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1章 繞指柔,大勢所趨

劉璋強作鎮定,平心定氣地道:“此番兄長蒞臨成都,事先何不言語一聲,也好讓小弟早作準備,略盡地主之誼?”

李利聞言心下了然,劉璋這番話實爲敷衍託詞,言不由衷,聽著親近,實則拒人於千里之外,頗有詰責之意。

不過劉璋能夠迅速平復心神,還能心平氣和地寒暄敷衍,倒是有些出乎李利的預料之外,讓他心生警覺,當即摒棄輕視之心,將他放在與自己同等的高度,真正重視起來。

誠然,此時的劉璋與六年前的落魄文官相比,差距之大何止千里,儼然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六年前,劉璋身在長安爲質子,雖有官職,卻是身不由己,領著微薄的俸祿,終日無所事事。然而離開長安之後,他便搖身一變,承襲劉焉的益州牧之位,提領益州九郡,牧守一方,雖未明目張膽的割據自立,可實際上卻是獨立於漢庭之外的“獨立王國”,而且是物阜民豐的“天府之國”。

整整六年的州牧高位,治下數百萬人口,手握十幾萬大軍,頤指氣使,~?.揮斥方遒。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如果說劉璋還能一點不變,那麼他早就被他人取而代之,身首異處了。

人都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劉璋自然也不例外。

劉璋雖然闇弱且多疑,可他並不愚笨。恰恰相反,他有著遠超常人的聰明智慧,可惜的是他生平之志不在治理州郡和亂世紛爭之上。而是醉心於吟詩作賦,癡迷於琴棋書畫。即便如此,長期的上位者生涯還是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快速成長。識人用人,駕馭文臣武將,熟識政務和軍事,進而坐觀天下局勢。

他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現實處境,對未來的前途命運也有著某些預見性,知道將來要面對什麼,自己又有什麼樣的結局。奈何他生性憊懶。對現狀很滿意,即使知道這種安逸的日子不會長久,卻不願意嘗試改變。依舊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但是,劉璋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快得讓他措手不及。快得讓他毫無準備。快得讓他接受不了,卻又無可奈何。

是以他明明聽出李利方纔提起“自身實力”時的潛在含義,隱含逼宮之意,但他卻佯作不知,避重就輕,轉而寒暄客套起來。他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藉此掩飾他內心的惶恐不安,掩飾他的不知所措。掩飾他不甘認命的掙扎,試圖拖延時間。給他留一點思考的空間,從而保全自己僅剩不多的可憐的尊嚴。

稍事沉默之中,李利意識到劉璋之所以託詞敷衍,其實是他此刻仍舊心存僥倖,存有躲避心理,不甘心就此讓出益州,將劉氏基業和江山拱手送於他李利。

想都不用想,李利就能猜出劉璋此時內心深處的猶豫和掙扎。

現如今,天下局勢已然明朗,李利一家獨大,冀州曹操次之,再次是荊州劉表,而後便是他劉璋,排在最末的是江東孫策。這是目前天下僅存的五方勢力,西涼李利獨佔半壁江山,實力之強無以倫比。冀州曹操佔據三州之地,實力雖不如李利,卻明顯強於其他諸侯;而荊州劉表和他劉璋治下的益州實力相當,但荊州軍的戰力明顯高出益州軍一大截,是以荊州劉表的實力猶在他之上。

而今李利揮師進取益州,如果沒有老賊趙韙發動叛亂,劉璋有信心抵擋李利麾下的西涼軍;即便最終仍是鬥不過李利,至少可以拖延三年以上的時間,藉此消耗西涼軍的軍力和物力,爲其他諸侯贏得時間,繼而出兵蠶食李利的地盤。

按理說,劉璋絕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但是憑著李利對他的瞭解,劉璋一定會這麼做。因爲劉璋是漢皇后裔,是劉氏皇族的子孫,骨子裡流淌著劉氏宗族的血液,擔負著維繫皇族正統的義不容辭的重大使命。

在天下半壁江山都落到李利手裡的情況下,劉璋絕對不會坐視李利繼續做大,更不會拱手讓出益州,從而加劇劉氏江山滅亡的速度。爲此,他一定會阻止李利的進一步擴張,遲滯李利進取天下的步伐,寧肯血戰到底,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李利一步步奪取大漢十三州,進而黃袍加身,將劉氏江山取而代之,竊取整個天下。

這是身爲劉氏皇族應有的覺悟,深藏在骨子裡的驕傲,亦是他們這些漢中宗親無法躲避的命運。無論如何,他們都會竭盡全力保住大漢天下最後一塊土地,維護漢皇后裔最後的榮耀。

在這一點上,不用任何人提醒,李利便已心知肚明,並對此深有感觸,體會頗深。後世倭寇侵略中華大地,之所以能夠搶先佔據遼東,藉此站穩腳跟,其根源便是某些滿清貴族不甘失敗,試圖垂死掙扎,由此就給了倭寇以可趁之機,打著建立僞滿政府的名義,荼毒炎黃大地。直到遼東大地上的勞苦大衆不堪其辱,最終奮起反擊,從而動搖了倭寇在中華大地上的根基;加之倭寇野心太大,以致多個戰場接連失利,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全線崩潰,而後夾著尾巴倉惶奔命,滾回海島,茍延殘喘。

千年之後的韃子尚且冥頑不化,眼下的劉氏皇族焉能心甘情願的拱手讓江山?

