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

南漢

南漢劉巖聽聞後唐滅樑,大懼。

他那個地方天高皇帝遠,與李存勖還隔著千山萬山,千水萬水呢,之所以會“大懼”,是因爲李存勖太嚇人了。

他的國號是唐,打朱溫就是因爲對方是叛逆,既然最大的叛逆被打了,下一步理所當然就該輪到其他的小叛逆了。

小叛逆是誰?十國的這些人都是,所以說劉巖十分害怕李存勖一路滅十國,最後滅到自己頭上來。

既然怕,那就派人去探一探虛實吧,被派去的人是宮苑使何詞。何大人去的時候帶了一封國書:大漢國主致書大唐皇帝。

李存勖壓根兒就沒想到南邊還有這麼一個玩意兒,大漢國主,在哪裡?但既然人家來了,還主動來依附,那就準了唄!

隨後何詞回到南漢,向劉巖彙報自己的出使心得:

“不用怕,過不了多久後唐就要內亂了,打不到我們這邊來!”

有了這句話,劉巖安心了。

何詞的判斷和高季興一樣,他們都看到了後唐的敗亡的前奏,這前奏具體表現在哪裡,我們後文細說。

吳越

吳越的錢鏐聽說後唐滅了大梁,第一時間派人過來進貢。進貢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要求:給本玉冊我唄。

玉冊是啥玩意兒?這個東西是帝王專用的,作爲天子受命於天的信物。你個錢鏐進貢就好好進貢,跑過來要玉冊,你想幹啥?

後唐百官一致反對,郭崇韜反對的尤其激烈:“還給他玉冊,給個錘子!”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揚手不打笑臉人,人家是來進貢的,玉冊這玩意兒多少也就是個物件兒,信則有,不信則無,肯定沒有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再說了,吳國有點不老實,還要指望著吳越的錢鏐作爲牽制呢。在戰略意義方面來考量,玉冊啥的就都不是事兒了。

李存勖大筆一揮,玉冊給了!

這可不得了了,有了這個就可以稱帝了呀。當然,錢鏐還沒膽子稱帝,但靠著這個忽悠周邊的小國還是可以的。

錢鏐爲著這玩意兒,在衣錦軍蓋了一座高樓,專門存放玉冊、金券、詔書,然後自稱吳越國王,派使者去冊封新羅、渤海王,隨後把海里邊兒佔島爲王的一羣海盜也都封了王。

你敢封,人家就敢要,你要了這個名分,那就要聽我的話。於是乎,錢鏐在浙江那地兒的老大地位更加穩固了。

十國裡面最難纏的就是吳國,爲啥呢,因爲他實力最強悍。甚至強悍到了能夠和中原政權叫板的地步。

有實力說話也硬氣,你中原政權想壓著我,沒門兒!

於是乎大梁存在的時候,吳國跟大梁鬥;後唐現在建立了,吳國又要跟李存勖死磕。

李存勖最想打的就是這個愣頭吳,他曾經吩咐屬下:“我要去打吳國,你們準備準備。”

屬下衆口一詞:“不能打!”

爲啥不能打,因爲黑雲長劍仍在。

黑雲長劍指的就是黑雲都。這是一支實打實的王牌軍,朱溫當年都在這支部隊手上吃了不少虧,李存勖也不得不好好思量思量。

恰在這時候,吳國服軟了。服軟的原因是因爲謀士嚴可求的判斷:

“唐主新得到中原,就已經志得意滿,苛責屬下,用不了幾年就要內亂。我們不如服個軟,保境安民,等他亂了之後再從中取事。”

當時後唐派使者到吳國,拿來詔書宣讀,徐溫不受。宣詔竟然沒人接受,這面子栽到家了。沒辦法,李存勖改用敵國之禮與對方交流,派人拿去了一封“大唐皇帝致書於吳國主”的國書。

徐溫這次收了,然後還寫了一封回信:“大吳國主上大唐皇帝”表。

意思很明白:我可以做你的敵人,但不想做你的臣子。

就這樣,唐、吳之間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這個平衡很不穩,但好在雙方沒有大打出手。

前段時間吳國也出了一件大事,吳王楊隆演,薨了。

這個人稱王之前沒死,稱王之後卻鬱鬱寡歡,薨了。

估計他心裡很鬱悶,因爲這個吳王是徐溫那幫子人逼他做的,人家打心眼裡不想做國王。

爲啥,因爲這國王名義上是楊家的,實際上是徐家的。爲別人作嫁衣裳,何苦來哉呢?

薨了也好,至少內心裡不用再煎熬。

然而,楊隆演一死,需要有人來接位。

心思活泛的人就主動找到了徐溫,對他說:“國王位子空出來了,你自己上唄。”

徐溫勃然大怒,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我如果真的有這個想法,當初在誅殺張顥的時候就可以做了,何必等到現在!

我徐溫身受楊氏大恩,此生定不相負,楊氏後代就算沒有男兒,是個女兒我也要立她上位!再有人敢亂講話,斬!”

於是迎立楊行密的第四子楊溥爲新王。

由此看來,徐溫之忠,不是假的,他還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最後的一個國家就是閩國了。

國主王審知最近身體不太好,也懶得搭理亂七八糟的事情,當然,上表稱臣是必須的,李存勖也收。

閩國的存在感不強,這個地方地處偏僻,也沒人想打他,他也打不了別人,屬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那種。

隨後王審知病故(活了六十三歲),兒子王延翰繼位,後唐隨即給了對方一個節度使的位子,算是個安撫。

老爹是閩王(朱溫封的),到了自己這一輩卻成了節度使,怎麼越混越倒退回去了?

王延翰不服,等到莊宗李存勖遇弒,中原戰亂的時候,他就當著衆臣的面把司馬遷的《史記》拿了出來,說道:

“閩,自古以來就是王國,現在我不稱王,更待何時!”

這話說得如此之直白,文臣武將都明白了,紛紛上書勸進,於是乎,王延翰順應民意,建國稱王。

新一代閩王就此誕生了。

上文提到過,十國的謀士大多認爲李存勖這個皇帝當不長,今後必定會發生內亂,而事實上李存勖於公元923年滅樑,公元926年就死於興教門之變,只在位三年,確實是死於內亂。

預言爲什麼會這麼精準?因爲有“種種跡象表明”。

我們從一個人的結局爲切入點,來具體聊聊這個問題。

作爲切入點的這個人就是李繼韜。

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
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宁波市| 布拖县| 亚东县| 寻乌县| 海晏县| 长垣县| 北碚区| 合阳县| 北安市| 扎囊县| 梅河口市| 丰都县| 黔东| 肥东县| 乾安县| 瑞安市| 石楼县| 隆安县| 临沭县| 宁陵县| 监利县| 准格尔旗| 德安县| 三河市| 昌平区| 鄯善县| 确山县| 襄汾县| 苍溪县| 大庆市| 阳新县| 深水埗区| 无为县| 河间市| 绵竹市| 朝阳区| 蒙城县| 临武县| 怀仁县| 广安市|