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1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一)

突厥撤退政局穩(wěn)定,李世民在朝在野的威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現(xiàn)在無論是百官還是百姓提到當今陛下無不佩服的豎起大拇指。藉著這個大好時機李世民開始大刀闊斧的整頓朝綱施展抱負。

首先確定貞觀爲年號,皇帝的年號差不多就代表了皇帝的願望。貞觀二字出自《易經(jīng)》原文爲“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其意是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大地慘遭蹂躪,漢人備受欺凌殺戮,直指隋朝建立,漢人才重新恢復了統(tǒng)治。然而隋朝國祚極短還未來得及撥亂反正便告覆滅,之後中原陷入混戰(zhàn),異族雖然無力重新統(tǒng)治中原但卻一直不停襲擾,唐朝初年仍未能解決邊患。現(xiàn)在李世民以貞觀爲年號乃是希望擔起統(tǒng)一四海,恢復華夏正統(tǒng)的責任。對於中原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祈願,必然能激發(fā)中原百姓的豪情壯志,共建一個盛世大唐。

其次,封賞功臣。武德年間李淵爲了拉攏人心,封了不少爵位,親王、郡王加在一塊有近百個,至於封出去的公侯簡直是車載斗量。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爲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受到封賞乃是實至名歸無可厚非。不過還有不少人根本沒什麼功勳,不過儀仗血脈(皇帝的宗室)和姻親(比如張國丈一家)便封郡王、公侯,這部分人佔的比例不小,相應的國家在這方面的開支也不少。李世民這次封賞功臣刻意將宗室和姻親減等甚至取消。爲此有不少宗室、姻親不忿。

爲了壓制他們的怨氣,李世民特意和李神通演了一出雙簧。封賞詔令頒佈,李神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說他不僅是宗室,也爲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憑什麼封郡王但食邑才五百戶比裴寂、長孫無忌、房玄齡、柴紹、尉遲恭這些人少?

李世民對他說你是我的叔叔,爲大唐的確立下的不少功勞,封你郡王是應該的。但食邑乃是功勞的體現(xiàn),朕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也不能將封賞當成私人物品隨意賜予。你自己算算功勞比裴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如何?比李靖、李績、秦瓊、程咬金這些人如何?況且李靖、李績、秦瓊、程咬金這些人的食邑還沒你多,他們都沒說什麼,你又有什麼怨言?李神通聽了面色羞愧,當場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別人見李神通都被李世民反駁的啞口無言自然也不敢再說。只是心裡是否信服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件是收骸骨。自大業(yè)末年起中原戰(zhàn)亂不已,百姓死傷無數(shù),中原大地遍地骸骨。許多府兵出征之後就再也沒有音訊家人異常牽掛。現(xiàn)在時局穩(wěn)定李世民想讓死者安息也讓他們的家人能得到父兄的下落,也想趁機重新覈定戶籍,於是下令收暴屍野外的骸骨。目前大唐所依據(jù)的戶籍還是以大業(yè)年間爲準,多年征戰(zhàn)戶籍早已與實嚴重不符,給徵稅及徵調(diào)勞役造成了極大困難。所以李世民想借收骸骨之際重新覈定天下丁口。

李潛得知收骸骨的消息立刻上表,建議將爲大唐犧牲的將士之屍骸就進擇一景色秀麗之地集中安葬,取其名曰烈士陵園,並樹碑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同時建議在皇陵旁擇一地設立大唐國家陵園,將貞觀元年以前死亡的五品以上且有功於社稷的文武百官集中安葬其中並樹碑紀念,以激發(fā)將士和文武百官報效國家的忠貞之心。

李世民看了李潛的上表龍顏大悅,立刻下旨按李潛的建議施行,同時還規(guī)定日後爲大唐立下功勳的文武百官皆可安葬於國家陵園。其中的文武重臣將陪葬於帝陵之側(cè)。國家陵園的總紀念碑由工部設計施工,碑上的題字由太上皇李淵親筆書寫,碑文內(nèi)容由兵部尚書杜如晦撰寫李世民親筆書寫。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各設較小的石碑,碑文由禮部提供文稿,褚遂良、歐陽詢分別書寫。爲表彰李潛李世民特賜綵緞兩百匹,晉明威將軍(武散官從四品下)。

