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鬼神1

山鬼是騎著豹子登場的。

那是一隻赤色的豹子,有著流線型的身材,輕巧而敏捷。

她披著薜荔,繫著女蘿,騎著赤豹站在峰頂,遙望山下那幽靜的竹林,白雲一片片飄了下來。

赤豹的旁邊,是貍貓。

人有病,天知否

占卜的結果出來後,所有人都哭了。

這是公元前597年的春天。楚莊王的軍隊圍困鄭國都城七天後,鄭人進行了占卜。他們先問:跟楚國講和,有可能嗎?徵兆顯示沒有。又問:在太廟裡哭,把戰車都開到街上準備巷戰,有可能嗎?回答是有。於是國人來到太廟號啕大哭,守城的戰士則在城牆上號啕大哭,一直哭得昏天黑地。

結果楚人退兵,留出時間讓鄭人修城。

當然,也可能是想招降。1

與此同時,晉國的大軍也浩浩蕩蕩地開了過來。他們是聽說鄭都被圍,聞訊趕來的。在晉楚兩國的爭霸鬥爭中,鄭是晉國的小兄弟。小弟捱打,老大豈能坐視不管?當然要出手。

爲此,晉國軍方排出了一個豪華陣營。

中軍

正帥荀林父

副帥先縠(讀如湖)

大夫趙括、趙嬰齊

上軍

正帥士會

副帥克

大夫鞏朔、韓穿

下軍

正帥趙朔(趙氏孤兒趙武的父親)

副帥欒書(欒鍼的父親)

大夫荀首(知罃的父親)、趙同

全軍

司馬(軍法官)韓厥

我們知道,晉國號爲三軍,實爲六軍。因爲三軍的統帥和副帥,都各有一支部隊,每軍也各有兩個大夫,中軍統帥則爲元帥。也就是說,鄭都被圍時,晉國六軍齊發,在元帥荀林父的率領下前來救援。

鄭國卻投降了。

投降是必然的,因爲扛不住。楚軍圍城三個月後,鄭都淪陷。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遞交了投降書。楚莊王則退兵三十里,跟鄭國簽訂了和平條約。

晉軍得到這個消息,是在黃河邊。這時,前進還是後退,就成了一個問題。繼續前進是沒有意義的,也師出無名。鄭國降都降了,你還救什麼救?退回去同樣不行。不但無法交差,這口氣也咽不下。

箭在弦上,晉楚終於交手,這就是“邲之戰”。

邲之戰的過程複雜而混亂,結局卻很清楚,那就是楚軍大勝,晉軍大敗。沒失敗的,只有士會統帥的上軍;先撤退的,則是趙嬰齊指揮的部分中軍。因爲他們事先都做好了戰敗的準備。潰不成軍的其他部隊,則在半夜三更黑燈瞎火地渡過黃河,吵吵嚷嚷整整一夜。荀首的兒子知罃也在戰爭中被俘。荀首隻好又殺回去,射死夏姬的丈夫襄老,俘虜了楚國的王子,最後才換回兒子。2

這一回,晉人恐怕連哭都哭不出。

如此結局,應該不難預料。事實上,從一開始,晉軍六帥十二將,意見就有嚴重分歧。中軍副帥先縠,中軍大夫趙括,下軍大夫趙同,主張跟楚軍決一死戰;上軍統帥士會,下軍統帥趙朔,下軍副帥欒書,下軍大夫荀首,則認爲應該避其鋒芒。荀林父是新上任的元帥,原本威望不高。此刻夾在兩派之間,更是舉棋不定,完全沒有了主張。

先縠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縠說,身爲軍帥,卻像懦夫,諸位做得到,我做不到。晉國的霸權如果丟在我們手上,不如去死!

