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章 何去何從(六)

佟國維一見批示,即刻意識到目前就是呈上郭琇第一封參奏的最好時機,此時郭琇的奏章,只會讓康熙的怒氣火上澆油。於是第二天他就把奏章呈了上去,果然康熙餘怒未消,見了參奏就要李德全傳郭琇進來,也不見他,只是傳了口諭罰他在南書房外跪著思過,不奉聖諭不得起身。照佟國維的經驗,這下郭琇最輕也是奪職罷官的下場了。

這一天,胤禛也被康熙匆匆傳了去見駕,他抑制不住心中忐忑,儘管佟國維承諾會爲他周旋,可是這些天來一直沒有什麼音信,他也因爲天天要爲佟皇后守靈無法外出而消息閉塞,不知道康熙打算怎麼發落這件事情。他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爲自己辯解,不過,他倒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想方設法爲大清朝留下戴梓這個人才。離著南書房挺遠就瞧見一人直挺挺地跪著,頂戴放在一旁的地上,胤禛料想一定是哪個倒黴犯了聖顏的朝臣,康熙不是盛怒之下,也不會公然地讓大臣罰跪,儘管可能處罰不重,卻是讓被罰之人顏面掃地。走近一點兒,纔看清楚皁色喪議朝服之上赫然卻是仙鶴的補子,就更是吃了一驚。

見到胤禛走過去,李德全連忙迎了上來,笑呵呵地請安。胤禛低聲問道:“李公公,請教這位正在候駕的大臣是?”胤禛雖然心知肚明這是大臣挨罰,卻不肯挑明瞭說,只是含含糊糊地問了一句。

李德全壓低了聲音,回道:“四爺,您說話真厚道,那位就是左都御史郭琇郭大人。今天皇上看了他一份摺子,就龍顏大怒,讓奴才叫了他來,命他在這裡思過。恕奴才多嘴,四爺今天進去也當心著點,皇上現在心情可不好。”

胤禛微笑道:“胤禛承情了,這是一點小意思,李公公拿著喝茶。”順勢從袖中掏出一張四方折的銀票,遞了過去。李德全笑意就更濃了,連聲道:“多謝四爺的賞。”回身展開一看,居然是張百兩的龍頭票,心中不禁對胤禛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胤禛倒是不在乎這些個銀子,自從自己領了爵位,又受賞拿了雙份的俸銀,而且以前佟皇后處也經常會拿些自己的體積銀子給胤禛,告訴他說阿哥身邊不能沒有銀子,賞賜奴才的時候得有個爺的樣子,所以胤禛對宮中伺候他的下人從來都是出手大方。而戴鐸也高瞻遠矚地以自己的名義幫助胤禛在京郊置了些產業,每年也有五萬銀子的進項。胤禛從現代的經驗明白一個道理,要讓別人幫助自己死心塌地地做事,光有口頭的情誼是絕對不夠的,必須有實質的東西,而銀子在這個時代的功用是不可小覷的。

得知郭琇被罰,胤禛心中惶惑稍減,知道一定是佟國維的安排起了作用。於是,正了正衣冠,躬身跪下,朗聲道:“兒臣胤禛奉旨候見。”

就聽得康熙在裡面答道:“進來吧。”聽上去聲音很平靜,沒有一絲風雨欲來的跡象。

胤禛剛放下來的心卻突然又提了起來,他知道,按照康熙的性子,越是臨近大事越是有靜氣。進了南書房,看見康熙揹著手,站在案旁,一言不發。胤禛有些戰戰兢兢,打下馬蹄袖,按例請安。康熙沒有叫起,胤禛也不敢動,只是心中越發有些慌張。

過了一會兒,康熙嘆了口氣,道:“胤禛,你可知道門口跪著的是誰?”

胤禛答道:“回皇阿瑪的話,兒臣不知。”

康熙緩緩回過身,深深地看著胤禛,道:“他是左都御史郭琇。你可知道,朕爲何罰他?”

胤禛被康熙犀利的眼神看得一愣,旋即勉力控制自己的心神平靜下來,回道:“兒臣不知。”

康熙冷冷道:“好一個不知。你自己做的什麼事,你真的不知道嗎?”

胤禛這時候不能再說不知道,否則被安個欺君的罪名可就真的麻煩大了。但是沒弄清楚狀況也不能隨便就認了啊,而況他也不認爲這件事情他有什麼過錯。於是便急忙低下頭道:“兒臣愚鈍,必是有什麼事情做的不合皇阿瑪的意,請皇阿瑪教訓。”

康熙拿過案上的一本奏摺,便丟了下來,道:“你自己看。”