然而朝代更迭乃大勢所趨,絕非某個人或一小撮人能夠阻擋的。挽狂瀾於既倒之事並不是沒有,但是必須順勢而爲,不可倒行逆施,否則力挽狂瀾不成,反倒被狂瀾摧枯拉朽地連根拔起,亦未可知。

顯然,劉璋絕不是力挽狂瀾於即倒之人,即便他有此志向,此刻也沒有機會了。

自顧不暇,遑論其它?

“季玉有這份心便好,愚兄實感欣慰。”

沉默半晌,就在劉璋小心翼翼地留意著李利的臉色,額頭上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之時,李利終於開口說話了。

“季玉或許還不知道,迄今爲止,愚兄已在益州逗留了八個月之久,十幾天前便已來到城中。當時季玉帳下大軍剛剛擊退趙韙叛軍,正當季玉下令封鎖城池之際,愚兄帶著幾位妻妾於封城前夜進城,那時我還以爲賢弟故意將爲兄擋在城外不予相見呢,現在看來全是一場誤會。這幾日,幸得子遠盛情招待,爲兄一切安好。閒暇之餘,帶著你幾位嫂子在城裡四處走走、看看,倒也愜意。”

說到這裡,李利話音一頓,笑瞇瞇地看著劉璋,誇讚道:“不得不說,賢弟雖然治理州郡尚有些許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成都城還是很繁華的;商鋪林立,百業興旺,人口衆多,百姓們相對富足,此一節值得稱道。”

話鋒陡轉,李利臉上的笑容隨之斂去,正色道:“相對於郡縣政務,季玉在境內治安方面著實有些不盡人意,無甚作爲。自季玉離開長安至今,已整整六年零兩個月,然則季玉提領益州以來,治下時有匪患肆虐,西南南蠻屢屢寇邊犯境,劫掠西南郡縣,以致自蜀郡以西的各個郡縣常年遭受南蠻滋擾,百姓生活困頓,苦不堪言。

可是季玉從未領軍征剿南蠻,疏於軍務,軍械荒廢,兵馬鬆弛,由此纔會引發此次趙韙擁兵叛亂,以致季玉傾盡全州之兵馬鏖戰數月方纔平定叛亂。這其中有很多教訓可以總結,有很多弊端值得深思,而其根源仍在季玉賢弟身上;若是你早作準備,積極操練兵馬,加大軍力投入,區區南蠻焉敢肆意橫行,小小趙韙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

話音未落,不等劉璋接話,李利便繼續說道:“然而這一切都已經過去,此番愚兄麾下二十萬大軍便是特意趕來助賢弟一臂之力,平定益州所有邊患和隱患的。賢弟無須緊張,爲兄麾下兵馬皆是久戰之師,全軍將士個個身經百戰,不敢說以一當百,但是以一當十還不在話下。

何況,爲兄此次調集的統兵將領都是久負盛名的沙場悍將,且都是爲兄甚爲倚重的虎賁上將,個個勇猛無匹,征戰經驗豐富。想來他們定能不負所托,平定益州全境,剿滅爲禍西南百年的南蠻部落,讓益州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臨末,李利又補充一句:“不知賢弟對此可有異議?”

這一番話下來,劉璋即便再想裝傻充愣,避重就輕亦是枉然。李利已經把話挑明瞭,而且極爲強勢,態度明確,直白無誤地告訴他劉璋,此番西涼軍前來就是爲了接管益州,而他能做的便是借坡下驢,如此還能保全顏面,否則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自找沒趣。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明目張膽的恃強凌弱,儼然吃定他劉璋了。

頓時間,劉璋臉頰漲紅,面如紅棗,鼻翼煽動,喘氣如牛,赫然是義憤填膺,怒不可遏。隨即,但見他雙眼圓睜,眼球上佈滿血絲,宛若眸子噴火一般怒瞪著李利,沉聲道:“大將軍似是自信滿滿,有恃無恐,不知你有何倚仗,竟將我益州十幾萬大軍視如無物?”