於是,自說自話帶了部隊就過河。

這就是盲動了。

盲動的結果是被動。先縠過河後,軍法官韓厥便對荀林父說:這支部隊單兵深入敵境,多半是有去無回。您老人家可是元帥。部隊不聽指揮,這是誰的罪過?更何況,無論丟失屬國,還是損兵折將,都是大罪。既然如此,不如進軍。

就算兵敗,六個人來分擔罪責,也比您一個人扛著好。

晉軍這才全部過河,安營紮寨。

渡過黃河的晉軍將帥仍然爭論不休,中軍副帥先縠則一如既往地剛愎自用。上軍統帥士會和副帥克提出要加強戰備,先縠居然也反對。士會只好讓上軍大夫鞏朔和韓穿埋伏起來,中軍大夫趙嬰齊則悄悄地去準備撤退的船隻。最後,這兩支部隊總算得以保全。

好嘛!如此羣龍無首,各自爲政,盲目被動,找不著北,豈能不敗?

相反,楚人則好整以暇,莊王甚至一開始就不想打這一仗。後來取勝,也沒把晉軍往死裡打。本卷第三章所說楚軍教晉軍修理戰車,讓他們逃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場戰爭中。潰敗的晉軍夜裡渡河,莊王也沒讓人去趕盡殺絕。

這跟他的伐鄭和善後,同樣頗爲得體。所以士會說,莊王在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和禮儀六個方面,都無可挑剔。如此穩如泰山,豈能不勝?3

那麼,所有這些,老天爺知道嗎?

有人說知道。六十年後有一個人說,邲之戰的結局,占卜已經預示過了。只不過,占卜是在城濮之戰,比邲之戰早了三十五年。當時占卜的徵兆,是楚勝晉敗,結果卻是晉勝楚敗。占卜是不會錯的。所以,邲之戰,楚國必勝無疑。

這實在奇怪。說這種怪話的人,又是誰呢?

蹶由。

遲到的應驗

蹶由是吳王夷末的弟弟。

說起來吳也是“文明古國”,其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號稱“吳太伯”。可惜這文明古國在西周和東周,都悄無聲息,名不見經傳。直到春秋中期,吳國的國名纔開始見於《春秋》,吳國的君主也才見於《左傳》,並且是在同一年。因爲就在這一年,我們的一位老朋友來到了吳國。

這位老朋友,就是夏姬最後一任丈夫巫臣。

公元前584年,或前一年,早已成爲晉國大夫的巫臣獲準出使吳國,見到了吳王壽夢,勸說他與晉國聯盟。目的,則是對付楚國。

巫臣反楚是必然的。一方面,楚是晉的死敵。從城濮之戰到邲之戰,兩國交兵不斷。連帶著那些中等國家(比如鄭和宋)和小國(比如附楚的沈,附晉的江),也倒了黴。巫臣作爲晉臣,當然要聯吳反楚。另一方面,此前楚國的大夫子重和子反,已經殺光了巫臣的族人,以及夏姬的前任情人(襄老之子)。子反殺人,是因爲巫臣奪走了夏姬。子重殺人,則因爲巫臣曾阻止他得到采邑。雙方結下的樑子,已不可解。

血海深仇,更演繹出驚心動魄的歷史大戲。

巫臣使吳,是大戲的序幕。

決心復仇的巫臣帶去了三十輛戰車,還有駕駛員和狙擊手。他用這些戰車和戰士做教練車和教練員,教吳人行軍打仗,佈陣攻城。又讓自己的兒子擔任吳國的外交官,與中原各國建立廣泛的外交關係。有了軍事和外交這兩手,吳國開始伐楚,伐巢(今安徽省巢縣),伐徐(今安徽省泗縣),並佔領州來(今安徽省鳳臺縣)。子重和子反則被打得顧首不顧尾,疲於奔命。4

吳國崛起了。

崛起的吳國成爲楚的死敵。公元前537年,楚人聯合越國和東夷伐吳。由於防備不足,楚國的一支部隊被吳國打敗。

於是吳王就派蹶由去勞軍。這在春秋,原本是貴族的禮儀。

楚人卻蠻不講理地把蹶由抓起來,還要拿他去鼓。

這事做得太不像話。

不像話是肯定的。蹶由是吳王的弟弟,吳國的公子。彬彬有禮來勞軍,不能款待也就罷了,豈能把他抓起來?這次遭遇戰,吳人是勝利方,蹶由也不是戰俘,豈能殺他鼓?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國際慣例,也是起碼的道德禮儀和遊戲規則,豈能如此破壞?真真豈有此理!

