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九章 邦之彥兮

十日後,井友和祝聃一行結束了戎狄之旅,抵達陘邑。

鄭忽和祭仲接到彙報,早早的就守在陘邑城門口處,等著井友一行的到來。

車馬停穩,井友下車,剛欲行禮,鄭忽也不再顧什麼禮儀,拉起井友的手和他一起走向自己的座駕。

論起收買人心的手段,鄭忽現在已經是相當熟稔。

而且,井友絕對當得起鄭忽如此禮遇。

鄭忽已經井友派遣的使者口中得知,草中戎和驪戎已經同意借道,留籲、鐸辰、潞氏亦同意不插手鄭國與廧咎如氏的戰爭。

可以說,井友此行的任務已經相當出色的完成。

若是換個人來,都不一定能如井友做的這般出色。

“井大夫於國有大功矣!”鄭忽自然毫不吝嗇的稱讚道。

“吾必將井大夫之功具實以奏,父君定不吝以厚賞!”

“不敢當世子之贊,亦非望君上之賞,臣不過謹守職分而已,世子誠以臣之功大,則盡滅戎狄以慰臣祖宗先靈,足矣!”

鄭忽聞言,心中一顫。

他從井友身上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諸夏先民的那種尊宗敬祖精神。

這種切身的感受比在肅穆的宗廟裡面對祖先的神位,感受的衝擊還要大。

祖宗在諸夏文化裡,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即便是那些虛構出來的各種神佛,也沒有祖宗的地位高。

不僅如此,祖宗還是一面旗幟,一面始終激勵後代的旗幟。

祖宗未了的心願和遺憾,祖宗的屈辱和仇恨,後人有責任和義務來終了。

不然,就談不上孝!

這纔是真正使得諸夏民族能夠歷經五千的風雲變幻,薪火相傳,代代不息,始終屹立於東方的精神所在。

就拿鄭忽的姻親齊國來說,齊侯死前就拉著鄭忽的大舅哥齊襄公的手說:“紀,吾世仇也,能滅紀者,方爲孝子。汝今嗣位,當以此爲第一件事。不能報此仇者,勿入吾廟!”

於是,齊襄公滅紀。

而列國沒有一國爲紀國鳴不平,反而稱讚齊襄公能報祖宗之仇。

這就是諸夏自古以來的價值觀!

像後世的法制社會,有人報母仇,鍵盤俠們稱讚其行爲的不也如過江之鯽,雖不合法律,但它合人情合道德,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所以,井友這種人,身負兩代人的遺憾和仇恨,絕不是高官厚祿就能夠收買的,能夠收買他的只有復仇。

“唯,井大夫之仇,忽亦不敢忘,必也使井大夫全人子之義,如違此誓,天厭之!”

鄭忽鄭重的作出了保證。

井友聞言也是感動異常“世子如能爲復我父祖之恨,友願世爲走牛馬,以供世子驅使!”

“井大夫言重了!”鄭忽道貌岸然的推辭了一句,其實他心裡是暗爽的。

一個戎狄問題的專家,到現在來說,基本上算是拐帶到手了。

鄭國未來不滅戎狄稱霸,都對不起老天如此的厚賜!

作爲一個創業國家,能留住最急需的人才纔是最爲重要的!

鄭忽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

不多時,鄭忽幾人已至城守府。

下車,入府,落座,再次寒暄一番,隨即切入正題。

既然草中戎、驪戎和潞氏、留籲、鐸辰五部已經被擺平,接下來自然就是商討對戎狄作戰的具體事宜。

井友命人奉上堪輿,開始爲鄭忽等人詳細的介紹起幾個部落的地理。

“草中戎,因其人居於少水河谷之草中,故名。驪戎亦曰麗土之戎,其人居於少水河谷之地,因以稱焉!”

“故欲伐廧咎如,必先過草地而後經驪戎之土以入!”

鄭忽聞言點點頭,草中戎和驪戎,他雖然知之不多,但是,多少還是知道一點的。

如草中戎,“草中”猶言“薦居”,所謂“戎狄薦居”即此之謂,故而“草中之戎”指的是居住於草叢之中的戎族。

而驪戎,又名“麗土之戎”,“麗土”,而是指附著於土地上的戎族。

據《國語.晉語四》載,晉文公之時,周襄王避叔帶之亂出居在外,使人至晉告難,子犯勸晉文公納王以求諸侯,“公悅,乃行賂於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

指的就是這兩個部落。

鄭忽所知道的,也僅限於此,歷史上對於春秋前期的戎狄部落記載不多,應該說是隻有隻言片語。

而如鄭莊公、祭仲等人一直以來只專注於與中原各國的交戰,對戎狄的情況也是兩眼一抹黑。

甚至在某些方面還不如鄭忽瞭解的多。

“看來是時候派人滲透到戎狄部落內部了!”鄭忽心道。

在此時來說,派個間諜什麼的打入戎狄部落內部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

所謂戎夏雜居,並不僅僅是隻戎狄有居住在諸夏之地的,還有諸夏之人居於戎狄之土的。

像秦穆公時的名臣百里奚在未仕秦之前,不就是仕在戎狄嗎?後來晉伐戎狄,百里奚爲晉所獲,被當做奴隸陪嫁到秦國!

