱晃,今安徽碭山,家世爲儒,祖朱信,父朱誠,皆以教授爲業。幼年喪父,家貧,母王氏傭食於蕭縣劉崇家。朱溫成人後,與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溫尤兇悍”,“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2、秦宗權(?—889),蔡州上蔡(今屬河南)人,秦宗權爲人極其殘酷,所克州縣,焚殺擄掠,“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

3、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僖宗生於深宮,宦官擁立爲帝,雖其天資稟賦高超,然並無治國之道,光啓之後雖打算勵精圖治,擺脫宦官,重振唐威,但爲時已晚,唐王朝已經支離破碎。

4、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唐昭宗是一個聰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形勢,併發誓自己要復興王朝。但是唐朝已經積弱難返,迴天無力。

5、田令孜(?---893年),唐朝宦官。字仲則,本姓陳,四川人。懿宗時任小馬坊使,和李儇玩得很好,李儇即帝位爲僖宗,屢次提升他至左神策軍中尉、左監門衛大將軍,田令孜恃寵橫暴,把持大權,無所不爲。

6、鄭畋tian(823-882),字臺文,河南滎陽人,會昌二年(842)進士及第。劉瞻鎮北門,闢爲從事。瞻作相,薦爲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尋出爲鳳翔節度使,拒巢賊有功,授檢校尚書左僕射。

7、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稱晉王,其子李存勖建後唐時,追尊爲後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將領。沙陀部人。別號“李鴉兒”。因一目失明,又號“獨眼龍”。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賜姓名李國昌,李克用早年隨父出兵鎮壓龐勳起義,常衝鋒陷陣,軍中稱之爲“飛虎子”。

8、李存孝(?~894年),代州飛狐人(今山西靈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天下無雙,勇力絕人。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爲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9、李嗣昭(?-922年),本名韓進通,字益光。汾州太谷縣(今山西。晉中。太古)人。早年爲農民之子,李克用之弟李克柔收爲義子,短小精悍,年輕時好飲酒,克用命其戒酒,遂終身不飲。

10、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後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養子。但因其不通漢文,難親理朝政。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鎮,權臣安重誨跋扈,次子李從榮驕縱,以致變亂迭起。彌留之際,從榮舉兵反,飲恨而死。

11、周德威後唐名將。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勇而多謀,久在雲中(今山西大同),諳知邊事。

12、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省)。葛從周最初在黃巢的農民軍中當一個軍校,唐中和四年,朱溫等在“王滿渡”大敗黃巢軍。葛從周投向朱溫。

13、朱瑄(?-897年),一作朱宣,宋州下邑人,晚唐割據軍閥,天平軍節度使。他和堂弟泰寧軍節度使朱瑾組成權力聯盟,後又與盟友感化軍節度使時溥一起陷入與前盟友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的長期戰鬥中,數次被朱友裕率軍擊敗。乾寧四年,朱溫部將龐師古攻陷鄆州,朱瑄被俘,被朱溫斬於汴橋之下。

14、朱瑾:男,唐末五代人。從宣居鄆州,補軍校。少倜儻,有大志,兗州節度使齊克讓愛其爲人,以女妻之。瑾行親迎,乃選壯士爲輿夫,伏兵器輿中。夜至兗州,兵發,遂虜克讓,自稱留後。僖宗即拜瑾泰寧軍節度使。

15、羅弘信(836年-898年),字德孚,晚唐軍閥。投奔魏博節度使韓簡、樂彥貞部,官至裨將。888年,魏博軍亂,樂彥禎被殺,其子從訓在朱溫支持下率軍攻魏州。衆將士推羅弘信爲帥,擊敗樂從訓,被任命爲魏博節度、觀察使。昭宗即位,封爲豫章郡公。

16、王鎔(873~921),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國初期趙國的君主。王鎔是成德節度使王景崇的兒子,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鎔繼位爲成德節度使。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封王鎔爲趙王。921年,趙國發生兵變,王鎔被殺。

