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0章 渭水之盟(四)

秦瓊冷笑一聲,“那些沒跟上隊伍的士卒也就一兩天便能陸續到達,這些人也休整的差不多了。頡利生性猜疑遇大事猶豫不決,若他一兩天後纔不願和談,哼哼,正合我意。”

秦瓊求戰之心溢於言表,李潛聽了心中大定。他與秦瓊又談了幾句便告辭趕往下一個營地。這一圈轉下來李潛發現果然如秦瓊所說的那樣,除了柴紹、馬三寶和尉遲恭三人所統領的士卒兵員充足士氣高昂,其他人麾下多的七成少的五成都是用就進徵調的民夫冒充的,那些真正的士卒也都疲憊不堪。柴紹、馬三寶和尉遲恭三人之所以麾下兵馬齊整是因爲他們很早就離開長安帶兵去了,且他們屯兵的地方距離長安也近,將軍隊帶過來自然也容易。

忙完犒軍回到長安已是傍晚,李潛匆匆趕回公事房。他不是不想趁機回家去好好洗個澡痛痛快快地睡個好覺,但他不敢。眼下雖然李世民已經和頡利在渭水便橋上會過面,頡利也答應考慮議和的事,但戰爭的陰雲還籠罩在長安上空,百姓依然提心吊膽,兵部的值班制度也沒取消,這個時候李潛偷偷回家若被人發現肯定會受到彈劾。他還年輕若背上了這個污點一輩子都別想擡起頭來(都是被那些御史給鬧的)。

李潛回到兵部剛來得及洗把臉,賀彬之忽然急衝衝跑進來,“李郎中,杜尚書讓你馬上去皇宮。”

李潛一愣,“杜尚書有沒有說讓我去幹什麼?”

賀彬之搖頭,“杜尚書沒說。剛纔宮中來個的內侍,然後杜尚書就交待下官等你回來告訴你去皇宮找他。”

李潛匆匆趕到皇宮。當他在內侍的帶領下來到偏殿看到李世民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李績等人面前幾案上擺著酒食,旁邊一隊樂伎正在演奏。李潛見他們神態輕鬆正全神貫注傾聽樂曲,似乎成竹在胸根本沒把城外二十萬突厥人當回事,他心裡不由得暗歎,果然都是牛人啊。明知城外有二十萬虎視眈眈的突厥人都能如此氣定神閒。這份從容自信比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諸葛亮周公瑾可強多了。畢竟赤壁之戰時曹操和孫劉聯軍還隔著長江天險,而現在突厥人已兵臨城下。

李潛上前拜見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他擡手指著一個座位示意他坐下,然後繼續傾聽樂曲。

李潛入座本想問問杜如晦讓他來幹什麼,擡眼看到幾人幾人著迷樂曲的神情,李潛不想煞風景只得將話嚥下去。

一曲奏完李世民率先拍手。李潛也拍手應景。說實話,他是音樂的門外漢,再說現在他也沒有欣賞樂曲的興致。不過他知道李淵、李世民父子在音樂方面的造詣非常高,李淵演奏琵琶的水平更是國手級水準。李淵當了皇帝后舉辦宴會時興致高了也會親自彈奏幾首琵琶曲。受李淵影響李世民彈琵琶的水平也非常高,興致好的時候也會親自彈奏。

內侍輕手輕腳爲李潛送來酒食。

李世民舉杯道:“大家不必拘禮,隨便吃喝。”

衆人也都餓了,聽到李世民這話也不再客套趕緊開吃。

等衆人吃的差不多了,李世民纔對李潛道:“前些日子朕聽柴大將軍說在秦州時突厥人猛攻大營,眼看營地不保的危難之際你唱了一首歌來鼓舞士氣,結果士氣大振硬是以三千人守住了七千突厥人的猛攻?”

李潛點點頭,“確有此事。”

“哦?你當然唱的是什麼歌曲,唱來聽聽。”

李潛起身站到中央然後清了清嗓子唱起那首慷慨激昂的精忠報國。

一曲唱罷,李世民拍手叫好,“好曲好詞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好大唐男兒就該有這樣的豪情壯志”

“陛下謬讚。”李潛小小得意了一把躬身退回座位。

李世民轉頭問那彈琵琶的樂伎,“可曾記下詞曲?”