還有秦穆公西霸戎狄的關鍵人物由余,也是仕在戎狄。

搞個間諜過去,不但能獲取情報,更重要是能夠挑起幾個戎狄部落內部的紛爭,這纔是最重要的。

不然,僅有井友這個戎狄專家,關鍵時刻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過草中戎與驪戎之後,行不過半日即可抵臺谷城,臺谷依原山餘支所建,險要非常,廧咎如之狄多居於此!”井友接著道。

不要以爲此時的戎狄部落是逐水草而居,遷徙無常處。

事實上,真正遷徙無常處的是北方的胡人,戎狄部落雖然也有遷徙之舉,但大多都如殷商數次遷都一般。

他們在長期與諸夏的雜居的過程已經學會了築城,過的其實是半遊牧半定居的生活。

這也是後來晉滅戎狄之後,很快便能將之同化的原因所在。

正如漢之匈奴,一直到持續到隋唐才基本被完全同化。

戎狄的同化的工作其實從夏商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殷商與西周時期更是經常與戎狄作戰,戎狄時叛時朝。

正是在這時叛時朝之間,戎狄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接受學習吸收諸夏文化中的一些東西。

到此時,其實就差一次強有力的征服就足以將戎狄納入諸夏文化圈。

像南方的楚國此時正在征服蠻人和濮人的部落,齊國也有意識的侵伐萊夷部落。

所以,齊和楚後來的強大,都有伐滅夷蠻的原因在內的!

“臺谷之城如陘之城堅否?”鄭忽問道。

“雖不如陘,亦不遠矣!”

鄭忽聞言,心中大定,投石車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一百六十章 節操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一百三十五章 班底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投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終鮮兄弟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三百一十九章 鄭忽十罪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三百零五章 君其圖之第六十四章 薄言還歸(2)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七十五章 將謀伐鄭第一百七十七章 據其地而有之(續)第九十七章 如周朝正(2)第二百五十一章 戰後的影響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第二百七十一章 設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人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三百零五章 相見歡第二百八十章 如願以償第三百零一章 戰前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九章 鄭忽十罪第二十二章 長葛(3)第九章 國人第十章 告廟第十九章 母親第三百章 進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邀請第五十一章 鄧侯吾離第二百九十章 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六十二章 執訊獲醜(7)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急於盜賊(4)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二百二十九章 作妖第二百八十七章 搶班奪權的序幕(續)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章 退戎第一百零三章 大儺儀第一百零八章 當伯天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命難言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七十章 小子侯的期待第三百零二章 敲打第十一章 策勳第五十三章 蔡侯封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一百九十三章 王室其將卑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莫急於盜賊(3)第三百零一章 戰前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管仲是個敗家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舉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拐帶宣姜第二百零九章 遠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拐帶宣姜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結局第七十三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假道滅狄之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五十九章 執訊獲醜(4)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一百六十二章 誓將去汝第六十四章 薄言還歸(2)第一百一十四章 管仲是個敗家子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圍陘庭第三百二十八章 融合第二百零三章 鹿死誰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必齊之姜第二百八十七章 搶班奪權的序幕(續)第一百九十六章 有奇淫者必有奇禍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一百六十章 節操第十六章 軍令狀第一百三十五章 班底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投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勝爲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終鮮兄弟第六十八章 初次交鋒(1)第三百一十九章 鄭忽十罪第三百零七章 夜襲曲沃第三百零五章 君其圖之第六十四章 薄言還歸(2)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七十五章 將謀伐鄭第一百七十七章 據其地而有之(續)第九十七章 如周朝正(2)第二百五十一章 戰後的影響第二百零二章 諸侯混戰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第二百七十一章 設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人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六十五章 薄言還歸(3)第三百零五章 相見歡第二百八十章 如願以償第三百零一章 戰前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九章 鄭忽十罪第二十二章 長葛(3)第九章 國人第十章 告廟第十九章 母親第三百章 進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邀請第五十一章 鄧侯吾離第二百九十章 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六十二章 執訊獲醜(7)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摘桃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急於盜賊(4)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二百二十九章 作妖第二百八十七章 搶班奪權的序幕(續)第二百三十三章 誠意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章 退戎第一百零三章 大儺儀第一百零八章 當伯天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命難言第八章 鄭莊公第二百七十章 小子侯的期待第三百零二章 敲打第十一章 策勳第五十三章 蔡侯封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安第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勞而獲第一百九十三章 王室其將卑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莫急於盜賊(3)第三百零一章 戰前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管仲是個敗家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幟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禮於王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舉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拐帶宣姜第二百零九章 遠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吉兇由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拐帶宣姜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結局第七十三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假道滅狄之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急於盜賊(7)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章 收穫第二百八十二章 蔡地即鄭土第五十九章 執訊獲醜(4)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猶在兩可之間第二百四十章 我無罪第八十三章 收割之時(8)第一百六十二章 誓將去汝第六十四章 薄言還歸(2)第一百一十四章 管仲是個敗家子第四十四章 爲君答疑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圍陘庭第三百二十八章 融合第二百零三章 鹿死誰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必齊之姜第二百八十七章 搶班奪權的序幕(續)第一百九十六章 有奇淫者必有奇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五台县| 女性| 饶平县| 新安县| 古田县| 普陀区| 拉孜县| 汾阳市| 安阳市| 德庆县| 漳平市| 石首市| 安多县| 集贤县| 瑞昌市| 宜丰县| 清水河县| 济南市| 嘉定区| 车险| 双桥区| 滁州市| 河东区| 宁河县| 平果县| 静宁县| 昌乐县| 鲜城| 黄浦区| 顺义区| 白城市| 大庆市| 张家界市| 丽江市| 康乐县| 乡宁县| 泽库县| 香港| 陕西省|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