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參加過最少十多場婚禮晚宴,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婚禮,然而最精彩的一場莫過於2007年5月,我的同學在浦東新區(qū)福山路上的索菲特大酒店裡舉行的一場婚禮晚宴。
我們中國人一般稱婚禮晚宴爲“喝喜酒”,因爲在這一段時間裡,絕大部分的時間段都看不到新郎和新娘,出鏡率最高的反而是酒。
至於我說到得那場喜酒,我相信讓參加過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喝得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記得那一天婚宴的時間是定在了5月2日下午五點三十分開始入場,當時這家酒店的同一層樓面裡,有兩對新人同時結(jié)婚,以自動升降梯出電梯方向分左右側(cè)兩個大廳舉行,我的同學的婚禮是在左側(cè)的大廳。
自動升降梯出來後的公共活動區(qū)域並不大,這兩對新人的婚宴開始前,已經(jīng)站了好多人。幸好有指示牌和各家自己的迎賓人員負責引導,否則真的是很有可能跑錯人家。
我開始並不知道爲什麼這麼多人選擇站在外頭,而不進到各自該去的大廳裡。等我走到大廳門口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都在排隊等著跟大門邊上迎賓區(qū)站著迎賓的新人拍照留念呢。
我在簽到臺交了紅包,簽了個名就直接進入大廳了。跟新郎和新娘認識少說都有十年八年了,平時隔三差五得還聚到一起,就別跟著別人拍照湊熱鬧了。
進入大廳,根據(jù)臺卡上的指示,找到了自己所在的那一桌坐下,點起一根桌上擺著得喜煙,邊抽邊等正式開席。
差不多到下午六點一刻左右,大廳裡二十來桌已經(jīng)是座無虛席了,我想:賓客既然已經(jīng)到齊了,婚宴就趕緊開始吧。
結(jié)果司儀上來說了兩句,意思是結(jié)婚是個重要的事情,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必須是找黃道吉日的吉時開始,所以距離吉時下午六點二十八分還有十來分鐘,要賓客們再耐心稍等片刻,同時這也是給新娘子再多十來分鐘把自己打扮得更美麗動人些。
既然人家司儀都這麼說了,那就再等待一會兒唄,繼續(xù)抽根喜煙提提神。
大約十分鐘後,我瞧見燈光師、攝影師、攝像師還有造型師都陸續(xù)出現(xiàn)了,新郎官也已經(jīng)登上了中央舞臺,而且大廳的大門也合上了,看來新娘子已經(jīng)在門外準備就緒了。
燈光慢慢得變暗,司儀精神抖擻得走上了中央舞臺,來到新郎官身邊,開始了他的主持人工作。
一般開頭總是講一些套話,參加了那麼多場婚宴,耳朵繭子都快聽出來了。不說是能倒背如流吧,基本上也能蒙個八九不離十。
他的這些話,臺下也沒人愛聽,基本上每桌客人都是該吃得吃、該喝得喝。
不一會兒,親友團上陣了,夾道列隊。每個人手裡拿著一個禮花拉炮,組成了禮花拉炮儀仗隊伍。我一看就明白了,說明新娘子就該隆重登場了。
大廳的大門緩緩得打開,新郎官走下了中央舞臺,沿著紅毯走到禮花拉炮隊伍的最前端。隨著音樂聲的逐漸響起,穿著一身潔白的婚紗,頭上頂著白色紗巾的新娘子緩步登場了,後頭還跟著兩個撒花的小花童。待就快走到新郎官跟前時,親友團組成的禮花拉炮隊伍趕緊一個接一個的拉響了手中的拉炮,彩紙碎片即可從天而降。
新郎官走上前去拱起右手手臂,新娘子順勢挽住,倆人在漫天飛舞的彩紙碎片中踏著紅毯,走向了中央舞臺。
倆人來到中央舞臺的最中間處站定,司儀即刻走上前來,又是說了一通五迷三道的廢話,纔算開始讓新郎官和新娘子交換結(jié)婚戒指。
伴娘捧著裝有戒指的花籃走上舞臺,新郎官和新娘子互相拿起對方的戒指,由新娘子開始先爲新郎官戴上,隨後新郎官再爲新娘子戴上。
可是,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新郎官無論如何也無法將戒指完全套入新娘子的無名指上,司儀在一旁也有些著急,讓新郎官索性就將戒指套到第一個指節(jié)處再說,有可能是新娘子最近吃胖了,別影響了婚宴舉行的節(jié)奏。
總算這一必須的環(huán)節(jié)糊弄過去了,接下來就該讓新郎官揭掉新娘子頭上的面紗了。在場的所有人,無論是與新娘子熟悉或是不熟悉,甚至素未謀面的賓客都在期待看到新娘子被撩開面紗的那一瞬間。
只是當新娘子頭上的紗巾緩緩落下的那一刻,卻有不少人驚呆了,就連站在舞臺上的司儀都啞口無言到不知該如何往下念臺詞。
原來面紗下的這個女孩子,根本就不是新郎官該娶的那個人!