那樂伎脆聲答道:“已經記下。只是這唱詞豪邁激昂,奴唱不出韻味。還請這位先生再唱一遍,奴爲他伴奏。”

李世民點點頭對李潛道:“李潛,你再唱一遍。”

李潛只得從還沒暖熱的墊子上起來,清了清嗓子示意樂伎開始彈奏。樂曲聲起,李潛這首歌前世不知唱了多少遍,很輕鬆就能卡準旋律運轉丹田之氣唱起來。由於有伴奏加上李潛使出了丹田之氣,這首歌唱的可謂是驚天動天餘音繞樑。多虧了這裡是皇宮所有建築材料的質量沒的說,換成一般人家的廳堂只怕得將房頂震垮。

唱完歌,李潛異常歉疚地道:“臣這歌適合在空曠處讓一羣糙爺們吼,在皇宮大內唱實在不合適。”

李世民哈哈大笑,“怪不得朕聽第一遍覺得不過癮呢,原來是你沒拿出看家本領來。聽你唱的第二遍朕只覺的熱血沸騰恨不得操起馬槊到渭水畔殺個痛快。藥師兄,懋公兄你們覺得如何?”

李靖點點頭,“不錯不錯。旋律簡單氣勢豪邁最適合軍中傳唱。”

李績笑道:“若配上軍鼓效果應當更好。”

李潛點點頭,“這歌若有鼓聲伴奏效果更好,當日在秦州城外大營時是柴紹親自操鼓槌擊鼓合奏。”

李世民嘆息一聲,“可惜今日沒有軍鼓。”隨即他又把一拍手,“就這麼定了。著太常寺樂工爲這首歌配上鼓聲教全軍將士傳唱。日後就定爲我大唐的軍歌。”

內侍首領立刻躬身領命。

李世民舉起酒杯對李潛道:“李潛,你爲大唐貢獻了軍歌乃是大功一件,朕敬你一杯。”

李潛連忙取了酒杯與李世民同飲。

“聽說你今日到各營地犒賞將士,各營情況如何?”

李潛當下將詳情如實稟告。連秦瓊等人以民夫冒充士卒之事也沒有隱瞞。他不是不想爲秦瓊遮掩,而是因爲李世民熟知兵事他根本沒辦法遮掩。若他當著李世民的面撒謊只會讓李世民認爲他非常虛僞。

李世民聽到秦瓊等人以民夫冒充士卒並未生氣反而哈哈一笑,“叔寶他們果然明白朕的心意。數百里行軍能有三成步卒跟上已經很不錯了。朕還擔心他們來的人太少鎮不住突厥人呢。看來是朕多慮了。”

李潛見狀暗暗替秦瓊等人鬆了一口氣。

李世民忽然又問道:“朕聽說這次突厥進犯的消息是你最先從豳州帶回來的?爲此你差點把青海驄跑廢了?”

李潛點頭稱是。

“你爲何到豳州去?”

李潛如實回答道:“臣原本想去隴右的牧場看看。”

“牧場?”李世民詫異,“爲何要去看牧場?”

李潛將他與張明塘兩人的交談如實向李世民說了一遍,末了道:“臣以爲想要消除驛將與歹人勾結倒賣驛馬的惡劣行徑單指望查出一個懲罰一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想要徹底根治必須摸清他們倒賣驛馬的所有流程,然後從源頭開始控制。臣以爲最好能在牧場將驛馬交付給驛站前就在馬身上烙上等級,比如用圓圈表示驛馬,用甲乙丙表示等級。這樣驛將就無法在驛馬等級上做手腳。無法以次充好他們倒賣驛馬的獲利就少,這樣便能消除大部分倒賣行爲。”

李世民聽了連連點頭,“這辦法不錯。李潛,你抓緊寫個方略交給杜尚書。杜尚書,你看著可行就儘快施行。”

“臣領命。”

“李潛,若此法有效你可立下大功了。說,你想要什麼賞賜?”

“爲陛下分憂乃是臣的本分,臣不想要什麼賞賜。”

李世民想了想,“好吧。這功勞朕給你先記下,等日後你再立了功朕一併賞賜。”

“謝陛下。”

宴會之後李潛返回兵部公事房,先把治理倒賣驛馬的方略寫好纔去休息。第二日他將方略交給杜如晦,杜如晦看罷滿意地點點頭,“李郎中看來你對這些瞭解的很透徹嘛,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並能對癥下藥拿出治理的辦法。不錯,不錯。”

李潛如實答道:“回尚書,下官剛剛接手不久哪裡能瞭解的這麼透徹。”

“哦?”杜如晦擡頭望著李潛,“莫非有高人指點?”