第四件是加強軍事訓練。爲了鼓勵士卒強化軍事訓練,李世民經(jīng)常檢閱府兵,對訓練出色的府兵給予重賞。而且他還在皇宮內(nèi)親自訓練禁衛(wèi)。對此房玄齡、杜如晦力諫,說律令規(guī)定皇宮之內(nèi)任何人不得攜帶弓箭,陛下不僅讓他們攜帶弓箭還與他們一起訓練。若他們哪怕是失手傷了陛下可就麻煩了。對此李世民的回答是,武技要勤練才能純熟,他們練熟了戰(zhàn)鬥力自然上去了。所以要讓他們刀箭時刻在身有機會就練。他們都是朕的貼身禁衛(wèi)朕相信他們對朕的忠心。至於失手,朕以前在沙場上親冒矢石都沒安然無恙何況現(xiàn)在只是訓練。那些禁衛(wèi)聽到李世民所言感動了流下淚水紛紛表示誓死護衛(wèi)陛下不負陛下的一片苦心。房玄齡等人見狀也不好再勸諫只得任由李世民折騰。

第五件是放宮女出宮。由於連年征戰(zhàn)中原人口劇減。這其中有內(nèi)戰(zhàn)的因素也有突厥等異族侵略掠奪的因素。爲了要回被突厥人掠去的漢人李世民拒絕了突厥人用來交換錢糧的戰(zhàn)馬。不過即便突厥人放回連年掠走的漢人,人口增加依然不多。李世民經(jīng)過認真考慮決定減少宮內(nèi)的用度,特別是宮女的數(shù)量。李淵當年進入長安時宮內(nèi)的人數(shù)不過數(shù)百人,到武德四年也不過三千多人,到武德九年宮內(nèi)的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近兩萬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宮女。李世民於是讓長孫皇后遴選宮女,將那些願意離開或家中有父老需要照顧的宮女一律賜予財帛著有司送回原籍。這個有司其中就包括駕部。因爲宮女遣送必須通過驛站,身爲主管驛傳事務的駕部郎中,李潛自然的操心費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這些事的同時,李潛還想到了太上皇賜給的雲(yún)薇。他特意將叮囑麥紫瀾與雲(yún)薇談談。若雲(yún)薇願意回家他絕不阻攔。不久麥紫瀾告訴他,雲(yún)薇說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個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裡?李潛聽了只得作罷。

第六件是修訂貞觀律。按照李世民的觀點律法越簡單越好。比如劉邦的約法三章,雖然簡單卻深受百姓的擁戴。秦朝律法嚴苛細節(jié)過於繁瑣以至於百姓茫然無措心生厭惡。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劉文靜在隋律的基礎上修訂,於武德七年施行)雖然比隋律簡略了許多,但仍然有許多條文有重複而且也比較繁瑣需要重新修訂。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極力反對。

這也難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參與修訂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夠參與修訂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徵,是他們一輩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劉文靜修訂的,雖然劉文靜後來被李淵拋棄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確是朝中唯一能與裴寂相提並論的重臣,後世史冊中也留下了劉文靜的大名。

另外廢棄武德律隱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拋棄武德年間的施政方針,進而拋棄那些武德舊臣。眼看著要被邊緣化甚至被新王朝拋棄,以裴寂爲代表的武德舊臣怎能甘心?他們以武德律剛剛施行不久而且沒有明顯的疏漏和錯誤沒有必要費時費力重新修訂爲由反對修訂律法。然而李世民鐵了心要拋棄這些處處掣肘的老傢伙,以武德律存在重複和條文繁瑣的弊端爲由堅決要修訂貞觀律。而且將修訂律法的任務交給了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中書令房玄齡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長孫無忌負總責,房玄齡、戴胄協(xié)助。

