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觀點。本章是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系統闡述。通過本章的學習,要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含義,懂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性,熟悉五大支柱性政策,並牢固樹立新常態觀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針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中央提出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並認爲當前我國正處於從高速發展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轉換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經濟發展階段。

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是我國經濟經歷較長時期以規模擴張爲特徵的高速增長階段之後,將要進入一個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內部結構全面調整、重塑、升級和再造的必經的歷史過程。

新常態的必然性。新常態之“常”,不是平常之“常”,而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之“常”。新常態不僅是經濟運行從高速增長轉到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其實質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過程,是對經濟

轉型、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節能環保的更高要求。從生產要素供給的自然規律和中等收入水平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我國經濟在創造了30多年高速增長的紀錄之後,一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國際競爭優勢相對減弱,資源環境條件難以承受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如果硬性推進高速增長,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就是自殺式發展,是自然規律所不允許的。從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我們已經從建國初期一個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追求新的目標,構建更高的發展形態,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的關係。從世界發展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中國不是經濟孤島。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與政治、軍事等因素也交織互動、相互影響。順應經濟規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是必然要求。

新常態的決定性。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總體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正處在與20世紀90年代拉美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時相似的發展階段。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各國經濟增長速度都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韓國先後經歷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長時期,GDP年均

增速分別爲9.7%和8.02%,其後經濟增速約下降一半。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自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在經濟增速換擋中把握好調整的合理區間,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如果仍然追求過去的粗放型增長,就既不能在成本上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不能在高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競爭,經濟發展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陷入困境。到目前爲止,世界上真正越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屈指可數。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新常態是一道坎、一座高山,如果邁不過、越不過,我們“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實現。因此,適應新常態、應對新常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經濟發展的攻堅戰,必須決戰決勝。

新常態的過程性。經濟發展轉型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完成、一瞬間實現;經濟發展轉型也不可能在經濟停頓的狀態下進行,它是一個在行進中完成的過程,這就是新常態的過程性。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經濟增長逐漸回落到中高速增長區間。這是一種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速度,有利於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真正使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經濟增速換擋只是相對於以往高速增長的適當降低,我國經濟增速仍然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經濟體和很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增長速度。通過深化改革,我國經濟結構將會更加優化,能進一步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增長。

(本章完)

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三、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二、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三、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二、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邳州市| 宁晋县| 宜兰县| 视频| 盖州市| 阳泉市| 丹凤县| 昌邑市| 通许县| 密云县| 巴马| 海南省| 虹口区| 阿克陶县| 长葛市| 绥化市| 军事| 十堰市| 阳城县| 上思县| 涿鹿县| 潮安县| 都江堰市| 忻州市| 阿拉善左旗| 姚安县| 尼勒克县| 呼图壁县| 清水河县| 盱眙县| 宿松县| 商都县| 土默特右旗| 凭祥市| 阳山县| 攀枝花市| 阳西县| 望城县| 松溪县|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