李潛點點頭,“起初下官向張員外、賀令史瞭解了不少情況。後來抓到倒賣驛馬的張明塘時下官又仔細詢問了他不少細節,並徵詢了他該如何防治此事。這方略就是下官受了他的啓發才琢磨出來的。”

杜如晦驚訝地道:“竟然是這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張明塘參與了多起倒賣驛馬案,這其中的細節和如何防止倒賣驛馬他當然清楚。”

杜如晦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錯。最瞭解這些的肯定是那些以此牟利的傢伙。很好,杜某這就頒發公文著各地如此辦理。”

李潛點點頭隨即問道:“杜尚書,驛將倒賣驛馬之事您是否早已知道?”

杜如晦點點頭,“沒錯。不過此前陛下和杜某乃是有心無力更沒有想到妥善解決的辦法,杜某爲此費了不少腦筋可終究沒想出來對策來。”說著他舉起李潛寫的方略,笑道:“你可爲陛下也爲杜某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

李潛這才明白原來倒賣驛馬之事李世民、杜如晦早就知道了並且對此頗爲頭痛,早知如此他昨日該接受李世民賞賜的,唉大好機會就這麼白白浪費了。不過事已至此李潛後悔也沒用,只得謙虛兩句辭別杜如晦。

李潛解決了倒賣驛馬的問題,心裡也輕鬆了許多。下一步他思忖著該解決驛田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比較棘手,雖然張明塘當時也提了建議,但如何進行具體操作李潛還沒有頭緒只能先暫時放下放,等摸清情況再說。

八月三十日,頡利派人來見李世民答應和談。李世民再次輕騎簡從登上渭水便橋,與頡利斬白馬爲盟。而後頡利撤兵,留下親信商談盟約細節。頡利這次索要的財物比以往要多不少。不過李世民爲了謀求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力排衆議答應了頡利的要求。

突厥人撤退各地府兵相繼撤回,李潛終於能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不過他心中有個疑問始終沒有想明白,所以他沐浴更衣後便來到臥房找麥紫瀾。小別勝新婚,兩人抵死纏綿之後,李潛向麥紫瀾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麥子,我知道陛下一向謀定而後動,當日他單騎上渭水便橋難道就不怕頡利發瘋殺了他?他爲何如此自信頡利不會對他動手?”

聽到李潛的疑問麥紫瀾輕笑一聲,“你可知想要琢磨一個人會怎樣做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李潛不解。

麥紫瀾道:“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考慮。這樣便能摸清對方的意圖。若是你非常瞭解對方的性格還可以按照他的性格來推演出他的想法和決定。”

李潛知道麥紫瀾說的是換位思考法。只是他站在頡利的角度來看發現殺掉李世民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他搖頭道:“麥子,站在頡利的立場那樣做纔是最好的結果。”

麥紫瀾得意的笑了笑,“傻瓜,你雖然站在他的立場上但你知道的很多事他未必也知道啊。”

李潛想想覺得也是。自己身在長安而頡利從草原上剛剛趕過來,按照現在的信息傳遞速度他收到的消息最快也是一個月以前的,近期發生的很多事頡利根本不知道。自己雖說是站在他的角度其實難免還會受到影響。

麥紫瀾見李潛皺眉苦思的樣子,伸出兩隻纖細的手指捏著他的耳垂,“其實判斷複雜的問題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預先考慮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然後分出有利和不利,看看是有利的方面多還是不利的方面多。”

李潛的心被觸動了,這種兩元分析法簡單有效的確是化繁爲簡的有力武器。他嘗試著按照麥紫瀾所說的法子來分析頡利的心態。殺了李世民有利的後果是能夠讓大唐陷入混亂。不利後果是各地領軍的將領大都是李世民的鐵桿,頡利將陷入四面皆敵的境地,而且他原來想勒索的東西也沒了著落。不過從長遠來看,陷入混亂的大唐依然對頡利有莫大的好處。頡利不可能這麼短視。

李潛向麥紫瀾說出了心中疑問。

麥紫瀾聽了輕笑一聲,“誰說陛下若出了意外大唐會陷入混亂?”