李潛與麥紫瀾閒聊時曾談到過李世民的這個安排。麥紫瀾以此爲例向李潛深入淺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這樣做的用意。麥紫瀾首先告訴李潛李世民此舉分明是在爲提拔長孫無忌做鋪墊。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國家大事應有一個地位較高的官員牽頭負責。修律還要考慮到三省六部的職能(尚書省包括六部在內(nèi)負責執(zhí)行詔令,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覈批駁詔令)應將三省的相關部門的頭頭納入其中。其中門下省可不必直接參與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時交給門下省審覈。門下省若有不同意見可直接駁回。

按照朝廷的官職來講以三公三孤爲最尊。只是這些乃是榮譽職銜地位雖然尊崇但並不負責具體事務(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間曾做過司徒,但因他兼了許多職務實權極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冊拜爲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親信所以他說的話還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訂過武德律且是武德舊臣之首,李世民當然不可能把修訂貞觀律的殊榮再給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文武百官以三省的長官爲首。其中尚書省的長官爲尚書令,因李世民擔任過此職,他登基後別人因爲忌諱不能再任此職所以就空置了。尚書令的兩個助手左右僕射便成了尚書省的正副職。現(xiàn)在的左僕射爲蕭瑀右僕射爲封德彝。這兩人皆是武德舊臣,只是蕭瑀和封德彝與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間走的就比較近(至少李世民是這樣以爲的,因爲他是在封德彝死後才知道當時他曾建議李淵殺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對他們並不像對裴寂那般想將他們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會將修訂律法的榮譽給他們。而他們也心知肚明自己的處境不會出來唱反調(diào)。

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現(xiàn)由房玄齡擔任。他就不用多說了,乃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參與修訂律法的人選。門下省的長官門下侍中現(xiàn)在是高士廉。他是長孫皇后的舅舅,雖然也是武德舊臣,但與李世民的關係就不必再說了。更何況長孫無忌是他的親外甥,他怎可能搶外甥飛黃騰達的機會?

除去這四人,剩下的六部尚書中雖然有不少人適合,比如兵部尚書杜如晦、刑部尚書李靖,但他們的資歷和與李世民的親近程度比長孫無忌差了不少。所以李世民安排修律三人組中長孫無忌、房玄齡兩人沒有什麼懸念也沒太大的阻力。至於戴胄,嘿嘿,戴胄現(xiàn)任大理寺少卿纔是正兒八經(jīng)的律法專家也是真正出苦力幹活。也就是說真正修律的是戴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不過是掛個名。可功勞卻得歸他們,更準確的說是歸負總責的長孫無忌。

“戴少卿會不會對此心有芥蒂?”李潛納悶地問。將心比心,如果自己出大力辛辛苦苦幹活,結果卻得不到應得的待遇心裡肯定不舒服。

“不會。”麥紫瀾笑了笑,“他其實巴不得呢。首先他只是大理寺少卿上面還有正卿,陛下讓他參與修律已是對他青睞有加了。其次參與修律乃是名垂青史的絕佳時機戴胄當然樂意。最後他把這件事做好了日後肯定會受到提拔,同時送給了長孫無忌、房玄齡一個人情。這兩人自然也會對他投桃報李。”

“原來是這樣。”李潛恍然大悟。

麥紫瀾品了口茶,“陛下的這六件大事在民間已經(jīng)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現(xiàn)在百姓對陛下已是由衷地擁戴,民間的風貌與武德年間相比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唐處處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貞觀氣象。大唐興盛指日可待。”

李潛笑了笑,暗忖,這簡直是一定的。

麥紫瀾放下茶盞擡眼望著正在微笑的李潛忽然道:“閒聊完了,該說說正事了。”

“正事?”李潛詫異地望著麥紫瀾。

“是啊。過了新年雲(yún)薇姐姐都十九了,再拖下去就成老姑娘了。小菊小蘭兩位姐姐的婚事已經(jīng)辦完了,是不是該辦雲(yún)薇姐姐的事了?”