胤禛一看之下,正是郭琇的參折,心中便有數了。匆匆看畢,道:“兒臣回皇阿瑪的話,兒臣確實救過戴梓的性命,也確實給了他些銀兩,幫助他安頓在了客棧。然而兒臣沒有遞話給刑部,也沒有做有違國法之事。兒臣以爲,兒臣救人,與禮與情,沒錯。若是刑部因兒臣於此事有礙,所以未能及時處理,請皇阿瑪追究刑部之責。但兒臣以爲,此事上有商榷之處。戴梓獲罪,皆爲風聞之事,未嘗有實證。此事又牽涉倭人,兒臣聽師傅們講史,知道倭人前明時期一直騷擾浙江海域,燒殺擄掠,無惡不做,兒臣不免存了疑問,會不會是倭人使得離間之計?戴梓曾爲朝廷立下汗馬功勞,且是難得人才,兒臣懇請皇阿瑪三思。”

一席話說得康熙變了顏色,斥道:“放肆,你纔多大年紀就妄言朝政?你讀過多少書?又知道什麼歷史?戴梓是什麼人,該如何處置,朕難道不知道?”

胤禛卻不卑不亢道:“皇阿瑪曾在數年前圍獵之時教導兒臣們,要多讀書,也要多參習政事。兒臣沒有幾位哥哥學識深厚,慮事周詳,卻也不敢不皇阿瑪的教誨。至於如何處置戴梓,還請皇阿瑪聖斷,只是兒臣既爲人子又爲臣,便應該對皇阿瑪知無不言。”

康熙不怒反笑,道:“這麼說,倒是朕讓你這麼做的?”

胤禛感覺到了康熙言外之意,磕頭道:“兒臣不敢忤逆頂撞皇阿瑪。”

康熙沉默了很久,道:“朕也是愛才之人,戴梓卻有其能,只是他潛心奇淫技巧,終究不是正路。再者,此事正是因爲牽涉到倭人,朕纔不能不慎重。有些事,只可信其有啊。對他,朕已經有了旨意,按律他當發往盛京交盛京將軍看管,大赦之後,算是以奪職論處。朕把他交給裕親王看管,你暫時就不要和他來往了。”

胤禛已經是喜出望外了,交給裕親王,和交給他本人沒有任何區別,連忙跪地謝恩道:“兒臣謝皇阿瑪!”

康熙沉聲道:“朕發落郭琇,不是因爲他參你參錯了,朕這麼處置,看得是孝懿賢皇后的面,當然也是因爲郭琇有其他的事。朕答應過皇后好好照顧你。但是朕可不是可欺之君,可瞞之父。你若是真的沒有管過這件事情,又怎麼會對戴梓的案卷如此熟稔?若不是看在你確實有善念救人在前,又爲社稷留纔在後,就算有孝懿賢皇后的託付,朕也決不饒你。你可聽清楚了?”

胤禛暗自吐了吐舌頭,心道:“看來康熙還真不是蓋的,以後還是小心些好。”

胤禛於是叩首道:“皇阿瑪的教訓兒臣記下了。此事兒臣確有過錯,多謝皇阿瑪如此維護兒臣。只是郭琇素有忠直之名,若是因爲兒臣之事,還請皇阿瑪赦了他吧。當罰得是兒臣。”

康熙道:“郭琇之罪,在於他事君不誠。他不論事實如何,只要是貴胄重臣,一律嚴參。這是什麼?這叫做求名。求得是忠直之名,朕深惡之。而且他在另一件案子上也有以公泄私憤之嫌,所以朕必須讓他好好反省一番。”

胤禛猶豫了一下,道:“兒臣還有幾句話,請皇阿瑪許兒臣一吐爲快。”

第77章 從軍(八)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09章 驚變(五)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75章 從軍(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49章 議儲(二)第161章 河務(四)第225章 渾水(六)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156章 洗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13章 家宴(一)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56章 議儲(八)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93章 完結篇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253章 議儲(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11章 驚變(七)8 裕親王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8章 傷逝(二)第44章 麻煩(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25章 萬壽(二)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44章 麻煩(四)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68章 封爵(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207章 驚變(三)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53章 議儲(六)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10 喜訊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61章 河務(四)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
第77章 從軍(八)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09章 驚變(五)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75章 從軍(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49章 議儲(二)第161章 河務(四)第225章 渾水(六)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156章 洗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13章 家宴(一)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56章 議儲(八)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93章 完結篇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253章 議儲(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11章 驚變(七)8 裕親王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8章 傷逝(二)第44章 麻煩(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25章 萬壽(二)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44章 麻煩(四)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68章 封爵(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207章 驚變(三)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53章 議儲(六)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10 喜訊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61章 河務(四)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镇赉县| 莱芜市| 扶余县| 阿图什市| 监利县| 疏勒县| 平定县| 大田县| 龙南县| 永修县| 湖州市| 岚皋县| 塔城市| 太康县| 西丰县| 斗六市| 鄂伦春自治旗| 行唐县| 威海市| 六安市| 涡阳县| 安阳市| 宽甸| 浠水县| 兴和县| 恩平市| 额敏县| 彭阳县| 怀集县| 北安市| 扎赉特旗| 茂名市| 华阴市| 涿州市| 花莲市| 沙河市| 昭苏县| 娄烦县| 扎鲁特旗|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