李潛不解地望著麥紫瀾。麥紫瀾指了指頭頂。上?李潛的腦海劃過一條閃電立刻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按照李潛的推演,頡利若殺了李世民大唐會陷入混亂。因爲李世民一死大唐羣龍無首。可事實上大唐並非羣龍無首,在皇宮裡還有一個剛剛退位的太上皇

李世民若死了他麾下的文臣武將肯定發狂,眼下有能力收拾殘局爲李世民報仇只有李淵。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武將肯定會投靠李淵換取爲李世民報仇的機會(當然也是向李淵效忠免得日後被清洗。李世民若死於內部鬥爭他麾下的將領肯定會作亂,但若死於頡利之手他麾下的將領肯定會與李淵同仇敵愾)。李淵當了多年皇帝無論在朝在野影響力極大若再有李世民麾下文臣武將的相助,他只需振臂一呼頡利絕對會成爲過街老鼠。而且殺了李世民大唐與突厥將徹底決裂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到那時大唐與突厥將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眼下突厥人特別是頡利的處境看上去很風光但絕對不好過。頡利若殺了李世民突利肯定第一個會與頡利劃清界限,這倒不是突利與李世民之間的感情鐵,而是突利不想給頡利墊背爲他承受大唐的怒火。薛延陀、鐵勒諸部這些受到突厥人壓制的部族以及東突厥的死敵--西突厥肯定會趁機痛打落水狗,這種局面下頡利絕對無法善終。

頡利不是傻瓜他肯定會想到這一點。李世民何等聰明?他肯定算準了頡利心中的顧慮,所以他纔敢單騎來到渭水便橋,而頡利拿他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想到這李潛不禁感嘆,“麥子,你果然是一語道破天機啊。唉,我真是太笨了,這麼簡單的事都看不透。”

麥紫瀾摟著李潛的脖子將小腦袋貼在李潛肩膀上,幸福地道:“你不笨。你若是笨怎麼會發明外傷急救之法、馬蹄鐵、摺扇這些簡單又使用的好東西?你只是經驗太少而已。”

經驗這種東西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極爲有用。而且經驗得靠自己積累,別人的經驗雖然可以借鑑卻未必有自己積累的那麼好用。麥紫瀾說李潛經驗少這是事實。李潛雖然比麥紫瀾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識,但在政治方面還是個雛。以前他在柴紹麾下,很多事都不用他出面,他只需處理好與上司與同袍的關係便可以。可朝堂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絕非軍中那麼簡單,朋友、敵人、盟友這些關係隨時都在互相轉化,甚至連親信都有可能在背後捅一刀。這讓習慣了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極爲簡單直接的李潛有些難以適應也極爲厭惡。

以前他看到白起、李牧、韓信等用兵如神詭計多端沙場稱雄的大將在朝堂鬥爭中一敗塗地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時曾非常納悶,因爲這些人在沙場上表現出來的智謀與在政治上的白癡表現差異實在太大了。不過現在他明白了。沙場之上同袍是可以信賴的,盟友是可以給予支持的,敵人是需要往死裡打的,然而在朝堂之上,親信、盟友、敵人並非一成不變,若不能把握好角色的轉換及時調整應對策略,他們自然處處失誤直至被無情的淘汰。

麥紫瀾看到李潛面色凝重的神情,擡起俏臉吻了吻他的脣,“夫君,不要擔心,我會支持你的。”

“有你助我,我就放心了。娘子,再來一次唄。”