不過這時的楚君是靈王。他不像話,也不足爲奇。

蹶由被帶到了刑場。

楚靈王派人問他:你來之前,沒占卜嗎?

蹶由說:占卜了。吉!

這就奇怪。吉,爲什麼會成爲刀下之鬼?

蹶由解釋說,寡君聽說偉大的君上您要在敝國進行軍事演習,便到太廟用龜甲進行占卜。寡君對鬼神說:下臣馬上就要派人去犒勞楚軍,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楚王火氣的大小,以便做好我們的戰備,請神靈明示這事能否成功。龜甲顯示的徵兆是吉。事實也證明,我們已經成功。

這又奇怪!被殺,是成功?

當然也有解釋。

蹶由說,下臣這次出使貴國,君上如果春風滿面和藹可親地款待使臣,敝國一定會鬆一口氣。這樣一來,敝國就會放鬆警惕,忘記危險,忽視戰備,離亡國也就沒幾天了。現在君上怒氣沖天大發雷霆,不但虐待使臣,還要以臣鼓,敝國也就知道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敝國雖然弱小,但如果準備充足,也還可以與貴軍周旋。關鍵,是有備無患。總之,無論君上如何對待使臣,敝國都能知道該怎麼辦。戰爭也好,和平也好,都有思想準備,當然吉。

接下來,蹶由又說:更何況,敝國寡德之君在太廟占卜,是爲了國家人民江山社稷,哪裡是爲使臣一人?臣命不足惜,請君上儘管拿去鼓。如果臣以小命一條,能夠換來國家安全,相比之下,請問哪個更吉利?

楚靈王無話可說,只好不殺蹶由,但也不放。直到魯昭公十九年,蹶由才被釋放回國。那時他已被囚禁十四年,楚君也不再是靈王,而是平王。

值得注意的,是蹶由最後一段話。

蹶由是這樣說的:既然有龜甲,又有什麼事情不能拿來占卜?占卜的結果,無非是吉,或者兇。有吉就有兇,有兇就有吉,誰能肯定兇或吉就一定落在某件事上?比如貴國在城濮占卜到的吉,不是後來才應驗在之戰嗎?

5這話值得商榷。

從邏輯上講,所謂“城濮之兆,其報在”的說法如果成立,那就意味著每次占卜的徵兆未必立即兌現。這當然也未嘗不可。問題是,如果兌現或應驗都是遲到的,或不準時的,甚至說不清什麼時候纔對得上的,那麼請問,我們還要占卜幹什麼?要知道,每次占卜,都要有“命辭”,相當於算命先生問你“算什麼”。總不能說我問這筆生意能不能成,要等到二十年後下筆生意才應驗吧?

由此想到的問題是:周人對於鬼神、宿命、天意,以及占卜、巫術、祭祀等等,到底是信還是不信?

這可是關係到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的問題,不能不問。

信不信由你

周人對於鬼神,似乎是也信也不信。

跟殷商一樣,周人也有祭祀和占卜,而且很重要。但凡國有大事,包括諸侯和大夫有大事,比如打仗、結盟、婚配、立儲,都要占卜,也要祭祀。這兩件事,目的並不相同。占卜是問,祭祀是求。或者說,占卜是向鬼神請求指示,判斷兇吉;祭祀則是向鬼神彙報工作,祈求福佑。分工不同,重要性則如一。