九月末小蘭小菊由李潛做媒嫁給了侯小八和孫金柱。侯小八和孫金柱兩人雖然不是豪門大戶出身,不過現(xiàn)在都當了校尉也算事業(yè)有成。小蘭小菊都這兩樁婚事很滿意。

“你和雲(yún)薇談過沒有?”李潛問道。

麥紫瀾點點頭,“談過。她說她沒意見。現(xiàn)在就看你這個大忙人什麼時候有空了。”

雖然麥紫瀾的說的很輕鬆,但李潛還是從她的口氣裡聽到一絲醋意。於是李潛暗暗打定主意,一切交給麥紫瀾來辦。若自己表現(xiàn)的太熱切了肯定會引起她的不快,“這事還是你決定吧。”

“哼哼,”麥紫瀾忍不住揶揄李潛,“眼看著就可以美人在懷了你是不是很想早點辦了此事?”

李潛的臉難得紅了,“麥子,若說美人在我心裡只有你是美人,再說,”李潛說著伸手將麥紫瀾摟在懷裡,“想摟美人還不簡單,你看現(xiàn)在我不就是美人在懷了嗎?”

麥紫瀾甜蜜地一笑捏捏了李潛的鼻子,“算你還有良心。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武德九年是極不平靜的一年。玄武門之變引發(fā)的動盪還未完全平息頡利就率二十萬大軍屯兵渭水之畔直逼長安,幸虧李世民沉著冷靜計退突厥,暫時贏得了和平。

由於久經(jīng)戰(zhàn)亂百姓困頓,加上政治上積弊甚重,還要給突厥很多財帛來換取和平,李世民接手的大唐可謂疲弱。爲了休養(yǎng)生息李世民開始推行新政。目前來開新政推行的還比較順利,然而李潛知道貞觀元年的大唐處境並非一帆風順,接連會發(fā)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他要早做準備。

按照李潛前世的記憶貞觀元年首先發(fā)生的大事是李建成的餘黨李藝謀反。李建成活著時結交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手握重兵的沒幾個。其中一個是廬江王、幽州大都督李瑗。另外一個就是燕郡王李藝。

李瑗已死於武德九年,不過他並非死於玄武門之變而是被奸人利用。每每想到李瑗之死李潛就覺得脊背冰涼,忍不住感嘆政治果然無比黑暗無比陰腐

事情是這樣的:李建成被斬之後,李世民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禮召李瑗入朝。李瑗得知後非常害怕。王君廓(他是秦王的親信)素來陰險刻薄李瑗起兵造反然後再剿滅他以此立功。於是王君廓對瑗說:“京都發(fā)生鉅變,情況到底是怎樣現(xiàn)在還說不準。大王您乃是陛下親近宗室,受陛下委託坐鎮(zhèn)幽州,麾下有精兵數(shù)萬,怎能聽信一個小小的通事舍人說陛下召見您就信以爲真回長安?若是有人故意召您回長安想對您不利怎麼辦?而且我早先就聽到趙郡王已被拘押了,太子、齊王若真的被斬了,大王你去了長安還有誰會替您說話呢,您還能活命嗎?”

李瑗雖然是幽州大都督不過領兵能力很差,而王君廓是員猛將軍事才能出衆(zhòng),李淵就對王君廓很看重,與他結親將他當成心腹,王君廓以前對他也表現(xiàn)的非常推心置腹。李瑗聽了這番話以爲王君廓是爲他考慮,心生悲切抱著王君廓嚎啕大哭,王君廓爲了取信與他也掉了幾滴鱷魚的眼淚。