17、李匡威(?-893年),外號金頭王,范陽(今北京)人,唐末軍閥。盧龍節度使李全忠之子。父親死後,繼位爲節度使。景福二年(893年),率兵援救成德軍節度使王鎔之時,被其弟李匡籌兵變奪位,只得逃往成德投靠王鎔。後來企圖奪取成德,被王鎔殺死。

18、劉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盧龍節度使。本爲原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唐僖宗光啓元年(885年)在盧龍攻易州的一場戰役中,以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軍中號曰“劉窟頭”。後遭其子劉守光所廢。劉守光敗於後唐李存勖,仁恭亦被擒處死。

19、王重榮(?-887),唐末將領。籍貫、字號均不詳。唐僖宗(李儇)廣明初爲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市,位晉西南隅芮城縣西北)馬部都虞侯。黃巢攻入長安,他從河中節度使李都投降。後以黃巢屢派使徵調河中物資及士兵,他迫使李都叛巢,李都無奈乃出走,他遂爲河中留後。旋任河中節度使,他數敗於黃巢軍,乃與唐宦官楊復光聯合,召河東(與河中,同爲山西省永濟縣)李克用引兵南下,迫使黃巢軍撤出長安。以功升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宦官田令孜欲奪其鹽池之利,他抗命不允,遂引李克用之兵進攻關中,致使僖宗再次出逃。邠寧(方鎮名,今陝西省彬縣、長武、旬邑、永壽及甘肅省慶陽、環縣等地)節度使朱玫立李熅爲帝,後朱玫被殺。李熅逃往河中。他殺李熅,擁僖宗復回長安,887年(僖宗光啓三年)他爲部下所殺。

20、張全義(852—926),字國維,濮州臨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後唐昭宗賜名全義。唐亡後,在後樑做官,主動請求改名,朱溫賜名宗奭。後梁滅亡後,歸降後唐,爲討好新朝,去後樑所賜名,請準恢復原名全義。如此趨附權勢而反覆改名,史不多見。

21、李罕之(842-899),河南河陽人。唐末五代時軍閥,生性殘暴,綽號“李摩雲”。歷任郡侯、河南節度使府將領,官一直做到侍中(宰相之一),死在汴州。此人也屬於荊南成汭之流的人物,唐朝滅後又到樑朝去當了官。

22、王行瑜(?-895),唐末將領。邠州(今陝西省彬縣,位淳化縣西北)人。

23、韓建(855-912),字佐時,河南許昌人。唐末割據軍閥,以勤政愛民流名後世。乾化二年六月,後梁朝廷內亂,人心動搖,韓建手下大將張厚作亂,將韓建殺害於衙署,時年五十八。

24、蓋寓蔚州人。祖祚,父慶,世爲州之牙將。武皇起雲中,寓與康君立等推轂佐佑之,因爲腹心。武皇節制雁門,署職爲都押牙,領嵐州刺史。洎移鎮太原,改左都押牙、檢校左僕射。武皇與之決事,言無不從,凡出征伐,靡不衛從。