6因此,從天子到諸侯,王室和公室裡都有負責跟鬼神打交道的專職人員,分別叫祝、宗、卜、史,他們的首長則叫太祝、太宗、卜正、太史。祝的任務是代表祭祀者向鬼神致辭,因此特別要知道鬼神的故事和脾氣。宗的任務是管理祭祀的程序,以及祭祀的場所和器物。也就是說,祝和宗,是負責祭祀的。

負責占卜的,則是卜和史。卜,又分兩種。一種是用龜甲,也叫“龜”或“卜”。另一種是用蓍草,叫“筮”。記錄筮法的書,就叫《周易》。龜和筮,可能由兩個人分別負責,也可能由一個人包乾。占卜的結果,由史記錄在案。當然,史不但敬鬼神,更要管人事。後來,就變成專業歷史學家。

7總之這些人,都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也是王侯們的智囊團。

但,智囊而已。

事實上,祝宗卜史,都是技術官僚,是事務官而非政務官,更不是政治家。因此他們的意見,往往只是“參考消息”。王侯們則也許聽也許不聽,可能聽可能不聽。如果占卜的結果不能讓他們滿意,還會要求重來。

比如晉獻公。

晉獻公的故事前面已經講過,他是因爲寵愛驪姬而跟申生、重耳、夷吾三個兒子都翻臉的。他想立驪姬爲君夫人(國君正妻),照例要占卜。先用龜甲,結果是不吉。再用蓍草,結果是吉。卜人說,筮短龜長。龜是動物,蓍草是植物。動物比植物更有靈性,所以龜卜的徵兆更靠譜。獻公根本不聽。8

事實上週人的占卜,往往只是一種儀式,或者心理暗示。拿主意,恐怕並不真靠這個。公元前525年,吳伐楚。

楚國的令尹占卜戰爭的結果,不吉。楚軍司馬公子魴(讀如房)說,我們地處長江上游,怎麼會不吉利?再說了,占卜戰爭,慣例是司馬發表命辭。我要求重來。

於是重來。

公子魴便對鬼神發表命辭:魴率領親兵以必死的決心打頭陣,楚國國軍跟著上去,希望大獲全勝,行嗎?

徵兆是:吉。

於是公子魴帶兵衝鋒陷陣,果然戰死。楚軍也果然勝利,還繳獲了吳國一條大船。這條大船是那樣的重要,以至於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夫差的父親)拼死拼活也要把它奪回去。9史書沒有記載負責本次占卜的人是誰,可見其人並不重要。實際上,只有那些被視爲預言家的,纔可能載入史冊,比如預測到秦穆公必定活捉晉惠公的秦卜徒父。10至於那些屢屢言中的“名卜”,則更會名垂青史。

比如卜偃。

卜偃是晉國的卜官。他最牛的預言,是畢萬的後代非比尋常。畢萬原本是晉獻公的車右。因爲有功,被封在魏,升級爲大夫。卜偃馬上說:萬,是大數;魏(通巍),是大名。

初次封賞就如此崇高,這是上天在暗示了!天子的子民,叫“兆民”。諸侯的子民,叫“萬民”。畢萬的子孫,將被萬民擁戴啊!11

這話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而且也沒有錯。畢萬的子孫,後來不但成爲諸侯,還成爲國王。他們的國家,就叫“魏”。

牛!這樣的預言,實在是牛。所以卜偃的身影,便頻繁出現在《左傳》。

還有裨竈(讀如皮竈)。

裨竈是鄭國的預言家,曾經成功地預測了周靈王、楚康王和晉平公的死亡,以及陳國的復國和滅亡。他甚至能說出準確的時間,比如晉平公將死在七月戊子,陳國將在五年後復封,然後再過五十二年徹底滅亡。依據,則主要是星相學的。看來此人懂天文,通五行,還會巫術。因此,公元前525年,他在預言了宋、衛、陳、鄭四國的火災後,便告訴鄭國大政治家子產,他有辦法消災。

子產卻不理他。

第二年五月,裨竈的預言兌現,宋、衛、陳、鄭,果然在同一天發生火災。

裨竈便對子產說:不聽我的,還會著火。

子產還是不聽。

有趣的是,火災也沒再發生。12

這就說不清裨竈是靈還是不靈。但這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子產的一段話。正是這段話,讓我們對周人甚至華夏民族的鬼神觀念,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

那麼,子產說了什麼?

