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九五章 斂散

等效替代,放在工程實踐領域,是一種很常見的設計與實現思路。

放在“強人工智慧”,則需要切實的考慮清楚,人類,或者說人腦,其思維與認知行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過程。

“人會犯錯誤,計算機不會”,這並非是IT專家的調侃,而是嚴肅的事實。

迄今爲止,人類創造出的一切計算機,小到功能孱弱的早期單片機,大到算力ZFlops級別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實現的功能,眼花繚亂,無以盡述,但歸攏所有這一切功能,不難發現,其本質上完全是人類意志的延續。

這種延續,並不是說人類能輕輕鬆鬆的,做到計算機做出的一切。

而是原則上講,從單片機、到巨型機所做的任何事,原則上講,一旦脫離運行時間的限制,人類同樣也能夠完成。

不僅如此,這段話的真實含義,要比字面上呈現的更深刻:

要完成當今時代一切計算機所做的事,人類,但凡有足夠長的時間,根本無需動用自身的思維、認知能力,只需有一副聽指揮的身體,加上除“MOV、ADD、XOR……”之外一無所有的機器指令。

一旦意識到這點,便可以明白,爲何當今時代的計算機,根本上講,完全無法進行創造性、探索性的科學研究:

根據指令,擺弄一些數據,就能領悟客觀規律,那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要完成計算機所做的任何事,人類,根本無需動用智慧,這種原則性的判斷,爲研發組指出了一個關鍵點。

人類的智慧,與計算機的算力,如果說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就是“出錯”。

換成嚴謹的說法,就是基於細胞架構的模擬式人腦,能夠引入一些出乎預料、無法預知的新變數。

而這一特性,在傳統的電子計算機體系裡,一概視爲“干擾”而務必杜絕,否則便難以得到期望的準確運算結果,其突出成就,便是尋常人認識中的“計算機永不出錯”。

撇開極小機率的宇宙射線、本底瑕疵等因素,的確,人類製造出的計算機,可以認爲具有100%的可靠性,如果最終計算結果與事實不符,絕對是程序的設計、或者初始條件有問題,最終一定會追溯到人的身上。

計算一百次加法,計算機不會錯,人也不會。

但是計算一百億次加法,計算機不出錯很尋常,人呢,根本就不可能一個不拉的全做對。

“人腦遲早會出錯”的現象,長期以來,在計算機的永不出錯面前自慚形穢,自愧不如,但反映到另一個層面,正是這種模擬式、並行式生化系統的“出錯”,才讓探索性、創造性的科學研究成爲可能。

從已知,嘗試推斷未知,人類的一切科研活動,本質上都未脫出這樣的形式。

而這正是計算機,至少到目前爲止的計算機,始終做不到的。

計算機能做的工作,譬如說,計算,總歸是一項人類交託的任務,是先由人來判斷該問題是否有解,如果有,具體的演算法是什麼,然後將數據與演算法交給計算機的邏輯電路去處理,所得結果也要由人去理解,闡述。

即便像AIASG這樣的系統,能自主生成程序,實質上,也不過是將一些類似的已有成果排列組合,解決那些早已被人解決過的問題。

路,還是人走出來,計算機只不過是更快的再走一遍,兩遍,三遍;

就算再走無數遍,仍沒有任何創新。

取而代之的嶄新思路,“斂散演算法”,則是根據一定的初始條件,在演算法的每一步,嘗試儘可能多的展開分支,引入額外的發散量,當然這種做法,很快就會讓計算量暴增,所以還需要進行“收斂”,通過同樣包含隨機性的判據,迅速“砍”掉大量無意義的分支。

表面上看,這一先發散、後收斂的做法,與向系統中引入隨機變數,並無本質區別,實質上也可以粗糙的這樣認爲。

區別則在於,演算法步驟中引入的變數,並非隨機數,而是來自於初始狀態庫的一切既有知識。

那麼就是在窮舉嗎,似乎是,只不過爲了應對完全窮舉的計算量暴漲,而必須在每一步進行判斷、預計與猜測,將無意義的分支完全消除。

具體到某一個分支,其是否有意義,判斷起來也並不容易,此外還要引入額外的隨機性,將某些“看起來”無意義的分支,移入另一個線程繼續追蹤。

這一做法,能避免收斂策略錯殺那些切實可行、卻不符合既有知識體系的分支。

“斂散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傳統計算機的運行之上,此外再加入“關聯擾動”與“隨機性”,利用這種方式,嘗試讓AI具備創造性、探索性思維。

這種體系,一開始在驗證可行性時,需要的資源量並不太大。

但可想而知,倘若投入到實際運行中,這樣的系統必然耗費巨大,哪怕只用來解決一些粗淺的問題,都需要比傳統計算機更多的算力,當然,倘若其真能具備“強人工智慧”的特質,巨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強人工智慧”的第一臺實驗機,所需算力,設計指標大約在1PFlops。

以今天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這種規模的算力並不難提供,不過,1PFlops算力能支援的思維、認知,可以達到多高的水平,僅從理論模型出發並無從得知,一切還要在初號機完成並上線運轉一段時間後,才能得出結論。

按項目組的計劃,從初號機開始,“強人工智慧”就應該具備一定的自我演化能力,這種特質,也更接近於人腦的狀態。

那麼,假以時日,這樣的機器能演化到什麼狀態,就更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自從掌控一個大區,直到今天,1495年才啓動“強人工智慧”的研發工作,這種進度怎麼說也並不算快。

但在方然看來,情況還好,他並不認爲所有大區的管理員都和自己一樣,能夠洞悉“強AI”定義的內在矛盾,繼而認識到,以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人類其實是可以研發出某種程度的自主AI,進而窺破“思維”、“認知”活動的奧秘。

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十章 分裂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四十章 機會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四二九章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三章 衰老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六十章 凱恩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五二八章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八〇〇章 偉人
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十章 分裂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四十章 機會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四二九章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三章 衰老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六十章 凱恩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五二八章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八〇〇章 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遂川县| 广南县| 双鸭山市| 洛扎县| 玉溪市| 五寨县| 西乌珠穆沁旗| 钟山县| 嵊州市| 嵩明县| 基隆市| 新泰市| 潼关县| 黎城县| 宜章县| 崇文区| 巴青县| 信宜市| 沅江市| 内江市| 务川| 车险| 遵义县| 邻水| 桐乡市| 乐东| 高邑县| 沾化县| 岳阳县| 陇西县| 怀集县| 湘乡市| 澎湖县| 舞钢市| 迁西县| 开阳县| 彩票| 教育| 洛隆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