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

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這一重要論述,科學地把握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基本趨勢,深刻揭示了變與新、變與進、變與突破的辯證關係,清晰地揭示出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大邏輯,簡明扼要地確立了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就是要跟上改革創新的大節拍,就是要在變中求新、求進、求突破,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更顯。

變中求新,經濟新常態必須以創新爲先導。“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經濟發展總是在變中求進。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投資、對外貿易等都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特徵。只有直面變化,變中求新,在變化中發現新機遇、尋求新突破,才能闖出新路子、開拓新境界。變中求新,要求我們在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尋求新突破。經濟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30多年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經濟規律客觀作用使然,意味著中國經濟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拼資源、拼環境、拼人力的粗放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爲繼。再走老路,資源環境受不了,經濟社會條件做不到,人民羣衆不叫好。必須突破路徑依賴,把握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的新常態特徵,走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子。習近平

總書記指出,“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居首位,通過創新引領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新中求進,經濟新常態必須突破現有經濟結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行動、是創新,目的是爲了前進,爲了發展。進意味著視野不斷拓展,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也意味著善於把握趨勢,勇於改革創新,以破竹之勢邁改革之步,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變中求進,包含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底蘊,體現當今中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經濟發展大邏輯,更彰顯改革敢啃硬骨頭、勇於涉險灘的膽識和定力。變中求進,就是要正確認識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科學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歷史新機遇,抖擻真抓實幹的精神,拿出破解難題的硬招,答好新常態下的發展考題。2015年我國GDP增長率爲6.9%,創25年新低。經濟增速放緩,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實際上是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一方面,供給出現過剩;另一方面,消費新需求難以被滿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面對經

濟下行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加大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資產重組,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和動力。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首先要穩住需求,讓經濟增長穩定在中高速水平,爲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在穩的基礎上求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才能把衝擊和損失降到最小,爲中長期持續增長注入新動力。

進中突破,經濟新常態必須用改革的辦法釋放潛力活力。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迎來爬坡期,我們面臨的既有改革阻力較大、障礙較多的硬骨頭,也有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硬任務,還有“三期疊加”、“兩難”增多背景下的新難題。當此之時,等待觀望沒有出路,因循守舊沒有前途。只有積極轉換思路、轉變方式、創新模式、探索路徑,才能在變中解難題、在變中謀突破,不斷打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國務院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不斷髮力,著力推進制度創新,從簡政放權到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從鼓勵創新創業到爲企業減稅降費,頂層設計推進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金融、價格、國企等領域改革,通過改革釋放新需求、打造新動力。未來改革的核心應是在供給側入手推動新一輪制度變革和創新。一方面是通過制度的完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要素資源重組;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包括創造好的政策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從供給端入手,打造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機制,以釋放更大的發展活力。

(本章完)

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
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五、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美姑县| 商南县| 海南省| 鄂托克前旗| 修文县| 炉霍县| 鲁山县| 耒阳市| 沁源县| 扶余县| 东丽区| 高台县| 莱西市| 集贤县| 横山县| 榆社县| 科技| 和政县| 安阳县| 汶川县| 朝阳县| 荥经县| 通化县| 平安县| 寿光市| 囊谦县| 建始县| 博客| 曲周县| 阿图什市| 叙永县| 张家界市| 海口市| 吴旗县| 岢岚县| 荣成市| 定西市| 卢龙县| 蓬莱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