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

曹寅面上雖不動聲色,內裡也是暗自唏噓。這方足可想見張伯行滿面疲色的後頭,每日所承的庶務繁重並朝中非議,倒也能理解他爲何要耿著心性同噶禮爭鬥到底。想來這番言語是張伯行刻意說給自己聽的,只自己說穿了不過是個康熙在江南的“耳報神”,這話也不便深談下去。曹寅默了一小刻,想了想,因著來意裡的另一樁事,終究還是扯開話題,斟酌著言辭問起道:“今年江南文場之事,當真牽扯出什麼情弊?”

“揚州的秀才們鬧騰的這一樁事,天下皆知,棟亭如此說話還真是與他們留著體面。”張伯行冷笑一聲應道。他這幾日便也是爲了此事忙亂,雖說學政之事並不是他主管,可他是一省父母,此事又鬧的太大,牽涉太廣,他與噶禮兩人都不得不身介此中,親問明細,否則來日朝廷那邊,頭一個便是無法交代。

曹寅問起此事時,他面上疲色更重,撥著茶蓋的手也住了,沉聲道,“棟亭說是情弊,實實嘴上留了情的,這哪裡是什麼情弊,根本是丟盡朝廷的臉面,見笑於天下讀書人!棟亭應有所聞,榜中所取中士子多是些文理半點不通之人。前說是左必蕃,後又說是趙晉私下賣舉。此事鬧得甚囂塵上,我已然遞過參章了。哦,今日剛拿了兩個舉子,審下來果然是富商之子,只怕於地方大員還有牽涉,我卻是不合再詳細問了。”

曹寅很是清楚張伯行的處事格調,向來果敢堅決的,倒不由爲他生出幾分憂慮來:“這幾個尚有功名在身,朝廷究竟沒有明旨。循例,便會有興革,也需提學道會督、撫二憲而後行之,孝先這裡直接拿人是不是……”

誰想提及噶禮,張伯行便無一分好顏色,氣性上來,將茶杯往桌面上狠狠一摜,憤然道:“他噶禮那一副弔民伐罪的嘴臉,我張某人由來便是見不慣!凡事總有個義理綱常罷,我輩數(shù)十載授學自孔孟,立身惟正,張伯行自忖行事措置也還不愧頭上這頂子,便教他去參好了!”

張伯行目光掃著邸報,猶自皺著眉頭,見曹寅只是默然,良久,約是覺得自己適才說的過了,才搖搖頭道,似是解釋一般道:“其實,這都是些明擺著的事,你我心知,兩江三省人人心知。我也知道行事如此難免不合規(guī)矩,可若不拿人,怎麼彈壓士子,平息物議?江南文場,向是聖心首重之地,真要再鬧出些什麼不合體的事情來,皇上面前我哪還經(jīng)得起人再詬病?旁人便是說,也無非論我一個意氣之爭也罷。然在這等大事上頭,我終是省得輕重,也心懷畏懼的。唉……。”

說話間雖已近晌午,然曹寅此來卻有實是存了公事往來的味道,也不合在張伯行處用飯,婉言拒了留宴便從巡撫衙門辭出,一路便徑直去了督府,路上再少許耽擱些,也正好避開了時辰,恰巧免去了兩處尷尬。

對於曹寅到府,噶禮迎的極是熱切,同張伯行暗藏的心思不同,他這份親近熱絡是寫在臉上的,又很是拉了一番勳戚故人的閒篇兒,更顯得有些刻意。待到入了正題,也不待曹寅發(fā)問,這一來二去間,噶禮就將目下科場案中查出的關節(jié),乃至他本人的猜度,都全數(shù)說了曹寅知道。

論公,平素織造府同督撫兩憲的往來並不很多,況曹寅此來,一非學督正管,二無欽命訪查,這身份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微妙,噶禮並沒有必要將箇中詳細悉數(shù)說與他知道。若是論私,曹寅賦性與此二人並不相同,更無什麼私交情誼,然今日這督撫二人仿若商量好了一般,在他面前都是一篇“推心置腹”的文章做下來。各人自有各盤算,三人又都皆是心知肚明的,想及此節(jié),曹寅也只能是皮裡陽秋,做心中一嘆。

“事到如今,好些事我也不須瞞你。不肅國法綱紀,寬縱了這等妄意行事的人不參,回頭主子怪罪下來,怕不是要先斷我個無能?”噶禮望著曹寅撫須一嘆,目光卻是咄咄,“兩江是亂,亂的人盡皆知,但亂中處事,也得有個章法不是?我這總督府就是個高門大戶,也還知個一二的生民疾苦罷,豈是由得任人詆譭,由得隨便什麼人去充那梁山好漢,解民倒懸的?”