麥紫瀾羞的俏臉殷紅雙臂用力想推開李潛,李潛怪笑一聲側身將麥紫瀾壓在身下。

第25章 神射手第301章 戰後餘波第18章 馬三寶第214章 絕境(一)二七二章 小人物的復仇三第201章 陷阱(四)第96章 斬將第24章 初入軍營第95章 鏖戰第104章 結婚?第234章 病危二五四章 開業大吉一二七三章 小人物的復仇四第181章 刺殺(一)第194章 剿滅三殺堂(四)第142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二)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第19章 小露一手第236章 開業前(一)第143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三)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二五零章 御審一第216章 絕境(三)第157章 不速之客第44章 進京第53章 分化與拉攏第188章 吹風(一)第15章 葛老實第204章 陷阱(七)第156章 凱旋第48章 劫持二八二章 侯君集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89章 百騎迎敵第63章 偶像來了第104章 結婚?第82章 你的機緣第199章 陷阱(二)第151章 討伐樑師都(三)第187章 酷刑逼供(二)第227章 竹槓梆梆響(三)二六零章 開業大吉七第218章 峰迴路轉第10章 去宕州第20章 打賭第180章 威逼利誘(四)第32章 試探底細第220章 真正的較量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82章 刺殺(二)第169章 新的問題第285章 首徵吐谷渾第202章 陷阱(五)二五二章 御審三二六九章 意外之外第171章 說媒(二)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56章 凱旋第44章 進京第180章 威逼利誘(四)第12章 司兵參軍的招攬第70章 麥紫瀾的手腕二七八章 女人心海底針二六六章 拓展業務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43章 班師第287章 糧草先行第156章 凱旋第22章 從軍餞行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23章 妙玄第13章 強買與強賣(一)二六二章 蘇州省親一第118章 初論改革第162章 揚威草原(一)第137章 渭水之盟(一)第7章 惡戰求生二四九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96章 斬將第92章 不戰而勝二八一章 興工商利天下第287章 糧草先行第295章 首戰(六)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二四七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49章 奔走第213章 致命一擊(六)第221章 楊恭仁第286章 二徵吐谷渾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86章 酷刑逼供(一)第182章 刺殺(二)第88章 大唐的頭疼第109章 誰敢出戰?第110章 誰還敢出戰?
第25章 神射手第301章 戰後餘波第18章 馬三寶第214章 絕境(一)二七二章 小人物的復仇三第201章 陷阱(四)第96章 斬將第24章 初入軍營第95章 鏖戰第104章 結婚?第234章 病危二五四章 開業大吉一二七三章 小人物的復仇四第181章 刺殺(一)第194章 剿滅三殺堂(四)第142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二)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第19章 小露一手第236章 開業前(一)第143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三)第191章 剿滅三殺堂(一)二五零章 御審一第216章 絕境(三)第157章 不速之客第44章 進京第53章 分化與拉攏第188章 吹風(一)第15章 葛老實第204章 陷阱(七)第156章 凱旋第48章 劫持二八二章 侯君集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89章 百騎迎敵第63章 偶像來了第104章 結婚?第82章 你的機緣第199章 陷阱(二)第151章 討伐樑師都(三)第187章 酷刑逼供(二)第227章 竹槓梆梆響(三)二六零章 開業大吉七第218章 峰迴路轉第10章 去宕州第20章 打賭第180章 威逼利誘(四)第32章 試探底細第220章 真正的較量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82章 刺殺(二)第169章 新的問題第285章 首徵吐谷渾第202章 陷阱(五)二五二章 御審三二六九章 意外之外第171章 說媒(二)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56章 凱旋第44章 進京第180章 威逼利誘(四)第12章 司兵參軍的招攬第70章 麥紫瀾的手腕二七八章 女人心海底針二六六章 拓展業務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43章 班師第287章 糧草先行第156章 凱旋第22章 從軍餞行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23章 妙玄第13章 強買與強賣(一)二六二章 蘇州省親一第118章 初論改革第162章 揚威草原(一)第137章 渭水之盟(一)第7章 惡戰求生二四九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96章 斬將第92章 不戰而勝二八一章 興工商利天下第287章 糧草先行第295章 首戰(六)第299章 千里追擊(四)二四七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49章 奔走第213章 致命一擊(六)第221章 楊恭仁第286章 二徵吐谷渾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186章 酷刑逼供(一)第182章 刺殺(二)第88章 大唐的頭疼第109章 誰敢出戰?第110章 誰還敢出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昭苏县| 三明市| 沂南县| 开平市| 石台县| 定日县| 台南市| 新余市| 米泉市| 鄂托克前旗| 红原县| 白水县| 皋兰县| 定襄县| 阜宁县| 屯留县| 积石山| 商洛市| 隆化县| 乡宁县| 宜川县| 绥德县| 盘山县| 股票| 裕民县| 德化县| 朝阳县| 临邑县| 曲松县| 汉寿县| 合肥市| 深泽县| 清苑县| 历史| 青龙| 南岸区| 故城县| 盖州市| 久治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