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三〇章 敷衍

但在聯邦社會、乃至人類世界的運行框架內,今天,這卻又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憑藉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很早就不再單純因本能的驅使而繁衍,在考慮生育時,也會下意識的權衡利弊,算一筆經濟賬,而不會像他們的前輩們那樣,頭腦簡單、或者僅僅是出於無奈,而接受傳統觀念、家族觀念的束縛。

那麼這筆賬究竟怎樣算呢,無需親自動手,方然隨便查詢一下ASA就有答案。

在今天的聯邦社會,普通民衆要生養一個子女,產前的花銷且不算,單論子女降生後的撫養、照看,乃至必須要走的求學路,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整套流程下來,ASA3.0抓取的數據平均值,高達每年30000~35000馬克。

對照聯邦民衆的平均收入,顯而易見,三萬馬克絕不是一筆輕描淡寫的小支出。

但這分明還不是全部,撫養子女,並非定投指數基金,只要按時把馬克存入賬戶就一切OK,而必須配套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聯邦,民衆普遍依賴家中老人照看子女,這樣做的弊端很多,但沒辦法,大多數家庭的父母若有一人辭職、全職照看子女,則家庭的經濟收入會銳減,甚至根本無法維持必要的日常開銷。

這額外投入的時間、精力,難以精確量化,大致就相當於一個全職崗位的消耗。

換句話說,倘若年輕人的家庭,選擇不要子女,家庭經濟賬目上就不僅僅會減少每年30000~35000馬克的支出,原本要照看子女的家庭勞動力,還可以外出工作,額外帶來每年幾萬馬克的進賬。

一進一出,撫養子女的年消耗,數目就接近十萬馬克之巨。

當然,考慮到聯邦社會的巨大貧富差距,並非每一個家庭都難以承受這樣的巨大開銷。

但人口代際更替,必須仰仗全社會的力量來進行,當大多數普通家庭顧慮重重、不事生育時,少數富裕家庭即便拼命繁衍,也無法填補巨大的虧空。

何況即便對富裕的家庭,生育的損益比,事實上也是一樣的差勁。

生養子女,每年投入小十萬馬克,且沒有退路、一旦開始定投就必須連續進行十餘年之久,如此耗費巨大的工程,收益,卻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倘若只是不確定,那也還好。

問題在於這收益的天花板,分明還越來越低。

今日的聯邦年輕一代,放眼四顧,在伯克利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時,方然見得太多,大抵都推崇“個性”、“獨立”與“自由”。

即便這些冠冕堂皇的詞彙,在年輕人口中,只用來逃避家長的督促和安排、恣意享受眼前的廉價快樂、心安理得的要錢並花錢,也不妨礙無數年輕人沉浸其中,樂此不疲,將年輕的時光揮霍無度。

這樣的年輕人,對聯邦社會的價值,難以預料。

但對其投入巨大的父母而言,則除自我安慰般的親情慰藉外,並無任何一點用處。

因爲他們的子女,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不論見識、還是思想,都和他們截然不同,絕不會像他們年輕時、爲人子女時那樣,聽話,順從,爲家務而忙碌,收入一概上交家庭,甚至幫忙撫養年幼的兄弟姐妹。

相反,他們推崇的,是莫須有的自我實現,進而以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自我追求爲幌子,拒絕履行人類延續的必要職責,拒絕將上一代人貫注給自身的巨大時間、精力、金錢,接力般貫注到下一代身上的沉重責任。

這,無疑就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拒絕履行格式條款的,

公然賴賬。

但又能怎麼樣呢,難道和他們的父母站在一起,對其橫加指責、大加鞭撻嗎;

方然並不認同這樣的批判,正相反,藉由過去二十幾年的人生經歷,他非常清楚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

時代在變,社會也在變,人類的代際更替法則,卻甚至還在倒退。

生育,繁衍出人、人類、人類文明的繼承者,事關人類文明延續的重大事務,這艱鉅的工作,原本就應該是集結全社會力量的公共工程。

這種安排,一點也不稀奇,甚至在人類文明的矇昧時期,原始社會的族羣,就已經在通過社會化撫養後代的形式,抱團取暖,節省資源、提高效率,以此來保證族羣的延續,一步步艱難的發展壯大。

原始人都明白的道理,原始人都能做到的事,在今天的聯邦,卻沒辦法做到。

取而代之的,則是生養這種行爲,與其他很多人類行爲一樣,被貪婪的資本盯上,從而成爲一樁幾乎是旱澇保收、利潤豐厚的生意。

正是被當做生意,身爲父母,撫養子女的花銷纔會水漲船高,成爲沉重的負擔。

在現代社會,從生到養,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聯邦公民,其意義早已不再侷限於家庭、族羣,而是爲社會、爲人類文明而培養接班人,而這工程的龐大代價,卻幾乎完全由一線工作者——父母來全額支付。

不僅如此,爲從這一樁生意中榨取超額利益,資本還會設置種種門檻,在聯邦民衆的容忍極限內,儘可能拉高生養所要付出的代價。

一邊是代價越來越高,一邊是收益越來越差;

這樣的存在,倘若換成理財基金,試問又有哪一個麻瓜會去購買。

從這一角度考慮,聯邦生育率的奇怪之處,就不再是多年來的持續跌落,而是居然還會有眼下湊合的水平,才更讓人嘖嘖稱奇。

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聯邦的普通民衆,仍然被舊時代的思維所驅使,又或者是下意識的想要延續這家庭,種羣,乃至文明,不管出於何種動機,他們的辛勞,事實上都值得欽佩,正是他們、而非當局,賦予了文明延續下去的一線希望。

即便這一線希望,在IT滲透、顛覆的大趨勢下,也註定是徒勞。

面對生育率的衰退,身爲社會管理者、理應負總責的聯邦當局,又做了什麼呢;

事實上什麼也沒做。

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五十章 條件第五章 希望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二章 消失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十章 凱恩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四一章 活著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二九章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章 列車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二八章 人口
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五十章 條件第五章 希望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二章 消失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十章 凱恩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四一章 活著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二九章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章 列車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二二八章 人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离岛区| 怀安县| 咸宁市| 郎溪县| 尉犁县| 金山区| 普兰店市| 鹤壁市| 新余市| 内丘县| 观塘区| 改则县| 得荣县| 长治市| 荔浦县| 阜新市| 鹰潭市| 江陵县| 南阳市| 万州区| 中西区| 南汇区| 鄂尔多斯市| 延寿县| 临湘市| 扶风县| 南阳市| 遵义市| 长治市| 普宁市| 益阳市| 九龙县| 浠水县| 于都县| 奉节县| 景泰县| 望城县| 新建县| 平昌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