曹寅聽著,起初還覺著是這話像是說趙晉買受底下人的賄賂,到後頭再一想,這說的不是張伯行又是哪個?到這地步,他倒是真能瞧個全乎兒,看著眼下兩方都在拉攏自己,都想通過織造的嘴往康熙面前遞個話兒,曹寅心中暗起一陣冷笑,且不論他二人過往是非,就緊著眼下這場鄉(xiāng)試弊案,也成了他二人相互攻伐的利器,明面兒上都是言辭煌煌心寄百姓秉著公平義理,可私心裡又哪裡談得上有一分的光明磊落,不愧本心?

“制軍言重了。”曹寅略一沉色,稍想了想,便在座上偏了身子,一語雙關地道:“國家法度不可壞。我想,既是鬧到如此地步,朝廷不日定然會派欽差下來,屆時科場情弊也好,官場情弊也罷,總歸是主子跟前兒要有個明白回奏的。”

噶禮玩味地看了曹寅一眼,略過他話中之意,微微一笑:“國家掄才大典,自然是要看重的。”噶禮揹著手,站起身來,在堂上踱了幾步,一轉身對曹寅道,“我也是前些日子才知曉的一樁秘聞,不妨說與棟亭聽聽。昔日徐乾學在京時,繩匠衚衕賃金因何而貴?想來棟亭博聞,當也是知曉的。再說後頭有一回,徐乾學使人往順天鄉(xiāng)試主考處遞條子,寫的什麼‘有名士數(shù)人不可失也’,幾佔一二甲名額半數(shù),幾個考官便照單開列一一取中。發(fā)榜之日,時輿大譁,主子聞知此事亦是龍顏震怒,方說要徹查,徐乾學便使人來進言道賀,說開國之初,美官授以漢人,尚不肯受,如今漢人苦苦營求登科,足見人心歸附,可喜可賀,此事遂不了了之。若是此論行的通,比之今日,江南科場又當如何?”

第208章 驚變(四)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9章 議儲(二)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87章 懲戒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89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71章 從軍(二)第75章 從軍(六)第356章 風雲(yún)漸起(二)27 傷逝一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25章 萬壽(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92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八)第114章 家宴(二)第117章 家宴(五)第46章 麻煩(六)第206章 驚變(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84章 問鼎(八)第365章 風雲(yún)漸起(十一)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83章 出征(六)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64章 風雲(yún)漸起(十)第383章 問鼎(七)第24章 兄弟(二)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69章 封爵(二)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1 誕生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53章 議儲(六)9 喜訊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72章 風雲(yún)漸起(十八)第226章 渾水(七)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75章 南巡(六)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69章 何去何從(十)10 喜訊二第28章 傷逝(二)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77章 問鼎(一)第378章 問鼎(二)第90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六)第249章 議儲(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07章 驚變(三)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74章 從軍(五)第80章 出征(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
第208章 驚變(四)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9章 議儲(二)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87章 懲戒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89章 首戰(zhàn)葛爾丹(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71章 從軍(二)第75章 從軍(六)第356章 風雲(yún)漸起(二)27 傷逝一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25章 萬壽(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92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八)第114章 家宴(二)第117章 家宴(五)第46章 麻煩(六)第206章 驚變(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84章 問鼎(八)第365章 風雲(yún)漸起(十一)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83章 出征(六)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64章 風雲(yún)漸起(十)第383章 問鼎(七)第24章 兄弟(二)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69章 封爵(二)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1 誕生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53章 議儲(六)9 喜訊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72章 風雲(yún)漸起(十八)第226章 渾水(七)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75章 南巡(六)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69章 何去何從(十)10 喜訊二第28章 傷逝(二)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77章 問鼎(一)第378章 問鼎(二)第90章 首戰(zhàn)葛爾丹(六)第249章 議儲(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07章 驚變(三)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74章 從軍(五)第80章 出征(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邮箱| 和硕县| 南江县| 东至县| 永年县| 云梦县| 泾源县| 长丰县| 祁东县| 如东县| 宣汉县| 乌什县| 偏关县| 荣成市| 华池县| 乐东| 全椒县| 原平市| 晋州市| 屏边| 南乐县| 炎陵县| 华容县| 长治市| 延吉市| 商丘市| 浦县| 贵阳市| 綦江县| 汝城县| 安庆市| 奎屯市| 宜城市| 石狮市| 龙江县| 泾源县| 新余市| 陵川县| 盐山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