可是既然臺上的人不是,那麼真正的新娘子去了哪裡?正當臺上臺下亂做一團時,新郎官和新娘子卻各自說了一句更讓人乍舌的話。
新娘子面無表情得對司儀說道:“司儀,你繼續(xù)主持呀!”
而新郎官則說道:“接下來該喝交杯酒和接吻了吧。”
這兩句話讓臺上臺下的所有人都立時安靜了下來。
司儀讓兩位新人到主桌先坐一下,然後趕緊派工作人員和女方的父母及親屬出去找一下真正的新娘子。
於是,一羣人衝到大廳門口將大廳的門擠開,就聽得對面大廳裡也傳來了吵吵鬧鬧的聲音,雙方的人員互相一詢問,竟然發(fā)現(xiàn)都是該娶的新娘子找不到了!
兩邊立刻都有人反應了過來,會不會是兩邊的新娘子都跑錯了房間?
於是這兩撥人到對方的大廳裡去看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果然是新娘子互換了!
雙方趕緊將新娘子交換回來,又把結(jié)婚戒指也互換了回來。
此事一出,雙方的婚禮都不得不暫時中止,雙方家庭及各自好友以及酒店婚宴的負責人緊急在酒店的另一個會議室裡坐下來開會,商討如何進行善後處理。我作爲新郎官的鐵哥們,也加入到了參會行列。
會議上幾乎四個家庭都把矛頭指向了酒店,認爲是酒店方面在安排上的疏漏。可是酒店方面卻認爲這事情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guān)係。理由很簡單,雙方的新郎官和新娘子都沒有認出彼此的另一半搞錯了。這說明他們雙方都有貓膩,都希望互換伴侶。
這話聽著一些讓人生氣,但確實是這件事情匪夷所思的地方,甚至直到開會的時候,這四個新人都還不覺得自己搞錯了結(jié)婚對象,還堅持認爲自己的另一半就是一起進行儀式的那一個。可是,深入詢問後,卻發(fā)現(xiàn)四個人都產(chǎn)生了另一個問題:知道要娶或要嫁的那個人的名字,但名字卻和人對不上號。
這兩場婚禮最終不得不中止進行,雙方也都報了警。
警察調(diào)查後發(fā)現(xiàn),四個人均有記憶部分混亂和記憶斷片缺損的問題,就像是磁盤出現(xiàn)了少部分的壞道,但是卻仍在容錯範圍內(nèi)那樣。
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得呢?實話實說,時至今日都無法被揭開真相,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迷。
其實說到這裡,這個奇怪的事件是說完了。然而我倒是有一個猜想。因爲當時在未報警之前,四家人家在私下裡有交流過。因此我發(fā)現(xiàn)這兩對新人有一個共同點,就吃特別愛吃海鮮,尤其是貝殼類海鮮。而據(jù)我所知,我的同學跟她的老婆在他們結(jié)婚的前兩天晚上就曾出去吃過海鮮,並且是吃了很多貝殼類的海鮮。而他們吃海鮮的地點就在另一對新人中的男方家附近。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因爲這四個人都在結(jié)婚的前兩天吃過同一家海鮮店裡的同一種貝殼類海鮮所導致的呢?
我會有這樣的猜想是因爲我知道這世上有一種毒叫“失憶性貝毒”,這種毒來自於海洋性硅藻,很多貝類就是以它爲?zhàn)D料。大量食入後便會產(chǎn)生一種叫多莫酸的神經(jīng)性毒素,這種貝類一旦被人食用後,併到達一定量時,便會產(chǎn)生記憶喪失、意識混亂、平衡失調(diào),甚至無法辨認親友及家人等不同程度的癥狀。1987年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就曾有150名受害者因食用貽貝而中毒,出現(xiàn)頭痛和短期記憶缺失的現(xiàn)象。
但是一般病發(fā)多在三到六小時之後,潛伏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小時以上的情況幾乎沒有。
唉,我也就是瞎猜唄,反正事情已經(jīng)過去好多年了,現(xiàn)在我的同學跟他的老婆過得也很安樂,孩子也都上小學了。至於究竟是怎麼回事,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也就讓它永遠埋在我心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