——————————————————(……)

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505章 夤夜多少斷腸人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286章 推波助瀾第707章 夤夜暗流(中)第131章 無月夜,再現夜襲(上)第613章 諸侯會盟震天下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267章 喋血山河(十二)第927章 清平樂,其樂融融第125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四)第15章 收服大鬍子第41章 冷豔寡婦第29章 脣亡齒寒第938章 討二袁,卸磨殺驢第77章 不期而遇第418章 天生郭奉孝第7章 叔侄第47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813章 杏林煮酒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210章 董卓的胸懷第218章 大勢泱泱第131章 無月夜,再現夜襲(上)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127章 誅二賊,東山口大捷第178章 載譽歸來第83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796章 局中局第119章 忙裡偷閒,禍從天降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930章 兄弟情,一生無悔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328章 寒宮有佳人第8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26章 陳倉之戰第142章 黃沙漫道,夾道設伏(中)第351章 漢陽之戰(三)第93章 平分天下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6章 沖喜,又見三約第681章 函谷之四面埋伏第601章 月光寒紅花綠葉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214章 龍爭虎鬥之虓虎六將第977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續)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611章 處心積慮白眼狼第72章 窘迫第389章 踏青中原第732章 呂布、呂布!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94章 假道伐虢第148章 浩瀚沙海有情人第472章 兇殘示威風雲變第590章 兩兄弟情比金堅第357章 情殤第388章 政通人和第133章 挽狂瀾,立木爲信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0章 一馬當先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41章 冷豔寡婦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76章 伏案測聽風和雨第621章 海納百川容者大第259章 仲穎隕落(下)第97章 猛虎出籠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62章 喋血山河(七)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166章 聽風雨,東州破城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637章 擊掌爲誓第913章 念奴嬌,美人傾慕第111章 一諾千金,飛虎俯首第262章 喋血山河(七)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335章 鎮三關第252章 怒髮衝冠第74章 郭嘉一語定乾坤第559章 一聲輕詢斷人魂第756章 縱橫捭闔第41章 雁丘辭第144章 萬夫莫摧第435章 中山之行——苦戀第954章 虎從風,俯首帖耳第265章 喋血山河(十)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239章 驅虎吞狼(一)
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505章 夤夜多少斷腸人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286章 推波助瀾第707章 夤夜暗流(中)第131章 無月夜,再現夜襲(上)第613章 諸侯會盟震天下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267章 喋血山河(十二)第927章 清平樂,其樂融融第125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四)第15章 收服大鬍子第41章 冷豔寡婦第29章 脣亡齒寒第938章 討二袁,卸磨殺驢第77章 不期而遇第418章 天生郭奉孝第7章 叔侄第47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813章 杏林煮酒第567章 共患難王佐之才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210章 董卓的胸懷第218章 大勢泱泱第131章 無月夜,再現夜襲(上)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127章 誅二賊,東山口大捷第178章 載譽歸來第83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796章 局中局第119章 忙裡偷閒,禍從天降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930章 兄弟情,一生無悔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328章 寒宮有佳人第8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26章 陳倉之戰第142章 黃沙漫道,夾道設伏(中)第351章 漢陽之戰(三)第93章 平分天下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6章 沖喜,又見三約第681章 函谷之四面埋伏第601章 月光寒紅花綠葉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214章 龍爭虎鬥之虓虎六將第977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續)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611章 處心積慮白眼狼第72章 窘迫第389章 踏青中原第732章 呂布、呂布!第106章 展雄風,風水輪流轉第94章 假道伐虢第148章 浩瀚沙海有情人第472章 兇殘示威風雲變第590章 兩兄弟情比金堅第357章 情殤第388章 政通人和第133章 挽狂瀾,立木爲信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0章 一馬當先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41章 冷豔寡婦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76章 伏案測聽風和雨第621章 海納百川容者大第259章 仲穎隕落(下)第97章 猛虎出籠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62章 喋血山河(七)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166章 聽風雨,東州破城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637章 擊掌爲誓第913章 念奴嬌,美人傾慕第111章 一諾千金,飛虎俯首第262章 喋血山河(七)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335章 鎮三關第252章 怒髮衝冠第74章 郭嘉一語定乾坤第559章 一聲輕詢斷人魂第756章 縱橫捭闔第41章 雁丘辭第144章 萬夫莫摧第435章 中山之行——苦戀第954章 虎從風,俯首帖耳第265章 喋血山河(十)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239章 驅虎吞狼(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锦屏县| 周宁县| 西和县| 司法| 楚雄市| 沙坪坝区| 通山县| 台东县| 章丘市| 曲沃县| 大冶市| 孟村| 准格尔旗| 天全县| 朝阳市| 桂林市| 和田市| 灌云县| 合水县| 旌德县| 荣昌县| 宜黄县| 洞口县| 古蔺县| 巫山县| 中阳县| 潞城市| 凤凰县| 沧源| 潼关县| 睢宁县| 庆安县| 青海省| 塔河县| 海林市| 丹巴县| 泰来县| 永定县| 徐水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