25、敬翔(?---923)同州馮翊(今陝西省大荔縣、華陰市西北)人,字子振,爲五代後梁大臣。好讀書,尤長刀筆,應用敏捷。乾符中,舉進士不第。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他客居於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走進唐朝》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3章 前世今生第23章 第一桶金(二)第101章 出行(七)第660章 三戰大行城(六)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116章 秦山島殲敵(三)第522章 迎娶奚女(六)第959章 又見羅隱(一)第160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86章 黛玉葬花第256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九)第521章 迎娶奚女(五)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402章 登州經濟戰(四)第119章 即墨新城規劃(一)第712章 開發夷洲(二)第424章 重拳出擊(三)第208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二)第60章 阿司匹林第711章 開發夷洲(一)第824章 攻佔卑沙城第843章 最後的末日(四)第32章 長安西市第868章 佐渡島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881章 行政劃分(一)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32章 偷襲契丹(二)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799章 錯失良機(三)第369章 拆除定時炸彈(一)第144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495章 奚人嫁女(一)第861章 出逃(一)第655章 三戰大行城(一)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606章 順水推舟(四)第129章 猛龍過海(五)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611章 譁變(四)第567章 天機(四)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193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九)第59章 仁壽患病第593章 沂河大戰伊始(四)第634章 誅心(一)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744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三)第692章 敬翔棄官第721章 計劃有變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894章 融合政策第713章 開發夷洲(三)第524章 葉玲再出走第606章 順水推舟(四)第258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一)第802章 危局第416章 程府嫁女(八)第453章 體察民情(三)第762章 滅國第530章 穿幫了第777章 倭商(一)第776章 人口販子第87章 臨行前安排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468章 遠赴江南(二)第690章 跨海東渡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202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五)第587章 沂水河畔(四)第893章 整肅官場第869章 六分儀第249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二)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623章 錢荒(二)第679章 痘瘡第192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八)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392章 因愛成恨(二)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517章 迎娶奚女(一)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547章 病情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636章 誅心(三)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759章 颶風來襲(二)第774章 石見銀山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2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603章 順水推舟(一)
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3章 前世今生第23章 第一桶金(二)第101章 出行(七)第660章 三戰大行城(六)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116章 秦山島殲敵(三)第522章 迎娶奚女(六)第959章 又見羅隱(一)第160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86章 黛玉葬花第256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九)第521章 迎娶奚女(五)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402章 登州經濟戰(四)第119章 即墨新城規劃(一)第712章 開發夷洲(二)第424章 重拳出擊(三)第208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二)第60章 阿司匹林第711章 開發夷洲(一)第824章 攻佔卑沙城第843章 最後的末日(四)第32章 長安西市第868章 佐渡島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881章 行政劃分(一)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32章 偷襲契丹(二)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799章 錯失良機(三)第369章 拆除定時炸彈(一)第144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495章 奚人嫁女(一)第861章 出逃(一)第655章 三戰大行城(一)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606章 順水推舟(四)第129章 猛龍過海(五)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611章 譁變(四)第567章 天機(四)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193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九)第59章 仁壽患病第593章 沂河大戰伊始(四)第634章 誅心(一)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744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三)第692章 敬翔棄官第721章 計劃有變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894章 融合政策第713章 開發夷洲(三)第524章 葉玲再出走第606章 順水推舟(四)第258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一)第802章 危局第416章 程府嫁女(八)第453章 體察民情(三)第762章 滅國第530章 穿幫了第777章 倭商(一)第776章 人口販子第87章 臨行前安排第395章 都裡鎮之戰(二)第896章 募兵制的困擾(一)第468章 遠赴江南(二)第690章 跨海東渡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202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五)第587章 沂水河畔(四)第893章 整肅官場第869章 六分儀第249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二)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623章 錢荒(二)第679章 痘瘡第192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八)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392章 因愛成恨(二)第796章 攻打新城(三)第517章 迎娶奚女(一)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547章 病情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636章 誅心(三)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759章 颶風來襲(二)第774章 石見銀山第234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一)第2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603章 順水推舟(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达孜县| 施秉县| 乌兰县| 天气| 龙海市| 佛学| 兴业县| 郓城县| 鹤庆县| 江西省| 广河县| 余江县| 阿合奇县| 河源市| 屏东市| 青田县| 昭平县| 镇巴县| 吉木乃县| 高州市| 榆中县| 大洼县| 瑞昌市| 广丰县| 遵义市| 灵台县| 湟中县| 黄浦区| 嘉定区| 舟山市| 福州市| 天长市| 天津市| 固原市| 越西县| 雷山县| 封开县| 长海县| 石首市|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