第296章 千里追擊(一)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35章 穩(wěn)定壓倒一切第193章 剿滅三殺堂(三)第288章 期限第13章 強買與強賣(一)第10章 去宕州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第139章 渭水之盟(三)第134章 一個人才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第237章 開業(yè)前(二)第82章 你的機緣第115章 斬特勤第37章 突襲第159章 裴寂遭貶(二)第64章 滋補方換槍法第95章 鏖戰(zhàn)第240章 奪命連環(huán)計(三)第25章 神射手第15章 葛老實第81章 拉攏?除之?第45章 討賭債第235章 投懷送抱第3章 活著就得有點追求二六八章 空穴來風第14章 強買與強賣(二)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二五七章 開業(yè)大吉四第75章 賞賜第165章 揚威草原(四)第97章 回京第182章 刺殺(二)二七九章 棋盤與對弈一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37章 渭水之盟(一)第188章 吹風(一)第6章 受傷的驛卒第113章 戰(zhàn)秦州(一)第87章 苦肉計第210章 致命一擊(三)第218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224章 由你處置(三)第97章 回京第202章 陷阱(五)第44章 進京第189章 吹風(二)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09章 誰敢出戰(zhàn)?第197章 剿滅三殺堂(七)第115章 斬特勤第126章 籌碼第232章 語驚政事堂第87章 苦肉計二五一章 御審二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25章 神射手第240章 奪命連環(huán)計(三)第139章 渭水之盟(三)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36章 插曲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二六五章 蘇州省親四第284章 欲擒故縱?二五九章 開業(yè)大吉六第145章 麝香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138章 渭水之盟(二)第23章 拜師第62章 公主?郡主?第125章 裴家第98章 行酒令第181章 刺殺(一)第179章 威逼利誘(三)第154章 勸降第223章 由你處置(二)第44章 進京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17章 窗櫺上的灰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218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203章 陷阱(六)第112章 武德九年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二七七章 名分第153章 討伐樑師都(五)第11章 縣令的待遇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171章 說媒(二)第286章 二徵吐谷渾第289章 交差第24章 初入軍營第185章 刺殺(四)第98章 行酒令二六五章 蘇州省親四第136章 御史第120章 新官上任
第296章 千里追擊(一)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35章 穩(wěn)定壓倒一切第193章 剿滅三殺堂(三)第288章 期限第13章 強買與強賣(一)第10章 去宕州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第139章 渭水之盟(三)第134章 一個人才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第237章 開業(yè)前(二)第82章 你的機緣第115章 斬特勤第37章 突襲第159章 裴寂遭貶(二)第64章 滋補方換槍法第95章 鏖戰(zhàn)第240章 奪命連環(huán)計(三)第25章 神射手第15章 葛老實第81章 拉攏?除之?第45章 討賭債第235章 投懷送抱第3章 活著就得有點追求二六八章 空穴來風第14章 強買與強賣(二)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二五七章 開業(yè)大吉四第75章 賞賜第165章 揚威草原(四)第97章 回京第182章 刺殺(二)二七九章 棋盤與對弈一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37章 渭水之盟(一)第188章 吹風(一)第6章 受傷的驛卒第113章 戰(zhàn)秦州(一)第87章 苦肉計第210章 致命一擊(三)第218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224章 由你處置(三)第97章 回京第202章 陷阱(五)第44章 進京第189章 吹風(二)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09章 誰敢出戰(zhàn)?第197章 剿滅三殺堂(七)第115章 斬特勤第126章 籌碼第232章 語驚政事堂第87章 苦肉計二五一章 御審二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25章 神射手第240章 奪命連環(huán)計(三)第139章 渭水之盟(三)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36章 插曲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二六五章 蘇州省親四第284章 欲擒故縱?二五九章 開業(yè)大吉六第145章 麝香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30章 太歲頭上動土(二)第138章 渭水之盟(二)第23章 拜師第62章 公主?郡主?第125章 裴家第98章 行酒令第181章 刺殺(一)第179章 威逼利誘(三)第154章 勸降第223章 由你處置(二)第44章 進京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17章 窗櫺上的灰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218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203章 陷阱(六)第112章 武德九年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二七七章 名分第153章 討伐樑師都(五)第11章 縣令的待遇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171章 說媒(二)第286章 二徵吐谷渾第289章 交差第24章 初入軍營第185章 刺殺(四)第98章 行酒令二六五章 蘇州省親四第136章 御史第120章 新官上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彭泽县| 临江市| 开远市| 东至县| 扎囊县| 黄浦区| 松原市| 万源市| 华蓥市| 浦东新区| 贺兰县| 潼南县| 沂南县| 阜南县| 湾仔区| 广灵县| 林周县| 尚义县| 阆中市| 云和县| 大理市| 清丰县| 灯塔市| 建德市| 思南县| 旬阳县| 罗江县| 高陵县| 尚义县| 绍兴县| 泰州市| 西丰县| 益阳市| 元朗区| 永德县| 大城县| 阿克| 望都县| 焉耆|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