神就是人

第1章 刺客1第12章 鬼神2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1章 刺客1第12章 鬼神2第10章 使節2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6章 戰士2第7章 人臣1第1章 刺客1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5章 戰士1第7章 人臣1第14章 註釋第1章 刺客1第8章 人臣2第8章 人臣2第8章 人臣2第14章 註釋第10章 使節2第8章 人臣2第1章 刺客1第3章 情人1第10章 使節2第3章 情人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1章 刺客1第6章 戰士2第14章 註釋第4章 情人2第7章 人臣1第5章 戰士1第11章 鬼神1第8章 人臣2第3章 情人1第3章 情人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8章 人臣2第14章 註釋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8章 人臣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2章 刺客2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11章 鬼神1第9章 使節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4章 情人2第1章 刺客1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12章 鬼神2第4章 情人2第3章 情人1第11章 鬼神1第5章 戰士1第3章 情人1第4章 情人2第14章 註釋第9章 使節1第2章 刺客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5章 戰士1第9章 使節1第5章 戰士1第12章 鬼神2第6章 戰士2第6章 戰士2第2章 刺客2第1章 刺客1第10章 使節2第3章 情人1第14章 註釋第14章 註釋第3章 情人1第8章 人臣2第9章 使節1第9章 使節1第8章 人臣2第12章 鬼神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14章 註釋第3章 情人1第5章 戰士1第1章 刺客1第3章 情人1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14章 註釋第12章 鬼神2第6章 戰士2
第1章 刺客1第12章 鬼神2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1章 刺客1第12章 鬼神2第10章 使節2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6章 戰士2第7章 人臣1第1章 刺客1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5章 戰士1第7章 人臣1第14章 註釋第1章 刺客1第8章 人臣2第8章 人臣2第8章 人臣2第14章 註釋第10章 使節2第8章 人臣2第1章 刺客1第3章 情人1第10章 使節2第3章 情人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1章 刺客1第6章 戰士2第14章 註釋第4章 情人2第7章 人臣1第5章 戰士1第11章 鬼神1第8章 人臣2第3章 情人1第3章 情人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8章 人臣2第14章 註釋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8章 人臣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2章 刺客2第2章 刺客2第4章 情人2第11章 鬼神1第9章 使節1第6章 戰士2第1章 刺客1第4章 情人2第1章 刺客1第7章 人臣1第4章 情人2第12章 鬼神2第4章 情人2第3章 情人1第11章 鬼神1第5章 戰士1第3章 情人1第4章 情人2第14章 註釋第9章 使節1第2章 刺客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5章 戰士1第9章 使節1第5章 戰士1第12章 鬼神2第6章 戰士2第6章 戰士2第2章 刺客2第1章 刺客1第10章 使節2第3章 情人1第14章 註釋第14章 註釋第3章 情人1第8章 人臣2第9章 使節1第9章 使節1第8章 人臣2第12章 鬼神2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14章 註釋第3章 情人1第5章 戰士1第1章 刺客1第3章 情人1第13章 後記年輕就是好第14章 註釋第12章 鬼神2第6章 戰士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阿勒泰市| 都兰县| 内乡县| 和田县| 陵川县| 嵊州市| 信阳市| 峡江县| 新田县| 武义县| 娱乐| 海原县| 高台县| 雷山县| 洪湖市| 淮北市| 大庆市| 静安区| 喀什市| 淮南市| 蓝田县| 江阴市| 毕节市| 都昌县| 新营市| 抚远县| 新闻| 平潭县| 昌都县| 金门县| 碌曲县| 昌图县| 罗定市| 亚东县| 巨野县| 内丘县| 巩义市| 自贡市| 平凉市|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